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走进北大 耕耘于良好的心态 苦读于科学的方法中

center高亮/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作者简介:

高亮,男,生于1982年,毕业于河北省迁安市第一中学,2001年7月以624分考入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引子:

曾几何时,那一汪湖光,那一片塔影在复习资料的封底千百次地向我召唤;曾几何时,我在心里千百次地默默回应:我一定会来到你的身边。半年的时光洗去了高中阶段不少浮华的回忆,但这缕未名情绪却在心底越洗越纯,越冼越浓,纯得像水晶,浓得化不开。

永远忘不了身处高中读到未名湖畔的师兄师姐们的话语时身体里涌动着的那种莫名的冲动,因此,今天,当我如愿以偿也成为一名光荣的北大人后,我觉得有责任给你们——仍在为心中的梦奋斗的战士们体内注入同样的冲动。这是一场接力赛——挑战极限、追求卓越的接力赛。来吧,同学们,让我们相聚在这中国学人的圣湖,共同谛听这民主自由的钟声吧!

i'll be right here waiting for you.

€€把握良好的学习考试心理——心态决定高考的胜负

如果说人生是一个金字塔,一个人的成就就是金字塔的高度的话,那么这个人的心态就是这个金字塔的塔基——塔基的底面积最终决定着这个金字塔有多高。每个人从呱呱坠地到撒手而去,都是在心态的支配之下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思考,做出各种各样的选择,而这些思考,这些选择最终决定了你的人生位置。良好的心态是走向卓然不群的第一步,也是考场获胜的法宝之一。

一、除了学习就是考试,高考公平吗?

对一个每天遨游于题海之中的高中生来讲,这三个问题显然是最基本的问题。然而正因为它们最基本,才最容易被忽视或者被轻率地给出错误的回答。我曾经问过很多同学这三个问题,遗憾的是很少有同学告诉我他们曾认真思考过这三个问题。而恰恰是这三个问题,是一个高中生的心态中最重要的部分,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直接决定着这个高中生的学习状态。

为什么学习?因为学习是当今这个时代的必然要求。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科学文化知识在近三四十年中已经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一个青年人如果不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必定在这个社会中寸步难行。不管你的胸襟抱负是大是小,不管你是想安邦定国,经世济民,还是只想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首先你都必须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知识作为安身之命的基础。除了学习,你别无选择,只有学习,你才能把握机遇,走向成功。因此,你必须要接纳学习、热爱学习。你可以对上课不感兴趣,但你绝不可以对知识不感兴趣。为了生存与发展,你心要同对食物和水一样,对学习有一种强烈的渴望。

为什么考试?因为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考试。考试是检验你学习效果的最好手段。每次考试之后的卷子,都是你进步的空间,弥补你的缺陷,填充这个空间,你就又向前迈了一大步。大可不必像别的同学那样太在意自己的分数。分数代表你已经掌握的,多多少少已成过去;满分减去你的得分之后的分值才是你的金矿,要想成为百万富翁,你只需发掘它们就可以了。一张满分的卷子毫无意义,就像一堆矿渣白白地摆在那里,一张打满了叉号的卷子是无价之宝,它告诉你通过努力,你将得到多少宝贵的金子。——你想进步,就要热爱错误,热爱错误,就肯定会热爱考试。更何况考试还是你脱颖而出的必经之路呢?

高考公平吗?问到这个问题,很多同学会急着向我发牢骚,"不公平!"。是的,我知道你们的理由:高考题虽然是一样的,但高考分数线在很多省市之间却相差悬殊,即使在同一地区,由于学习环境的天壤之别,农村孩子受到高等教育的机会也比城市孩子少得多。我理解你们,因为我也来自农村,而且来自全国高考分数线最高的几个省之一——河北。北大今年在河北的分数线比在北京整整高了四十六分,更不用说重点线和本科线了。但我依然要告诉你们:高考是公平的,——至少是相对公平的。首先,高考使千千万万有着不同背景的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只是终点略微有远近之分,但它承认了每个人的竞赛资格。不管你身处城镇还是乡村,不管你是贵族还是平民,要想享受高等教育,你都必须通过这样一个考试。而且通过这样一个考试,大家都有希望和机会走进高等学府。其次,分数线的有高有低和城乡中学教育的差别正是建筑在相对公平之上的激励机制的体现。相对的公平加上一定的差别才能构成向上的动力,世上从来没有绝对的公平,即使有,也绝对不是一件好事。一定的不公平才能激发效率。或许,你碰巧是这种不公平体制下的弱势群体中的一员,那好,那你就用自己的成就去证明弱势不弱吧,我相信,四五十分挡不住强者前进的脚步,你说呢?既然高考不可能逃避,那为什么不用冷静的目光、平和的心态去接纳高考呢?

好了,热爱了学习和考试,接纳高考,你已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二、选准道路确立目标

尽管高考制度改革已在2001年在全国全面推开,高考改革的重要精神之一就是打破文理科之间的壁垒,但就其具体实施情况来看,大多数改革的省市实行的都是3+小综合,即打破学科界限仅限于在文理科内部。换句话说,大家还是要在高中阶段做出学文和学理的选择。应该说这个选择对大家而言,确实是相当关键的,很可能会决定今后的人生走向。所以大家在选择文理科时一定要慎之又慎,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做到一旦选择决不后悔。

还是给大家谈谈当初我在分科时的经历吧。我们高中的分科是在高二一开学的时候进行的,当时我周围的人对我选择文理科的意见达到了空前的一致——大家都希望我学理。理由呢,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点:1.在他们眼中,学理比学文更有前途,学理的比学文的更受到国家的重视,对社会的贡献也更大,学理科职业的报酬和稳定性也比学文科要好一些。2.从当时我的学习成绩来看,理科成绩要比文科成绩好一些,而且此前我在文科方面没有什么特别的亮点,并没有显示出擅长于文科。3.从当时我的性格来看,似乎更擅长学理,当时我给人的外在印象是一种典型的内向型性格——钝讷孤僻,不善言辞。

然而这时的我却有另外的打算。这种打算其实在我上了高中之后就已经开始形成了——我要学文。学文是当时我的真正兴趣所在,这我当时清楚地知道,一旦做出这个决定意味着什么,我实在不敢保证学文是自己最好的选择。我开始陷入了一种深深的思索,到底我有什么理由选文科?我必须拿出充足的理由来说服别人——更重要的是要首先说服自己。

其实我要找的理由只需能驳倒上述三个观点就行了。对第一个观点的反驳我必须要感谢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是他在99国际大专辩论会上的一次点评帮我说服了自己。记得那次辩论的题目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哪个更重要。茅先生在辩论双方一场唇枪舌剑之后作了一番精彩有点评,他首先肯定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是一个社会正常运转和向前发展所不可缺少的,犹"鸟之双翼",接着他话锋一转,说到对当今中国社会来讲,社会科学要比自然科学更重要,他举例说一些花重金从国外引进的机器设备在一些工厂中被闲置不用,就是因为管理体制方面的脱节。他还同时谈到一项好的经济政策显然要比一种新技术的发明对一个行业发展的影响更大。茅先生还番鞭辟入里的宏论,使我茅塞顿开,彻底打消了我对第一个观点的顾虑。

对于第二个观点,我也想了很多,最终我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我表面上的理强文弱是由我的背景造成的,而在很大程度上不是我自己的责任,表面上的理强文弱说明不了什么。我的父母都是乡村中学里的教师,他们都是教理科的,我的家里有很多理科方面的书籍,从小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长大,我自然会显出理强文弱的倾向,但这绝不能代表我有理科方面的天赋,而无学文科课堂的不断深入,这科影响已经越来越弱化了。而文科呢,我高一时文科成绩不够好也是有其客观原因的,首先是如前所述的背景,高一以前我对文科书籍接触得太少,影响了我文科底蕴的形成,其次是由于高一高二阶段,尤其是未分科时的高一时,文科(主要是指历史、政治)的课堂讲授主要是基本史实和理论,考试主要考的是记忆力,而我学文科的特点是重视理解而有些忽视记忆,这就使我的成绩吃亏不少,但这远远不能说明我学不好文科,因为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文科中要求机械记忆的成分会越来越少,而对理解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

对于第三个观点,我首先承认我的性格确实有某些缺陷,但我觉得性格不能拿来作为判断是否适合学文的标准。不错,文科生表面上大多是八面玲珑那种,但社会科学的真正内涵却远不是如此浅薄,社会科学内涵中最深刻的东西乃是严谨的态度、缜密而富于理性的思维以及对社会的认同感、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等,而这些,我觉得我并不缺乏。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对文科有着强烈的兴趣,从翻来覆去地读几本仅有的社会科学方面的书籍,到独自一个人跑出去做社会调查,都可以充分地说明这一点。

想通了反驳这三个观点的理由,我一身轻松地交上了选择文科的报名表。到现在我还记得那些面对诧异的目光我抱以微口一笑的场景。后来的事实证明了我当初的选择确实是正确的,正是由于这次选择,我才得到了——两年紧张但快乐的时光一张北大录取通知书。

之所以花大量篇幅来追述我当初那次选择的详细经过。我主要是想告诉大家在选报文理科以至人生任何一次重大选择时,都应该:

1.仔细分析自己的真实情况和不同选择道路的客观要求;

2.自己拿主意,千万不能盲从;

3.选择了就做到底,不要中途变更;

谈完了道路的选择,接着来谈目标的确定:其实道路的选择和目标的确实往往是同时进行的,一般情况是你选择了道路的同时,也就自然确定了目标,或者是你先确定了目标,同时也就选择了道路。

关于确定的问题,我只想同大家讲一点,那就是千万不要把目标定得太低。只有确立了一个高远的目标,你才会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知识与能力上与别人的差距,你才有一种要不断发展自己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你的学习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做第一的学生也不是好学生,记得我们的校长曾经对我们说过这样的话:"你们都应该把目标锁定在清华北大,因为只有那样,你才会有一种要比班里最有希望上清华北大的同学更刻苦地学习的冲动,你的时间因此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你的心理潜能也因此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这样即使你们最终没能去清华北大,也肯定已达到了自己能力所能达到的最好的结果。"我非常赞同校长的这个看法,也因此在分科后的第一天就把目标牢牢锁定在北大。接下来的七百多个日日夜夜便是为这个目标不断拼搏,每当遇到挫折,凝神注目一定复习资料封面上的北大西校门或是未名湖的迷人风光,或者掏出《等你在北大》一类的书读上一两段,便宛如吃了灵丹妙药一般,感觉浑身上下又充满了使不完的力量,刚才万念俱灰的感觉一扫而光。现在回想起来,那些为了心中的梦想全力以赴的感觉还时时感动着我。

三、掌握科学的学习、考试方法——方法是高考成功的基石

树立正确的求学态度,拥有了强烈的求学欲望,选准了合适的求学道路,确立了高远的求学目标,营造了良好的求学氛围,这时我可以告诉你——你的心态已经达到了最佳状态。

那么下面你该做什么呢?

——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如果说心态决定人生高度的话,那么方法就在决定人生韧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管做什么事,都要讲求一定的方法,力争事半功倍,千万不能盲目蛮干,弄得事倍功半。具体到学习,达到最佳的求学心态之后,就要开始领悟和把握一整套适合自己学习兴趣和特点的学习方法。

因为本是文科生,对物理化学并不是十分在行,所以在下文中我们打算分科介绍一下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的学习方法及其学科特点。因为政治历史性质比较相匹,且"3+小综合"高考改革后要与地理综合在一起命题,因此就放在一起写了。

€€语文:不但吃“主食”还要吃“零食”

高中阶段所学的所有课程都与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但要说联系最最密切的则语文非之莫属了。语文的内涵绝不仅仅是几篇过时的课文,而是一条创意绝佳的广告,一段妙语连珠的演讲,一场唇枪舌剑的辩论,一篇含意隽永的英文。餐桌旁、马路上、校园里,时时处处你都在接触着语文,你都在运用着语文。所以,要学习语文,要学好语文,你就绝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而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我认为学好语文一定要做到"四多"。

第一"多"是"多读"——一定要广泛地接触文字资料。首先多读一些大家名作,夯实自己的语言功底,挖掘自己的思维潜力。比如说小说可以读读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既可以开拓视野,又提高了文言文阅读水平,还可以读读欧·亨利、杰克·伦敦、海明威等的短篇——领略他们别出心裁的情节选取和短小情悍的行文方式。散文可以读读林语堂的小品文——享受一种弥漫着淡淡清香的典雅,学会一种潺潺流水般的表达方式,还可以读读余秋雨的文化散文——感受严谨求实的文风和理性思维的震撼力。诗歌可以读读"斗酒诗百篇"的李白——接触一下什么叫狂荡不羁、什么叫襟怀坦荡,也可以读读李清照的哀婉之作,领略一下什么叫九曲回环、绵远幽长。其实,要读什么风格的作品主要依个人的兴趣而定,不必强求。我在这里只是想告诉大家,一定要拿出时间和精力去多读,而且最好选择那些大家名作,因为大家名作受到了大多数人甚至千百年历史的认可,其中必有秧多精髓值得我们吸纳。当然,多读并不只限于文学作品,经常去阅读一些报纸杂志上的精短时文甚至一些同龄人的作品,也会受益匪浅的。在此我向各位推荐《读者》和《中学生阅妨》。

第二"多"是"多写"——多进行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感触和观点的训练。建议大家在看完别人的作品后多写写随笔,谈谈自己的看法,体裁随意,篇幅也可长可短,实在没有什么看法也可以不写,但一旦要写之后,一定要尽力把自己的观点表达明白。大家还可以写写日记,不过一定要有感而发,切忌无病呻吟。做这些训练都是慢功夫,一定不能急切近利,要学会"放长线钓大鱼",相信日积月累之后,你的写作水平定会大有提高。

第三"多"是"多看"-多观察自己周围那些闪烁着文字的魅力的事物。比如街头的一块广告牌,它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吸引了那么多人的目光?再比如一些商品的品牌,它起那么一个名字究竟用意何在?好在哪里?细细观察这些东西,然后加以推敲,你会发现语言是一种奇特的工具,能够产生巨大的力量。

第四"多"是"多背"——多背诵一些经典著作尤其是文言文。大家或许会认为现在还强调背诵是违背素质教育潮流的体现但我并不这么认为。对一些精典文章通过背诵达到烂熟于心是迅速提高自己语言驾驭能力的一条捷径。素质教育所反对的背诵是那种不解其意情况下的死记硬背,同这里提到的背诵绝不可以等量齐观。我高中时文言文学得一直很好,我自己觉得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从初中时就有的爱读文言文,爱背文言文的习惯。

语文的功夫主要在课外,这"四多"是提高语文能力必不可少的。但这并不是说课内就不需要下功夫了。事实上,高考语文选择题中的基础知识部分,也考查了很多课堂上教授的东西,比如那些词形判断和文学常识等。大家还是不要忽视课堂,最好在高考前由老师指导把那些相对机械的东西(字音、字形、文学常识等)集中整理一下,以避免高考中不必要的丢分。我在今年的高考中语文之所以考出131分的高分,我觉得很大程度上与我们语文老师指导我们在高考前做的基础知识的整理是分不开的。

€€数学: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说到数学,我觉得有点惭愧,因为我高中数学学得并不好——至少不是很好。我在这里要给大家讲的,与其说是经验,毋宁说是教训,但我依然愿意将其拿出来与大家共享,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我觉得学好数学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做到理解基础上的熟练。首先你要对所学知识有深刻的理解。数学是高中各科中逻辑性最强的一门学科,它有着极其严密的知识体系,各知识点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逻辑联系,要学好数学,就要首先下功夫,花时间弄清楚总体体系和内部联系,即进行深刻的理解。

但仅仅做到理解是远远不够的,你必须还要做大量习题来"磨合"你这种理解。对数来讲,你的获得绝对和你的付出成正比。如果你想不多做题就拿高分,那是绝对办不到的。数学绝不容许你来半点虚假。当然多做题绝对不是那种机械重复的"题海战术",而是在选好典型好题基础上的精做、快做、准做。做题的时候要伴随着自己的思考,要讲究速度和正确率。遗憾的是我在高中时很长时间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忽视了多做题的必要性,吃了很大的亏,幸亏高三时我们的数学老师曹老师及时发现了我的这个毛病,帮助我慢慢养成了重视做题的好习惯。——我应该终生感谢她高三时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

不管算是经验还是教训,在这里我都要再次提醒大家:数学——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英语:在阅读中培养语感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学好英语越来越显得重要了。进入北大之后,我有很多感触,其中之一就是英语在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我希望大家一定要重视英语学习。大家一定要明白:在英语应用广泛的今天,英语水平高低是决定一个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既然英语这么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学好英语呢?

我的经验是:一定要尽力培养语感。

什么是语感?简单的讲,就是一种对语言的感觉,一种能够自由运用语言的感觉,比如,大家在平时聊天的时候是否会常常犯诸如"蓝蓝的天上有一头明亮的月亮"这样的语法错误啊?不是吧,除非是故意制造幽默效果。这就意味着大家有很好的对汉语的语感,能够做到在说梦话时都能符合语法,如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短"。可大家却在学英语的时候经常会犯诸如"there is a little books"这样的语法错误,这就说明大家没有英语的语感。怎样才能培养英语的语感呢?大家可能又会问了。那我反问大家一句,咱们是怎样具备汉语的语感的呢?-因为我们从出生以来天天听的、说的、读的、写的都是汉语。因此要培养英语语感,最好是生活在一个纯英语的环境中,可现实中我们接触一句英语后,一般要再接受千万句的汉语,结果刚建立起来的那点语感很快便被冲刷掉了。"一傅众咻"的故事,讲得就是这种现象。要想在这种情况下培养语感,唯一的办法就是人为地为自己创设一个英语环境,比如,你可以去看英文电影、听英文歌曲、听英文广播、记英文报纸杂志,交留学生朋友、参加英语角活动等。总之,你要尽力使英语在你日常生活互动过程中应用比例越来越高。你要抓住一切机会用英语大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要怕犯错误,要像李阳老师说的那样:"热爱丢脸。"

€€政史:学和问不能分“家”

随着素质教育和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政治和历史的高考已经越来越淡化单纯对记忆能力的考查了,高考命题者在考查考生理解能力上下的功夫越来越多,他们试图要听到考生自己对个案的理解观点,而不是课本上现成的答案,这就要求大家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重视对课本观点的理解吸收,而非生吞活剥。2002年高考改革将在全国全面推开,3+小综合"成为高考改革的首选模式,对文科生来讲,大家将要接触到政治、历史、地理三科构成的"文科综合"试题,"文科综合"的出现,其实是对大家学习中的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理解学科内部的联系,还要理解学科之间暗含的联系。

为适应高考命题的这种新变化,大家在学习过程中就一定要学会联想,学会质疑。敢于向课本中的现成结论质疑不仅是勇气的体现,而且是能力的体现,因为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底蕴,是不可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大家能够提出问题,就说明大家已经学到了一定的深度。我们尊重权威,但我们绝不应迷信权威。

€€结:相约北大

本文即将煞笔时,恰逢北京大学"一二·九合唱节"开幕。北大有很多自己的节日,一二·九是一个,还有那提起来就使人热血沸腾的五四。

一位学长曾告诉我:这些节日是北大的骄傲,因为它们是北大精神的外化与升华。

是吗?

那北大精神的内涵又是什么?

苦苦冥思时,耳畔传来了一支悠扬的曲子——

红楼飞雪

一时英杰

先哲曾书写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忆昔长别

阳关千叠

狂歌曾竟夜

收拾山河待百年呦

我们来自江南塞北

情系着城镇乡野

我们走向海角天涯

指点着三山五岳

我们今天东风桃李

用青春完成作业

我们明天巨木成林

让中华震惊世界

燕园情

干干结

问少年

心事

眼底未名水

胸中黄河月

黄河月……

我不想再多说什么,因为我已知道了你们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