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我的盗墓故事 第一章:早年

我要讲的这些事,在现在这个灯火辉煌,车水马龙的时代里已经不多见了,原因之一是如今人们生活条件好了,又吃的饱又穿的暖,人们不会去做了。其次是因为这行业风险大,能力要求高,也没几个人会做了。

不过在早些年间的时候,这一行的兴盛可谓是风起云涌,犹如大浪之势不可阻挡,不仅是一门高深的手艺,也是一份要命的做活,但凡能做得来的人,都不是普通之人,不仅要有胆量更要有过人的本事,且要能够上的了天、入得了地、下的了海,翻山越岭,倒海翻江统统不在话下。

俗话说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可要问这一行要求如此之高,究竟是甚家什?却实在难以启口,若问为何,只因这一行多有损德,常遭鄙夷,且在如今早已销声匿迹了,若真要说,这行便是盗墓了。

盗墓这一行在早年的时候,十分兴起,发展鼎盛,不仅产生了流派之分,且各种翻江倒海的手段更是络绎不绝,而我,就是那诸多盗墓贼中一员。

我之所以走上盗墓这条有损阴德的事,缘由颇多,其中所经之事,更非一两句可以言清,而这所有的一切,还要从民国时期我祖上那会说起。

我祖上原姓吴,是北方人,名叫吴善平,早些年时也是家财万贯的户,上过几年私塾,颇有些才识,不过他对文学常识不大有兴趣,反而对那些风水之术甚是入迷,闲暇之际时常研究风之秘术,后来渐渐成了风水师傅,在当地也是名噪一时。

后来因缝上战乱,为了活命只得带着妻儿老小一家六口人迁移到了河南一带,在迁移的路上没少吃苦,等好不容易到了地方,一数家财,几乎散失殆尽。

原本是想在河南安安稳稳过日子,可不曾想又逢上河南的重大荒灾,家里的粮食被人抢的一干二净。

荒灾之际,什么吃的也没有,到处是一片空,无奈之下我祖上为了活命,再次带着一家老小跟着饥民迁徙,当时饥民众多,可谓成千上万,行走在荒蛮的大地之上,也不知道去哪,到处都是饿死的人,惨不忍睹。

走了几天,吴善平发现这些饥民全都往北迁移,也不知道从哪传来的消息,说是北方有粮,到了那边就能吃上饭了。

我祖上吴善平当时刚从北方迁来不久,对北方的情势自然是比这些饥民了解的,他心想眼下这会北方正在打仗,往北去上哪能找到吃的?这是自己要去阎王殿,到时候想回也回不来啊。

吴善平琢磨着,不能跟这些饥民往北,去了北方必然一死,可如今又到处饥荒,待着这片荒芜的土地上更不是办法,于是他衡虑再三,决定带着一家老小往南迁,去碰碰运气。

可没想到这一走就是一个月之久,一家六口是走到哪便睡在哪,路上是遇见什么吃什么,当时又值七月天,艳阳高照,瘟疫肆虐,六口人是病的病,残的残,一路艰辛实在一言难尽,等最后走到湖北的时候,一个月下来,一家六口人就只剩下吴善平和一个小儿子吴安了。

吴善平带着小儿子吴安到湖北时,已如残军败将,和那平常百姓家一比,两人好似是从那泥潭里钻出来的臭虫,浑身是又脏又臭,头发凌乱不堪,面容枯黄焦瘦,身上衣衫简陋,身形摇摇晃晃好似一张薄纸,风一吹就能倒似的。

吴善平和儿子昏死在一座破庙里,好在两人命不该绝,被一位好心寡妇给收留了,那寡妇倒也真善心,又是给两人施饭,又是掏钱为两人看病,这两人最终也算是捡回了一条命。

后来吴善平和儿子因无处可去,最后也就落在了这寡妇家中,只不过我祖父吴善平因家境破败,亲人丧失,时常想起一家六口之人,曾是如此欢乐,而如今只剩下自己和一小子落在人间,家不是家,人不是人,回想这一生落得如此之境,不免觉得身心俱惫,悲感交集,没过几年便生了一场大病,一命呜呼了。

他这一撒手,别的不说,只说宗族之下,吴家当时也只剩下儿子吴安了。而这吴安自幼之际便聪慧无比,慧根敏捷,早在先前父亲深究风水之术几年间,便常常跟在其旁,看了不少风水之术,且常常得其要领,又加上这几年的颠沛流离,是见惯了生离死别,已是懂了不少事情。

所以当时吴安虽年仅十六七岁,可要说这经历却不比一位便过半百的人少的哪去,加上脑子里学识丰富,为人又善于交际,恰值年轻气盛,所以没过几年便在湖北混的是如鱼得水,结识了不少人物。

后来浪迹之时,也不知从哪拜了一位师父,学了一身看家绝学本领,后来师父去世,他便浪迹江湖,到处行侠仗义,于是名气一传十,十传百,在当时很快便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被人称为“吴侠客”。

可后来也不知怎么得,就干上了盗墓这一行,并因此发了家,因早些年的好名声,使他在后来成了湖北地区富强一时,赫赫有名的人物,俗话说树大招风,他虽是富了家境,却也因此招惹了不少仇人。

吴安因年少之际看过太多生离死别,阅历颇丰,因此脑海中早就有了诸多打算,在自己发家之后,很快便明智的退出了盗墓一行,并取了一个媳妇,生了三个儿子,一个闺女。

俗语说树高千丈,落叶归根,这是中国人的情节,这吴安虽在湖北地区发了家,却不曾忘了自己是北方人,随着年纪渐长,想要归故乡的心情是愈来愈强烈。

他这样想,一来是让自己作为吴家先一代人,在死后也能重归故土,二来也是为了让自己的后代不受自己在湖北的所作所为而牵连,能安安稳稳过上好日子。

于是在寡妇去世不久,吴安便尽家财之力,带着一家老小迁回了北方,并改姓改名为柳长安,意思是希望自己包括子孙后代,都能长长久久,安安康康,而吴家也至此成为了柳家。

这柳长安回了北方,落户北京,也不再沾惹江湖之事,反倒开始教育子嗣,主持家道,那几年家境良好,子孙满堂,相处之间和和睦睦,日子可谓过的安安稳稳,

后来逢上抗日时期,事情诸多,也难尽表,直到后来柳长安安度晚年去世,始终也再未发生过什么乱子,一直到了现在,也都相安无事。而至于盗墓这一行,在柳家之内更是再也未被提及过。

直到了我父亲这代时,结婚早,由于当时重男轻女的观念,父亲想要个儿子,可也不知是为何,却偏偏是生了两个女儿,也就是我的姊姊。连生两个女儿,父亲异常气愤把母亲打了一顿,破声大骂:“你这败家娘子,是想让我柳家断后吗?!”

后来到了生我的时候,母亲提前就去庙里求神仙,希望老天爷别再难为她了,能生下个儿子,好为柳家繁衍香火。

到底是母亲的诚意得到了老天爷的眷恋,生出了我,只不过俗话说金无赤足,人无完人,虽说是生下了我,却和普通人有所不同,这不同之处便是别人都是五指,我的右手却是六指,而我也因此在幼时没少被同龄孩童们嘲笑欺辱。

父亲虽是恼怒,可只因我作为柳家唯一的香火,却也只得接受这个现实,父亲希望我长久安生,就取了个名柳长生。

我父亲心善,依靠着先人遗留的财产,开了一家药铺,成了一名郎中,常常救济与人,若是碰上贫困之家,也是慷慨施舍,不收取钱财为人医病。

幼时父亲便常对我们说,他行为郎中,救济世人,也算是积善补德了,谁让我们祖上是靠盗墓发家的,祖上干的是有损阴德的事,就要后代补回来,而他也希望我将来能够接替他,成为一名医师。

可我这个人自幼时便不听管教,不喜爱诗书药典,行为多是顽劣不堪,为此父亲也没少打我,却起不到作用。

直到后来父亲实在拿我没辙,就把我送去参军,经过几年部队训练,倒也收敛了一些。

退伍之后,直到八十年代,国家恢复了高考制度,又重办了教育事业,我们镇子里也办起了一所希望工程学校。

当时和我同龄的许多人都嚷着考大学,我退伍后闲着没事,也就跟了去,后来意料之外,倒也考上了一所大学,又上了几年大学后,分配我到了湖南一代,下乡做了知青,而我的命运,也就是在那时,彻底的改变了。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