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钰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紫金山天文台台长,是著名的天文学家。
张钰哲从小就十分喜爱天文学。他常常独自一人默默地看着天上那些神秘的星星,心里堆满了许多疑惑。在他八岁那年春天的一个夜晚,他和哥哥正在玩耍,突然看见辽阔的天空中出现了一颗拖着长长尾巴的星星,这颗奇怪的星星一闪一闪地眨着眼睛,在天空中慢慢地移动。“真是好玩极了!”张钰哲禁不住兴奋地昂着头欢叫。哥哥告诉他,这颗星叫“扫帚星”。
长大以后,张钰哲学了知识,看了一些课外书,才知道小时候看见的那颗带尾巴的星叫彗星,它每隔七十六年飞近地球一次,因为是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发现并准确计算出它的运行周期,所以这颗星被命名为哈雷彗星。
青少年时代的张钰哲,有着远大的志向。他的梦想是要到美国留学,专门学习机械工程。
1923年,张钰哲的少年梦想终于实现了,他考进了美国普度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了没多久,他迷上了绘画,所以又转到了康奈尔大学建筑系学习。在建筑系里,他的绘画才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他画的人手石膏模型,还在一次评奖中得了奖牌。
一个偶尔的机会,他读到一本《浅近天文学》的书。他被书中瑰丽无比的奥秘深深地吸引住了。他想: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曾出现过张衡、一行等世界著名的天文学家。我国古代天文方面的典籍中也有过彗星运动情况的记载,我们的民族、我国古代人民对世界天文学的发展,都是有过伟大贡献的。可是现在我们却落后了,大学里没有天文系,国家连一座像样的天文台都没有,宇宙中还没有一颗由中国人发现并命名的行星……作为一个中国留学生,张钰哲真是不甘心,他下决心要为中国天文事业做出贡献。于是,他又决定转到芝加哥大学天文系去攻读天文学。1926年,张钰哲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芝加哥大学后,又到叶凯士天文台攻读硕士学位。
为了便于观察天象,张钰哲设法住进了叶凯士天文台顶上的小阁楼,白天学习,晚上观测,坚持每天给星空拍照,冲洗后再同星图作比较,看星空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
一个又一个的夜晚,一片又一片的星空,那高远的天穹、壮美的星座,以及神秘莫测的行星世界,是那么深深地吸引着他!
有一次,他惊喜地发现他拍的星空照片上,有一颗星空图上没有的小行星。他立即认真计算了它在天空中的经、纬度,以及它的运行轨道。他把计算结果报告了行星中心站。不久,中心站给以回复,承认他发现的,的确是一颗尚未被发现的小行星,并要他为自己发现的行星命名。
张钰哲心里很激动,他知道:这是一颗中国人第一次发现的小行星,这是中国人的光荣。应该让世人知道,中国人也有智慧和能力在天文学领域占据一席之地。于是,他决定将这颗小行星命名为“中华星”。
张钰哲学成回国后,一直致力于小行星、彗星的观测和轨道的研究和计算工作。他对于小行星自转周期的测定和光谱双星的研究都有着巨大的贡献。
1976年10月23日,美籍中国天文学家邵正元博士,在美国哈佛天文台发现了第两千一百零五颗小行星。为了表示对张钰哲多年来在天文学事业上的贡献的敬佩和尊重,特地命名这颗新发现的小行星为“张钰哲”。
从此以后,张钰哲——这位探索星空奥秘六十年的我国著名天文学家的名字,进入了小行星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