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了,你有没看见那个胖子?” 我听完师傅的解释连忙问道:“下面有没发现啥其它的发现?” 。
“没有”强子摇了摇头;“要是说发现的话道是没啥新的发现,只是下面是一口枯井,而且下面有许多奇怪的图案,而且那些图案是我从来没见过的。还有底下还有一扇门,我本来想进去看看,但听见了你喊我的声音我就没去了”。
“要不,我们下去看看”我望了望师傅,师傅点了点头。我们连忙把所有人背包里面的绳子全部连接起来,把快烧完的火把弄熄灭,在从背包里面拿出矿灯来使用。
我们根本不知道底下有多长的距离,为了节约能源我们只打开了两盏矿灯,强子率先拿着一盏矿灯爬了下去,我拿着矿灯在上面照着。
井边缘形状是一个八卦的形状,除了这也没啥特别的,跟家里的井差不多。大约下到两层楼高的位置慢慢的开始变宽了,这时候距离地面也就个一米来高。到达地面后发现地下就好像是一个半圆的鸡蛋一样盖在地上。
最大的发现是这整个墙壁上竟然刻满了图案,图案的开头是片一望无际的绿洲,整个画面相当的漂亮。第二幅是一座美丽的城市,第三幅是一支商队前往这座城市…………。到最后一幅时竟然是一片一望无际的沙漠,沙漠中偶尔露出些残垣断壁。
“楼兰古城,真的是楼兰古城”一名考古队员看后激动的说道。
“呆子,你不会看错了吧?”强子疑惑的问道。
那考古队员使劲的摇了摇头:“不可能,我敢打包票绝对没有错”。他指着墙壁上一幅画面说道:“你们看,这是小河墓地,还有这里的瓦石峡古城”。指完那几幅壁画后又从背包里面拿出几张图片来,我们连忙围上去一看,的确和壁画上的图案极为相似。
“这相同的地方多了去了,不一定就是楼兰”强子强烈表示怀疑。
“还有一种可以证明,”那名队员指着壁画上的文字说道:“你看这字是汉字,你们在看这个字,这就是佉卢文,,这是起源于印度西北部、巴基斯坦、阿富汗一带犍陀罗的拼音文字,西域地区一直使用到公元7世纪,这种文字在中国来说只有西域地段才有,而且从这壁画上的图案来看,绝对是楼兰无疑”。
“我同意他的观点”一直沉默不语的师兄突然站出来说道:““楼兰人使用中亚去卢文作为官方文字,而楼兰本族语言却是一种印欧语系的语言,学术界称作‘吐火罗语’。”
史书记载楼兰是汉代西域一个强悍的部族,他们居住在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东部,罗布泊的西北缘。楼兰人的首都就是著名的楼兰古城。据记载,那时的楼兰国政通人和,经济繁荣,物产丰富,周围建有雄伟城墙、是边境重镇、“丝绸之路”上的一个繁华之邦。我国内地的丝绸、茶叶、西域马、葡萄、珠宝,最早都通过楼兰交易。许多商队经过时,都要停下休息。公元前108年,楼兰国臣服了汉朝,年年岁岁进贡来朝,以后几降几反,成为当时汉朝的心腹之患。唐代诗人王昌龄在《从军行之四》中借用傅介子斩楼兰王典故,这样表明征战将士誓平边患的决心: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楼兰古城曾经是人们生息繁衍的乐园。它在公元前176年以前建国、公元630年消亡外迁,有800多年历史。它东起古阳关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至阿尔金山、北至哈密。它身边有烟波浩淼的罗布泊,它门前环绕着清澈的河流,人们在碧波上泛舟捕鱼,在茂密的胡杨林里狩猎,人们沐浴着大自然的恩赐。据郦道元《水经注》记载,东汉以后,由于当时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滨河改道,导致楼兰严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来到楼兰,又召集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兵士3000人,不分昼夜横断注滨河,引水进入楼兰,缓解了楼兰缺水困境。但在此之后,尽管楼兰人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尝试,但楼兰古城最终还是因断水而废弃了。
在古代这里曾是一个水草丰茂、地势平坦的地方,公元前后曾有过一个繁华的楼兰国,它是当时闻名遐迩的丝路重镇,可是到公元4世纪前后,这个曾经名噪一时的国家却突然神秘消失了,只留给人们无数未解之谜:曾经繁华一时的楼兰为什么会变成这般荒凉?一个王国为何会一夜之间消失?楼兰文明究竟发展到什么程度?时至今日,这个震惊世界的历史遗迹带给人们的仍是一个个未解之谜。
中国史籍中最早关于楼兰王国的具体记载,见于《史记·大宛列传》。根据记载,我们知道楼兰是一个西域小国,建国于盐泽边上,有城郭,然而“兵弱易去”。这里的“盐泽”,指的是罗布泊。到汉代史学家班固撰写《汉书》时,楼兰王国有1570户人家,共14100口人,国都名“打泥”。《汉书》进一步介绍了楼兰的生态环境:“地沙卤少田,寄田仰谷分国。国出玉,多葭苇(芦苇)、枝柳(红柳)、胡桐家胡杨)、白草(芨芨)。民随畜牧,逐水草。有驴马,多骆驼。能作兵,与婼羌同。”
汉昭帝时,楼兰改国名为部善,并请求朝廷驻军伊循。昭帝便在伊循城置都尉,行屯田。从此楼兰便成为中央政府控制西域的战略支点。东汉时,楼兰在丝绸之路上依然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东汉政府在楼兰大规模屯田,开发楼兰。此后直至魏晋累几百年之久,楼兰一直是内地通往西域的重要交通枢纽,再后来,楼兰便很少见于史载,逐渐地神秘消失了师兄解释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