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营销新理念 1 品牌理论:品牌竞争力是企业最持久的核心竞争力

自20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有关竞争力的概念和理论引入中国,很快为理论界和企业界所重视并接受。一时间,“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国家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区域竞争力……”成为了非常热门的话题。世人公认的对竞争力战略系统研究的权威当属美国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rter)教授。迈克尔·波特以创造性的思维提出了一系列竞争分析的综合方法和技巧,为理解竞争行为和指导竞争行动提出了较为完整的知识框架。但其理论局限于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培育上:波特主要强调成本和差异两方面因素,但这两个因素是属于企业的直接竞争力,事实上企业的竞争力还存在着间接竞争力,如管理、人力资源、技术创新等。

企业现有的任何核心竞争力优势: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管理优势、营销优势最终都应转化表现为企业的品牌竞争力优势,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中取得可持续生存与发展,保证企业的长治久安、长盛不衰。

那么我国企业的现实竞争力与未来竞争力又如何呢?

虽然中国石油、中国移动、中国工商银行等12家国有大型企业进入了世界企业500强之列,但这些大型企业的成功更多的是依赖市场的垄断、高成本的规模扩张以及巨大的市场经济容量,并没有形成相应的品牌竞争力优势。

由于缺乏名牌,中国整体竞争力在四十七个国家的竞争力指标考核中,仅占29位。国际商品市场中“中国造”等同于廉价、等同于低质的观念还根深蒂固。在全球化竞争时代,中国企业不缺乏产量优势,也不缺乏品质优势,我们能为那么多世界级品牌做oem,就是例证,但中国企业惟独缺乏品牌竞争力优势。

中国是无可非议的制造业大国,却也是无可争议的品牌弱国。

因此,把我国企业、城市、地区和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转化成为品牌竞争力才是维持我们民族未来竞争力的长治久安之道。

任何一家企业要想在风起云涌的市场大潮中搏击风浪,必须具有自己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的强弱决定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那么如何来最终判断,由谁来判断企业的竞争力与核心竞争力优势的强弱?

不是由企业家,也不是由经济学家,而是由消费者来执行最终裁决权。因为对于绝大多数现代企业来说,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最关键因素是消费者的选择,而现在消费者的这种选择已是一种自由的、精明的多样性选择。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百事可乐针对可乐行业霸主可口可乐的挑战达到巅峰,其中颇具杀伤力的一次策划要算是百事可乐发起的口味大挑战。

在那次策划活动中,百事可乐请参与者品尝各种没有品牌标志的饮料,然后要他们说出哪一种口感更好,并对消费者口感试验进行了全程现场直播。百事可乐以事实赢得了成功,在参加品尝者中,三分之二都挑选了百事可乐。

这次口味实验当时引起了极大轰动,成为百事可乐攻击可口可乐最尖刻的口实。

然而三十年过去了,两乐的口味都没什么变化,但可口可乐还是拥有最多不离不弃的品牌忠诚者。

难道,消费者的口味发生了变化,或是那次可乐口味实验有什么内幕问题(或是实验的设计程序有什么偏差)。

许多人想不明白。

三十年后的2003年,较真的科学家——美国贝勒医学院的神经学教授们又做了一次口味实验。不过这次他们动用了最先进的mri,即核磁共振造影仪。

核磁共振造影技术日益成熟,应有范围也越来越广泛,科学家甚至想以此技术为基础,憧憬“读心机”的诞生,以真正解读大脑的动作方式。因为在mri的监测下,人类无法误传他的大脑皮质反应。

几乎所有的受试者都表示他们更喜欢可口可乐。非但如此,连他们的大脑活动也呈现出不一样的情形,他们的大脑中区前额叶皮质也有活动。

这就是品牌的力量,拜mri所赐,品牌的竞争力得以被最直接的测量。

与其说消费者是在品尝可口可乐这种饮料,不如说消费者是以一种更为复杂微妙的方式感受可口可乐这个品牌,这种感受品牌的过程里掺入了消费者的情感、记忆,以及其他的印象。

事实上行销百年的可口可乐仍是世界名牌中的名牌,其产品行销195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特许装瓶厂超过1400家,可口可乐及其系列产品,占据全世界饮料市场销售量的45%,是世界上最具魅力、最畅销的饮料。单其704亿美元的品牌价值就是百事可乐117亿美元的6倍,可口可乐仍是可乐业乃至全球各行业的超级品牌霸主。

由此可见,品牌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塑造着消费者的消费偏好。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