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燃情的岁月 第四十三章:浙江村的由来

第四十三章:浙江村的由来

台球厅外的东平路,过了福海路就不再叫东平路,而是叫做海东路。海东路再往西的一条马路则是相对应的海西路。京都市的口语中海子指的就是湖泊,这一点从现在很多的地名中可以得出判断。

海东路和海西路之间原本有个一公里方圆湖泊的,京都南郊的凉水河曾经注入这里,只不过解放前凉水河改道,没有了活水的注入,水面就开始逐年萎缩,等到了五六十年代的时候就已经彻底的干涸。

从六十年代底开始,原本居住在这个湖畔的三个村子内的村民,开始逐渐的在这里建筑民居,最终形成了现在这个拥有几千户居民的大型居住区。

八十年代中后期,大批浙江人前往北方做生意,由于这些人初期以做皮货生意为主,所以京都人将他们统称为“浙皮”。这个称谓和京都人管残疾人三轮车叫“瘸逼乐”,周边的菜农往京都市送菜的机动三轮车称之为“狗骑兔子”一样,是带着歧视的口气的。

京都市作为几朝的古都,世代居住在皇城根下的京都人,在看待外来人口的时候,总有着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即便是他们本身已经快要吃不上饭了,但是这种早已经深入到了骨髓的观念,也始终没有一丝的削弱。

曾经有人说过,要想在大马路上一眼就辨别出行人是否是土生土长的京都人,有一个最为简单的方法,甚至都不需要开口说话,就能够轻易地辨别出来,那就是当两个人或者两拨人迎面走过来的时候,只要是主动避让的一方,就肯定不是京都人。

这个说法听起来显得有些不可思议,但是事实却无比的接近事实。虽说不能够百分百的说京都人都不会主动避让,但是这个比例绝对大于百分之九十。往好里说这叫一个地方的底蕴,说白了则是京都人从骨子里就有一种牛B劲.

形成的这个大型的居住区,由于是附近的三个村子的居民共同建设的,而且并不属于其中的任何一个村子的管辖,所以这一带历来就是个“三乱”地区。

这里的三乱指的是治安乱、管辖权乱以及居住人口乱。由于没有明确的管辖权,所以在这里租住的住户只要向房东交钱,甚至连最基本的身份证明都不需要,就可以在这里住下来,由此可知这里的治安自然也就好不了。

由于一直以来上面都没有确定这里的归属,所以这里始终都没有一个正式的名称,只是由原本居住在这里的居民,根据当地的习惯将这里称之为“海子营”。

最近两年,从浙江过来做服装生意的人越来越多,而且他们这些人喜欢抱成一团,海子营的房屋又大多被他们给租了下来,占到了在这里租住的住户的八成以上,所以这里又逐渐的有了一个新的称呼“浙江村。”

这些在这里租住的浙江人非常的精明,而且一个个都非常的吃苦耐劳,所以他们往往是由一个人出面租下整座的院子,然后七八个人一起住进去。

那个时候的房租非常的便宜,一座拥有三间北房,外带门房和厨房的院子,整租出去的价格不过是一百多点,分摊到每个人的身上不过只有不到二十块钱,所以非常的划算。

刚开始的时候,房主们并没有意识到什么,可是等到时间长了以后,他们终于回过了味来,自己等于在无形中损失了不少的房租。要知道单租一间房和整院出租的价格可是不一样的。而那些租住的生意人正是钻了这个空子,才使得他们损失了大量的租金。

八十年代中后期的时候,虽说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近十年的时间,但是北方的内陆地区,尤其是农村的人对于很多新鲜的事物的理解能力,远不如沿海地区那么深刻,甚至可以说没有什么概念。

在这些做服装生意的浙江人来这里租住房屋之前,这里的住户虽然也向外出租房屋,但是基本上还处于最原始的交了钱就可以入住的方式。至于房屋出租要签订合同,根本就连想都没有想过。

当这些做服装生意的浙江人,在租住房屋的时候提出要签合同的时候,原本的户主们还觉得有些多此一举。后来还是在这些生意人的一再坚持下,才签订了一份简单的出租合同。

等到房主们意识到自己“吃了亏”,准备增加房租的时候,对方在这个时候却拿出了当初签订的房屋租赁合同,上面清清楚楚的写明了租住的期限,以及期限内的租金价格。

在看到合同的时候,那些房主们一下子全都傻了眼,想不到原来合同是干这个用的。

要知道他们当初在签合同的时候,基本上都是签的长期的合同,少的也签了两年的时间。当初他们在签合同的时候,还曾经为能够长时间的将空闲的房屋租出去而高兴,现在则是欲哭无泪了。

在协商无果后,房主们决定采取强硬的手段,将这些坑了他们的租户给轰走。结果就在去年上半年的时候,发生了一起规模庞大的械斗事件,参与到械斗事件的人数有近千人,并且导致了上百人在这起械斗过程中受了轻重不等的伤。

哪怕是上百人的群殴,派出所也会毫不犹豫的将所有参与械斗的人全都抓起来。但是这一次的参与人数实在是太多了,都别说是派出所了,就连市局最终都被惊动了。

但是参与进这场械斗的人数实在是太多了,如果秉公处理的话势必要引起很大的轰动。加之这两年正好赶上国际形势对国家不利,为了避免造成更加不利的情况发生,所以最终这起超大规模地械斗事件,最终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不了了之。至于那些在冲突中受伤的人,不管是哪一方的人最终也只能是自己掏钱看病。

械斗发生之初,由于身为租住方的那些服装商,事先并不知道房主会召集大批的人来强行清理租住方,而且还是采取暴力的方式,再加上租住方的这些服装商,一般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相互间并没有什么隶属关系,所以在发生冲突之初很多租住方的人因此而受伤。

等到他们发现情况不对,自发的组织起来进行反抗以后,这才逐渐的将劣势一点点的扳了回来,进而形成了对峙状态,直至大批的警察闻讯赶来。

冲突结束以后,这些服装商们为了避免在发生类似的事情,经过磋商以后决定组建一支维护治安的队伍,一来是为了避免再度发生类似的事情。虽说不能保证这样的事情不再发生,但是至少可以起到一个预警的作用,不至于再发生类似的情况时措手不及。

二来也是为了维护这里的治安。由于这里的住户基本上都是租户,户主们为了挣钱基本上都已经搬出了这里,并将这里的房屋全都租了出去。虽说这些服装商占据了绝大部分,但是毕竟不是全部的租房者。

除了他们以外还有数量不少的其他地方的租房者,而这一部分人的成分十分的复杂,再加上缺少必要的治安人员,所以盗窃等事件时有发生。所以为了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他们这才决定组建这样一支民间的治安队。

由于这里的住房者中绝大部分都是来自浙江的服装商,而且基本上都来自两座城市,所以组建的治安队自然就由这两个地方的人组成,而其他的租房者由于来自全国各地,而且形成不了一定的规模,所以自然被排斥在治安队以外。

身在外乡,同乡人很容易就会产生亲切感,并且很容易就抱成团,尤其是在经历了那场冲突以后,这些服装商们很自然的便开始对外地人产生了排斥感。

尤其是当他们自发的组建起了治安队以后,不自觉的就开始排斥来自其他地方的人。再加上这些人中还有一些人的手脚不是很干净,这也就更加的排斥其他地方的人,于是凡是被他们认定手脚不干净的人,立即便会将其强行驱逐出这个村子。

久而久之,村子内来自其他地方的租客,纷纷因为受不了这些服装商的排斥,逐渐的离开了这里,从而使得这里变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浙江村。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