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第一节课,上课铃一响,教学刘副校、教学处两位主任、年级组长进入教室后排听课。幸好司徒婉儿已做了充分的准备,课件紧紧围绕教学设计,课堂设计环环相扣,练习符合新课标要求,学生这一节课也很活跃,认真倾听,发言很积极,效果不错。
课后,按照惯例婉儿拿着教案到刘副校办公室征求意见。
“刘副校,刚听了我的课,请给我指导指导吧。”婉儿一脸的诚恳。
“司徒老师,我们是在听推门课,是不做点评的。”她从电脑上移开脸,毫无表情地说。
“不过,我觉得作为一年级的班主任,你们班学生学习习惯还要加强,比如说,课前书本的摆放,课上回答问题的站姿,语言表述方法,倾听的习惯培养,显然还要进一步训练。”
说的没错,进入小学后,孩子过的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活,离开了幼儿老师的帮助,一天的生活学习都得靠孩子自已完成,学习环境变了,学习方式变了,思维模式变了,一些学生还没有完全适应过来。不过才开学不到一个月,孩子能做到现在这个样子,已经很不错了,是适当表扬的时候,而不是指责批评。
她就是鸡蛋里挑骨头!大概刘副校看出了司徒婉儿的心思,又看了她一眼,说:“我对年轻老师要求严,希望你们理解。”
司徒婉儿心里一紧张,大家都说刘副校很难处,为人刻薄,喜怒无常,真个一个抑郁症患者,可不能得罪她,省得给小鞋穿。顺嘴说了几句感谢的话,便退了出来。
下午,临近下班忽然接到通知,一年级组教师马上到会议室开会。老师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一脸疑惑的进入会议室。
会议是刘副校召开的,教导处主任开场白:本周推门课都是在一年级进行的,总的情况是不错,老师们都能按学校要求认真备课做好课件,围绕教学目标实施教学,教学过程完整,课堂提问普及面高。但是也有个别老师没有精心备课,不带教案就进课堂,整个教学过程没有重难点,没有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方法。
接着,刘副校表情严肃地就这一问题提出了批评。
她说:“有的老师认为听“推门课”,缺乏尊重、缺乏“人性”,是想让大家出“丑”。个别老师,我们去听课时他说要上复习课,没什么好听的,结果我们走了后,他又照常讲新授课。这是一种欺骗行为,为什么你的课不能听?怕见人吗?”她扫视一眼大家,大家都低着头,谁也不跟她对视。
她声音提高了八度:“目前学校老师中尤其是个别年轻教师不钻研业务,在一起议论是非,还有的个别人认为听他的课是领导想给他小鞋穿,不能正确认识这是正常的教学工作。许多名校课堂教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吸引了全国各地领导和教师,学校几乎天天都是“课堂开放日”,这都得益于他们良好的敬业精神、久经考验的平常心和充分的课堂准备。”
无疑,这是在说实验小学的老师没有敬业精神!严厉的斥责,带给老师们是无情的伤害,大家心里猜想着批评的是谁,考虑着自己有没有做错事。
最后刘副校严肃地说:“从明天开始的推门课,还是不通知,不但要听老师上课,还要检查教案及课堂抽测学生,检查教师二次备课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批阅情况。今天所有被听课的老师说说你们的想法吧。”
一阵沉默之后,老师们被点名发言,大部分老师都表示支持学校的做法,今后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
到了司徒婉儿发言了。她说:“我觉得听推门课没什么不好,但是,是不是一个学期听一次就行了?”
显然,刘副校对她的发言很不满意,她用那种不屑的眼神瞟了司徒婉儿一眼。说道:“听推门课是教学常规,什么时候都可以的,没有数量限制。今天被听课的老师,回去后写一份深刻的课后反思,明天交到我这里,不准应付,否则退回,直到写深刻为止。散会。”
散会后,大家都一脸的严肃。从会议室鱼贯而出。
司徒婉儿坐在办工桌前思考着:“推门课”对提高教师爱岗敬业是一剂良药,它能客观、公正地反映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水平,但是频繁的推门课,由于事先不通知,老师们没有心理准备,就会产生一种不被尊重和信任的感觉,很反感,很抵触。刘副校如果这样强压下去,造成老师们较大的心理压力,势必会引起不少教师的反对,对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并无益处。
但是这些又不能写进反思里,只在心理想想罢了。婉儿从百度里搜索着听课反思,下载一份准备改改明天上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