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化是一个国家迈向文明发达的必由之路,在国家的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中,不同的城市社会分工系统,经济、政治、文化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功能。笔者试从体育这一文化系统的子系统出发,以查阅文献资料为手段,逻辑分析为思维方法,对体育在我国城市化发展中的功能及定位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体育;城市化;功能定位
€€1 前言
体育自从诞生以来就成为社会发展进步必不可少的支撑力量之一,无论从希腊的雅典体育、罗马帝国的城邦体育,还是到当今世界性的奥林匹克体育、大众体育,其重要性在各个领域是不言而喻的,目前其强大的社会功能更是日益凸显。世界各国政府均认识到了体育对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并采取了更多的措施以加强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在促进其充分发挥体育的健康、娱乐、教育的本质功能的同时,各国各地方政府更突出了实现其派生功能的价值,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一个国家的发展中城市由于其强大的资源、资本集中优势成为国家发展的主题,城市化成为社会现代化发展的主旋律。城市化从社会学角度分析有如下几个含义。人口的城市化,人口质与量的提升;经济的城市化,城市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文化的城市化,文化活动质量的提高与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善;以及城市与社会的深层相互作用等。目前全球城市化水平在46.1%,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多在75%以上,我国城市化水平是36.09%。而世界城市发展规律表明一个国家和地区城市化水平达到30%左右,城市化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此过程中我国城市社会各系统的协调发展是城市化进程中良性运行的必要条件,而体育这一文化子系统在城市化发展功能定位的认识是理解体育,发展体育事业的基本前提,体育在城市文化系统发展中成为了实现城市化建设良好发展的必须的一项系统工程。笔者试从人口学、经济学、人类文化学的不同角度诠释其在城市化中应有的发展地位。
€€2 体育对我国城市人口素质提升的巨大功能
我们先来看一下我国人口结构和疾病状况的基本数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9.1%,约50212万人;24岁以下的青少年占总人口的1/3左右;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10%左右;城市中的老龄人口的比例还高于这一比例。当前我国人口中有关疾病的统计有如下结果:心脑疾病、糖尿病、肿瘤成为城市居民的三大健康杀手,疾病造成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92.06%,其中,糖尿病患者在4000万以上,城市中的患者比平均数还要高,2002年国家用于健康开支中的3.95%用于治疗此病,其中严重患者用去了开支中的51%,1994年上海医疗费65亿元,占全年职工收入的16.9%。胡**在“构建中国大战略,富国强民的宏大目标”一文中指出:在影响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及国民福利的四大类八种负面因素中,各类疾病对我国经济增长率的负影响估计在1.80%-2.2%,排在各影响因素的首位。由以上几组数据可以看出人口老龄化、疾病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增长的两大破坏因素。面对亟待解决的这些问题,政府已经意识到全民健康是我们社会发展必须追求的国家建设目标之一,体育运动事业的普及成为消除这一破坏因素的重要手段。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竞技体育各自在国家城市建设中承担了强大的社会功能。
2.1 学校体育对城市青少年的显功能和隐功能
学校体育作为实现我国素质教育的基本教育内容之一,其首要的显功能是对青少年身体成长发育带来积极影响,众多的研究结果表明,坚持长期从事体育运动的青少年各项身体形态发育指标、生理功能指标与其他青少年存在显著差异,可以有效的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而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对我国未来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社会进步有巨大影响,他们是未来社会生产力的主体,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指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这是不争的社会发展事实。对于学校体育的显功能已有诸多研究,无需赘述。在这里主要阐述被我们所忽略的学校体育的隐功能。其一,学校体育对青少年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的形成特有的贡献,发展心理学的观点认为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思想意识,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青少年对从事体育运动中所产生的经历和内心体验会形成一种认识默化到其正在形成的观念体系中。体育中的公平竞争、理性竞争、平等协作的行为规范孕育了青少年公平公正的价值理念和竞争精神,学校体育正是通过青少年从事体育活动中体验到的这些体育精神而助其建立积极理性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确立未来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其二,体育运动项目中的规则充分体现了社会的法制精神和人人平等的观念,体育运动本身所包含的真实感、美学体验、情感活动构筑了青少年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个人社会差别的消失,意识形态的终结造就了一种社会公平的处境,缓解了青少年观念和行为模式上的社会冲突。体育运动中无处不在的合作培养了青少年起码的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其三,体育对青少年心理发展成熟水平的影响。反映在对冲突的理性的认识、挫折的良好适应,自我观念的形成,情感特性的发展,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诸多方面。目前我国青少年思想观念的形成决定了未来城市社会的主导价值观,社会的主导价值观决定了杜会发展的方向和进程,但是在当前的学校体育的教学的过程中忽视了这一功能的发挥,鲜有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的讲解体育的精神内涵,这不能不说是体育应有价值的社会性缺失。从上述可看出学校体育在塑造了青少年良好的身体素质同时也获得了强大的思想价值观念和心理发展的内部支撑,有利于实现身心发展的高度和谐统一。
2.2 群众体育对城市居民健康体质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十几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的发展给我国居民体质健康和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随着全面推进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这种变化势必更加明显,国民的体质健康和生活方式也受到了空前的重视。2002年7月x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意见)强调“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一个标志,体育事业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把大众体育的建设工作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以实现更大其社会功能。首先,大众体育承担城市社会生产的中青年人体质的建设和保障功能以提高个人健康资本存量,健康资本是人力资本中基础性要素,知识、技能等创造价值的资本无不以它为基础,而大众体育为社会健康资本的积累提供保证,并在无形中创造着社会财富。其次,对城市老年人健康状况的改善。目前我国城市人口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以下是一些城市的老年人口比例,天津10.36%,北京12.5%,上海11.5%,老龄化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一个障碍,给城市社会保障和福利事业带来沉重的负担,为此城市每年要付出更多的财政收入来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而大众体育的开展。
会使该问题得到最大的缓解,减少老年人的疾病发生率,延缓衰老速度,延长健康年限。最后,城市大众体育对改善居民生活方式有不可忽视的功能。2000年5月18日第八届世界大众体育大会在魁北克召开重申了“大众体育是个人、社区、社会安定幸福的基本要素,不良的生活方式是导致健康与疾病问题的主要致因”体育可以使不良的行为习惯得到扼制,融洽人际关系,提高社会交往,获得高质量的生活方式。说明大众体育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国家和各级政府也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促进其发展。1995年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到2010年的奋斗目标:“努力实现体育事业和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和健康水平,基本建成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在政府的积极倡导下,大众体育运动成为追求国民体质健康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有些城市已经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并已经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绩。下面是到2002年底我国一些城市体育人口的比例:北京41.83%、广州48.76%、青岛45%、柳州45%。同时各城市相应的采取了不同主题的全民健身活动:江苏的“八个一工程”,青岛全民健身启动的“五大板块”,北京每年一次的“全民健身节”、两年一次的“奥林匹克体育节”,重庆和青岛各自筹划本市的第1届城运会一系列的全民健身的活动及其他各城市在政府指导下大力发展的社区体育等,这些城市突出的大众体育活动给城市到来多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们无法准确的衡量;但健康的体质是人力资本存在并赖以发挥其资本价值的物质基础。而今知识经济时代,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力资本的增长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首要动因。由此可看出大众体育事业在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中的不可替代的功能,城市主体健康和智慧是城市社会发展的基础动力。所以,我国各城市应在制度上给体育事业的建设以高度的关注确保其重大社会功能的充分发挥,而这正是我国一些城市建设者容易忽略的一个大问题,我们的建设者应该认识到:在城市居民健康体育事业的投资中,社会获得的永远是数倍的利润。
€€3 体育事业对我国城市社会各系统发展的影响
3.1 体育产业化发展对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商业收益平台
英国1987年调查结果表明,体育产业产值68.5亿英镑,超过当年的汽车和烟草行业,政府税收24亿英镑,提供37.6万个就业机会,而1990年总产值超过80亿英镑,各行业中排名第五,就业人员50万。其他发达国家的体育产业产值都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意大利、法国、德国莫不如此。当一届奥运会发达了一个城市,一位体育明星带动了数亿美圆的经济效益,证明了体育产业经济时代不可阻挡的来临,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亮点并进入了国家政府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视野。我国在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引导居民增加娱乐,体育健身和旅游消费,拓宽服务性领域”。这标志着体育产业被正式纳入国家经济发展的轨道。我们从发达国家体育产业的发展规律来看是以如下事实为特征:居民的体育参与意识和健康意识是内驱力;国民经济整体发展水平较高,主要按市场机制运作;体育产业的兴起发展集中于城市地区;政府的政策倡导和指引。从这些发展特点来看,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增长,小康社会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体育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城市第三产业发展中一支重要力量。
3.1.1 竞技体育赛事的举行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强大的推动力
纵观举办过国际赛事的世界各城市,可以看到竞技赛事不仅带动了城市经济,而且推动了城市的综合全面发展,优化了城市的经济结构,文化结构提升了居民的生活方式。每届国际赛事把一个城市的发展至少推进了5-10年,从汉城、巴塞罗那到悉尼、亚特兰大,无不说明了这一事实。北京从举办第11届亚运会开始,到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及各项国际赛事的举办对北京的发展的贡献是显而易见。2001年沈阳举办的世界杯预选赛十强赛期间,仅餐饮、住宿、旅游及相关领域带来10亿元的收入,沈阳在世界上也是一举成名,城市形象大为改观,城市无形资产的增值无法估量。竞技体育赛事举行的同时点燃了人们从事体育运动的热情,推进了城市大众体育的参与意识和行动。我国的每届全运会,城运会的举办都为主办城市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推动了当地的基础建设、金融投资、房地产开发、广告传媒、商贸旅游的繁荣发展。2003年10月18日,第5届城运会在长沙举行,新规划建设中的体育新城显出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种种发展经验证明尽管我国竞技体育的币场运作机制尚不成熟,但这种市场化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阻挡的,从发达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规律来看,竞技体育赛事势必成为我国体育产业运作的一个重要平台。
3.1.2 大众体育形成的健身娱乐市场已成为体育产业中新的经济增长点
随着我国全面推进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城市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市中的恩格尔系数的降低,居民的健康意识的增强,这些内外因素形成了大众体育市场的巨大收益空间,以下是我国目前主要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的调研结果。
我国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的支出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城市。但是随着竞技体育的发展和大众体育的普及,以及全民健身计划的推行,各城市定期举办的全民健身活动极大促进了大众体育的市场的扩大,大众体育带动的消费也大有增加,在体育产业中大众消费者是构成有效体育需求市场的主体,是市场策略的终极追求目标。以2000年中国一项调查为例,中国城市居民从1996~2000年四年内体育消费增长率17.56%,体育消费占家庭年收入的2.01%和家庭支出的3.56%。这一比例和美、英等相比仍然很低,但我国的体育消费增长趋势孕育着巨大的市场和利润空间。面对这种形势我国一些城市已经认识到这一市场增长的潜力并采取了相应的运作措施,2002年底据统计,北京市体育产业年营业收入已超过110亿元,实现年增加值50亿元,占全市cdp的1.6%,2003年4月又提出北京奥运会体育专项规划,对大众体育工作提出明确的目标和城市功能定位。2002年重庆市体育局统计,全重庆市实现体育产业创收近3亿元,西部体育用品博览会交易额330万元,在市区内形成四个体育商贸带,目前全市有社会体育经营项目30多个,注册企业320多家,注册资金14.7亿元,从业人员2万余人。深圳2000年底注册体育企业500多家,投资70多亿元。从这些城市及国内经济形势综合来看,大众体育形成的健身娱乐市场的经济效益前景是光明的。
3.2 体育对我国城市文化系统的有利影响
3.2.1 体育对我国城市观念文化的积极影响
城市观念文化是指城市社会成员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道德风尚、价值观念、人际关系所表现出来的特性和行为模式,居于城市文化的核心层次。城市观念文化的形成是和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生活方式相互作用的,体育作为当前城市中重要的社会生产活动,对城市观念文化有明显的影响。城市中从事体育及相关活动主体的广泛性、长期性促使体育的精神内涵熔铸到城市居民的观念世界中成为一种社会价值取向,形成积极健康、文明、理性的城市精神。城市居民通过参与体育活动使得个体的心理品质、心理状态的普遍改善,社区通过体育活动进行的人际交往形成社会归属感,保障了城市社会心理的健康和稳定。参与体育活动的城市主体都会成为体育精神价值的实现者、受益者,从而提升城市的观念文化,促进了城市观念文化的整合。
3.2.2 体育促进了城市人文景现的建设和文化艺术形式的发展,是文化表达的一个重要载体
体育自从产生就同人类其他文化艺术形式相伴而行,凝结在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中。罗马千年历史的竞技场,奥运会历史上的建筑、雕塑无一不成为当地城市的一项宝贵文化财富,城市文化的一个象征性主题,著名的人文景观。竞技体育赛事的举行不仅带动了城市经济建设的大发展,也诞生了一批批丰硕的文化成果,给城市文化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每次大型赛事伴随而来的富于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体育与其他文化艺术舞蹈,音乐,美术,文学,电影,戏剧的结合增强了城市文化艺术的表现途径和表现力度;每项赛事的开幕式和闭幕式及在此期间的各类文化活动都充实了城市的文化生活和文化成果。体育也以其独有的张力和引力渗入到我们的文化建设中,而体育与各肿文化艺术形式的结合已经形成了城市文化发展中的一个新的文化丛——体育文化丛。
3.2.3 体育对城市劣文化的排异功能
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伴随着一些劣文化现象的泛起,封建迷信、黄、赌、毒等带来生活方式的堕落给城市化的进程带来严重的阻碍,除了运用社会强制手段之外,体育由于其在健康本质精神上与此类现象的根本对立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有效的控制手段,借助体育手段铲除其存在滋生的土壤而进行一定程度的遏制,促使成员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改变落后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使人们从物欲的沉迷中解放出来,获得身心上的安适和更高尚优雅的生活方式,从而排斥了劣文化的存在与发展。
€€4 结论
综合上述分析,体育在我国城市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第一,可提高城市社会健康水平,降低各类疾病对城市经济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教育和国民体质健康在知识经济社会时代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两块基石,是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第二,塑造良好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公平竞争理念,社会性合作精神及人文精神和生活方式的提升。第三,体育的本质功能以外的派生的功能,对城市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城市化发展中体育这些功能的发挥,同各级政府所赋予的功能定位和制度支持有极大的关系。在我国的城市建设中对体育事业应有如下的定位;纳入城市发展规划目标,确定在规划中的基础地位;建立明确的体育事业发展的长短期目标,尤其是大众体育的发展;制定具体的行动步骤。建立一整套管理机制,按市场机制运作体育事业。我国的一些发展较快的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的政府部门已经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加大对于体育事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各级城市建设者都应认识到体育事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加强城市的大众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的建设,保障体育事业的制度化、普及化的畅通发展,建立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体育事业发展规划机制,才能充分实现体育在我国城市化发展中的强大社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