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龙人顶级管理(四) 第五篇 财务管理篇

€€一、财务管理概要

①财务管理的内容

投资是指以收回现金并取得收益为目的而发生的现金流出。例如:购买国库券、购买企业股票和债券、购置设备、兴建工厂、开办商店、增加新产品等,企业都要发生货币性流出,并期望取得更多的流入。

企业的投资决策,按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以下类型:

·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

直接投资是指把资金直接投放于生产经营性资产,以便获取利润的投资。如购置设备、兴建工厂、开办商店等。

间接投资又叫证券投资,是指把资金投放于金融性资产,以便获取股利或利息收入的投资。如购买企业股票和债券等。

这两种投资决策的具体方法有所不同。证券投资只能通过证券分析与评价,从证券市场中选择企业需要的股票和债券,组成投资组合。直接投资要事先创造出一个或几个备选方案,通过对这些方案的分析和评价,从中选择一个足够满意的行动方案。

·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

长期投资是指影响所及超过一年的投资,因此又称资本性投资。如购买设备、建造厂房等。

短期投资是指影响所及不超过一年的投资,因此又称流动资产投资或营运资产投资。如投资于存货、短期证券和应收帐款等。

这两种投资决策的方法有所不同。长期投资涉及时间长、风险大,决策分析时更重视货币时间价值和投资风险价值的计量。

(2)融资

融资是指融通资金。融资决策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取得企业所需要的资金,包括向谁、在什么时候,融通多少资金。融资决策和投资、股利分配有密切关系,融资的数量多少要考虑投资需要,在利润分配时加大保留盈余部分可减少从外部筹资。融资决策的关键是决定各种来源在总资金中所占的比重,即确定资本结构,以使融资风险和融资成本相配合。

融资渠道按不同的标志可以分为:

·权益资金和借入资金

权益资金是指企业股东提供的资金。它不需要归还,筹资风险小,但其期望的报酬率高。

借入资金是指债权人提供的资金。它需要按期归还,有一定的风险,但其要求的报酬率比权益资金低。

所谓资本结构,主要是指权益资金和借入资金的比例关系。一般地讲,完全通过权益资金筹资是不明智的,不能得到负债经营的好处;负债率高则风险加大,企业随时可以陷入财务危机。筹资决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确定最佳资本结构。

·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

长期资金是指企业可长期使用的资金,包括权益资金和长期负债。权益资金不需要归还,企业可以长期使用,属于长期资金,此外,长期借款也属于长期资金。

短期资金是指一年内要归还的资金。一般地讲,短期资金的融通应主要解决临时的资金需要。

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的融资速度、融资成本、融资风险以及借款时企业所受的限制有所区别。如何安排长期和短期融资的相对比重,是融资决策要解决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3)股利分配

股利分配是指在公司赚得的利润中,有多少作为股利发放给股东,有多少留在公司作为再投资用。

过高的股利支付率,影响企业再投资的能力,会使未来收益减少,造成殷价下跌;过低的股利支付率,可能引起股东不满,股价也会下跌。股利政策的制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税法对股利和出售股票收益的不同处理、未来公司的投资机会、各种资金来源及其成本、股东对当期收入和未来收入的相对偏好等。每个公司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确定最佳的股利政策,是财务决策的一项重要内容。

②金融与财务

(1)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资金融通的场所。对金融市场可以有以下粗略的分类:

·货币市场——主要进行短期资金的融通。

·资本市场——主要进行长期资金(债券和股票)的交易。

·外汇市场——主要进行现货外汇或远期外汇的交易。

·衍生产品市场——主要进行期权和期货的交易。

金融市场还可以按照交易品种来分,主要有:

·同业拆借市场;

·票据贴现市场;

·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国债市场;

·中央银行公开业务市场;

·证券市场。

(2)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是指管理有关货币或资金事务的机构。货币事务,包括货币的发行、流通和回笼,贷款的发放和收回,存款的存入和提取,汇兑、结算往采等事务。遍布全国的金融机构,其职能、业务范围、服务对象等不同。主要的金融机构有:

·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是领导和管理国家金融事业的机关,负责领导和管理、监督、稽核、协调国家的所有金融机构。其主要职责是研究拟定国家金融工作的方法、政策,经批准后组织实施;拟定金融法规草案,制订金融业务的基本制度;掌管货币发行,调节货币流通,保持货币基本稳定;管理存款、贷款利率;编制国家信贷计划,管理信贷资金等。中央银行实行总行、分行、支行三级管理体制。

·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是指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工商业贷款、创造派生存款为主要经营业务,以获取利润为主要经营目的的银行。商业银行是把资金作为商品,根据效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原则从事资金买卖的银行,也是竞争性银行。

·国家政策性银行 是政策性金融机构,实行独立核算,自主、保本经营,主要根据国家政策和计划开展信贷业务。

·外资银行 是指外国银行设立的分行和办事处。

·非银行金融机构 主要包括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机构、证券公司、证券交易所等。

③财会制度

(1)基本会计原则

一家企业或伞业集团的会计报表主要包括三张: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任何财务帐目都要遵循以下4个会计原则:

·延续性原则延续性原则假定,在可预见的未来企业不会倒闭。这意味着资产要按成本计价。如果假设企业将要被清算,那么按马上能够变卖的价值(可变现净值)计算资产就是过于谨慎的了。这可能大大低估资产的价值。

·权责发生制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要求支出与收入相匹配。企业应当在收入发生的时候记录收入,在支出发生时候记录支出。如果只在实际发生现金收支的时候才记录收支,就是不现实的。

·一致性原则一致性原则要求不同时期的会计项目具有相同的处理方式,以具有可比性,便于读者比较。所有处理方法的变动均应说明,并给出计算方法。

·谨慎原则谨慎原则要求对营业收入和利润的计算以实现额为准。这里的“实现”是指,或者以现金的形式、或者以资产的形式(其带来的收入较为确定)。相反,那些反映全部预期损失和费用的帐目,往往包含了许多估计的数字。

(2)企业财务通则

企业财务通则是各类企业进行财务活动、实施财务管理的基本规范。财务通则规定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而会计准则规范了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企业财务通则对以下问题作了规定:

·建立资本金制度;

·固定资产的折旧;

·成本的开支范围;

·利润的分配。

行业财务制度是根据企业财务通则的规定,由财政部制定的,为适应不同行业的特点和管理要求制定的行业规范。企业管理人员要熟悉这些制度,在遵守制度的前提下,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

(3)企业内部财务制度

一般企业内部财务制度体系,主要应包括三大内容:

·企业内部财务管理责任制度主要包括六项内容:

明确企业经理在财务管理上的权责;

明确企业财务主管的权责;

明确企业财务部门的权责;

明确企业各职能部门的财务权责;

明确企业厂部下属各级单位和人员的财务权责;

明确企业与其他有关方面的财务关系及处理原则。

·企业财务活动和管理制度的规范主要包括六小类:

资金筹集管理制度;

资产管理制度;

成本费用管理制度;

销售收入管理制度;

企业利润及分配管理制度;

财务报告与财务评价制度。

·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制度主要包括六个内容:先进而合理的定额管理制度;

计量验收制度;

原始记录制度;

厂内计划价格制度。

以上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中三大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责任制度是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组织保证;企业财务活动和管理的制度规范是进行财务管理的主体制度,即基本管理制度,是进行财务管理的直接依据;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制度是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条件。

④典型的理财组织机构

(1)财务管理型它是以完成传统的财务管理职能为目标的理财组织形式,其财务管理的工作和职责分工一般按照职能来划分:资金部负责资金的筹集和调配;成本核算部负责生产经营成本的核算;会计部负责财务报表的编制和日常会计核算的管理;项目部负责投资项目资金的安排和使用;财务部负责日常的财务决策和管理;利润部负责利润的分配和税金的解缴;证券部负责债券、股票的投资与经营管理;审计部负责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

(2)责任中心型它是以某一经济责任的履行为目标来进行经营理财活动的组织形式。责任中心通常是在企业原有组织的基础上建立的。建立一个财务管理责任中心,要求这个责任中心所承担的经济责任要能够比较容易地区别、划分或鉴定,并且有条件进行单独的经济核算,实现责权利的紧密结合。一般来说,管理层次较高的组织,如分厂、车间、职能部门等可作为一个财务管理责任中心,一些相对独立的班组也可以作为一个责任中心。没有独立的经济责任并难以独立开展经济核算就能不建立责任中心。目前,比较常见的做法是建立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内部结算中心、投资中心等。凡是其生产成本或费用可用准确计算并且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加台调节和控制的分厂、车间、班组或某一管理部门,都可以作为一个成本中心来管理,以降低成本为主要目标来管理。凡是能够实行收入和成本自行控制、能够自负盈亏的分厂、车间或部门,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利润中心,以实现利润目标来管理。利润中心通常是能够取得产品销售收入或者不能直接取得产品销售收入,但能够以内部结算价格计算出成本利润的经济单位。内部结算中心是以资金的周转和占用情况为主要考核目标、以资金的内部调动和分配为主要手段的资金管理中心。投资中心是以项目的建设、投产、收益为目标的项目管理中心。建立内部结算中心的主要目的是集中调度资金、合理利用资金、加速资金周转,建立投资中心的主要目的是加强投资项目的责任管理。

(3)控股公司型它是以控制和经营其他公司股权为主要目的的企业,控股公司站在企业产权所有者的角度,对其所拥有的资产或资本进行经营管理。控股公司的主要工作是:①产权代表的任免与考核。②与产权有关的不可逆转的重大决策。③资产保值增值责任的考核与收益的使用。④子公司发展方向和经营方向引导。⑤年度预决算管理。⑧运营过程的月指标监控。⑦产权变更的有关事宜。按照控股公司调控的对象来分,控股公司的主要工作可以分为存量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增量资产的分配和使用两部分,控股公司一般设有存量资产的经营管理部、增量资产的投资规划与发展部、财务审计部、对外经济合作部、人事考核部、经理办公室等等职能部门,而财务审计部向其他各部提供管理与决策的基本依据。

(4)集团公司型企业集团,是指以实力雄厚的核心企业为基础,以产权、产品、技术等为纽带,把多个企业、事业单位联结在一起的法人联合体。集团公司的理财组织,有的实行责任中心型组织,有的实行控股公司型,而更多的是在传统财务管理型组织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其他的职能部门,即集团公司财务部门除了设有资金部、成本部、会计部、项目部、财务部、利润部、证券部之外,还设有股权管理部、规划部、财务信息部、资产经营部、审计部等。一些大型集团公司还设有独立的结算中心。

(5)跨国公司型跨国公司,是指以一国公司为总部或母公司、在一个以上国家设立分公司或分支机构、从事跨国界经营的公司。跨国公司的经营有多种形式,有的是不直接控制国外子公司,进行控股、参股型的经营,有的是在母公司设立国外事业分部来独立经营管理国外的公司,有的是从全球的角度来协调整个跨国公司的经营管理,统一安排资金和分配利润。我们这里的跨国公司型理财组织是指后一种情况,即集中经营管理型跨国公司。

集中经营管理型跨国公司的财务管理,在与国内母公司的财务管理相结合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处理国际事务的组织机构,主要包括再开票中心、财务公司和控股公司等机构。再开票中心一般设在低税率国家或地区,负责跨国公司子公司之间贸易的财务结算,它集中进行控股公司各子公司的外汇经营和交易,集中进行子公司之间的商业信用(票据和帐款)的管理,以此来控制各子公司之间的资金流动。财务公司一般设在国际金融中心或避税港,主要利用国际资金市场,进行国际问的投融资活动,以执行跨国公司的经营理财战略。控股公司通常设在税收条件比较优惠的国家,以集中管理跨国公司各子公司的利润分配和收取,执行跨国公司的再投资政策。

目前,许多大中型企业仍然实行的是财务管理型理财组织,新组建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一般设置控股公司型理财组织。责任中心型经营理财组织形式曾流行过一段时期,但褒贬不一,集团公司型理财组织在进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企业比较常见;而大的跨国公司大多数都选择跨国公司型理财组织。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条件来设计和选择适宜的理财组织。

⑤财务管理的几个问题

□财务管理与管理实践

财务管理中的绝大部分理论都是规范性。所谓规范理论是告诉财务经理在处理有关问题时应该怎样做。但许多从事实际工作的财务经理并非总是遵循财务理论家开出的规范性药方。这是财务经理本身的问题还是财务理论存在问题呢?还是另有原因呢?实际情况是财务决策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在某些情况下,财务理论包含一些简化了的假设前提,但这些假设不一定符合某个具体企业实际的经营环境。根据这些假设得出的决策原理,在某些情况下,有时很难套用某一财务理论,因为无法找到适用理论模型所需要的输入参数。在某种情况下,财务理论可以较好地应用在实际中,但往往由于过去的习惯,具体工作中没有加以采用从而阻碍了财务理论的实际应用。

□现金流量的现值分析

估价未来现金流量阶方法叫做现金流量现值分析。由于几乎所有的财务决策都涉及到未来现金流量,因此,财务决策大都包含现金流量现值分析。现金流量现值分析是基于资金的时间价值原理,即现在手中的一元钱其价值等于未来某个时期多于一元钱的价值。为了进行现金流量现值分析,首先需要估计未来的现金流量,其次是选择恰当的折现率,这个折现率必须能正确反映预期现金的风险以及相当于其他投资机会的机会成本。判断现金流量的风险,然后选择合适的折现率,这个工作与结算现金流量一样至关重要。

□风险与收益的权衡

许多财务决策几乎都是在风险和不确定情况下进行的。离开了风险因素,就无法正确评价企业收益的大小。一般而言,投资者都讨厌风险,并力求回避风险,但为什么还有人,进行风险性投资呢?这是因为风险投资可得到额外报酬——风险报酬。一般而言,风险大的项目报酬率也高,风险小的项目报酬率也低,风险与报酬好比一对孪生兄弟,是相伴而生的。比如ibm公司的股票具有14%的收益率。而该公司的债券收益率为9%,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愿意冒风险喜欢高收益的投资者会去购买股票,而害怕风险的投资者则会去购买债券。从ibm公司的角度看,通过发行股票筹资比发行债券风险要小些,所以ibm公司宁愿付出较高的股本成本来换取较低的风险。

□流动性

流动性是指资产所有者可以迅速地把资产转变为现金。如果一项资产变现力强,说明其流动性强,流动性风险小;反之,则说明其流动性差,流动性风险大9所以政府债券及大公司的证券,利率与不知名的小公司发行的证券之间的利率差距约介于1-2%之间。但是实际经济生活中,将资产转换成现金往往要比将现金转换成资产更力口困难。因此财务经理单凭经验来管理流动性是要犯错误的,需要进行权衡:流动性太低将导致企业支付困难,流动性太高又会影响资产收益率。

□财务杠杆

财务杠杆代表财务风险,与企业的融资方式有关,当一家公司的全部资金中债务率较高时,就说明其杠杆比率较高。经营杠杆代表经营风险,与企业的性质和资金的使用有关。企业如何使用它的资金比如何融资更加重要。这是因为金融市场比产品和服务市场具有更大的竞争性和更充分的信息,因此融资决策一般不会带来显著的盈利或损失。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影响是重要的和复杂的。持续的通货膨胀,会影响到:

·货币的实际购买力。

·投资项目的投资报酬率。

·资产价值。

·流动资金的管理。

·融资的合适范围和方式。

·汇率。

·以货币计价的财务报表的准确性。

通货膨胀时,我们要认真辨别帐面价值和实际价值,并尽可能地考虑到未来通货膨胀率的变化。

□税法问题

任何企业都有纳税的法定义务。有关税收的立法分为三类:

·所得税的法规;

·流转税的法规;

·其他地方税的法规。

税负是企业的一项费用,要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出,对企业理财有重要影响。企业无不希望在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减少税务负担。税负的减少,要靠财务人员精通税法,进行财务决策时的精心安排和筹划,而不允许在纳税行为己经发生时去偷税漏税。

⑥现金日常管理

企业必须有一套良好的现金管理策略体系,主要包括:

(1)力争现金流量同步。如果你每年只能收到一笔现金收入,而后在一年内慢慢开销掉,则你一年中必须持有的平均现金余额约为你年收入的一半,否则就会入不敷出。如果你在一年中每日都有现金收入,此时你必须拥有的平均现金余额会较前一种情况大大减少。即如果你能作计划安排好你每天的收入,并按日支付各种费用,那你只需维持很少的现金余额就足够了。企业也是如此。如果一个企业能尽量使它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发生的时间趋于一致,则企业就可以将其所持有的交易性余额降到最低的水平,这就是所谓的现金流量同步化。当然,现金流量同步这只是一个理想的状态,企业不可能达到,但是,只要认识到这一点,企业就可以重新安排其每日寄帐单给客户的时间与支付本身所收到帐单的时间,以使现金流入量与现金流出量尽量趋于一致,进而达到降低交易性余额的目的。

(2)集中银行加速收款。集中银行加速收款改变了只在公司总部设立一个收款点的作法,而是在收款额较集中的若干地区设立若干个收款中心,并指定一个主要开户行(通常在总部所在地)为集中银行。企业客户的货款交到距其最近的收款中心,收款个心银行再将扣除补偿性余额后的多余现金解缴至总部指定的集中银行,供企业支付现金使用。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

·收款中心送给客户付款的通知时间缩短;

·客户将货款交至当地收款中心,缩短了交款时间;

·由收款中心每天向集中银行解缴现金,缩短了公司自收到现金至可供公司支付使用的时间。所以,集中银行可使从通知客户付款至变成可供公司支付使用现金的时间大大缩短,从而释放出可观的现金供公司使用。主要缺点是每个收款中心的银行都要求补偿性余额,开设的收款中心越多,补偿性余额总量就越大,呆滞的现金就越多。所以,公司应在调查研究之后,合理确定收款中心的数量和设置点。

(3)锁箱法。锁箱法是一种与集中银行法非常类似的加速收款方法,又称邮政信箱法。其程序是:企业确定在某些地区租用专角邮政信箱;企业通知客户将货款汇至指定的信箱;企业授权邮政信箱所在地的某一家银行每天数次收取信箱中的邮件货款并存入该企业帐户,被企业授权的银行将扣除补偿性余额后的现金收入及附带单据送交企业总部。这样就免除了企业办理收帐、货款存入银行的一切手续,缩短了收款时间,这种方法的缺点是,被授权银行除了要求补偿性余额外,还要收取额外服务的劳务费,会增加企业的收款成本。

(4)使用现金浮游量。从企业开出支票,收款人收到支票并存入银行,至银行将款项划出企业帐户,中间需要一段时间。现金在这段时间的占用称为现金浮游量。在这段时间里,尽管企业已开出了支票,却仍可动用在活期存款帐户上的这笔资金。例如,假定一家公司每天开出支票总额为5000元,受票人与银行总共要花费6天的时间才能将支票交换完毕,并从该公司的帐户中扣除这笔款项。这样,公司本身支票簿上所显示的存款余额比银行帐上所记录的存款余额少30000元。则对这30000元的现金浮游量,公司可以适当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在使用现金浮游量时,一定要控制使用时间,否则会发生银行存款的透支。

(5)推迟付款。正如加速收款可以提高现金使用效率一样,企业可以通过推迟付款日期来达到相同目的。目前广为使用的推迟付款的方法是采用汇票付款。如果企业采用支票付款,只要受票人将支票交至银行,企业就要无条件付款。但如果企业采用汇票付款方式,受票人将汇票送交银行,银行还要将汇票送回发票企业承兑,并由发票企业将一笔相当于汇票金额的资金存入银行,银行才会付款给受票人。这样就延迟了企业的付款时间。例如,保险公司在处理赔款时使用汇票,在周五将一张汇票寄给当事人,当事人接到汇票,将它存入当地银行。当地银行将汇票再送至保险公司的往来银行,往来银行在收到汇票当天将汇票送回保险公司会计部门审核与认可,然后由保险公司存入一笔资金,以作支付汇票用的款项。而此时可能已是下周的周四或周五了。

⑦现金流分析

企业的经营成果大都是以其会计利润的多寡采衡量的。由于会计收支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本记帐原则,所以会计收支与实际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时间会有某些不一致。由于在投资分析中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所以应以实现现金流发生的时间和数量,而不是以会计收支发生的时间和数量来考虑资金的流入和流出,并计算其时间价值。在讨论实际现金流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折旧与现金流的关系

在计算企业的经营利润时,折旧是作为成本从收益中扣除的。但是,折旧并不是真正的现金流出,企业在把折旧作为成本时,并没有真正将这笔费用支付给任何人。企业真正的现金流出是在购买设备时支付的。举例采说,企业投资100万元购买一台设备,分10年直线折旧,每年折旧额10万元。在购买设备时,企业己向设备出售方一次支付了1.00万元货款(这里不考虑分期付款问题)。而在以后的10年中每年提取10万元折旧,并不表现为现金支出。因此,企业在考虑每年的现金流入时,应在净利润的基础上加上折旧一项。

[例1]企业净利润与实际现金流入的差异。

为简单计:①营业收入均为现金收入。②除折旧外所有成本和费用均为现金支出。③不再有其它支出和收益。从表中可以看出:a公司的税后净利润只有11700千元,但现金净流入量却有16700千元,那额外的5000千元现金流入来自于折旧。

折旧虽然不是真正的现金流出,但其作为成本从营业收入中扣除使公司的税前利润减少,从而也使公司缴纳的所得税减少,现金流入量增加。用t表示所得税税率,则:

税后现金流=(现金流入一现金流出)-所得税

因为所得税=税前利润×t

=(税前现金流一折旧)×t

所以税后现金流=税前现金流-(税前现金流-折旧)×t

=税前现金流(1-t)+折旧×t

该公式对所有企业估算其税后现金流都是适用的。

用于a公司,有:

税前现金流=6000-3500-200=2300(万元)

折旧=500(万元)

税后现金流=2300×(1-0.35)+500×0.35

=14951+75

=1670(万元)

从上面的计算可以看出,500万元折旧为公司减少了175万元的所得税支出,使公司的净现金流入达到1670万元。否则,公司的净现金流入只有1495万元。正因为折旧的这一影响,使得采用加速折旧法的企业可以在前期有效地减少所得税支出(这种减少是要由在后期多缴纳所得税来弥补的),在利用资金的时间价值上获得好处。

□注意整体现金流的变化

在很多情况下,不能只单纯地考虑一项投资本身的现金流状况,而要将其与公司的整体经营活动联系起来,观察整体现金流的变化和结果。比如,由于旅客不足,某航空公司客运支线的年净现金流入量可能为——5万元。但如果考虑到这些乘坐支线飞机的人很多要转乘干线客机,使干线飞行的年净现金流入增加6万元,则该客运支线的实际运营效果是每年带来1万元的净现金流入,而不是现金流出。相反,如果某企业的新产品上市后会减少老产品的销售收入,则这一新产品的净现金流入中必须计入老产品现金流入减少的影响。

□沉淀成本的影响

沉淀成本是指已经使用掉的无法收回的资金。这种成本对企业当前的投资决策不产生任何影响,因为企业在投资决策中所要考虑的,是当前的投资是否有利可图,而不是过去已花了多少钱。比如,某项工程己花费了30万元投资,且已无法收回,要使工程全部完工还需要再追加50万元投资,而但因情况发生变化,工程完工投产后的收益现值仅为45万元。这时就应果断地放弃这个项目。如果因为己经付出了30万元,觉得弃之可惜,坚持要完成这项投资,只能招致更大的损失(马上放弃这个项目,损失的只是已投入的30万元,坚持完成这项投资,企业还要多亏损5万元)。相反,如果工程完工后的收益现值为70万元,则应坚持完成这一项目,不能考虑总投资为80万元,收益现值仅为70万元而放弃这项投资。因为目前企业面临的不是投入80万,收回70万的投资决策,而是投入50万、收回70万、净现值为20万的投资决策了。

如何正确对待沉淀成本,是投资决策中经常被人们忽略的问题。许多亏损企业的建成并继续亏损,就在于决策者们总是念念不忘已经洒掉的牛奶。

□分摊费用的辨别

企业的每一个新投资项目都会有相应的分摊费用发生(如分摊各种管理费和行政费)。这些分摊的费用要计入投资成本,从利润中扣除。但在作现金流分析时,需要对这些费用作进一步的辨别。对那些确因本投资项目发生而引起的分摊费用,如增雇管理人员、服务人员等费用,应当计入本项投资的现金流。对那些企业原来就有的、因本项目投资后分摊过来的费用,如总经理的工资等,则不应计入本项目的现金流。

□其他因素的影响

很多因素都会影响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比如,存货的计价方法,是先进先出,还是后进先出,会对生产经营成本及纳税额产生影响,在通货膨胀较严重的时期,这种影响尤为显著。在通货膨胀期间,后进的物资价格高,先进的物资价格低,使用同样一批物资,若按后进先出法计价,则成本较高,利润降低,纳税额减少,企业可以保有较高的现金流入量。若按先进先出法计价,则成本较低,利润较高,纳税额增加,企业实际保有的现金流入量减少。又比如,对工期较长的大型工程项目或生产项目(如造船),订货方是否分期预付货款和如何预付货款,都会对现金的实际流入时间,从而对其时间价值产生影响。此外,企业的投资能否得到税收、贷款方面的优惠等等,对现金流都会产生圈套的影响。因此,在进行现金流分析时,要充分考虑各种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

€€二、有关营运资本

①影响营运资本筹资的因素

(1)风险与成本

一般来说,短期资金利率低于长期资金利率,与季节性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企业,如建筑业和零售业正常情形下所需的资金采取短期筹资策略。由于资金的到期日越短,可能产生不能按期清偿的风险就越大,即成本低,风险也大。如某公司拟以10%的利率借入400万美元在一年后就要归还的资金,并用这笔资金去建造一栋厂房以及购买所需的生产设备,该公司预期可得20%的税后投资报酬率。又假定按照税法,该公司第一年平均折旧率为12%,则该公司第一年的净现金流量为128万美元(80万美元税后利润加48万美元的折旧费用)。然而一年后该公司却必须偿还或重新举债来筹集的资金达440万美元(400万美元的贷款本金加40万美元利息费用)。也就是说,该公司一年后的现金流入量只有128万美元而现金流出量却高达440万美元。由于公司采用的是短期融资方法,所以只得重新举债或申请贷款展期,倘若举债失败且贷款也不允许展期,那么公司资金就会面临困难乃至公司破产。但如果该公司采用十年期的长期债务筹资,在正常情况下,十年后的现金流入应足以清偿债务。

风险与成本之间的关系还表现在短期债务在利息成本方面有较大的不确定性。金融市场上短期资金的利率受供求关系、经济环境以及政策等多方面影响,所以短期资金的市场利率经常变化,这也导致了短期债务成本的波动性。最理想的情形是公司可以针对资产与负债的到期之间做出彻底配合。例如公司预期机器的使用寿命是十年,则公司可用十年后到期的银行贷款来筹措购买机器所需的资金。

(2)资本成本

资本成本是企业为筹措和使用资金而付出的代价,包括筹资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和用资过程中支付的报酬。资本成本的高低与资本期限长短有关系,根据我国和其他国家的历史经验,长期资本的利率一般都高于短期资本利率。长期资本与短期资本相比较缺少弹性,并且筹资费用高。短期资本除短期融资券外,其他短期资本一般无筹资费。

(3)企业所处的行业

不同行业的经营内容和生产周期不同,筹资政策也有较大差异。据有关资料记载,1983年美国企业流动负债占总资金的比重,矿产行业为15.5%,电力设备行业为34.5%,批发行业为47.1%。而在流动负债中主要是应付帐款和应付票据。除此之外,企业经营规模也对筹资政策有重要影响。一般地,企业规模越大,筹资的渠道就越多,在金融市场上可以采用发行债券的方式去筹措长期资金,因而利用流动负债相对较少。据有关资料记载,1983年美国制造业中,资产规模在500万美元以下的企业,流动负债占总资金的31.8%,而当资产规模超过10亿美元时,流动负债只占总资金的24.3%。

(4)市场利率

当金融市场上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利率相差悬殊时,企业可以较多地利用利率低的短期负债,以降低资金成本;反之,在金融市场上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利率相差较少时,企业可以较多地使用长期资金,稳定利息,避免短期资金利率不稳带来的风险。

②企业营运资本筹资

由于大多数公司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都有季节性与循环性波动,流动资产及其资金来源需求也会因此发生变化。例如建筑业公司的生产经营高潮出现在春夏两季,即使公司处于生产经营的低谷,它依旧会保持一定数额的流动资产,这部分资产通常被称为永久性流动资产或长期资产,主要包括原材料储备、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固定资产,而其余部分流动资产,则称之为波动性或临时性流动资产,主要是指短期流动资产。

(1)正常的筹资策略

正常情况下的筹资策略遵循的是短期流动资产由短期资金来筹集,长期资产由长期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筹集的原则。这样做可以减少偿债的风险。此外在不需要短期资金的淡季,企业不必筹集短期资金,这样既可以节约资金成本,也不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因此正常的筹资策略风险较低,成本相对低,收益较高,是多数企业采用的一种组合策略。

(2)积极型筹资策略

积极型筹资策略是指企业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原材料储备等长期资产一部分用长期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融通,而另一部分永久性流动资产和临时性流动资产用短期资金来筹集。采用这种筹资策略,虽然资金成本低了,但加大了企业偿债的风险,是喜欢冒险的财务人员选用的筹资策略。

(3)保守型筹资策略

保守型筹资策略是指企业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原材料储备以及一部分临时性流动资产用长期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筹集,而别一部分临时性流动资产用短期资金筹集。企业采用这种组合策略,虽然降低了偿债风险,但是长期资金的增加会增加资金成本,减少企业收益,是保守、稳健的财务人员选用的筹资策略。

③不同的筹资策略的影响

不同的筹资策略可以影响企业的风险和报酬,在资金总额不变的情况下,短期资金增加,报酬也会相应增加,主要是因为短期资本成本较长期资本低。现举例说明不同的筹资策略对企业风险和报酬的影响。

现在税息前利润为40,000,流动负债(短期资金)的成本为6%,长期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成本为15%,假设税息前利润不变,资产总额不变,分析不同的筹资策略对企业风险和报酬的影响。

筹资组合对黄河公司风险和报酬的影响

由于采用了冒险型筹资策略,即使用了比较多的成本较低的短期资金,企业的净利从13600元上升到19000元,投资报酬率也由6.8%上升到9.5%,流动负债占资金的比重由20%上升到50%,流动比率由2下降到0.8。这表明,采用冒险型筹资策略,公司的净利增加的同时,财务风险也相应地增大了。因此,企业在决定筹资策略时必须在风险与报酬之间进行认真权衡,选择最优的筹资策略,从而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④营运资本投资政策

企业资产的种类很多,按其流动性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按其功能分为正常需要的流动和保险储备的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又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投资和递延资产。合理安排企业的资产结构,是营运资本投资政策的重要以下是影响营运资本投资政策的因素。

(1)风险与报酬

一般而言,企业持有大量流动资产就可以降低企业风险,这因为流动资产变现能力强,当企业出现不能及时清偿的债务时,动资产可以迅速转化为现金,而非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则较差。是太多的资金投放在流动资产上,会降低企业的投资报酬率,因非流动资产的收益高于流动资产。达就要求财务人员对风险和酬之间的关系进行认真权衡,选择最佳的投资政策。

(2)企业的经营规模

企业经营规模大小对投资政策有重要影响,一般情况下规模越大的企业流动资产所占比重相对较低。(据有关资料所示1983年美国制造业中资产总额在$250万——1000万之间的,流动资产占46.9%,而资产总额在$1000万以上的,流动资产仅占33.3%。)这是因为大企业财力雄厚,有较强的筹资能力,能承担较大的风险,所以较多地使用非流动资产而很少使用流动资产。相比之下,小企业流动资产所占比重相对较高(据1983年资料显示美国制造业中资产总额在$10万以下的,流动资产占65.4%,$10万——$75万之间的流动资产占63.9%)。

(3)利息率的高低

当金融市场利率上升时,企业为了减少利息支出,会千方百计减少对流动资产投资,减少流动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重;反之,当利息率下降时,会增加流动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重。据有关资料记录,美国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初期利率不断上升,流动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重不断下降,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1970年为50%,1975年为45%,1983年为41%。

(4)科学技术因素

本世纪由于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经济迅猛发展,许多大企业机械设备的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这也要求企业增加对固定资产的投资。

④营运资本投资策略

(1)正常的投资组合策略

企业的流动资产按其功能可分为两大类:正常需要量,指为满足正常的生产经营需要而占用的流动资产。保险储备量,是指为应付意外情况的发生而在正常生产经营需要量以外储备的流动资产。所谓正常的投资组合策略就是在保证正常需要的情况下,适当留有一定的保险储备以防不测的组合策略。在采用该策略时,一定要对流动资产的需要量进行权衡决策,在销售量一定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流动资产,减少资金成本,但是流动资产太少也会带来生产过程中断、无力偿债等风险。例如根据以往经营经验,流动资产正常需要量占销售额的35%,保险储备量占销售额的5%,正常的组合策略是流动资产占销售额的40%,当销售额是100万元时,流动资产应为40万元。

(2)冒险的投资组合策略

冒险的投资组合策略是指在安排流动资产数量时,只保证正常需要量而不安排或很少安排保险储备量,目的是提高企业的投资报酬率。在冒险的投资组合策略中,如上例,当销售额为100万元时,流动资产仅为35%,即35万元,取消5%的保险储备量。这样做的结果是报酬率高、资本成本低但风险较大。

(3)保守的投资组合策略

保守的投资组合策略是指在安排流动资产数量时,除保证正常需要量和保险储备量之外再加上一部分额外的储备量,目的是降低企业风险。如上例,当销售额为100万元时,在正常组合策略下再加5%的额外储备量,即流动资产是45%(45万元)。保守的投资组合策略流动资产占用相对较多,增加了资金成本,盈利水平相对降低了,是稳健、保守的财务人员选择的投资组合策略。

€€三、企业资金筹集

资金筹集是指企业向外部有关单位和个人或从企业内部筹措、集中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一种财务活动。资金筹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首要任务,是资金运动的起点。从企业资金来源看,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所有者权益,二是企业的负债。

①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所有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是企业总资产减去负债后的剩余部分。所有者权益也称股东权益或净资产,它包括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金以及通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形成的积累。为了反映所有者权益的构成,便于投资者和其他报表阅读者了解企业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及其变动情况,会计上把企业所有者权益分为实收资本(股份公司用股本表示)、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及未分配利润四个部分。

(一)资本金

资本金是指企业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注册资金,也就是投资者开办企业的本钱。资本金是成立企业的启动资金,也是企业承担债务和风险的基础,没有资本金,企业就很难取得借款,偿债就没有保证,企业也没有承担经营亏损的能力,自负盈亏就无法实现。

会计上是设置“实收资本”科目(股份公司用“股本”科目)来核算资本金的。实收资本反映企业实际收到投资者投入资本,根据我国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规定,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企业的注册资金应与实收资本相一致。企业实收资本比原注册资金数额增减数超过20%时,应持资金使用证明或验资证明,向原登记主管机关申请变更登记,如按自改变注册资金或抽逃资金等,要受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处罚。

(二)资本公积

资本公积是一种资本储备形式,或者说是一种准资本金,它可以按照法定程序转化为资本金,是所有者权益的构成之一。资本公积与资本金的区别主要在于它不是法定的出资额,而是为了调节新老投资者的利益关系而由投资者多出资,或者是由于其他因素所形成。资本公积的主要来源有资本溢价或股票溢价、法定财产重估增值、接受捐增的财产等。

(三)盈余公积

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积累资金。根据其用途不同又分为公益金和一般盈余公积两种。其中公益金是专门用于企业职工集体福利设施的准备金,一般按税后利润弥补亏损后的5%-10%提取。一般盈余公积金包括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按所得税后利润弥补亏损后的10%提取,任意盈余公积按公司章程规定或股东大会决议提取。一般盈余公积主要有三个用途:一是弥补亏损;二是增加股本;三是分配股利。

(四)未分配利润

未分配利润是指企业留于以后年度分配的利润或待分配利润。亦即企业利润分配完后剩下的留待以后年度分配的利润,或者是从本年利润转入未分配利润中等待当年分配的利润。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统称为留存收益,即通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形成的资本。企业利润交纳所得税后,一部分分给投资者,一部分留在企业。无论是留在企业还是分给投资者,税后利润都属于所有者权益,留在企业的部分相当于原有投资者对企业的再投资。

②企业负债

企业负债是指企业承担的能够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者劳务偿付的债务。它一般包括企业借入的资金和应付预收的款项等。

企业负债一般按其偿还期限的长短,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一)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是指可以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主要用于企业短期的资金需要,它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帐款、预收货款、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应付利润、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等。

流动负债通常要用企业的流动资产或新的流动负债来偿还。因此,通过将流动负债与流动资产对比,可以大致反映出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同时,通过将可用于支付的流动资产(如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和应收帐款净额等)与近期需支付的流动负债进行对比,可以了解企业的清算能力。

(二)长期负债

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限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以上的债务,主要用于企业较长时期的资金需要,它包括长期款、应付长期债券、应付引进设备款、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应付款等。

筹措长期负债的目的主要是用于增加固定资产或经常性的流动资金需要。在企业权益资金无法满足企业长期资金需要的时候,通常是以长期负债来解决。由于债权人不能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而且收益是固定的,因此企业可利用这一特点为企业的所有者带来更大的获利机会。企业的长期负债通常依靠内部积累资金来偿还,也就是说长期负债偿还的保证不是目前的流动资产,而是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

③吸收投资

吸收投资是指企业按照“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享利润”的原则吸收国家、法人、个人、外商投入资金的一种筹资方式。吸收投资是企业向外筹集资金的重要方式,对于非股份公司而言,由于不能发行股票筹资,因此只能通过吸收投资方式来直接筹集企业外部的资金。这种筹资方式手续比较简单,而且能很快形成企业的生产能力。

(一)吸收投资的种类

为了明确产权关系,便于分清责任,根据投资主体的不同,企业采用吸收投资方式筹集的资金一般可分为以下四类:

1.吸收国家投资

吸收国家投资是国有企业筹集权益资金的重要方式。原来国家对国有企业的拨款以及拨改贷后用税前利润还贷及减免税收那一部分,都应作为国家投资,归属国家。国家投资在我国仍然是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但只有国有企业才能采用这一筹资方式。

2.吸收法人投资

吸收法人投资主要是指法人单位在进行横向经济联合时所产生的联营投资。随着企业对外投资、相互持股的增多,吸引法人投资这种筹资方式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对于投资企业来说,不仅能密切与被投资企业的经济关系,获得投资收益,而且还可以分散风险,达到以小控大的目的。

3.吸收个人投资

吸收个人投资是指吸收企业内部职工或社会个人的资金。目前,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接近5万亿元人民币。由于银行存款利率的几次下降,为企业吸收个人投资提供了广泛的资金来源。个人资金虽不及国家资金、法人资金那么雄厚,但对于企业调动社会个人,特别是内部职工关心本企业经营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4.吸收外商投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吸收外商投资逐年迅速增长,己成为企业筹集权益资金的一种重要方式。我国企业一般通过举办中外合资或合作经营企业来吸收外商投资。合资经营是一种股权式的合营,合营各方通常按出资比例,决定分享利润的份额和对风险及亏损所分担的责任,也关系到对企业管理的控制权。而合作经营是一种契约式合营,合作双方的责任、权益和义务由双方协商谈判,在合同中加以规定。吸收外商投资既可以为企业提供资金来源,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又可以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及培训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但只有经过我国政府批准的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才能采用这一筹资方式。

(二)吸收投资中的出资形式

企业在采用吸收投资这一方式筹集资金时,投资者可以采取以下多种出资形式:

1.现金投资

投资者以现金向企业投资是最常用的一种出资形式。由于现金是可以立即用于支付的交换媒介,因此,企业有了现金,就可以购建所需的设备、厂房等劳动资料及购买所需的原材料等劳动对象。对于现金出资的比例,有些国家己有规定,但我国《公司法》及企业财务通则、行业财务制度中没有作出具体比例规定。实际中往往是由投资各方协商确定。

2.实物投资

投资各方除了以现金出资外,还可以企业所需的厂房、建筑物、设备、汽车等固定资产以及材料、燃料、商品等流动资产对企业进行投资。这种出资形式较现金出资更能快速形成企业的生产能力,但较现金出资的手续要复杂,因为以实物投资必须进行评估作价,核实财产。评估作价既可由双方按公平合理的原则协商确定,也可聘请各方同意的专业资产评估机构评定。

3.无形资产投资

投资者还可以专利权、商标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向企业投资。由于无形资产没有实物形态,不具有流动性,未来提供的经济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企业在吸收无形资产出资时一定要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和可行性分析。并进行合理的作价。

各行业财务制度中规定:企业吸收投资者的无形资产(不包括土地使用权)的出资不得超过企业注册资金的20%;因情况特殊,需要超过20%的,应当经有关部门审查批准,但是最高不得超过30%;法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三)吸收投资的优缺点

1.吸收投资的优点

(1)增强信誉和偿债能力。采用吸收投资方式筹集的是企业的权益资金,因此吸收投资能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降低负债比率,增强企业的信誉和偿债能力。

(2)财务风险较小。采用吸收投资方式筹集的资金,企业无需偿还,也没有固定的费用支出,相对于负债筹资而言,财务风险较小。

(3)快速形成生产能力。采用吸收投资方式能直接获得投资者的现金、先进技术和设备,快速形成生产能力和产生投资效益。

2.吸收投资的缺点

(1)资金成本高。由于吸收投资方式的投资者冒的风险较大,因此期望得到的报酬也较高,相对企业而言,使用这部分资金付出的代价也较大。另外,企业付给投资者的利润是从税后利润中支出的,不能抵扣所得税,其资金成本远比负债筹资高。

(2)分散企业控制权。吸收投资方式的资金所有者,可按投资比例获得对企业的经营控制权,这样就会分散企业原有投资者对企业的控制权。

(3)产权流动性差。采用吸收投资方式筹集的资金,是一种直接筹资,没有证券作为媒介,产权流动性差,不便于投资者通过转让收回投资。

④通股集资

股份公司筹集股本的方式是发行股票。股票是股份公司签发的、证明股东按其所持股份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书面凭证,是股份公司筹集长期资金而公开发行的一种有价证券。股票按股东权利的不同可分为普通股和优先股。普通股是指在公司利润分配方面享有普通权利的股份。普通股除能分得股息外,还可以在公司盈利较多时再分享红利,股东大会的选举权是根据普通股的股数计算的。优先股是指在公司利润分配及公司解散后的剩余财产方面较普通股有优先权的股份。我们先讨论普通股。

普通股是构成股份公司最基本的股份,普通股持有人是公司的最终所有者,离开了普通股,股份公司将不会存在;普通股本也是公司向外借债的基础。我国发行的股票大多数为普通股。

(一)普通股的基本特征

普通股代表对公司剩余资产的所有权,普通股股东共同拥有公司,承担同公司所有权相联系的最终风险;但他们的责任只限于自己的投资额。普通股的基本特征为:

1.普通股没有到期日

普通股是公司永久性使用的股本,只要公司处于正常经营状态,股东就不能要求公司退股;只有在公司解散清算时,公司才需要将剩余财产分配给股东。股东可以将股票在证券市场上转让,间接收回投资。

2.股利不确定

股利是从公司的税后利润中支付的,股利的多少取决于公司税后利润的大小及公司的股利支付政策。公司税后利润额大,现金充足,不需要资金进行再投资,则股利水平就可能高:反之,税后利润额小或公司遇到了很好的投资机会,则可少支付股利或不支付股利。

3.普通股持有者的投资风险最大

尽管普通股股东承担的经济责任是有限的,即只限于自己的投资额,但其投资风险在公司的所有投资者中是最大的。因为公司一旦破产、倒闭、解散清算时,首先须偿还各种债务,在满足各种债权人的合法要求之后,如果还有剩余,也应先分配给优先股股东,在优先股肢东分配完后,才轮到普通股股东,这种偿债顺序是法定的。因此,普通股股东的投资风险最大,这也说明普通股本是公司向外借债的基础。

4。普通股筹资的资金成本高

普通股投资者在所有投资者中风险最大,根据收益与风险相配合的原则,普通股股东所要求的投资报酬率也是最高的。另外,股利是在公司交纳所得税后支付,因此从公司角度来说,筹集同样多的资金,采用普通股筹资的资金成本是最高的。

(二)普通股的价值

股票不是劳动产品,本身并没有价值,它只是一种财产所有权的凭证,但在实际工作中常使用以下几种股票价值的概念。

1.票面价值

票面价值是指公司在发行股票时所标示的票面金额。其主要功能是确定每股股票在公司中所占的份额,还表明公司股东对每股股票所负有限责任的最高限额。我国明文规定,普通股的票面价值必须标明,并规定普通股不得以低于票面价值的价格发行,否则,普通股股东就要对债权人承担股票的购价与面值之间差额的责任。实际上,普通股的面值一般总比市价低,即普通股一般总是溢价发行。在这种情况下,股本帐户只反映面值,而发行价格高于面值的溢价收入,则单独反映在资本公积帐户中。

2.帐面价值

帐面价值是指在公司帐面上反映出来的股票金额,它表示每股所代表公司资产的多少。全部普通股的帐面价值等于公司资产净值减去流通在外的优先股面值之差,每股普通股帐面价值等于全部普通股的帐面价值除以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数之商。例如,某股份公司资产负债表中权益部分如下:优先股(面值10元)200万元,普通股(面值1元)500万元,资本公积700万元,留存收益300万元,权益合计为1700万元,则每股普通股帐面价值=(1700-200)÷500=3(元)。

3.清算价值

清算价值是指在公司进行财产清算时,每股所代表的实际价值。从理论上来说,帐面价值与其清算价值应当一致,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资产价格会随着物价水平的变化而变化,一些资产的清算价值小于它的帐面价值,而另一些资产的清算价值则高于它的帐面价值,但在多数情况下,每股清算价值都小于帐面价值。

4.内含价值

内含价值是投资者或股票行情分析者对某种股票分析得出的估计价值,它被认为是股票的真正价值。投资者将它同现行股价进行比较,以决定是否值得进行此项投资。

5.市场价值

市场价值又称市场价格,就是通常所说的股票价格,它是股票在实际交易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股票市场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市场,股票价格也是不断变化的,不仅受公司财务状况、盈利状况、股利发放情况、未来发展前景等内部因素影响,而且还要受国家政治局势、政府经济政策、投资者心理状态和报刊杂志宣传鼓动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⑤股票的发行方式与发行价格

1.股票的发行方式

目前,我国股份公司发行股票的方式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公开发行,即公司通过中介机构,公开向社会公众发行股票。我国股份有限公司采用社会募集设立方式发行新股时,须由证券经营机构承销的做法,就是这种发行方式。公开发行方式的发行范围广,发行对象多,易于足额募集股本,股票的变现力强,流通性好,而且有利于提高发行公司的知名度和扩大影响力;但手续繁杂,须经过中国证监会批准才能发行,且发行成本高。另一类是不公开发行,即公司不公开对外发行股票,只向少数特定的对象发行,不需经中介机构承销。我国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发起设立方式和定向募集设立方式发行新股时,就是这种方式。不公开发行方式的发行成本低,但发行范围小,股票变现性差。下面我们主要讨论公开发行股票的发行方式。

目前,世界各国股票的发行方式归纳起采有三种:累积定单方式、投标方式和固定价格方式。

(1)累积定单方式。这是美国等国家通常采用的招股方式。其一般过程是承销商在发行新股之前与发行人商定一个定价区间,然后进行市场推介,以便让投资者了解所发行的股票,并引起他们的购买兴趣。市场推介完成后,承销商将征集机构投资者及零售经纪商(其背后是散户投资者)的购买意向,了解在定价区间内的不同价格水平下的需求总量,从而最终确定出一个使发行量与市场需求相均衡的最终价格。这种方式较充分地考虑了市场因素,如在市场推介过程中,投资者反映不佳,即在原定的价格区间内没有足够的认购意向,主承销商可与发行人协商下调发行价格;而当市场反映良好时,承销商可以将发行价提高,或要求发行人增加发行证券的数量(其上限一般为原定发行量的15%),从而增加筹资金额。这种方式比较适合于机构投资者和代理经纪商占主要地位的较成熟的市场。

(2)投标方式。发行机构定出一个底价后,便由公众投资者自行出标竞价,所有出标价均不得低于底价,才有机会被考虑。投标时间截止后即开票,投标接纳与否视其出价高低而定,出价最高者将优先获配证券,再按顺序向下分配,直至发行数量全部被分配完为止。采用这种招股方式的主要有法国、荷兰和智利等国,我国前几年也曾经采用过这种方式发行新股。

(3)固定价格方式。由承销商与发行人在公开发行前商定一个固定的发行价格,并据此价格进行公开募集,在发行期结束后,集中上市交易。采用这种定价招股方式的好处是投资者己知每股认购价,在申请认购时,财务安排有个预算,且该只新股的市盈率也为己知数目,普通投资者较易掌握。但若新股定价太低,便很容易出现超额认购现象,诱使大量生产资金或拆借资金涌入一级市场,造成金融波动。英国、日本及我国等国家采用这种招股方式。

2.股票的发行价格

股份公司在确定发行价格时应考虑股票的面值、每股净资产、每股税后利润及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

(1)股票面值。一般来说,股票的面值越大,股票发行价格相应也越高。如面值为10元的比面值为1元的股票发行价格要高。我国《公司法》规定,股票发行价格可以按票面金额,也可以超过票面金额,但不得低于票面金额。如果股票发行价格低于面值的话,那么股东就要对债权人承担股票的购价与面值之间差额的责任。因此,股票面值是股票发行价格的最低值。

(2)每股净资产。每股净资产也就是每股的帐面价值。每股净资产越高,每股所代表的资产含量越高,发行价格相应也越高。股票发行价格一般不得低于每股净资产,否则将损害老股东的利益;但如果股票发行价格远远高于每股净资产,则对新股东不利,造成股票难以发行出去。因此,在考虑股票发行价格时,要兼顾新老股东的利益。

(3)每股税后利润及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股票的价值除了与每股净资产密切相关外,主要还是取决于公司的盈利能力。在确定股票发行价格时,既要考虑公司过去的盈利能力,更应重视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因为股票价格更多地反映公司未来的盈利情况,具有超前性。一般来说,每股税后利润越高,股票的发行价格也应越高。

股票的发行价格除了与发行公司自身的资产状况及盈利能力有关外,还与发行时股票交易市场的状况有关。当股票交易市场持续低迷时,股票发行价格就不能太高;而当股票交易市场交投兴旺时,股票发行价格就可以适当提高。

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发行新股,可根据公司连续盈利情况和财产增值情况,确定其作价方案。我国目前新股的发行价格按以下公式确定:发行价格=发行当年预测利润发行当年加权平均股本数×发行市盈率式中:

发行当年加权平均股本数

=发行前总股本数+本次公开发行股本数

×(12-发行月份)÷12发行市盈率根据发行公司所处的行业加以确定。

这种定价方法可能会造成一些公司为多筹钱而弄虚作假,高估盈利预测值。为此,证监会要求盈利预测必须切合实际,需由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出具审核报告,并制定了处罚规则:凡年度报告的利润实现数低于预测数10%-20%的,公司及注册会计师应在股东大会及指定的报刊上解释并向投资者公开致歉;凡低于20%以上的,停止该公司两年内的配股资格,并依法查处。

⑥普通股筹资的优缺点

1.普通股筹资的优点

(1)普通股筹资没有固定的费用负担。公司有盈利才支付股利,无盈利则可不必支付股利,甚至在有盈利的情况下,如资金短缺或有更有利的投资机会,也可不支付或少支付股利。

(2)普通股没有固定的到期日,是一项永久性的资金来源。利用普通股筹集的资金,公司一般不用偿还,除非公司清算才需偿还。因此,保证了公司的最低资金需求,也减少了公司的财务风险,增加了公司的偿债能力。

(3)提高公司信誉等级,降低债务筹资成本。普通股本是公司的权益资金,它是公司承担各种债务的基础。因此,普通股筹资可以提高公司的信誉等级,为降低债务筹资成本提供了条件。

(4)普通股筹资比优先股、债券更容易、更灵活。因为普通股的预期收益比优先股和债券高,同时还代表着公司的所有权,它的价值不会因通货膨胀而贬值。因此,普通股特别适合期望得到较高报酬也愿意承担风险的投资者。

2.普通股筹资的缺点

(1)普通股筹资成本高。普通股的股利率通常比债券利率高,再加上股利从税后利润中支付,股利不能像债券利息那样抵扣所得税,因此使普通股的资金成本比债券高得多。

(2)不能享受财务杠杆利益。当公司盈利水平较高时,利用普通股筹资不能像负债筹资那样加速现有权益资金报酬率。

(3)分散控制权。增加普通股发行量,将削弱现有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权。

综合考虑普通股的优缺点,公司利用普通股筹资时,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当公司财务风险较大时,可发行普通股筹资,以降低财务风险,改善财务状况。

(2)当公司盈利水平较低时,应发行普通股筹资,以避免财务杠杆的负作用。

(3)当公司需增加较大规模资金时,可按原有权益负债比例,同时发行股票和债券,以避免公司控制权旁落他人。

⑦优先股集资

优先股是公司股东权益的构成之一,与普通股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又具有债券的某些特征。

(一)优先股的特征

1.优先股具有一定的优先权

这种优先权是相对普通股而言的。优先股的优先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优先取得股息。当公司分配利润时,首先分给优先股股东,有剩余时,才分给普通股股东。二是优先分配剩余财产。当公司解散清算时,剩余财产首先分配给优先股股东,有剩余时,才分给普通股股东。因此,优先股的风险比普通股小。

2.优先股的股息率预先确定,股息从税后利润中支付

优先股的股息率在发行时就预先规定,优先股股东每年应得的股息额等于股票的面值乘以股息率,这点类似于债券,但股息并非像债券利息那样必须支付不可,不支付优先股股息,并不一定意味着公司不履行合同义务或丧失偿付能力,这可能是由于公司的其他决策原因所致。另外,优先股股息从税后利润中支付,这点类似普通股。

3.优先股没有规定到期日

这一特征与普通股相同,但在优先股回收上,可以有两种特殊的处理方法:一是公司可在优先股的发行条款中规定回收的条件,以后按回收条件收回优先股,但一般的优先股发行公司并无回收的责任。二是公司可在优先股发行条款中规定优先股转换普通股的条件,这种优先股在达到条件后可转换为普通股,这种转换过程实质上是优先股的回收过程。

4.优先股没有参与权

优先股股东不能参加股东大会,没有选举和被选举董事的权利,也不能对公司重大经营决策进行表决,只有当公司研究与优先股有关的问题时,才有权参加表决。例如,讨论将一般优先股改为可转换优先股,或推迟优先股股利的支付时,才有权参加股东大会并有权表决。

(二)优先股筹资的优缺点

1.优先股筹资的优点

(1)优先股没有固定的到期日,不用偿还本金。它实质上是一种永久性借款,优先股的收回由发行公司决定,这使得公司筹资具有很大的弹性,即当财务状况较差时发行,而当财务状况转好时收回。

(2)股利的支付既固定,又有一定的灵活性。由于优先股股利不是发行公司必须偿付的一项法定债务,因此固定股利的支付并不构成公司的法定义务。如果财务状况不佳,则可暂时不支付优先股股利,那么,优先股股东也不能像债权人那样迫使公司破产。

(3)能提高公司举债能力,降低债务筹资成本。优先股与普通股一样,都是公司的权益资金,是公司承担各种债务的基础,因此发行优先股能增加公司权益资金比率,增加偿债能力,为降低债务筹资成本提供了条件。

(4)可产生财务杠杆利益,增加普通股收益。当公司的权益资金报酬率高于优先股股息率时,由于优先股股息固定,发行优先股越多,普通股的报酬就越高。

(5)不会影响普通股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权。由于优先股股东没有参与权和表决权,因此,发行优先股对普通股股东的控制权没有任何影响。

2.优先股筹资的缺点

(1)资金成本高。优先股的股息率通常大大高于债券的利息率,而且优先股的股息在税后利润中支付,不能抵扣所得税,因而增加了公司的所得税负担。

(2)增加公司财务负担。优先股需要支付固定股利,虽然公司可以不支付,但这会影响公司形象,进而对普通股市价产生不利影响,而且多数优先股尚未支付的胜利可以累积到以后各年,这就会成为公司一项较重的财务负担,影响公司今后的发展。

(3)可能会产生财务杠杆的负作用。当公司权益资金报酬率低于优先股股息率时,发行优先股越多,普通股的报酬就越低。

综合考虑优先股的优缺点,公司决定是否利用优先股筹资时,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当公司的权益资金报酬率高于优先股股息率,同时公司负债比率过高,不适宜再增加负债时,发行优先股。

(2)当公司的经营风险较大,为了既减少风险,又使普通股股东获得最大的风险收益时,发行优先股。

(3)当公司必须发行股票,但又不愿意降低现有股东的控制权时,发行优先股。

⑧企业内部积累

企业内部积累主要是指企业税后利润进行分配后所形成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企业的税后利润并不全部分配给投资者,而应按规定的比例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和公益金,还可以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后,还有一部分未分配利润。除了公益金只能用于职工集体福利外,其他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可投入到企业的再生产过程中去,这部分通过利润分配而形成的内部积累,可作为企业权益资金的一种来源,它相当于原有投资者对企业的一种再投资。

另外,企业计提的折旧费也是一种资金来源,它是从销售收入中转化来的新增货币资金。尽管折旧费并不增加企业的资金总量,但却能增加企业可以周转使用的现金,因而也可视为一种资,金来源。

企业内部积累在外部筹资不畅的情况下,对于补充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具有重要的作用。利用这种方式筹资,简便易行,不必向外部单位办理各种手续,而且也可以节省筹资费用。企业通内部积累筹集的资金数量,与企业的经营业绩和利润分配政策有很大的关系。企业应加强内部经营管理,增收节支,通过增加利润来扩大内部积累。

⑨长期借款

长期借款是指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借款。长期借款一般用于长期资产项目。我国的长期借款一般用于增加固定资产,在借款时就规定了用途。如果企业资金需要有限,可采用银行借款方式;而当企业资金需求数量很大时,通过到资本市场上发行证券可能比银行长期借款更经济、更有利。

银行对企业提出的借款申请,一般要进行审核,内容包括企业财务状况、信用情况、盈利的稳定性、生产经营状况及发展前景、借款用途和期限、借款的担保品等。经过银行审核以后,如果银行决定接受借款申请,双方可进一步协商借款的具体条件,然后正式签订借款合同。合同中应明确规定借款金额、利率、期限和一些限制性条款。

1.长期借款的优点

(1)借款所需时间较短。发行股票、债券等证券来筹集长期资金所需时间一般都比较长,因为发行前要做好申请、印刷证券等工作,发行时也需要一定时间;而银行借款相对于发行证券来说,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取得资金。

(2)借款弹性较大。借款的期限、数量、利率可以由借贷双方直接商定,在借款期间,如果企业的情况发生了变化,也可与银行再进行协商,修改借款数量及条件,这比与债券持有人协商要方便得多。

(3)借款成本低。借款利息在所得税前支付,实际上抵消了部分所得税,同时,借款利率一般低于优先股或普通股的股息率。

(4)可产生财务杠杆作用。借款只需支付固定的利息,当企业的报酬率高于借款的资金成本时,就可以提高权益资金的报酬率。

2.长期借款的缺点

(1)风险大。由于借款利息是固定的,且必须定期还本付息,在企业经营状况不佳时,可能会产生不能偿付的风险,甚至会引起破产。

(2)限制条款较多。长期银行借款都有许多限制条款,这些条款可能会限制企业的发展战略,影响今后的筹资能力。

(3)可能会产生财务杠杆的负作用。当企业的报酬率低于借款资金成本时,借款越多,权益资金的报酬就越低。

⑩公司债券

债券是指公司或政府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而向出资者出具的、确定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债券的发行人是债务人,债券的购买者是债权人。

从广义上说,债券包括国库券、金融债券和公司债券。由于国库券的债务人是国家,它具有发行人地位特殊和无违约风险两大特点,因此,通常将国库券作为一种特殊的有价证券而从债券中分离出来。金融债券实质上也是一种公司债券,它是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公司债券是指公司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时限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也叫企业债券。

我国《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国有独资公司和两个以上的国有企业或者其他两个以上的国有投资主体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为筹集生产经营资金,可以发行公司债券。

公司债券按照其是否可以转换为股票,可划分为可转换债券和不可转换债券。这里讨论的公司债券是指不可转换债券,即普通债券;可转换债券将在此后单独讨论。

(一)公司债券的特征

1.公司债券具有确定的期限,到期必须归还

公司发行债券所筹集的资金是公司的负债资金,公司不能永久使用,因此在确定债券期限时应充分考虑资金需要的时间以及偿债能力等因素。

2.公司债券利息在发行时预先确定

发行债券的公司必须按照预定的利率和时间支付债券利息,不得提前或拖后。

3.公司债券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这种风险性对于债权人和债务人都同时存在,尤其是债务人,风险更大。对于债务人来说,公司发行债券,增加了负债比率,必然增大了财务风险,不能及时归还到期债务的可能性增加,因此,公司发行债券应控制在适度的风险范围内。对于债权人来说,如果公司破产,没有剩余财产可用于归还债券本金和利息,债权人有可能连本金都丧失,即使公司不破产,但由于财务状况差,无法按期还本付息,也会给债权人造成损失,因此,投资者在购买公司债券时,也应充分考虑债券的风险。

(二)债券的基本要素

无论是哪一种债券,都应具备下述基本要素:

1.债券面值

债券面值是债券票面所载明的金额。它是计算利息的本金,也是债券到期要偿还的债务金额。债券面值通常为整数,但金额差异可以很大,为了便于发行、转让,通常发行小面额债券。面额印在债券上,固定不变。

2.债券的期限

债券从发行之日起,到到期日之间的时间称为债券的期限。我国债券期限大多数在1-5年之间。确定债券期限时,应该充分考虑公司对资金需要时间以及公司的偿债能力。

3.债券的利率

债券的票面上必须载明利率,通常用年利率表示。债券利率既可以是固定利率,也可以是浮动利率。债券面值与利率相乘可得出年利息。在确定债券利率时,应参考债券有效期限内银行定期存款的利率或国库券的利率水平,并考虑本公司的信誉等级等因素。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公司债券的利率不得高于银行相同期限居民储蓄定期存款利率的40%。

4.债券的价格

债券价格是指发行债券的售价。债券的发行价格可等于面值(平价发行),也可以大于面值(溢价发行)或小于面值(折价发行)。在正常情况下,债券一般按面值发行,只有在债券利率确定后,突然遇到银行存款利率的调整,通货膨胀加剧,或者债券滞销等情况时,才需要调整债券的价格,改按溢价或折价发行。

(11)公司债券的发行方式与发行价格

1.公司债券的发行方式

在西方,公司债券的发行有公开发行和私自发行。公开发行是指由投资银行或其他承销人在市场上出售公司债券。如果公开发行,发行公司必须指定一个够资格的信托人,以代表所有公司债券的持有者。信托人的义务是监督公司债券的发行是否合法,财务状况是否合理,是否能遵守发行公司债券时所定的各项契约。如果发行公司债券后不能履行其应尽的义务,信托人可代表公司债券的持有人采取必要行动。私自发行是指公司的债券不经投资银行或其他承销人在市场上公开发行,而是由债券的发行公司与团体投资者协商议价来发行。

在我国,不能由公司直接发行债券,而是要由证券经营机构承销。承销债券有代销和包销两种方式。

代销是由证券经营机构代理发行公司销售债券。其特点是代理机构不承担销售的风险,债券发行价格由发行公司确定,代理机构按销售额的一定比例收取代销手续费。这种方式公司承担的销售费用较低,但销售期限较长,销售风险由公司承担。

包销是由证券经营机构以一定的价格全部购买公司发行的债券,然后再以另一个价格对外销售,价差作为证券经营机构的销售手续费。其特点是销售风险由证券经营机构承担,未能对外销售出去的债券由证券经营机构认购。这种方式简单、快捷,公司无需承担销售风险,但价差较大,公司负担的债券销售费用高。

2.公司债券的发行价格

债券的发行价格,取决于债券的利率与投资者要求的收益率。债券的利率按同期银行存款利率或国库券利率再加上债券的风险报酬率。风险报酬率根据公司的信誉等级确定,信誉等级越高,风险报酬率就越低。公司的信誉等级可由专门的信誉等级评估机构评定。我国目前还没有一套统一的信誉等级评估标准,信誉等级与风险报酬率之间的换算关系也不够具体明确,因此风险报酬率往往由发行债券公司自己估计确定。在确定债券利率时,应从发行公司和购买者两方面考虑,定得过高,公司就要增加债券的资金成本;定得过低,债券发行不出去。因此,债券的利率应与债券投资者要求的收益率基本一致。投资者要求的收益率也叫市场利率,是指购买债券的投资者所接受的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均衡利率。在确定债券利率时,一般是按市场利率来确定,此时债券的发行价格就等于面值。但由于市场利率是经常变化的,而公司债券的利率,一经确定就不能再进行调整,这样,当市场利率高于债券利率时,债券发行价格就会低于面值,即折价发行;当市场利率低于债券利率时,债券发行价格就会高于面值,即溢价发行。

债券发行价格可以用债券理论价格公式计算确定。理论价格计算原理是资金时间价值理论。债券的理论价格是债券未来收益的现值,计算公式:式中:pv为债券的理论价格;i为每期的利息额,它等于债券面值乘以债券票面利率;b为债券面值;k为市场利率;t为计算利息的次序;n为计算利息的总次数。

由于债券各期利息相等,因此上式可简化为:

pv=i×(p/a,k,n)+b×(p/f,k,n)

例3-1某公司债券面值1000元,期限3年,年利率为8%,每年支付利息一次,到期一次归还本金。假定该债券发行时的市场利率分别为8%,6%,10%,试计算不同市场利率时的发行价格。

当市场利率为8%时,

(12)债券筹资的优缺点

1.债券筹资的优点

(1)资金成本低。由于债券利息通常低于优先股及普通股的股息,同时,债券利息在税前收益中支付,可以抵扣所得税,因此,债券的资金成本远远低于优先股及普通股的成本。

(2)能产生财务杠杆作用。债券的利息是固定的,当公司投资报酬率高于债券资金成本时,多发行债券能给股东带来更大的收益。

(3)不会影响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权。债券持有人只有到期收回本金和利息的权利,无权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因此发行债券是维护股东权利的一种措施。

2.债券筹资的缺点

(1)增加公司的财务风险。债券必须还本付息,是公司的固定支付费用,债券发行越多,负债比率越大,公司的财务负担越重,偿债能力就越低,破产的可能性就越大。

(2)可能产生财务杠杆的负作用。当债券资金成本高于公司投资报酬率时,就会产生财务杠杆的负作用,此时,债券发行越多,股东的收益就越少。

(3)可能导致公司总资金成本上升。当公司负债比率超过一定限度时,公司财务风险和破产风险就会增加,由此导致债券成本、权益资金成本上升,从而导致总资金成本上升。

(4)降低公司的经营灵活性。在债券合同中,各种保护性条款使公司在股息策略、融资方式和资金调度等多方面受到制约,影响公司的正常发展和以后的筹资能力。

综合分析债券筹资的利和弊,公司在利用债券筹资时,应扬长避短,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控制财务风险。根据公司所能承担的财务风险程度确定负债比率的上限,控制发行债券的数量。

(2)避免产生财务杠杆负作用。当公司投资报酬率高于债券资金成本时,才能以发行债券筹资。

(3)充分发挥财务杠杆作用。在公司有足够的盈利能力及偿债能力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利用负债筹资,以增加股东收益。

(13)可转换公司债券

可转换债券是具有在将来某一特定日期和条件下将其转换为普通股票权利的公司债券。

1997年3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证券委发布了《可转换债券管理暂行办法》。在这之后,又公布了1997年的发行额度为40亿元人民币。这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的组成上,除了股票市场和普通债券市场外,又引入了前景看好的可转换债券市场。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的目的,实际上是通过赋予投资者一定的获取普通股票的权利,来换取低资金成本和少限制的融资条件。

可转换债券具有债券和股票的双重属性,实际上它是由普通的公司债券与股票的买入期权这两部分复合而成。无论是对发行公司还是对投资者,都赋予了一定的选择权,因而显得比普通的债券和股票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一)可转换债券的特征

1.可转换债券有明确的转换期限

转换期限是指发行公司受理债权转股权的期限。在转换期限内,债权人有选择是否转换的权利。如果在转换期限内没有转换成股票,发行公司则必须在债券到期日偿付本息;一旦转换成普通股票之后,就不能再转换成债券了。

2.可转换债券的票面利率是确定的

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公司对于未转换成股票的债券,必须按照预定的利率和时间支付债券利息。可转换债券的票面利率通常低于不可转换债券的票面利率,甚至低于银行利率,而且其利息可作为财务费用在税前扣除,抵减了部分所得税。所以。可转换债券的资金成本比其他筹资方式都低。

3.可转换债券的转换价格在发行时预先确定

转换价格是指发行时确定的将债券转换成基准股票时应付的每股价格。投资者将可转换债券的转换价格与其股票的市场价格相ll,决定是否转换。当股票的市场价格升到转换价格之上时,投资者可将其转为股票套现获利,否则,只能将其当作普通债券处理,静心等待期满兑现本息。但是否转换成股票的权利在于投资者。

4.可转换债券是一种混合性证券

可转换债券在没有转换成股票之前,具有普通债券的特征,是债权性证券;一旦转换成股票以后,就具有股票的特征,是权益性证券。

(二)可转换债券的基本要素

一般来说,可转换债券应具备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1.基准股票

发行公司首先要确定一种基准股票,即发行公司准备发行的是何种股票,a股、b股、h股或adr等,以决定未来可将其转换成何种类型的股票。

2.票面利率

由于可转换债券除了利息收入外,还附加了转换成股票的期权收益部分,给投资者以较大的灵活性。因此,可转换债券的票面利率通常比不可转换债券的利率低。在确定可转换债券的票面利率时,既要考虑市场利率的高低,还要考虑转换价格与基准股票未来的市场表现。如果预计未来基准股票价格高于转换价格越多,票面利率就可设置越低;反之,如果预计未来基准股票价格高于转换价格越少,票面利率就应设置越高。

3.转换价格

能将多少债券转换成一股股票,在发行时就己确定。如转换价格为25元,则一张100元的债券至到时可转换成4股股票。转换价格的确定,直接涉及到投资者与公司现有股东之间的利益关系。转换价格定得过高,会降低债券的投资价值,从而失去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增大发行风险;而转换价格定得过低,尽管能使债券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从而有效地吸引投资者认购,但加大了公司股权的稀释程度,损害公司原有股东的利益。所以,转换价格的确定,不仅要兼顾债券投资者和原有股东双方的利益,有效地降低发行风险,同时还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转换风险。在发行可转换债券时所确定的转换价格一般应高于基准股票当时市价的5%-20%。转换价格一般应随着公司股票派息、送股、转增股、配股、增发新股等政策的变化而作出相应调整,其计算公式:新转换价格=(原转换价格-股息)×原股本+新股价×新增股本。

增股后的总股本

例如,某股份公司原有总股本20000万股,1997年发行可转换债券,原转换价格为9元,98年上半年曾实施10送3派5.5,则转换价格应调整为(9-0.55)÷1.3=6.50元,总股本26000万股。1999年上半年在1998年总股本的基础上按10:3配股,配股价为5.45元,实际配股数量为4000万股,则转换价格应调整为(6.50×26000+5.45×4000)÷(26000+4000)=6.36元。

4.转换期限

一般来说,转换期限较长,将有利于持券人选择时机行使选择权,也有利于发行公司比较主动地应付期限之内出现的情况。转换期限通常有四种情况:一是发行后某日至到期前某日;二是发行后某日至到期日;三是发行日至到期前某日;四是发行日至到期日。在前面两种情况下,可转换债券有一段时间的锁定期限,在这段时间内,债券持有人不可以将债券转换成股票。发行公司在发行后某日才受理债权转股权的事宜,是不希望过早地将负债变成股权,从而过早地稀释原有股东的权益。由于在发行时转换价格通常高于基准股票当时的市场价格,因此,投资者一般不会在可转换债券发行后立即行使转换权。我国《可转换公司债券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可转换债券的期限为3-5年。

(14)可转换债券的价值

在没有赎回条款和回售条款的情况下,可转换债券具有双重价值:一是作为普通债券的价值;二是作为普通股票的转换价值。下面分别讨论。

1.作为债券的价值

当债券的转换价格高于基准股票的市价时,投资者一般不会选择转换,而是选择继续持有,这时可转换债券具有普通债券的价值。即无论基准股票市价下降多少,可转换债券的价值也不能低于作为普通债券的价值。有关普通债券价值的计算,前面已作过介绍,这里就不再多说了。

例3-2某公司发行年利率3%的5年期面值为1000元一张的可转换债券,发行一年后,如果市场利率为8%,而该债券没有转换成基准股票时,作为普通债券的价值:

这表明,该公司可转换债券发行一年后的最低价值为834.39元,即无论基准股票价格怎么下降,该公司的可转换价格最多也只能降到834.39元,因为投资者以834.39元的价格持有到最后到期也能获得8%的市场利率,因而没有必要再降低价格抛售。

2.转换为基准股票的转换价值

将债券转换为基准股票,其转换价值与转换比率有关。转换比率是指,一个单位的债券能转换的股票数量,即:

单位转券的面值=转换比率×转换价格

转换为基准股票的转换价值=转换比率×基准股票价格

例3-3某公司发行年利率为3%的5年期面值为1000元一张的可转换债券,其转换价格为25元,即转换比率=1000/25=40股/张,当基准股票的市价为30元时,可转换债券的转换价值=40×30=1200(元)。

从以上公式可看出,转换价值是由转换比率与基准股票的市价决定的。当转换价格未作调整时,转换比率也就不变。那么,转换价值的变化唯一与基准股价有关,因而转换价值变化趋势与基准股价的变化趋势一致。

3.可转换债券的投资分析

由于可转换债券是由普通的公司债券与股票的买入期权这两部分复合而成的,因此,可转换债券的市价也应由普通债券的市场价值与可转换债券买入期权的价格这两部分相加而成。普通债券的市场价值为可转换债券持有人提供了投资的保底价值;而可转换债券买入期权的价值取决于基准股价未来的走势,它为投资者提供了附加的投机价值。

如果可转换债券的市价低于其转换价值,人们将在市场上以市价购进可转换债券,并按其转换价格转换成基准股票,然后再将基准股票卖出,从中获取利润。如果可转换债券的市价低于其作为普通债券的价值,人们将在市场上以市价购进可转换债券,但不将其转为普通股票,以赚取高额利息收入所带来的超额利润。正是由于这类套利活动的存在,使得可转换债券的市价至少不低于它的转换价值或作为普通债券的价值。

由于可转换债券的市价具有下限、但无上限的特点,使得可转换债券的市价经常高于其转换价值。可转换债券的市价高于其转换价值的差额称之为转换溢价。转换溢价通常为转换价值的5%-20%。

在基准股价上涨的初期,可转换债券的市价上涨较慢,随着基准股价的进一步上涨,可转换债券的市价上涨加快;当基准股价与可转换债券市价都出现大幅快速上涨后,转换溢价将会随之降低;当转换溢价逐步下降为零,甚至会出现负值时,就是转换比较好的时机了。

(15)可转换债券的条款

不具有赎回条款和回售条款的可转换债券,对于可转换债券的投资者而言,当基准股价长期大幅度的上涨时,尽管对可转换债券的投资回报没有上限控制,但对发行公司原有的股东来说,其利益将被较大的割让。而当基准股价长期大幅度下降时,其投资回报尽管有普通债券的价值保底,但由于可转换债券的票面利率通常都非常低,因而可转换债券的投资者也将会承受较大的损失。正是考虑上述情况,大多数规范的可转换债券都设有赎回条款和回售条款。

1.赎回条款

发行公司为避免利率下调所造成的利率损失和加速转换过程,以及为了不让可转换债券的投资者过多地享受公司效益大幅度增长所带来的回报,通常设计赎回条款,这是保护发行公司及其原有股东利益的一种条款。在同样的条件下,附加此种条款时,发行公司通常要在提高票面利率或降低转换价格等方面向投资者适当让利,这也是发行公司向投资者转移风险的一种方式。

赎回条款一般包括以下要素:

(1)不赎回期。指发行后到第一次赎回的时间长短。这段时间越长,赋予投资者的转换机会就越多,故越有利于投资者。

(2)赎回时期。赎回方式按时间通常分为定时赎回和不定时权利。回售条款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它是投资者向发行公司转移风险的一种方式。

回售条款一般包括以下要素:

(1)回售时期。通常约定整个期限最后30%的时间为回售时期,对于十年期以上的可转换债券,大多规定后五年为回售期限。

(2)回售价格。回售价格是事先规定的一种面值溢价,它使得可转换债券的实际利率比市场利率稍低,但远高于可转换债券的票面利率。正是因为这一点,使得投资者的利益受到有效的保护,降低了投资风险。因此,附有回售条款的可转换债券通常更受投资者的欢迎。

(3)回售条件。回售条件通常是发行公司承诺,在指定的日期若可转换债券的收益率达不到约定的水平时,发行公司必须接受投资者回售的可转换债券。

(4)回售条件下的计息。基本上与赎回条件下的计息相同。

(16)可转换债券筹资的优缺点

1.可转换债券的优点

(1)资金成本低。可转换债券的利息率通常低于普通债券的利息率和银行贷款利率,投资者对转换价值预期越高,票面利率可设置越低。另外,可转换债券的利息可作为财务费用在税前扣除,抵减了部分所得税,因而使可转换债券的资金成本较其他筹资方式都低。

(2)比直接股票或债券筹资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基本目的往往是为了出售普通股票而并非债券,但由于各种原因,如企业新建、工程开工、成本高而一时又无盈利,从而使出售的股票价格较低,或者说,要筹集相同数量的资金需要发行更多的股票,从而稀释原有股权。由于可转换债券的转换价格通常高于基准股票的市价5%-20%,因此,转换后比直接出售股票的股数要相对减少5%-20%。由于可转换债券的利息率大大低于普通债券的利息率,即使由于转换失败,也比直接出售普通债券有利。

(3)比普通股票或债券筹资更容易。对于投资者来说,可转换债券既为投资者提供固定的利息收入和还本保证,同时又赋予投资者转换权,使投资者能分享公司业绩增长和股票增值的益处。因此,在我国目前条件下,发行可转换债券能被大多数投资者所接受。

2.可转换债券的缺点

(1)财务风险大。发行公司总是期望基准股价高于可转换债券的转换价格,从而完成其转换,由债务转化为所有者权益,公司无须偿付本金,相当于提前(或额外)发行股票,而不付予这部分“股东”相应的“权益”。但如果公司经营不善,股价下跌,投资者不愿转换,那么,发行公司将面临还本付息的压力,此时无异于雪上加霜。

(2)不能得到财务杠杆的好处。一般来说,当公司未来盈利能力强时,发行普通债券可使股东得到财务杠杆的利益;而当公司未来盈利能力差时,发行普通股票可避免偿债的压力。而发行可转换债券却不能获得上述好处。因为只有当公司盈利能力强,基准股价上涨到高于转换价格时,投资者才会转换,而此时公司原有股东却得不到财务杠杆的利益;当公司盈利能力差时,投资者不会转换,公司又面临破产的风险,公司原有股东将会遭受更大的损失。

(3)资金成本低的优势有一定时间界限。只有当可转换债券未转换成基准股票以前,公司才能享受资金成本低的好处,一旦转换后,这种优势将随之消失,而且当基准股价大幅上涨后,其成本也将大幅度上升。

(17)融资租赁

租赁是指资产所有者出让资产的使用权供另一方使用,在使用期间,按期收取租金作为报酬的一种经济活动。租赁可分为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两种。

经营租赁也称临时租赁,它是解决企业对资产的短期需要的短期租赁,出租人不仅提供资产的使用权,也提供维修、保险等服务。经营租赁合同比较灵活,在合理限制条件范围内,可以解除租约,期满后资产归还给出租人。经营租赁不属于长期筹资的范围,只是满足企业对资产的临时需要,但可以避免因短期需要而花费大量资金购入长期资产,如设备等。

融资租赁也称财务租赁,它是解决企业对资产长期需要的长期租赁,其主要对象是设备。承租人可在资产的大部分使用寿命周期内,获得资产的使用权。出租人收取租金但不提供保养、维修等服务,承租人在租赁期间内对资产拥有实际的控制权,在租赁期满后可以优先购买该项资产。

(一)融资租赁的特征

(1)承租人有选择租赁物的权利和责任。一般由承租人向出租人提出正式申请,由出租人融通资金购买所需设备,然后交给承租人使用,设备的规格、型号、质量、技术验收等责任由承租人承担。

(2)租期较长。融资租赁的期限一般要超过资产寿命的75%。

(3)租赁合同比较稳定。在融资租赁期间内,承租人必须连续支付租金,非经双方同意,中途不得退租。

(4)租赁期满后,资产处理方式灵活。可作价转让给承租人,也可由出租人收回,或延长租期,继续租赁。大多数做法是在承租人付清最后一笔租金后,其所有权归承租人所有。

(5)融资租赁构成企业的负债。融资租赁在会计上作为长期负债处理,实际上它属于变相的分期付款购买资产形式,在每期所付的租金中,既包括买价的分期付款,又包括一定的利息支出,有时还包括出租人收取的手续费。

(6)在租赁期内,出租人一般不提供维修和保养方面的服务。

(二)融资租赁的形式

1.直接租赁

直接租赁是指承租人直接向出租人承租其所需要的资产,并付出租金。直接租赁的主要出租人是制造商、金融公司、租赁公司等。除制造商以外,其他出租人都是向制造商或供应商购买资产,然后再出租给承租人的。

2.售后租回

根据协议,企业将其资产卖给出租人,然后再从出租人手中租回该项资产。资产的售价大约相当于资产的市场价格。售后租回方式,出售资产的企业一方面可得到相当于资产售价的一笔资金,另一方面又可继续使用该项资产,但此时承租人己失去资产的所有权。从事售后租回的出租人通常是金融公司、保险公司、租赁公司等。

3.杠杆租赁

这种形式的租赁除涉及承租人、出租人外,还涉及贷款人。出租人主要是利用贷款人的资金购买所需资产,他既是出租人,又是借款人,同时又拥有对资产的所有权,出租人所得租金首先用于偿还借款,如果不能及时偿还借款,那么,资产的所有权就要归贷款人所有。

(三)融资租赁筹资的优缺点

1.融资租赁筹资的主要优点

(1)节省时间和费用。融资租赁是一种融资与融物相结合的筹资方式,不像其他筹资方式那样,等到筹集到足够的货币资金后,才用货币资金去购买长期资产,这使得企业在筹到资金的同时,获得长期资产的使用权。

(2)融资租赁不需抵押,不需要相应的存款余额,又能满足企业对长期资产使用的要求。

(3)租金分期偿还,分散了集中、大量还本付息的风险。

(4)能减少拥有设备陈旧过时的风险。承租人只拥有设备的使用权,租赁期满可以不购入陈旧的设备,这样有利于减少陈旧化带来的损失。

(5)融资租赁的租金是在所得税前支付的,租赁契约在税务部门认可后,实际上起到抵税作用。

(6)租赁筹资限制较少。债券和长期借款都有相当多的限制条款,但租赁筹资的限制条款要少得多。

2.融资租赁筹资的主要缺点

(1)资金成本高。融资租赁的成本主要是租金,包括购价、出租人报酬、手续费、资产陈旧化风险损失等,其中出租人报酬通常高于借款利息,而且租金通常是在年初支付,这就使融资租赁的资金成本比债券和长期借款都要高。

(2)融资租赁合同不可撤销。当筹资企业在租赁期内发现承租的设备过时或不能给企业带来利润时,也不能中途解约,这将使企业背上沉重的包袱。

(3)不能享受设备残值。在融资租赁期末,筹资企业不能像购买设备那样得到残值。但如果合同中注明筹资企业可以在租赁期末作价买下所租设备,这一缺点则不明显。

(18)短期负债筹资

口短期负债筹资的特点

短期负债筹资所筹集资金可使用时间短,一般不超过一年。短期负债筹资带有如下一些特点:

(1)融资速度快,容易取得。长期负债的债权人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往往要对债务人进行全面的财务调查,因而筹资所需时间较长且不宜取得。短期负债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归还,故债权人顾虑较少,容易取得。

(2)融资富有弹性。举借长期负债,债权人或有关方面经常会向债务人提出很多限定性条件或管理规定;而短期负债的限制则相对宽容些,使筹资企业的资金使用较为灵活,富有弹性。

(3)融资成本较低。一般讲,短期负债的利率低于长期负债,豆期负债融资的成本也就较低。

(4)融资风险高。短期负债在短期内偿还,因而要求融资企业在短期内拿出足够的资金偿还债务,若企业届时资金安排不当,就会陷入财务危机。此外,短期负债利率的波动比较大,一时高于长期负债的水平也是可能的。

短期负债筹资最主要的形式是短期借款、商业信用等。

(19)短期借款的分类

短期借款指企业向银行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借款。

(1)短期借款的种类

短期借款按目的和用途分为若干种,主要有生产周转借款、临时借款、结算借款等等。按照国际惯例,短期借款还可依偿还方式的不同分为一次性偿还借款和分期偿还借款;依利息支付方法的不同,分为收款法借款、贴现法借款和加息法借款;依有无担保分为抵押借款和信用借款等等。

下面主要介绍抵押借款或称担保借款。

银行在发放短期贷款时,为了降低贷款风险,可向借款企业索取担保品。企业要向贷款银行提取担保品,方能取得有担保的短期借款。

作为短期借款的抵押品,通常有应收帐款、应收票据和存货。那么短期抵押借款分为应收帐款担保借款、应收票据贴现借款和存货担保借款等。

·应收帐款担保借款。在这种短期借款形式下,借款企业以其应收帐款的债权作为借款担保品;贷款银行拥有应收帐款的受偿权,还可以对借款企业行使追偿权。因此,运用应收帐款抵押的形式来获取短期借款,借款企业仍要承担应收帐款的违约风险借款企业通常并不将抵押一事通知应收帐款的债务人。

·应收票据贴现借款。票据贴现一般是指企业将持有的未至期的应收票据交付贴现银行兑收现金。它产生于商业信用,但在贴现时又转化为银行信用。

企业在办理票据贴现时,贴现银行要收取一定的贴现息,并以票据到期值扣除贴现息的金额向企业提供贷款。企业使用应收票据向银行取得贴现借款,实际上是将其应收票据转让给银行。但它与应收帐款担保借款一样,企业仍要承担应收票据的违约风险,即当应收票据到期而付款人不能付款时,贴现银行对贴现企业具有追索权。

·存货担保借款。由于存货的流动性较强,因而也适宜充当短期借款的担保品。贷款银行对企业发放存货担保借款的数额,与应收帐款担保借款和应收票据贴现借款类似,按照担保品价值的一定百分比确定。贷款银行通常要求借款企业提供有市场销路且易于变现的存货作为借款的担保品。

(20)短期借款的信用条件

按照国际惯例,银行发放短期借款往往带有一些信用条件,主要有:

·信贷额度

信贷额度是银行对借款人规定的无担保贷款的最高限额。信贷额度的有效期限通常为1年,但根据具体情况也可延期1年。一般讲,企业在批准的信贷额度内,可随时使用银行借款。但是,银行并不承担必须提供全部信贷额度的义务。如果企业信誉恶化,即使银行曾同意过按信贷额度提供贷款,也可能得不到借款。这时,银行不会承担法律责任。

·周转信贷协议

周转信贷协议是银行具有法律义务地承诺提供不超过某一最高限额的贷款协定。在协议的有效期内,只要企业的借款总额未超过最高限额,银行必须满足企业任何时候提出的借款要求。企业享用周转信贷协议,通常要对贷款限额的未使用部分付给银行一笔承诺费,一般按企业未使用的信用额度的一定比率计算。

例,某周转信贷协议额度为500万元,承诺费率为0.5%,借款企业在年度内使用了400万元,余额为100万元,借款企业该年度就要向银行支付承诺费0.5万元(100万元×0.5%)。这是银行向企业提供此项贷款的一种附加条件。

周转信贷协议的有效期通常超过1年,但实际上贷款每几个月发放一次,所以这种信贷具有短期和长期借款的双重特点。

·补偿性余额

补偿性余额是银行要求借款企业在银行中保持按贷款限额或1实际借用额一定百分比(一般为10%至20%)计算的最低平均存款余额。银行通常都有这种要求,目的是降低银行贷款风险,提高贷款的有效利率,以便补偿银行的损失。对于借款企业来讲,补偿性余额则提高了借款的实际利率。

例如,某企业需80000元以用采清偿到期债务,假如从银行借入,名义利率为8%,银行要求借款企业维持20%的补偿性余额,那么为了获得80000元必须借款100000元。该项借款的实际。利率则为:

银行向财务风险较大的企业发放贷款,有时需要有抵押品担保,以减少自己蒙受损失的风险。短期借款的抵押品经常是借款企业的应收帐款、存货、股票、债券等。抵押借款的成本通常高于非抵押借款,这是因为银行主要向信誉好的客户提供非抵押贷款,而将抵押贷款看成是一种风险投资,故而收取较高的利率;同时银行管理抵押贷款要比管理非抵押贷款困难,为此往往另外收取手续费。

企业向贷款人提供抵押品,会限制其财产的使用和将来的借款能力。

·短借款的偿还

贷款的偿还有到期一次偿还和在贷款期内定期(每月、每季)等额偿还两种方式。一般来说,企业不希望采用后一种偿还方式,因为这会提高借款的实际利率。而银行不希望采用前一种偿还方式,因为这会加重企业的财务负担,增加企业拒付风险;同时会降低实际贷款利率。

·其他条件

银行有时还要求企业为取得借款而作出其他承诺,如及时提供财务报表,保持适当的财务水平(如特定的流动比率),等等。如企业违背承诺,银行可要求企业立即偿还全部贷款。

(21)短期借款的成本及其支付方法

按照国际惯例,短期借款的利率会因借款企业的类型、借款金额及时间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例如,银行向信用好、贷款风险低的企业只收取低利率,而向信用差、贷款风险高的企业则收取较高的利率。短期借款的利率多种多样,利息支付方法亦不一,银行将根据借款企业的情况选用;因此,企业需根据不同情况,确定短期借款的成本,以便作出选择。

·借款利率(成本)

①优惠利率。优惠利率是银行向财力雄厚、经营状况好的企别贷款时收取的名义利率,为贷款利率的最低限。

②浮动优惠利率。这是一种随其他短期利率的变动而浮动的优惠利率,即随市场条件的变化而随时调整变化的优惠利率。

②非优惠利率。银行贷款给一般企业时收取的高于优惠利率的利率。这种利率经常在优惠利率的基础上加一定的百分比。比如,银行按高于优惠利率1%的利率向某企业贷款,若当时的最优利率为5%,向该企业贷款收取的利率即为6%;若当时最优利率为3.5%,向该企业贷款收取的利率即为4.5%。非优惠利率与优惠利率之间的差距的大小,由借款企业的信誉、与银行的往来关系及当时的信贷市场状况所决定。

·借款利息的支付方法

一般地讲,借款企业可以用以下三种方法支付银行贷款利息。

①收款法。收款法是在借款到期时向银行支付利息的方法。银行向一般企业发放的贷款大都采用这种方法收息。

②贴现法。贴现法是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时,先从本金中扣除利息部分,而到期时借款企业则要偿还贷款全部本金的一种计息方法。采用这种方法,企业可利用的贷款额只有本金减去利息部分后的差额,因此贷款的实际利率高于名义利率。

例,某企业从银行取得借款50000元,期限1年,利率(即名义利率)5%,按照贴现法付息。企业实际可以使用的贷款为47500元(50000×(1-5%×1)),该项贷款的实际利率为:

(50000×5%×1)/(50000×(1-5%×1)=5.26%

③加息法。加息法是银行发放分期等额偿还贷款时采用的利息收取方法。在分期等额偿还贷款本金的情况下,银行要将根据名义利率计算的利息在年末一次收取。由于贷款分期均衡偿还,款企业实际上只平均使用了贷款本金的半数,而却要支付全额息。这样,企业所负担的实际利率便比名义利率大约1倍。

例,某企业按名义利率9%,取得为期一年的借款60000元分12个月予以均衡偿还。企业如在年末一次付息,本利和65400元[60000×(1+9%)]。由于借款需分月偿还,企业只有在第一个月才能使用60000元,以后每个月减少了5000元,借款企业在12个月中平均使用借款仅是30000元(60000÷2)。则实际利率为:

(22)借款企业对短期借款银行的选择

借款企业在借入短期借款时除了考虑借款种类、借款成本、借款余件等因素外,还需对贷款银行进行分析,作出选择,以图对已最为有利。对短期借款银行的选择,通常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银行对贷款风险的政策。银行通常都对其贷款的风险作出政策性的规定。有些银行倾向于保守政策,只愿承担较小的贷款风险;而有些银行则富有开拓性,敢于承担较大的风险。这与银行的实力和环境有关。

·银行与借款企业的关系。银行与借款企业的现存关系,是由以往借贷业务形成的。一个企业可能与多家银行有业务往来,且这种关系的亲密程度不同。当借款企业面临财务困难时,有的银行可能大力支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而有的银行可能会施加更大的压力,迫使企业偿还贷款,或付出高昂的代价。

·银行对借款企业的咨询与服务,有些银行会主动帮助借款企业分析潜在的财务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办法,为企业提供咨询与服务,同企业交流有关信息。这对借款企业会具有重要的价值。

·贷款的专业化程度。一些大银行设有不同的专业部门,分别处理不同类型、行业的贷款。企业与这些拥有丰富专业化贷款经验的银行合作,会更多地受益。

·银行的稳定性。稳定的银行可以保证企业的借款不致中途发生变故。银行的稳定性取决于它的资本规模、存款水平波动程度和存款结构。一般讲,资本雄厚、存款水平波动小、定期存款比重大的银行稳定性好,反之则稳定性差。

(6)短期借款筹资的优缺点

短期借款与其他短期筹资方式和长期借款相比,具有一定的优点,主要是:①筹资效率高。企业获得短期借款所需时间要比长期借款短得多,因为银行发放长期贷款前,通常要对借款企业进行比较全面的调查分析,花费时间较长。②筹资的弹性大。借款企业可以按急需随时借款,在现金充裕时及早偿还,便于企业灵活安排。其突出的缺点是筹资风险高;实际利率较高,特别是在带有诸多附加条件的情况下更使风险加剧。

(23)业信用筹资

商业信用是指商品交易中延期付款或预收货款进行购销活动而形成的借贷关系。它是企业之间的直接信用行为。

商业信用是由商品交易中钱与货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离而产生的。它产生于银行信用之前,但银行信用出现之后,商业信用依然存在。早在简单的商品生产条件下,就己出现赊购赊销现象。在现代商品经济发达的条件下,商业信用得到广泛的发展,并成为现代企业普遍运用的短期筹资手段。商业信用产生于商品交换之中,是所谓的“自然性融资”。商业信用的具体形式有应付帐款、应付票据、预收货款等。

(1)应付帐款

应付帐款是由赊购商品形成的,是最典型、最常见的商业信用形式。在应付帐款形式下,买卖双方发生商品交易,买方收到商品后不立即支付现金,也不出具借据,而是形成“欠帐”,即卖方允许买方在购货后一定时期内支付货款的一种形式。这种关系完全由买方的信用来维系,卖方利用这种方式促销,而对买方来说延期付款则等于向卖方借用资金购进商品,可以满足短期的资金需要。

应付帐款这种信用形式,按其是否负担代价分为:免费信用,即买方企业在规定的折扣期内享受折扣而获得的信用;有代价信用,即平方企业的放弃折扣付出代价而获得的信用;展期信用,即买方企业超过规定的信用期推迟付款而强制获得的信用,这是违反常规的作法。

·应付帐款的成本

在没有现金折扣的情况下,应付帐款筹资一般没有成本,如有现金折扣,但企业己经享受了现金折扣,也没有成本。但是,如果卖方提供了现金折扣,企业没有利用,这就等于失去了现金折扣所规定的金额,利用应付帐款筹资就有了机会成本。这种资金成本的计算有几种类型:

①没有取得现金折扣,在规定的付款期最后一天付款。假设信用条件为“2/10,n/30”,发票金额为100元。如果企业放弃现金折扣,在第30天付款,这等于企业使用98元的资金20天,每年的利息成本为2/(98)×(360)/(20)×100%=36.73%失去折扣的应付帐款筹资成本,可用下列公式计算:筹资机会成本=(cd)/(1-cd)×(360)/n×100%

式中:cd——现金折扣的百分比

n——失去现金折扣后延期付款的天数

上例中筹资成本为:2%/(1-20%)×(360)/(20)×100%=36.73%

②没有取得现金折扣,但在规定的期限以后付款。在上例中,假设企业不是在第30天付款,而是在第70天付款,那么,等于企业使用98元的资金60天,则筹资机会成本为:2%/(1-20%)×(360)/(60)×100%=12.25%

③没有取得现金折扣,但没有到规定的最后一天付款。假设上例中不是在第30天付款,而是在第20天付款。那么其成本为:2%/(1-20%)×(360)/(10)×100%=73.46%

由此可见,如果卖方给予现金折扣的话,应付帐款筹资将成为一种成本很高的筹集短期资金的方式。

支付期与折扣期相比越长,应付帐款筹资的成本越低。假设上例中的信用条件改为“2/10,net60”,绘出了应付帐款筹资成本与折扣期末到支付期末的间隔天数两者之间的关系。

我们从图中看出:应付帐款筹资的成本随着支付期限的延长而按递减率下降。这里必须注意的是,在企业不利用现金折扣的情况下,它能推迟付款的时间越长,应付帐款筹资成本越低。

·利用现金折扣的决策

在附有信用条件的情况下,因为获得不同信用要负担不同的成本,买方企业便要在利用哪种信用之间做出决策。一般说来:

如果能以低于放弃折扣的机会成本的利率借入资金,便应在现金折扣期内用借入的资金支付货款,享受现金折扣。反之,企业应放弃折扣。

如果在折扣期内将应付帐款用于短期投资,所得的投资收益率高于放弃折扣的机会成本,则应放弃折扣而去追求更高的收益。当然,即使企业放弃折扣优惠,也应将付款日推迟至信用期限的最后一天(如上例中的第30天),以降低放弃折扣的成本。

如果企业因放弃资金而欲展延付款期,则需在降低了的放弃折扣成本与展延付款带来的损失之间做出抉择。展延付款带来的损失主要指因企业信誉的恶化而丧失供应商乃至其他贷款人的信用,或日后招致苛刻的信用条件。

如果面对两家以上提供不同信用条件的卖方,应通过衡量放弃折扣成本的大小,选择成本最小(或所获利益最大)的一家。比如,上例中另有一家卖者提供“1/20,n/30”的信用条件,其放萨折扣的成本为:

与上例中“2/10,n/30”的信用条件相比,后者的成本较低,如果买方企业估计只能在20天至30天内付款,那么宁肯选择第二家供应商。

·应付帐款筹资的风险

利用应付帐款筹资一般来说风险比较小,但在以下两种情况下有某种程度的风险。

①赊购货物太多,付款时间比较集中,企业现金不很充分,可能会出现不能及时付款的风险。

②在规定的期限内没有付款,而展延到支付期以后付款,有时会影响到企业的信誉,对以后购货和筹资不利,也就是说会出现降低企业信用等级的风险。

·应付帐款筹资的优缺点

利用应付帐款筹资的优点主要有:

①应付帐款筹资非常方便。它与货物买卖同时进行,属于一种自然性筹资,不用作非常正规的安排。

②缺少限制。在其他短期筹资中,资金的出借往往对企业施加若干限制,而应付帐款则很少有这种限制。

②如果没有现金折扣,或企业不放弃现金折扣,则利用应付帐款筹资不会发生资金成本。

利用应付帐款筹资的缺点主要是:商业信用的时间一般较短,如果企业取得现金折扣则时间更短;如果放弃现金折扣则要付出非常高的成本;如果到期不支付货款,过长时间地拖欠,则会影响企业的信誉,对今后购货和筹资不利。

(2)应付票据

应付票据是企业进行延期付款商品交易时开具的反映债权债务关系的票据。根据承兑人的不同,应付票据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支付期最长不超过六个月。应付票据可以带息,也可以不带息。应付票据的利率一般比银行借款的利率低,且不用保持相应的补偿性余额和支付协议费,所以应付票据的筹资成本低于银行借款成本。但是应付票据到期必须归还,如若延期便要交付罚金,因而风险较大。

(3)预收帐款

预收帐款是卖方企业在交付货物之前向买方预先收取部分或全部货款的信用形式。对于卖方来讲,预收帐款相当于向买方借用资金后用货物低偿。预收帐款一般用于生产周期长、资金需要量大的货物销售。

(4)应计费用筹资

企业往往存在一些在非商品交易中产生,但也为自然性筹资的应计费用,如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其他应付款等。应计费用使企业受益在前,费用支付在后,相当于享受了受款方的借款,一定程度地缓解了企业的资金需要。应计费用通常都规定有一个必须支付的日期。对税金来说,所得税每个月、季、年支付一次,财产税半年支付一次。工资一般是每周、两周、半个月或一个月支付一次。应计费用,如同应付帐款一样,也往往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而增加。一般来说,随着产品销售额的扩大,产品的人工成本增多,从而使应付工资也增加了。应交税金则随着企业销售和利润的增长而几乎按正比例增加。

从某种意义上说,应计费用是一种无成本筹资。下面以应付工资为例说明这个问题。职工总是在企业付酬之前就己经提供了劳务,他们的工资却要到工资结算期末或过了工资结算期才发放。从工资费用的发生到实际支付的间隔时间当然要由企业规定,但工会的斗争压力、法律限制和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影响了这种间隔时间的长度。同样,已发生的税金也要等到税务局规定的缴纳日期才支付。由此可见,应计费用是一种无息资金来源。

对企业来说,遗憾的是这种筹资方式不能自由斟酌使用。以税金为例,政府这个债权人总是喜欢企业及时缴纳。如果企业财务状况的确非常困难,税金也允许推迟些时候缴纳,但它必须罚款,支付滞纳金。同样,在企业经济十分拮据时,工资也可延缓发放。然而,企业推迟支付工资,将给职工生活带来很大困难,从而必然会影响他们工作的积极性。有些职工可能因此而旷工、怠工或干脆离厂另找出路,因此,企业在决定迟发工资之前必须慎重考虑其可能后果。企业在作出了迟发工资的决定以后,应该把本身困难情况如实告知全体职工,并明确规定以后补发工资的具体时间。尽管这种办法是企业不得已而采取的下策,许多资金周转不灵的企业不得不迟发工资或迟付其他费用。总之,应计费用的期限具有强制性,不能由企业自由斟酌使用,但通常不需要花费代价。

(24)短期融资券筹资

短期融资券又称商业本票,是由公司发行的一种用于筹措短期资金的无担保短期本票。一般来说,只有实力雄厚、资信程度高的大企业才有资格发行短期融资券。

(1)短期融资券的特点

短期融资券发源于与商品和劳务交易相关联的商业票据。但它是一种脱离了商品交易过程的商业票据。公司不再是为了某一笔具体商品交易签发票据,而纯粹是为了筹措短期资金签发票据。发行人与投资者之间是一种单纯的债权、债务关系,这种商业票据不再有收款方名称,只有付款方的名称,称为单名票据。

短期融资券具有期限短、利率低的特点。短期融资券的期限一般在2个月至9个月之间,利率随期限和发行公司的资信程度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但多低于银行短期借款的利率。与银行短期借款相比,短期融资券没有补偿性余额问题,这对降低其实际利率有正面影响,但短期融资券筹资需要发生发行费用,通过承销商销售的,发行者要向承销商支付承销费,这将对其实际利率产生不利的影响。

短期融资券自1960年以来有了很大的发展,成为企业,特别是发达国家企业筹措短期资金的一个重要工具。

(2)短期融资券的发行

·短期融资券的发行方式

短期融资券可以由发行者直接销售给最终投资者,称为直接销售。进行直接销售的公司通常是经营金融业务或拥有附属金融机构的企业,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金融人才、发行网点和组织能力等进行短期融资券的销售工作,以节省发行费用,提高发行效率。

另一种发行方式是由承销商代销,又称间接销售。这种发行方式是发行者先将短期融资券卖给承销商,再由承销商转售给最终投资者。采用这种发行方式需要向承销商支付一定数量的发行费用,成本较高,但可以降低发行风险。

·短期融资券的发行程序

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通常按下述程序进行:

①公司作出发行短期融资券的决策。公司财务管理人员中根据对企业资金需求状况、筹资条件及金融市场状况的分析,提出利用短期融资券筹资的建议与实施方案,由公司董事会或有关决策机构进行最终决策。

②进行短期融资券的信用评级。与发行公司债券相似,发行短期融资券也要进行信用评级,其评级程序与评级方法与长期债券相似,但在分析重点上更侧重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②向有关审批机构提出发行申请。证券监督管理部门是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的审批管理机关。企业要向证券监督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才能发行短期融资券。企业在申请书及有关附件中必须向审批机关提供以下内容:营业执照;发行短期融资券的申请报告;发行短期融资券的章程或办法;融资的效益预测、偿还计划和其他相关资料;主管部门和开户行对发行短期融资券的意见;经审计的财务报告;信用评估报告;其他材料。

④审批机关对企业提出的申请进行审查和批准。主要审查以下内容;企业的发行资格;资金用途;会计报表的内容;短期融资券的票面内容。

⑤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取得资金。

(3)短期融资券筹资的优缺点

·短期融资券筹资的优点

①成本低。短期融资券是一种直接筹资方式,其成本(利率加发行费)一般低于银行短期借款。但有时短期融资券的成本要高于银行短期借款。究其原因,一是银行利率尚未市场化,因此银行利率水平并不能真正反映资金的真实成本;二是对广大投资者来说,企业的信用程度远低于银行,对短期融资券心存疑虑,因此要求较高的投资报酬率。

②扩大了筹资范围。短期融资券筹资为企业开辟了一条新的筹资渠道,扩大了其筹资范围。在银行短期借款受到限制时,可以利用这一新的筹资渠道。

②可以筹措到较多的资金。每一银行向企业提供的短期借款的数量有一定的限制,当企业短期资金需求量较大时,银行短期借款往往不能满足其需求,而短期融资券可以提供较大规模的短期资金。

④扩大了企业的影响。与股票发行相似,短期融资券的发行宣传和上市后的交易,都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扩大企业的影响。

⑤如果以间接发行的方式发行短期融资券,企业还可以得到发行承销商在财务管理、资金筹措等方面的帮助与建议。

·短期融资券筹资的缺点

①稳定性差。利用短期融资券筹资,企业与投资者之间多为临时性的债权债务关系,双方缺乏长远合作基础。当融资券到期时,企业将面临很大的清偿压力。而在企业资金紧张,特别是面临临时性财务危机时,企业几乎无法指望得到短期融资券投资者的帮助。而利用银行短期借款筹资,企业与银行之间可以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和较密切的“个人关系”;在企业遇到暂时性困难时,可以期望得到银行的帮助与支持。

②对企业的要求高。如前所述,绝大多数短期融资券发行者的信用级别都很高,说明只有实力很强、资信度很好的企业才能发行短期融资券,一般企业难以利用这一筹资渠道。

③弹性小。短期融资券的发行需要达到一定的数量规模,如果企业资金需求量不大,不宜采用短期融资券筹资。另外,短期融资券一般不能提前偿还,发行者在还款时间上受到局限。

€€四、企业资金投放

①投资决策方法

净现值法

净现值法是进行投资决策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基本做法是将投资项目未来各期的净现金流入量折合成现值,再减去初始投资值,得到投资项目的净现值。如果净现值大于零,投资收益为正,可接受该项目。如果净现值小于零,投资收益为负,则拒绝该项目。如果净现值为零,则投资收益与成本正好低消,可以接受,也可以拒绝。在有多个项目可供选择时,应选择净现值最大者。

计算净现值的公式:

其中:n为投资涉及的年限;ik为第k年的现金流入量;ok为第k年的现金流出量;1为预定的贴现率。

[例2]设贴现率为10%,有三项投资机会。

净现值(a)=(11800×0.9091+13240×0.8264)-20000

a、b两项投资的净现值为正数,说明该方案的报酬率超过10%。如果企业的资金成本或要求的投资报酬率是10%,这两个方案是有利的,因而是可以接受的。c方案净现值为负数,说明该方案的报酬率达不到10%,因而应予放弃。a和b相比,a方案更好些。

净现值法所依据的原理是:假设预计的现金流入在年末肯定可以实现,并把原始投资看成是按预定贴现率借入的,当净现值为正数时偿还本息后该项目仍有剩余的收益,当净现值为零时偿还本息后一无所获,当净现值为负数时该项目收益不足以偿还本息。这一原理可以通过a、c两方案的还本付息表来说明。

a方案在第二年末还清本息后,尚有2020元剩余,折合成现值为1669元(2020×0.8264),即为该方案的净现值。c方案第三年末没能还清本息,尚欠746元,折合成现值为560元(746×0.7513),即为c方案的净现值。可见,净现值的经济意义是投资方案的贴现后净收益。

净现值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在理论上也比其他方法更完善。净现值法应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确定贴现率,一种办法是根据金成本来确定,另一种办法是根据企业要求的最低资金利润率来确定。前一种办法,由于计算资金成本比较困难,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后一种办法根据资金的机会成本即一般情况下可以获得的报酬来确定,比较容易解决。

口现值指数法

这种方法使用现值指数作为评价方案的指标,所谓现值指数,是未采现金流入现值与现金流出现值的比率,亦称现值比率、获利指数、贴现后收益——成本比率等。

计算现值指数的公式:

现值指数(a)=21669÷20000=1.08

现值指数(b)=10557÷9000=1.17

现值指数(c)=11440÷12000=0.95

a、b两项投资机会的现值指数大于1,说明其收益超过成本,即投资报酬率超过预定的贴现率。c项投资机会的现值指数小于1,说明其报酬率没有达到预定的贴现率。如果现值指数为1,说明贴现后现金流入等于现金流出,投资的报酬率与预定的贴现率相同。

现值指数法的主要优点是,可以进行独立投资机会获利能力的比较。在例1里a方案的净现值是1669元,b方案的净现值是1557元,如果这两个方案之间是互斥的,当然a方案较好。如果两者是独立的,哪一个应优先给予考虑,可以根据现值指数来选择。b方案现值指数为1.17,大于a方案的1.08,所以b优于a。现值指数可以看成是1元原始投资可望获得的现值净收益。因此,可以作为评价方案的一个指标。它是一个相对数指标,反映投资的效率;而净现值指标是绝对数指标,反映投资的效益。

□内部收益率法

内部收益率是投资收益现值与初始投资额相等时的收益率,即净现值为零时的贴现率。

用内部收益率进行投资决策的基本原则是:如果内部收益率大于投资贴现率,则接受该项目;如果内部收益率小于投资贴现率,则拒绝该项目;如果内部收益率等于投资贴现率,则接受与拒绝均可。在有多个项目可供选择时,应选取内部收益率最大者。

净现值法和现值指数法虽然考虑了时间价值,可以说明投资方案高于或低于某一特定的投资报酬率,但没有揭示方案本身可以达到的具体的报酬率是多少。内含报酬率是根据方案的现金流量计算出的,是方案本身的投资报酬率。

内含报酬率的计算,通常需要“逐步测试法”。首先估计一个贴现率,用它来计算方案的净现值;如果净现值为正数,说明方案本身的报酬率超过估计的贴现率,应提高贴现率后进一步测试;如果净现值为负数,说明方案本身的报酬率低于估计的贴现率,应降低贴现率后进一步测试。经过多次测试,寻找出使净现值接近于零的贴现率,即为方案本身的内含报酬率。

根据例2的资料,己知a方案的净现值为正数,说明它的投资报酬率大于10%,因此,应提高贴现率进一步测试。假设以18%为贴现率进行测试,其结果净现值为负数499元。下一步降低到16%重新测试,结果净现值为9元,己接近于零,可以认为a方案的内含报酬率是16%。b方案用18%作为贴现率测试,净现值为负数22元,接近于零,可认为其内含报酬率为18%,测试过程,可以使用内插法来改善。内含报酬率(a)=16%十(2%×9/9+499)=16.04%内含报酬率(b)=16%十(2%×(338)/(22+338)=17.88%c方案各期现金流入量相等,符合年金形式,b方案内含报酬率的测试。

可直接利用年金现值表来确定,不需要进行逐步测试。

设现金流入的现值与原始投资相等:

原始投资=每年现金流入量×年金现值系数

12000=4600×(p/a,i,3)

(p/a,i,3)=2.609

查阅“年金现值系数表”,寻找n=3时系数2.609所指的利率。查表结果,与2.609接近的现值系数2.624和2.577分别指向7%和8%。用内插法确定c方案的内含报酬率为7.32%。

计算出各方案的内含报酬率以后,可以根据企业的资金成本或要求的最低投资报酬率对方案进行取舍。假设资金成本是10%,那么,a、b两个方案都可以接受,而c方案则应放弃。

内含报酬率是方案本身的收益能力,反映其内在的获利水平。如果按内含报酬率作为贷款利率,通过借款来投资本项目,那么,还本付息后将一无所获。这一原理可以通过c方案的数据来证明,内含报酬率和现值指数法有相似之处,都是根据相对比率来评价方案,而不像净现值法那样使用绝对数来评价方案。在评价方案时要注意到,比率高的方案绝对数不一定大,反之也一样。这种不同,和利润率与利润额不同是类似的。a方案的净现值大,是靠投资20000元取得的;b方案的净现值小,是靠投资9000元取得的。如果这两个方案是互相排斥的,也就是说只能选择其中一个,那么,选择a有利。a方案尽管投资较大,但是在分析时己考虑到承担该项投资的应付利息。如果这两个方案是相互独立的,也就是说采纳a方案时不排斥同时采纳b方案,那么,就很难根据净现值来排定优先次序。内含报酬率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应优先安排内含报酬率较高的b方案,如有足够的资金可以再安排a方案。

内含报酬率法与现值指数法也有区别。在计算内含报酬率时不必事先选择贴现率,根据内含报酬率就可以排定独立投资的优先次序,只是最后需要一个切合实际的资金成本或最低报酬率来判断方案是否可行。现值指数法需要一个适合的贴现率,以便将现金流量折为现值。贴现率的高低将会影响方案的优先次序。

□回收期法

回收期是指投资引起的现金流入累计到与投资额相等所需要的时间。它代表收回投资所需要的年限。回收年限越短,方案越有利。在原始投资一次支出、每年现金净流入量相等时:回收期=原始投资额/每年现金净流入量例2的c方案属于这种情况:回收期(c)=(1200)/(4600)=2.61(年)

如果现金流入量每年不等,或原始投资是分几年投入的,则可使下式成立的n为回收期:

根据例2的资料,a方案和b方案的回收期分别为1.62年和2.30年。

并且容易为决策人所正确理解。它的缺点不仅在于忽视时间价值,而且没有考虑回收期以后的收益。实事上,有战略意义的长期投资往往早期收益较低,而中后期收益较高。回收期法优先考虑急功近利的项目,可能导致放弃长期成功的方案。它是过去评价投资方案最常用的方法,目前作为辅助方法使用。

□会计收益率法

这种方法计算简便,应用范围很广,它在计算时使用会计报表上的数据,以及普通会计的收益和成本观念。会计收益率=年平均净收益/原始投资额仍以例2的资料计算:会计收益率(a)=((1800+3240)÷2)/(2000)=12.6%会计收益率(b)=(1800+3000+3000)÷3)/(9000)=15.6%会计收益率(c)=(600)/(12000)=5%

有人主张。计算时公式的分母使用平均投资额,这样计算的结果可能会提高一倍,但不改变方案的优先次序。

□投资决策指标的比较研究

以上介绍了长期投资决策中的贴现现金流量和非贴现现金流量两大类指标,下面对上述指标作一些比较。

(1)非贴现现金流量指标与贴现现金流量指标的比较

在本世纪50年代以前,世界各国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一般都以非贴现的现金流量指标为主。但50年代以后。使用贴现现金流量指标的企业不断增多,从70年代开始,贴现现金流量指标广泛应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非贴现指标把不同时点上的现金收入和支出当做毫无差别的资金量进行对比,忽略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因素,这是不科学的。而贴现指标则把不同时点的收入或支出的现金按照统一的贴现率折算到同一时点上,使不同时期的现金具有可比性,这样才能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②非贴现指标中的投资回收期法只能反映投资的回收速度,不能反映投资的主要目标——净现值的多少。同时,由于回收期没有考虑时间价值因素,因而夸大了投资的回收速度。

③投资回收期、平均报酬率等非贴现指标对寿命不同、资金投入的时间和提供收益的时间不同的投资方案缺乏鉴别能力,而贴现法指标则可以通过净现值、内部报酬率和获利指数等指标,有时还可以通过净现值的年均化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作出正确合理的决策。

④非贴现指标中的平均报酬率、投资利润率等指标,由于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因而,实际上是夸大了项目的盈利水平。而贴现指标中的内部报酬率是以预计的现金流量为基础,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以后计算出的真实报酬率。

⑤在运用投资回收期这一指标时,标准回收期是方案取舍的依据。但标准回收期一般都是以经验或主观判断为基础来确定的,缺乏客观依据。而贴现指标中的净现值和内部报酬率等指标实际上都是以企业的资本成本为取舍依据的,任何企业的资本成本都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因此,这一取舍标准符合客观实际。

⑥管理人员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加速了贴现指标的使用。在五六十年代,只有很少企业的财务人员能真正了解贴现现金流量指标的真正含义,而今天,几乎所有大企业的高级财务人员都懂得这一方法的科学性和正确性。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贴现指标中的复杂计算变得非常容易,从而加速了贴现现金流量指标的推广。

(2)贴现现金流量指标的比较

通过以上对比可知,贴现现金流量指标是科学的投资决策指标,那么,贴现现金流量指标中的各种方法——净现值、内部报酬率和获利指数,哪一种方法更好呢?下面再作一些比较。

①净现值和内部报酬率的比较。在多数情况下,运用净现值和内部报酬率这两种方法得出的结论是相同的。但在如下两种情况下,有时会产生差异:(1)初始投资不一致,一个项目的初始投资大于另一个项目的初始投资;(2)现金流入的时间不一致,一个在最初几年流入的较多,另一个在最后几年流入的较多。尽管是在这两种情况下使二者产生了差异,但引起差异的原因是共同的,即两种方法假定用中期产生的现金流入量再投资时,会产生不同的报酬率。净现值法假定产生的现金流入量重新投资会产生相当于企业资本成本的利润率,而内部报酬率法却假定现金流入量重新投资产生的利润率与此项目的特定的内部报酬宰相同。下面举例加以说明。

也就是说,净现值法总是正确的,而内部报酬率法有时却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因而,在无资本限量的情况下,净现值法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

②净现值和获利指数的比较。由于净现值和获利指数使用的是相同的信息,在评价投资项目的优劣时,它们常常是一致的,但有时会产生分歧。只有当初始投资不同时,净现值和获利指数才会产生差异。由于净现值是用各期现金流量现值减初始投资,而获利指数是用现金流量现值除以初始投资,因而,评价的结果可能会产生不一致。

最高的净现值符合企业的最大利益,也就是说,净现值越高,企业的收益越大,而获利指数只反映投资回收的程度,不反映投资回收的多少,在没有资本限量的情况下的互斥选择决策中,应选用净现值较大的投资项目。也就是说,当获利指数与净现值得出不同结论时,应以净现值为准。

总之,在无资本限量的情况下,利用净现值法在所有的投资评价中都能作出正确的决策,而利用内部报酬率和获利指数在采纳与否决策中也能作出正确的决策,但在互斥选择决策中有时会作出错误的决策。因而,在这三种评价方法中,净现值是最好的评价方法。

(3)资本限量决策

资本限量的意思是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公司不能投资于所有可接受的项目。也就是说,有更多的获利项目可供投资,但无法筹集到足够的资金。这种情况是在许多公司都存在的,特别是那些以内部融资为经营策略或外部融资受到限制的企业。

在资金有限量的情况下,什么样的项目将被采用呢?为了使企业获得最大的利益,应投资于一组使净现值最大的项目。这样的一组项目必须用适当的方法进行选择,有两种方法可供采用——获利指数法和净现值法。

·使用获利指数法的步骤

①计算所有项目的获利指数,不能略掉任何项目,并列出每一个项目的初始投资。

②接受pi≥1的项目,如果所有可接受的项目都有足够的资金,则说明资本没有限量,这一过程即可完成。

②如果资金不能满足所有pi≥1的项目,那么就要对第二步进行修正。这一修正的过程是:对所有项目在资本限量内进行各种可能的组合,然后,计算出各种组合的加权平均利润指数。

④接受加权平均利润指数最大的一组项目。

使用净现值法的步骤

①计算所有项目的净现值,并列出项目的初始投资。

②接受npv≥0的项目,如果所有可接受的项目都有足够的资金,则说明资本没有限量,这一过程即可完成。

②如果资金不能满足所有的npv≥0的投资项目,那么就要对第二步进行修正。这一修正的过程是:对所有的项目都在资本限量内进行各种可能的组合,然后,计算出各种组合的净现值总额。

④接受净现值的合计数最大的组合。

[例3]假设派克公司有五个可供选择的项目a1、b1、b2c1、c2,其中b1和b2,c1和c2是互斥选择项目,派克公司资本的最大限量是40000元。

如果派克公司想选取获利指数最大的项目,那么它将选用a1项目(获利指数为1.56),b1项目(获利指数为1.53)和c2项目(获利指数为1.18);如果派克公司按每一项目的净现值的大小来选取,那么它将首选用b2项目,另外可选择的只有c2项目。

然而,以上两种选择方法都是错误的,因为它们选择的都不是能使企业净现值最大的项目组合。

为了选出最优的项目组合,必须列出在资本限量内的所有可能的项目组合。为此,来计算所有可能的项目组合的加权平均获利指数和净现值合计数。

有5000元资金没有用完,假设这5000元投资于有价证券,获利指数为1(以下其他组合也如此)。获利指数的计算方法为:加权平均获利指数=(120000/400000)×1.56+(150000/400000)

×1.53+(125000/400000)×1.17+

(5000/400000)×1.00=1.420

②不确定条件下的投资决策

上面介绍的几种投资决策方法,都是建立在对各期现金流入量有可靠估计的基础之上的,即建立在确定性条件的基础之上的。实际上,任何投资的未来收益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决策者必须学会如何在不确定性条件下运用各种决策方法进行投资决策。下面介绍的就是几种常用的不确定性条件下的投资决策方法。

期望值决策法

这种决策方法是将未来现金流量的期望值作为实际现金流的代表,然后运用前面介绍的各种投资决策方法进行决策。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简单易行。但由于它只考虑了期望值的大小,没有考虑现金流的分布,所以实际并没有真正考虑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问题。

口调整贴现率法

为了考虑投资收益不确定性的影响,在用现金流量期望值做现金流量代表的同时,可以根据未来收益起伏变化的幅度大小来调整投资贴现率。当未来收益变化范围较大,不确定性较高时,可以使用较高的投资贴现率,降低远期收益的现值,以作为对较高投资风险的一种反映。反之,当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较低时,可以用稍低一些的投资贴现率,作为对风险较低的反映。

[例4]某项投资的投资额为40000元,10年内每年产生5000元或1000元的现金流入,其概率分别为1/4和3/4。则每年现金流入的期望值为:5000×1/4+10000×3/4=8750(元)若无风险贴现率为5%,其相应的净现值为:

由于未来收入是不确定的,需要做相应的风险调整。设所需的“风险补偿”贴现率为5%,则调整后的贴现率为5%+5%=10%。调整后的净现值为:

(元)因此,尽管投资收益的期望净现值为27507元,考虑风险因素后,投资者认为其实际价值仅为13769元。

同样,如果收益期望值不变,仍为8750元,但实际收益的变化范围增大,变为每年净现金流入或为2000元,或为11000元,概率分别为1/4和3/4。投资风险增大,风险补偿贴现率也要提高。设其为10%,则调整后的贴现率为15%。净现值为:

这个结果体现了风险越大、价值越低的原则。

对贴现率进行风险调整,隐含着一个非常重要假设:即风险随时间增长而增加。比如,某企业预计在第1年和第10年分别收到期望值为1000元的两笔收入。当进行风险调整后的贴现率为10%时,第1年末期望收入的现值为:(1000)/(1.1)=909元第10年末期望收入的现值为:(1000 10)/1.1=385.5元。当进行风险调整后的贴现率为15%时,第1年末期望收入的现值为:(1000)/1.15=869元,第10年末期望收入的现值为:(1000)/1.15 10=247.2元。两种情况相比,第1年末期望收入的现值之比为:1.045(=(909)/(869)),第10年末期望收入的现值之比为1.56(=(385.5)/(247.2))。这表明,时间越长,贴现率对期望值的影响越大,对风险的调整作用越大,反映了风险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加的假设。

口灵敏度分析法

灵敏度分析法是将未来可能出现的主要情况一一列举出来,分析项目的投资收益在不同情况下的变化,从而确定投资项目的收益是否稳定。那些收益在不同情况下均能保持稳定,特别是在不利情况出现时也能保持一定收益水平的投资项目,是较好的投资项目,应优先选择。

[例5]某棉纺厂准备扩建一个有1万锭生产能力的纺纱车间,有关资料如下:

(1)基建投资。工程费(包括厂房建设、设备购买和安装、公用工程、管线埋设等等)900万元,其它费用(征地、人员培训、勘测设计等)100万元,意外支出20万元,总计为1020万元。

(2)成本估算。变动成本(包括原材料费、包装材料费、直接工人费用、利息支出、燃料动力支出、销售税金等等)1080万元/年;固定成本(包括企管费、车间经费、房产税等等)为120万元/年。

(3)折旧。固定资产在15年内按直线法全部折旧完毕,年折旧额68万元。

(4)销售收入。目前本地区市场的棉纱需求量为1000吨/年,本地供给量为5000吨/年,外地供给量很少,市场容量可观,预计扩建投产后年销售量可达2300吨。目前棉纱价格为6560元/吨,年销售收入为1508.8万元。

若考虑风险补偿后的贴现率为12%则项目的净现值为:

考虑到市场规模、产品价格、单位成本等可能发生变化,我们将变化分为乐观、悲观和正常三种情况,计算出各变量发生变化的项目净现值。

投资结果远不是一个确定性事件,市场规模、产品价格、成本等的变化将对投资收益带来不同的影响,其中价格和变动成本变化对项目的影响最大,有可能使项目产生亏损。因此,要对这两个变量做更详细的考察,分析它们发生变化特别是发生不利变化的可能性有多大。如果认为可以进行投资,也要对上述不利情况的出现做好应变准备,以免到时措手不及,蒙受更大损失。

③内部长期投资决策

长期投资决策是公司财务管理最重要的决策之一。因为公司价值的大小,股票价格的高低,最终取决于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使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增值能力的大小;而资本的增值,又取决于公司如何运用这些资本,即如何投资去创造更多的价值。因此,公司的投资决策,应以能使公司价值最大化为根本目标。

公司的长期投资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是常规性投资。这类投资不会为公司创造出新的价值,但却是维持公司正常经营所必须的。比如改善工人的劳动环境、保护工人健康所需的投资,消除污染、保护环境所需的投资等等。这类投资通常是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必须进行的投资,或是由企业的经营宗旨确定要进行的投资。

第二类投资是简单再生产投资。如用新的设备置换已过时的旧设备等投资。这类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公司的价值,但不起决定性作用。对这些投资的分析主要集中在置换成本的比较上,要选择那些产出相同,但成本最低的设备置换方式和种类。

第三类投资是扩张性投资,即改进企业现有经营状况、市场竞争能力和市场占有率、盈利水平所进行的投资。如开发新产品、收购或兼并其他企业、扩大生产规模等方面的投资。这类投资是决定公司价值的关键性投资。只有这类投资做好了,才能保持公司长盛不衰。

在这三类投资中,第一类投资是必须进行的,谈不上风险分析,企业进行投资决策的主要任务是如何以最低的成本、最有效的技术完成上述投资。第二类投资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常规性投资,即为保持企业正常生产能力所要进行的投资。由于有以前的生产和经营数据,这类投资的成本与效益分析也较容易进行,且风险较低。第三类投资是面对新方向的投资,风险最高,分析、决策也最难。本章主要介绍关于这类投资的决策过程与决策方法。本节先介绍在确定性条件下,即在无投资风险情况下如何选择投资项目,下一节介绍在考虑投资风险的情况下进行投资决策的方法。

投资决策还可以分为独立项目投资决策与相互排斥项目投资决策两类。当一个项目的投资决策不影响其他项目的投资决策时,称为独立项目投资决策。当在几个投资项目中只能选择某一个项目时,称为相互排斥项目投资决策。对于前一类决策,只要该项目有助于提高公司价格就可以选择并实施,对于后一类决策,则不但要看各项目是否有助于公司价值的提高,而且还要从中选择贡献最大的项目。

€€五、理财与股市

影响股市走势的因素非常多,既有宏观基本方面的因素,如一个国家整个经济的发展状况、通胀走势、金融政策、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等,也有技术方面的一些因素如循环周期等,但在所有这些影响因素当中,对市场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一个国家对于股市的政策调控,在新兴的中国证券市场尤其如此。

①政策与股市

在过去的5年中,几次大的上升行情分别发生在1992年3月、1994年8月、1995年5月、1996年4月。第一次是在1992年,***同志南巡,发表了著名的南巡讲话。一轮经济高速发展迅猛展开,股市也借此契机发动了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行情,深指从110点起步,一举突破长达数月的平台,第一波升至312点,总升幅达200%。经过一段时间整理,最后达到368点高度,总升幅在300%以上。第二次发生在年8月1日,当时经过股市的第一次大规模扩容,股指从1993年2月的最高点368点逐波下挫,至1994年7月,已最低下探至94点,股市已经失去了它的融资筹资功能,新股上市即跌破发行价,新股实际上已很难再发行。7月29日管理层发布四大救市政策,包括暂停新股上市,发展我国的投资共同基金,试办中外合资的基金管理公司,对资信和管理好的证券机构进行融资等。四大救市政策一出,股市就如同被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一改低迷状态,开始了大幅攀升,从7月29日的94点开始,在短短的两个月的时间里,一举上扬至最高点235点,总升幅在150%以上,由于当时的宏观经济环境并不支持股市走长期牛市,这轮以政府出面救市的行情己仅仅持续了2个月,9月底,股指开始大幅下挫。

1995年的行情总体比较低迷,但在这一年中也有过一次非常短暂的、极具爆发性的行情,那是发生在1995年5月18日,当时由于国债市场高度投机,风险日增,特别是发生了“国债327”事件,管理层于5月17日决定暂停国债期货交易,当时国债期货与股市是市场资金的两,个主要竞争者。暂停国债期货交易的消息传出。股市即出现暴涨。深市从5月17日的101点起步,在短短的三天之内,最高上扬至150点附近,总升幅达到50%。其中5月18日这一天日升幅接近30%。由于并没有预期的资金从期市流入股市。这3天的行情只是县花一现。

在1996年、1997年的行情中,政府的政策调控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央行于1996年4月1日宣布取消保值贴补率,随后又于5月1日和8月23日两次降息,导致庞大的资金流入股市,从而引发了一轮声势浩大的牛市行情,深市连创历史新高,总升幅在600%以上。鉴于股市过于投机,大量资金从银行流出,甚至有可能因此而引发金融危机。管理层开始对股市进行调控,在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仍未能有效打击股市的过分投机的情况下,于1996年12月16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特约评论员撰写的社论《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措词之强硬,措施之坚决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股指几乎连续3天跌停。在短短1周的时间里,深市从4522点跌至2792点,沪市从1258跌至855点,跌幅都在30%以上。

从以上实例,我们不难看出,政府的政策调控与股市的关系是何等的紧密。到目前为止,连最基本的《证券法》尚没有出台,股市尚处于完善、发展阶段,一切都在探索之中,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面,政府的调控政策仍将对股市产生巨大影响,投资者需要却仔细分析、了解、把握政策动向,以达到趋利避害目的,才有可能在股市投资中取得好的收益。

②通货膨胀与股市

通胀水平的高低是影响股市走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当出现通货膨胀时,股票的价格也会发生变动。

通货膨胀对股票价格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影响,通胀之初,公司、企业的房地产、机器设备等资产的帐面价值因通胀而水涨船高,物价上涨使企业存货能高价售出,而且可以使企业从以往购入的原材料上获利。名义资产增值与名义盈利增加自然使公司的股票的市场价格上涨,同时预感到通胀可能加剧的人们为求保值也会抢购股票,刺激股票价格短暂上扬。然而,通胀持续上升一段时间后,它便会使股价走势逆转,并给股票投资者带来损失,公司企业资产虚假增值显露出来,新的生产成本因原材料价格上升而提高,企业利润相应减少,投资者开始抛出企业股票转而寻求其它金融资产保值的方式,所有这些都将使股票市场萎缩,供大于求,股价自然也会显著下降。严重的通胀还会使投资者原来持有的有价证券贬值,实际收益减少。

一般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若通胀上升过快,政府为保持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首先推出的措施,往往是收紧银根。对股市而言,这将是沉重的打击。因为中国股市涨跌很大程度上是机构的资金在起作用,这些机构多是国营企业,或已转变的上市公司。不管何种形式,对国家资金依赖性很强,收紧资金流出的源头,限期还贷,就会造成抛股套现的压力。并且这类资金在一段时间里一去不回头。随着资金的偏紧,公开拆借市场和民间借贷的利率上升,这种相对稳定且可观的利率收益,又造成股市中的部分资金流出。只出不进,或多出少进的效应必然造成股市的大跌。从股市大的趋势而言,当通胀压力逐步加大并引起政府关注时,首先应考虑到股市的上升空间有限,逐步减磅了结方为上策。

反过来,当通胀见顶回落达到合理范围内,政府为促进经济发展又会推出如放松银根,盘活企业等一系列措施,受此影响股市有可能由此进入上升通道。当1996年中国的通涨降低到一定水平,为减轻国企负担,刺激经济发展,央行通过取消保值贴补率和先后二次降息,从而刺激了股市走出气势磅礴的大牛市行情。

③经济周期与股市

股市似有先知先觉,它的周期总是走在经济周期之前。在经济走势上升的几个月前,它就上升;在经济走势下跌的几个月前,它就下跌。所以,在经济繁荣的时候,股价会下跌,而在经济萧条的时候股价会上升。一般投资者不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是因为当经济处于低潮时,投资者察觉经济衰退接近尾声,对前景看好而这时股价一般很低便纷纷买进股票,股价上升;而当经济处于繁荣时,股市已察觉到这种繁荣已接近尾声或者经济过热时,纷纷卖出股票,股价下跌,投资者关心企业目前的营业和利润率,更关心企业的前景,未来比过去和现在都重要,股市领先经济的原因即在如此。

经济趋势的变化虽然影响到全体股票,但影响的程度和先后不同。经济的衰退,并非与各行各业同进齐退。在经济脱离低谷时,最先复苏的行业是建筑业,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房地产股。然后,零售公用事业会逐步启动。这主要是人们在生活稳定之后,收入增加必然有更多的消费需求。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好转,轻工产品的需求增加,制造轻工业用的机器的订单增加,使得重工业迅速发展起来。当重工业公司的利润大幅增加的时候,距经济繁荣的峰顶也就为期不远了,股市的牛市差不多己走到尽头。当重工业和轻工业的生意仍非常红火的时候,随着宏观调控措施推出,首先呆滞的将是房地产市场。其次将顺次影响到其它行业,就中国的国情而言,了解钢材市场的行情走势对研判整个经济发展状况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无论房地产或其他轻重工业都离不开它,所以,当钢材价格走势暴涨时,往往是冲刺的最后阶段,也预示着相关连的股市即将见顶或已经见顶。

了解了经济周期与股市的关系,特别是各行业在经济周期各阶段的不同表现后,将对投资者如何找到股市最佳的买卖时机,同时,在不同的阶段如何选股大有帮助。

④正确选股是关键

准确地判断大市,把握好入市时机,对于投资者来说,还只能算是成功了一半,成功的另一半则是正确的地选股。随着股市规模的日益扩大,即使是在大的行情中也很难出现齐涨共跌的局面,正确地选股则成为取胜的关键,选好了股就不会在牛市中赚了指数赔了钱,还有成长股可能在熊市中赔了指数却赚了钱。在某种意义上说选股重于选势。

一个国家有国民经济成长率一个工业有工业成长率,同样,一个企业也有企业成长率。一个国家,一个工业、一个企业,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成长率。工业发达国家的国民经济成长要比新兴工业国家慢。潜力大的中国应该比经济于趋成熟的日本高。

成长意味着更多的销售,更大量的生产和年年增加的利润。成长率快的企业可达国民总产值成长率的10倍乃至20倍。这类企业是成长股里的超级明星。

大企业成熟后,成长率会缓慢下来,但它开始时发展是很快的。当一个行业的发展趋于饱和时,这个行业的里大多数公司都失去发展动力,所有快速发展的公司迟早不得不减速。20年代,美国铁路是成长股,接着是汽车工业。美国的钢铁工业,化学工业、电子工业、电脑工业都曾经是吒咤一时的成长工业,一但是现在都放慢了步伐。

如今在中国方兴未艾的公用事业和家电业,于五六十年代时在美国也是快成长股,但当美国人买足了空气调节器和冰箱,家家装上了电话以后,这类企业的发展就减缓了。

行业和企业都有某种经济生命周期。利润最大,风险最小的投资就是在一个行业的发展早期向该行业里最有希望的企业投资,当公司进入成熟阶段,投资者的盈利空间就会减少。

1.成长股

所谓成长股,是指发股票时规模并不大,但公司的营业额蒸蒸日上,管理良好,利润丰厚,产品在市场上有竞争力的公司的股票。比如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的早期股票,柯达照相机公司的早期股票都是如此,成长股的公司比一般公司发展快,所以它的股价也比一般公司的股价上升得快,成长股的投资者目光放得远,并不急于拿股息,而希望通过股价上升来获利。最有名的成长股是50年代早期的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当时它已站住脚跟。随之而来的是持续25年的增长。另一著名成长股苹果电脑公司股票,从1983年的8美元一股上涨到1992年的70美元一股。

成长股的盈利潜力大,一般价格不便宜。有的成长股的p/e高达二三十,所以只有及早投资才好。困难的是如何预知有朝一日它会在成百上千家公司中股颖而出。作出这种判断;对其产品的市场潜力,产品的长期竞争力和管理人才必须有深入的了解。

2.绩优股

功成名就,在市场上打下江山后,成长率放慢的公司即成了绩优股。成长率中等的公司如可口可乐公司,其营业收入大概每年增长10%-15%。如果你在正确的时机购买这类公司的股票,获利将不多;一二十年后可能涨到原价的3倍、4倍。这类公司有实力抵抗经济衰退,不会破产。即使受到经济衰退的影响,股价下跌也迟早会复原。但这类公司并不能给你带来高昂的利润。除非有什么异常的发展,买这类公司的股票大概不能使你成为百万富翁。要是可口可乐公司在两年内股价上升了50%,说不定你应该考虑卖掉它。你还指望从它那里挤出多少利润呢?

生产麦片、玉米片的数洛洛公司,三十年如一日地每个季度都在成长,因为即使在经济衰退时期人们也要吃饭。人们可以不买汽车,少旅行几次,少添些衣服,少上几次饭店。说不定正因为要省钱,还会多吃麦片呢。生产药品的布里斯托,适尔公司的股票也不会给你带来十倍之利。但经济衰退时,病人照样要吃药,这笔开支省不掉。属于这类成长性稳健的还有生产尿布、卫生纸及其它生活必需品的企业。

至于公用事业如煤气、电气公司属成熟性公司,它们已不需要花很多资金来扩展业务,投资成熟性公司的目的主要是拿股息。

购买绩优股和成熟股时,股价的p/e值不应太高,要注意股价在历年来经济不景气时波动的记录。

3。周期股

航空公司、汽车公司、钢铁公司、化学工业都属周期性工业。其营业收入随经济周期而涨缩,当经济从衰退中开始复苏时,周期股的价格涨得比一般的成长股快,人们购买更多的新汽车,作更多的飞机旅行,对钢铁和化学品的需求量增长。反之,如果经济走向衰退、周期股的价格下跌也会很快,如果没有掌握好投资周期的时机而造成的损失,投资者可能要等上好几年才会复元。

购买钢铁工业等重工业的周期性股票的投资者,要及早认知周期性企业业务开始的回升,或开始的下降,以作出相应的买卖。这类大公司虽规模大,给人以某种安全感,但投资利润却很少。

投资这类公司比投资任何其它公司掌握时机更显重要,否则一不小心投资者就会遭受惨重损失。问题严重的周期性企业还会破产。

4.实值股

有的公司拥有的资产别人不知道,股票被低估了,在信息灵通的今天,亦有这类公司。许多美国铁路公司拥有铁路沿线的土地,拥有石油开采权,天然气开采权、开矿权、尽管铁路运输业衰退,但铁路公司的资产如今却很值钱,只是帐面上写的还是几十年前的价值。

美国有一个叫做“佩布尔比奇”的名不见传的不动产公司,拥有采石矿、高尔夫球场,旅馆和几千英亩的树林。1976年,其股价为14美元一股,整个公司以资产评估为2500万美元。20世纪福克斯公司于1979年以每股42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这家公司,第二天立即以3000万的代价转卖掉采石矿,换句话说,1976年投资者所付的仅是采石矿的价值,其余的资产等于奉送给了投资者。

选购低于帐面价值的实值股,要确定其低于帐面价值的原因是被投资者忽视,还是因为投资者的心理作用,价格上不去,抑或是公司有潜在的困难。

5.再生股

再生股是指经营发生困难甚至破产,经过整顿后重新获得生命的企业股票。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在艾科卡接管之前是一家破产的公司,艾科卡接管后,关掉了多余的工厂,把一部分汽车零件制造给别人承包,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克莱斯勒公司股票1981年不到2美元一股,1982年上涨到6美元一股,1987年飚扬到48美元一股。还有一种情况是:一家破产的大公司中只有一个赚钱的部门,在破产过程中脱离原来的公司成为一个新的独立实体,由于破产的阴影笼罩,新上市时股价被压得很低,可是这类股票潜力最大。有一家从破产的百货公司中分离出来的名叫“玩具是我们”的公司股价10年内竞上升50倍以上。

优秀公司的主管经理首先考虑的从长远角度发展公司。但有的大企业一有钱就收购别的企业,涉足别的行业,变成跨行业的综合性企业集团,结果是大而不当。由于进入自己不熟悉的领域,经营发生困难,原以为可以收到的所谓二加二等于五的良好效果只是一厢情愿,过了几年只得又被迫卖掉这些收购来伪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大概3种人有利可图。一种是原来被收购的企业股东,因为收购价一定不便宜;第二种是当被收购的企业以低价卖出时。投资者往往可以趁机购进;第三种是这种多行业综合性公司经过整顿重新靠自己熟悉的核心业务赚钱,如果你及早购股也可以获利。

慢成长公司的风险较小,股价也不会太贵。绩优股的风险中等,收益也大致中等;实值股的风险低,利润潜力大;周期股可能有低风险、高收益,也可能有高风险、低收益,都取决于你买卖的时机;再生股和热门股的风险和收益都高。在投资组合里,各种股票都可以买一些,但注意不要买价格太贵的。

同一成长股,有时价位偏高,有时价值偏低,投资者如能利用市场时机在偏高时卖出,偏低时又买进,然后等到涨价时再卖出,跌价时再买进,再等下一次的涨价。须知一次跌价足以抵销数年累积起的盈利,在跌价时买进,涨价时卖出,等于赚了几年的盈利。即使是你喜欢成长股,在适当时机也应舍得忍痛割爱,你总归可以在它跌价时再买进的,这种一进一出的操作比长期按兵不动能使你获得更佳的投资收益。

投资的时机性应建筑在对价值的认识基础上。如果投资者相信所投的股票在10年内会增值10倍,那么即使在此期间股价下跌三分之一也不应该惊惶失措,反而应该再买进。对整体经济熟悉的人未必熟悉股票,对股票熟悉的分析家对整个市场又不一定熟悉,所以说掌握时机绝非易事,两者相比,彻底分析股票比研究整个股市的走势更重要此。

⑤卖股的外在时机

投资者最好能在经济萧条,利率下降,人们对经济前景忧心仲仲时购买股票,而在市场上涨时期,股市交易费高,经济繁荣,利率上涨,物价上涨,股市接近峰顶时激流勇退地卖出股票。

经验表明,当股市上升时,越近峰顶,上升速度越慢。这就给投资人比较充裕的时间去判断市场趋向,及时卖出股票。股市到了峰顶时期,可能在峰顶徘徊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而不是一到峰顶就下跌。这种现象给正确的判断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此时经济还有可能上涨,但股市走在经济指标之前很可能上不去多少了。

如果在股市周期的晚期卖出股票,虽然放弃了尾声部的上涨,但也避免了因对末尾期认识不清,滞留股市过久而前功尽弃之虞,是避免风险保存利润的明智之举。

在股市上涨的晚期,国库券债券利率往往会提高,使退出股市的资金又有一个收益不错的好去处。

⑥卖股的内在时机

有的人喜欢卖掉强势股,把弱势股留下,大概他们希望弱势股有朝一日变成强势股。有的人又厮守着强势股,卖掉弱势股。谁对谁错呢?问题在于这些人的行动是以市价代替了公司本身的价值。须知股价有时不能体现公司的真正价值。正确的做法是既注意股价,又注意公司本身的价值。

比如成长股不可能永远成长下去,当企业成长放缓、股价升高,就应该将原有的成长股脱手,绝不可感情用事依依不舍。投资者要采取现实主义态度,要灵活应变,当一切似乎都还极其顺利的时候,也许你就应该准备变化。

再比如周期股企业如果存货过多卖不出去,需求下降,产品价格下跌,产品成本提高,开工率接近饱和,新建厂房扩大生产规模或国外竞争加入市场时,都要加以警觉。这类股票在经济高涨期结束时应该出售,而不能坐视它闯过经济衰退期。

⑦购股的外在时机

虽说股票买卖在根本上取决于企业本身的价值和前景,但是外在时机对股价在客观上是有影响的,最便宜的股票往往可以在两个时期买到:一是每年10月到12月,当集团投资者清点资产卖掉有亏损的股票时;另一个时期是股市周期变化的当口,这种机会每隔几年都会出现。最极端的例子就是1987年10月美国股市的暴跌。在中国股市,我们也可以找到股市周期的几个低点,如1992年的100点,1994年的94点和1996年的104点。

不要在股票暴泻时买,因为一来你不知道股价是否己跌到最低点,二来也许你不知道股价是否会起死回生,光是股票本身好还是不够,要等到股价的运动也开始显示出它是一支好股票时才能买。这一点投资者要注意掌握。同样,如果整个股市暴泻,你也应该等到泻到底盘后开始反弹时才买。此时股市仍旧弥漫着一片悲观情绪,是你最好的投资时机,不要一下子买,应一点点地买。

即使是长期投资,也不能在买好股票以后就任凭风浪起,长期投资必须每年隔几个月将投资组合的股票加以检讨或调整,即使是持有优异的股票,遇上中国股市94年10月那样的市场,也应在“山雨欲来风满楼”时抛出,然后在市场剧跌时再将同一股票补回。长期投资固然不必在市场小起小落时频繁买卖。但是市场大起大落时不能坐视。决不能因为是长期性的战略投资而以不变应万变。如果在买了股票后一直不动最后得到的只能是平均收益率,超常的利润必须配合时机操作才能取得。

⑧购股的内在时机

购买股票的内在时机最好是在企业新建大规模工厂的开始时机。那时由于兴建项目需要大量经费开支,企业的利润不免受到影响不吸引投资者。即使项目开始时吸引了投资者,项目建设过程中难免发生问题而引起股价下跌。没有耐心的投资者这时就会卖掉股票。其实,他们不知道万事开头难。一旦项目建成就有可能使利润大增,并且日后公司再搞相同的项目,就不用花像第一个项目那样多的功夫了。

另一个购买股票的良机,是当坏消息冒出来的时候,股市往往夸大坏消息,这时股价由于投资者心理因素,下跌得比坏消息本身还厉害,从某种意上说,投资机会产生于企业的实际价值被人们的错觉打了扣折的时候,特别便宜的股票头上常常有乌云笼罩。

还有一个良机,是在资本密集工业的如化学工业,钢铁工业,发现某种方法,以较少的资金就能大大提高生产率,改进品质,提高利润的时候,股市不一定会马上认识到这一点,但这却是购股的好机会。

⑨反潮流而行

美国亿万富翁保尔·盖提投资致富的秘诀很简单:别人卖出的时候你买,等到别人都在买的时候你再卖出去。

投资者只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勇气,并不需要特殊的训练也能应用这种反潮流投资的原理——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换句话说,当市场佳讯频传,经济报道都很乐观人人兴奋的时候,你卖出去,因为此时价格往往极高。市场回升时,不但公司利润上升,股价的上涨更可能超过利润的上涨。在经济不景气时购股的投资者这时可以获得厚利,反之,当人人悲观失望。包括你自己都振作不起来,一切处于低潮时,就是投资良机。因为此时股价往往极低。

股市上扬,股价高的时候,容易促使人购买股票,股市下挫,股价低,别人抛出股票的时候,买进股票是需要勇气的;这一点虽然从理性角度认识,但实际上做仍会有很多难处。

许多投资者一窝峰地买进、一窝峰地卖出,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转,反潮流者则走在这些人的前面。在他们前面买进,在他们前面卖出。反潮流投资当然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反潮流,成功的反潮流投资必须对企业作透彻的分析。

⑩对象分散法

没有经历过股市风险的股市是不成熟的股市,没有经历过股灾的股民不是成熟的股民。股票投资从本质上讲是一种风险投资。它既有政策性风险,也有企业和市场自身的风险。因此,投资者在决定进行股票投资前必须做好这方面的准备,有足够的风险意识。在一些难以预测的风险袭采之时,投资者不应消极应付、被动挨打,而应当通过分散投资的方式,以便尽最大可能降低风险可能给自己带来的损失。股票交易场上有一句格言;不要将所有的鸡蛋装在一个篮子里,就是说:投资者应该将用于购买股票的资金分别投放在若干种不同种类的股票上,而不是在同时同地将资金全部用来购买某一种股票。

分散投资,关键在于如何设计恰当的股票组合。这里我们介绍几种常见的组合方法。

1.购买不同行业不同公司的股票

如果在购买股票时,仅仅购买某家公司的股票,一旦该公司经营亏损甚或倒闭,投资者就要冒蚀本甚至血本无归的风险。连东山再起的机会都没有了。风险分散原则要求投资在一个既定的时间里,同时购买不同行业,和不同公司的股票。这样一来,即使其中一家公司的股票让你亏损了一笔。但其它公司的股票仍然可以弥补你的损失,正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至于你所持有的几种股票同时失利的情形,是比较罕见的。

当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行业越来越多,究竞哪个行业,哪个企业的股票最有利可图,每个投资者都不敢保证有十分的把握。那么,采取“渔翁撒网”式的投资策略;也许侥幸能网住一条大鱼。

通常情况下,在整个股票市场出现“牛市”时就会有各种股票轮番上涨。这样投资者持有多种股票,便可以接连以高价抛出手中持股从而稳定地分享牛市给自己所带来的利润。即使在“熊市”中;持有多种股票,通过股票间的涨跌的相互作用,也有可能达到降低损失的目的。这种办法,一般是在股市强弱变化难于捉摸的情况下采用。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会带来一些问题。随着股市的日益成熟,股市轮番上涨或轮番下跌,越来越少见,常见的情况是股持续强势,强势弱势股持续弱势。如果哪种股票上涨到能够获利的水平便卖出哪种股票,就会把手中的强势股在获微利时低价卖出,而将弱势股长期捏在手中卖不出去。中国股市1996年低价三线股的持续炒作和1997年的高价绩优股的连续攀升就已经体现出强者愈强的趋势。因此,我们讲的“渔翁撒网”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到处乱散,也不是青菜萝卜一把抓,而是要仔细判断形势,有选择性地购买不同类的股票。对于一般投资者来说,当然希望自己购买的股票都是强势股,但这也仅仅是美好的愿望而己。在实际的操作中有很大的难度。假设你不分散投资,集中购买的股票恰好是支弱势股,则一轮大行情过后,你极有可能所获甚微,而通过分散投资虽不能达到最理想的结果,但获得牛市的平均利润的机会却是很大。

2.同时购买各种相互竞争的产品的股票

在生产和生活中,许多的产品是可以相互替代的,辟如说,高强度的塑料制品可以替代钢材,飞机可以部分替代汽车。电视或录像可以替代电影,等等。假如电影待业不景气,观众就会转换娱乐方式,去看录相或在家看电视。从而刺激了电视业和录相业的发展。相反,如果电视业和录相业不景气,观众又会涌向电影院,推动电影行业的发展。

根据这种产品竞争,行业可以相互替代的情况,我们在购股票时就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巧妙地设计股票组合,同时购进几家生产相互竞争产品公司的股票,这样就能保证“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举一个例子说明:

汽车或摩托车生产企业与自行车生产企业之间就有激烈的竞争。因为汽车、摩托车、自行车都是最常用的代步工具。我们在购买股票时,按一定的比例同时购进汽车股票和自行车股票。如果政府开辟了许多极为方便的停车场,整顿了交通秩序,而且汽油供应充足、价格合理,那么汽车行业可能会出现突飞猛进的发展,汽车会成为人们最喜欢最常用的交通工具,汽车股票的价格也会随着行业的景气扶摇直上,给投资者带来可观的收益。这样,汽车行业的发展,肯定会影响自行车行业的发展,挤占自行车市场,那么自行车股票就会在行业不景气的带动下一蹶不振,给投资者造成一定的损失。但由于投资者有汽车股票的收益作后盾,在抵消自行车股票带来的损失后,仍会有一笔不小的收入。当然,中国的国情决定了汽车和自行车行业的关系并不这么简单,汽车行业能否取得较大发展,除了前面提到的几个因素外,更重要的是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在当前中国大部分消费者不具备购买汽车的能力时,摩托车便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行业也日益红火。因此,在汽车、自行车,摩托车的组合中,必须把摩托车考虑进去。

上面的例子说明,投资在购买了汽车股票,摩托车和自行车股票后,便可能相当稳定地获得收益。一种股票的损失可以由另外一种来补偿。由于二者具有相当稳定的替代关系,所以这种补偿绝对可靠,因而投资者获得利的机会也就大大增加了。

3.将资金分散于大公司;小公司和风险公司

一般来说,大公司的历史较长,资本雄厚,经营稳健,竞争力强,信誉良好,几乎不存在破产倒闭的危险。购买大公司的股票,基本上可以保证有较稳定的收益。而且大公司股票的价格一般都稳步上升,经过一段时间,就可以获得一定的价差收入。但是,大公司股票的价格都比较高,相应地,投资成本也较高,虽然收入稳定但收益率不会太高。

小公司在资本实力技术设备等方面都不能与大公司相匹敌,但在经营管理上却比较灵活。一般小公司的股票的价格波动较大。

风险公司是指那些从事新产品研制的初创公司,这些公司的前途和命运取决于新产品能否研制成功和能否打开销路,如果新产品研制成功且适销对路,公司往往能一举成名迅速壮大。股东也会获得高额回报。如果是相反的情况,公司便会一蹶不振,股东们不仅得不到股息的收益,甚至有可能搭上老本。

了解了三种公司股票的利弊,到底该购买哪种股票,如何设计股票组合,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资目的和投资者的心理。假如你购股是为了获取较高的股息和红利。而且力求稳妥,那么你不妨将较多的资金、投放在几家大公司和正在壮年时期的中小公司。当然也不能过份依赖那些知名度高的大企业,大有大的难处,而且这种大企业都已经渡过了最辉煌的鼎盛时期。难有再迅猛的发展。如果购买股票是为了利用股价的波动赚取差价,那么你不妨将较多的资金在购买中小企业的股票上,这些股票价格的经常波动将会给你带来短线利润的机会。而假如你购买股票是为了牟取暴利,并且又愿冒蚀去老本的风险。那么你不妨同时购进几家风险公司的股票,但请记往,千万不要孤注一掷,不要吊死在一棵树上,在购进风险股票的同时,也不要忘记购进部分收益稳定的大公司股票。

4.将资金均匀地投放于受经;齐周期波动大和波动小的两类行业。

经济的发展都有其周期性,由于行业众多分工各异,有的行业受经济周期波动影响较小,例如生产和销售生活必需品的行业,饮食服务业等。总的来说,这些行业的发展潜力并不太大。但即使在经济周期波动处于谷低时,其收益也比较稳定。投资于这种行业收益最有保障,在中国,投资于金融行业也很有保障。深圳发展银行的股票备受青睛就很能说明这一点。还有一些行业,受经济周期的波动和影响很大,就像是大海中的一叶帆船,时而被涌上浪尖,时而又被抛进波谷。这种行业,发展潜力相当大,在经济繁荣时犹如一轮朝阳能给投资带来高额收入。当然,投资者也必须承受较大风险。

均匀地购买和持有这两类行业的股票,既可以享受两类股票可能同时给你带来的好处,又可以由保守性股票的较稳定的收益来补偿进取性股票可能遭受的损失。

以上我们介绍了四种分散投资的方法,其设计目的都在于希望通过组合最大可能地获取利润,而又能在获取利润的同时回避风险。在这里需要指出地是没有任何一种方法能十全十美地解决收益和风险之间的矛盾。上述组合都只能从某个方面来回避风险而又能获取稳定收益。投资者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以达到最佳效果。在分散购股时,不要走极端,并不是越分散越好,也不是要将资金绝对平均地分配于几种股票之上。分散投资只是投资中的一个原则。具体运用还必须在实战中灵活掌握。如果不加分析,死搬硬套地去进行分散投资不仅不能使你获取丰厚的收益,还有可能给你带来损失。

上面我们主要介绍了如何将资金分散投资于几种股票之上的投资对象分散法。实际上它只是分散投资技巧中的一种,下面我们来看看另一种分散投资的技巧——时间策略法。

(11)时间策略法

分期分批地购入股票

由于股市变化无常神秘难测,专业的投资家也难免有预测失误,摔一个大跟头的时候,作为一般的普通投资者就更难把握股市的变化,预知股价何时上涨,何时下跌。

分期分批购股的做法,就是为了避免在对行情不太了解的情况下投资而给自己带来难于挽回的损失,一般地,不要将自己所有的本金一口气全部投进市场,买股票应是一点点的买。

在具体操作时,不管经济形势是繁荣或是萧条,也不管股市行情是涨或是跌,都要按计划购买一些股票。即使股价一跌再跌,诱迫你抛售股票,也要有坚定的信念,不要一味地跟风跑。而应当适当的分批买进,当股价接连上涨诱惑你大举买进时,也不要心血来潮,盲目冒进将资金一次用光,也只能适时买进。

根据分期分批购入的原理。在购股时,可以采用“买平均高法”和“买平均低法”。所谓买平均高法就是在股票价格处在某一水平时买进一笔,等股价上升一小段后再买进第二笔、第三笔等。买平均低法与此相反,当股价处在某一水平时买进一笔,等股价下跌一段时再买进第二笔、第三笔。对于买平均高法来说买进第一笔时,就可以获取收益。比如说,某种股票价格是上扬趋势。投资者在15元附近买进一笔,上升至16元买进第二笔,上升到17元时买进第三笔,连续三次购买的成本都没有超出17元,当股价上升至17.5元时投资者就可以分批抛出,获取收益,在实行买平均低法时股价呈下降趋势,投资者必须在股价回升后,才能获取利润。不过买平均低的风险稍大一些,但一旦获利,收益也一定相当可观。

分期分批购股的优势在于避免大进大出可能造成意想不到的损失。例如当你看到某只股票一路走强,价格接连看涨,便认定该只股票为强势股,并将继续走强,于是大量购进。实际上这种情况十分可怕,大幅的下跌可能在你大量买进后接踵而至。一旦行情突然下跌,你就会手足无措,遭受的打击也将不堪承受,采用分期分批购股的策略可以使你左右逢源,逢凶化吉,永不使自己处于背水一战的尴尬境地。

投资周期长、中、短结合

长期投资是指买进股票后,并不急于转售,而是为了享受优厚的股东收益,并使股票不断增值,长期投资的期限短则一两年,长则十几年、几十年。中期投资一般持有股票的时间不超过一年,一旦需要资金使用便迅速抛出股票,不少人将中期投资作为闲置资金的去向,短期投资实际上就是投机,买进卖出十分频繁,持有股票的时间往往很短,几个月甚至几天。

如何选择投资期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决策不过最好还是把长中短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长期投资必须选准殷票,那种没有发展前景的股票千万不能留在身边,最好是贮存那些处在朝阳产业中的中型公司的股票,因为这种公司处在成长阶段最有发展前途。

中期投资可以选择那些规模庞大信誉卓著的获利稳定的知名企业。也可以选择那些尚处于初创期的公司。

短期投资一般选择那些经营状况不稳定的中小企业。

从投资期限上来设计股票组合,主要是利用行业的生命周期,单从股票组合的意义来看。长期投资着眼于未来,为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的生活提供保障,创造更优越的生活环境。中期投资既能较快地从新技术新产品获取丰厚的利润,也可能作为短期投资的准备金,短期投资则利用股价的波动,不断地买入卖出,赚取差价。把这三者结合起来,既有防御性长期投资,不会因中、短期的投资失利而把自己逼入窘境,同时又有可以灵活操作,主动出击的中短期投资,不会放过股市中时常出现的有利可图的大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