弩
【一、汉字释义】
●弩
拼音:nǔㄋㄨˇ
部首:弓
部外笔画:5
总笔画:8
字义:一种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泛指弓:~弓。~机。~手(弓手)。~箭。~炮(发射石块的弩机)。
详细字义
弩nǔ〈名〉
(1)(形声。从弓,奴声。本义:用械发箭的弓)
(2)同本义弩,弓有臂者。——《说文》
夫弩弱而矢高者,激于风也。——《韩非子·难势》
魏氏之武卒……操十二石之弩。——《荀子·议兵》
强弩之末。——《资治通鉴》
伏弩射杀。——《汉书·李广苏建传》
良将劲弩。——汉·贾谊《过秦论》
(3)又如:连弩(数矢并发的弓);弩门(蒙语称弓);万弩齐发;弩力(弩弓的射力);弩子(弩弓);弩牙(弩机钩弦的部件);弩末(强紧之末);弩栝(弩弓用以发射弓箭的机栝)
(4)能射弩的弓箭手。如:弩团(古代的弓箭部队)
常用词组
弩弓nǔgōng:一种利用机械力量将箭射出的古代弓箭
弩机nǔjī:弩的木臂后部装置的机件
弩箭nǔjiàn:以弩弓发射的箭
弩手nǔshǒu:使用弩的人
[编辑本段]
康熙字典
【寅集下】【弓字部】弩·康熙笔画:8·部外笔画:5
【唐韵】【正韵】奴古切【集韵】【韵会】暖五切,怒上声。
【说文】弓有臂者。
【释名】弩,怒也,有势怒也。其柄曰臂,似人臂也。钩弦曰牙,似齿牙也。牙外曰郭,为牙之规郭也。下曰悬刀,其形然也。合名之曰机,言如机之巧也,亦言如门戸枢机,开合有节也。
【古史考】黄帝作弩。
【太公·六韬】强弩长兵者,所以逾水战也。
【史记·孙吴传】万弩夹道而发。又弩师,军名。
【後汉·顺帝纪】调五营弩师,令敎习战射。又弩父,卒名。
【扬子·方言】东海之门卒谓之弩父。【注】主担幔弩导幨,因名。又水弩,虫名。
【前汉·五行志注】射工亦呼水弩。
说文解字
【卷十二】【弓部】弩
弓有臂者。《周礼》四弩:夹弩、庾弩、唐弩、大弩。从弓奴声。奴古切
[二、兵器简介]
弩也被称作“窝弓”、“十字弓”。古代用来射箭的一种兵器。它是一种装有臂的弓,主要由弩臂、弩弓、弓弦和弩机等部分组成。虽然弩的装填时间比弓长很多,但是它比弓的射程更远,杀伤力更强,命中率更高,对使用者的要求也比较低,是古代一种大威力的远距离杀伤武器。强弩的射程可达600米,特大型床弩的射程可达千米。按张弦的方法不同,可分为臂张弩、踏张弩和腰张弩等,还有能数箭齐射或连射的连弩和装有数把弩弓的床弩。
弩是一种致命的武器,之所以被普遍使用,是因为不需要太多的训练就可以操作,即使是新兵也能够很快地成为用弩高手,而且命中率奇高,足以杀死一个花了一辈子时间来接受战斗训练的装甲骑士。某些时候(尤其是以骑士为对象),弩弓被认为是一种不正当的武器,因为它只需要很少的技巧即可操作。英国的理查一世(狮心王理查)就曾经两次被弩箭射中,并在第二次伤重不治。如此一个伟大人物竟然死在一个普通或低等的士兵之手,对于贵族来说简直骇人,为此,在十二世纪时,教皇就曾尝试以残忍为理由禁止弩的使用。
汉·刘熙《释名·释兵》:「弩,怒也,有执怒也。其柄曰臂,似人臂也。钩弦者曰牙,似齿牙也。牙外曰郭,为牙之规郭也。下曰县刀,其形然也。含括之口曰机,言如机之巧也,亦言如门户之枢机开阖有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