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备周则意怠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②。
【注释】①怠:松懈。②太阳、太阴:此种提法最早见于《易经》。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范畴,代表矛盾对立的双方。一般来说,刚、明、正、利、动、福、暑、实为阳,柔、暗、奇、害、静、祸、寒、虚为阴。此计中的阳指公开、暴露,阴指机密、秘密。太阳为阳的极端形式,非常公开之意。太阴为阴的极端形式,非常机密之意。
【译文】自认为防备周到的,容易产生麻痹松懈的情绪;平常看惯了的,往往就不再怀疑。秘密蕴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与暴露的事物相排斥。非常的公开经常蕴藏着非常的机密。
【计名出处】此计名出自《永乐大典·薛仁贵征辽事略》,讲薛仁贵瞒着不愿渡海远征的唐太宗,使之在不知不觉中渡海的事。
【计名阐释】
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御驾亲征,领30万大军以平东土。一日,浩荡大军东进来到大海边上,皇帝见眼前只是白浪排空,海茫无穷,即向众总管问及过海之计,四下面面相觑。忽传一个近居海上的豪民请求见驾,并声称30万过海军粮此家业已独备。皇帝大喜,就率百官随这豪民老人来至海边。只见万户皆用一彩幕遮围,十分严密。豪民老人带着皇上走进室内,室内更是绣幔锦彩,被褥铺地。百官开始喝酒作乐,十分高兴。不久,风声四起,波响如雷,杯盏倾侧,人身动摇,良久不止。太宗警惊,忙令近臣揭开彩幕察看,不看则已,一看愕然,满目皆一片清清海水横无际涯,哪里是什么在豪民家做客,大军竟然已航行于**之上了。原来这豪民老人是新招壮士薛仁贵扮成,这"瞒天过海"计策就是他设计策划的。
"瞒天过海"用在兵法上,实属一种示假隐真的疑兵之计,用来作战役伪装,以期达到出其不意的战斗效果。
公元589年,隋朝将大举攻打陈国。(这陈国乃是公元557年陈霸先称制建,定国号为陈,建都城于建康,也就是今天的南京。)战前,隋朝将领贺若弼因奉命统领江防,经常组织沿江守备部队调防。每次调防都命令部队于历阳(也就是今天安徽省和县一带》集中。还特令三军集中时,必须大列旗帜,遍支警帐,张扬声势,以迷惑陈国。果真,陈国难辨虚实,起初以为大兵将至,尽发国中士卒兵马,准备迎敌面战。可是不久,又发现是隋军守备人马调防,并非出击,陈便撤回集结的迎战部分。如此五次三番,隋军调防频繁,蛛丝马迹一点不露,陈国也竟然司空见惯,戒备松懈。直到隋将贺若迅大军渡江而来,陈国居然未有觉察。隋军如同天兵压顶,令陈兵摔不及防,遂一举拔取陈国的南徐州(今天的江苏省镇江市一带)。(古计今用例说)
企业经商应以诚为本,但诚实过度,将自己的经营意图暴露无遗,那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就很难立于不败之地。
"瞒天过海"之计的妙用,就在于制造假象,待机而动。对于小企业而言,此计在经商方面是一件制胜法宝。
企业经营者运用此计,应干净利落,切忌拖泥带水。
产品促销不仅仅是市场营销人员的职责,企业经营者、管理者也都必须围绕市场下功夫。运用此计,要施展各种手法瞒住竞争对手的审视和消费者的逆反心理,等待时机成熟,便可大举进攻市场、大力促销产品,顺利达到"过海"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