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龙人顶级管理(一) 一、何谓决策

€€①决策的内涵

什么是决策?著名的经济学家赫伯特·西蒙揭示管理的本质时指出:“决策是管理的心脏,管理是由一系列决策组成的,管理就是决策。”另一美国学者亨利·艾伯斯认为:“决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地说,决策是在几种行为方针中作出抉择;广义地说,决策还包括在作出最后抉择之前必须进行的一切活动。”管理学教授里基·格里芬在《管理学》中指出:“决策是从两个以上的备择方案中选择一个的过程。”

管理学学者认为:正确决策应该是指人们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系统地分析主客观条件,在掌握大量有关信息的基础上,提出若干预选方案,并从中选择出作为人们行动纲领的最佳方案。

系统论学者指出:决策就是为了实现一个特定系统目标,根据客观的可能性,在占有一定信息和经验的基础上,借助一定的工具、技巧和方法,对决策的诸因素进行准确的计算和判断选优后,对行动作出决定。

管理系统工程学学者强调了人在决策活动中的创造性作用后指出:决策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一切决策活动的实质归根结底在于实现主观与客观的一致,在于选择符合客观实际的最适当的行动方案,以达到系统工程的基本目标。

关于决策的定义还有很多不同的描述,但随着管理科学的发展,人们对现代决策越来越趋于取得共同的认识:决策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制定行动方案,进行方案选择并准备方案实施的活动,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是一个建立在环境和条件分析基础上,对未来的行为确定目标,对实现目标的若干可行方案进行抉择并决定一个优化合理的满意的方案的分析决断过程。它内涵着以下这些特性:

(1)决策是行动的基础。任何一项管理活动都要预先明确此项活动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为了实现要达到的目的;有哪些办法,哪种办法比较好。没有决策也就没有合乎理性的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说,管理就是决策,管理的核心是决策,管理的首要职能是决策。

(2)决策有明确的目的。决策是为了解决某一问题,或者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要解决的问题是十分明确的,不是众说纷坛、模棱两可的。要达到的目标必须有一定的标准,是可以定量或比较,最终衡量和确定其结果的。

(3)决策有可行的方案。决策必须面对两上以上的可能性或可行方案。每个方案都具有以下条件:①能够实现预期目标;②各种影响因素都能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②无法控制的因素基本能预测出实现的概率。决策的前提是寻求若干个可行方案。

(4)决策要进行因果分析和综合评价。每个实现决策目的的可行方案都对目标的实现发挥某种积极作用和影响,也会产生某种消极作用和影响。因此,必须对每个可行方案进行综合的分析与评价,确定出每个方案的实际效果(包括经济、社会和组织管理等各方面的效果)和可能带来的潜在问题,以便比较各个方案的优劣。

(5)决策要经过方案的优选过程。决策最终要从若干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较为合理的方案。这个合理方案尽管未必是最优的,但它必须是能够实现决策目标的诸方案中最理想的方案。

从决策的涵义可以看出决策在管理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它是贯穿管理活动过程始终的基本活动,是管理的首要职能,是执行管理其他职能的前提。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对管理活动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直接关系到企业或一个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②决策的类别

决策根据其解决问题的性质和内容,可以分成许多不同的种类。管理者需要从不同层次和侧重上把握各类决策的特点,以便根据决策问题的特征,按不同的决策类型,采取相应的方法,作出正确的决策。

(1)根据决策的重要程度,决策可分为战略决策、管理决策和业务决策。

战略决策。指事关企业或组织未来发展方向和远景的全局性、长远性的大政方针方面的决策。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企业的目标和方针、企业的产品开发和市场开发、企业的投资、企业主要领导人选、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等方面的决策,都属于战略决策,它决定着企业的兴衰存亡,关系到企业的发展方向、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战略决策主要由组织内最高管理层负责进行。

管理决策。是执行战略决策过程中的具体战术决策。重点是解决如何动员内部资源的具体问题,如企业的营销计划、生产计划、资金筹措、设备更新等方面的决策,旨在提高经济效益和管理效能,一般由企业或组织的中间管理层负责进行。

业务决策。是日常业务活动中为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率,合理组织业务活动进程等而进行的决策。这类决策是作业性决策,技术性强,时间紧,一般由初级管理层负责进行。

战略决策、管理决策和业务决策是决策体系中不同层次的具有从属关系的三类不同的决策。它们相互依附又相互影响,上下两个层次之间有时没有绝对的明晰的界限,与企业组织三个不同的管理层次也并不产生一一对应的关系。相反,为了提高管理者的积极性,提高决策质量,三层不同的决策在组织管理的三个不同层次上可做适当的交叉。

(2)按决策的重复程度,决策可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

程序性决策,也称规范性决策,是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以相同或基本相同的形式重复出现的决策。这类决策问题产生的背景、特点及内部与外部的有关因素已全部或基本上被决策人所掌握,决策者可依靠长期处理此类问题的的经验或惯例来完成此类决策。这类决策问题已经可以来用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决策者只要把相关数据输入计算机,即可得出准确的答案和方案选择。

非程序性决策。也称一次性决策,是具有极大的偶然性和随机性,很少重复发生,无先例可循且具有大量不定因素的决策活动。这类决策往往缺乏准确可靠的统计数据与情报资料,决策者大多对处理这类问题经验不足。解决这类决策问题往往依靠最高决策者本人所具有的丰富的经验、渊博的知识、敏锐的洞察力和活跃的逻辑思维。

(3)按决策的可靠程度,决策可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确定型决策。各种可行方案所需的条件是已知的和肯定的,一个方案只有一种结果,因而能预先准确地了解决策的必然结果。这类决策问题一般可以运用数学模型求得最优解。

风险型决策。决策所面临的自然状态是一种随机事件,各种可行方案所需的条件存在不可控因素。一个方案可能出现几个不同的结果。各种后果的出现是随机的,但决策者可以根据相似事件历史统计资料估计出各种自然状态的概率。决策的结果只能按客观的概率来确定,决策存在着风险。

不确定型决策。客观上存在两种以上的自然状态,它们出现的概率是未知的,各种可行方案出现的后果是不确定的,完全凭决策者的经验、感觉和估计来作出决策。

(4)按决策目标与所用方法,决策可分为计量决策和非计量决策。

计量决策。也称定量决策,决策目标有准确的数量,可以采用数学方法作出决策。非计量决策。也称定性决策,难于用准确数量来表示目标,主要依靠决策者的分析判断进行决策。

决策还可以按决策所涉及的时间长短分为中长期决策和短期决策;按决策是一次性拟定还是随时间推移多次拟定分为初始决策和追踪决策。

€€③决策系统分类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决策活动规模越来越大,复杂性越来越高,传统的家长式决策体制与专家个人决策体制已被逐渐淘汰,现代决策系统逐步建立。现代决策系统由信息系统、智囊系统和决策系统所构成,三者有机结合成科学的决策体制。

(1)信息系统

在任何一项决策中,信息都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在科学的决策体制中,首先必须建立起有效的信息系统与基本统计系统,即在各级决策机构周围设立一系列专门收集、统计、存储、检索、传播、显示有关情报资料信息的机构。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手段,形成信息网络,对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与分析。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在于及时为各级智囊系统和决策系统提供综合性的可靠的情报信息,为正确的决策奠定坚实的基础。

(2)智囊系统

智囊系统,是决策者的“外脑系统”。智囊系统设置在各级决策机构内,是专门为决策服务的咨询机构,亦即“智囊团”、“思想库”。智囊系统由各种不同专业的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所组成。在接受决策咨询的委托任务后,研究人员即采用现代运筹学与预测的方法,利用由信息系统提供的数据资料,对决策问题进行系统研究,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分析决策的形态、结构、后果及各方面的反应,摸清各种影响因素间的有机联系,寻求平衡这些因素的逻辑方法。通过专家集团内部反复的信息交流与思维共振,最终提出高水平的、可供决策者选择的预选方案。智囊系统的建立要充分注意系统的智力构成,要给予智囊机构充分的独立性与研究工作的自由性,以充分发挥研究人员的独创性和保证决策方案的客观性。

(3)决策系统

决策系统是科学化决策体制的核心,由若干名多谋善断的决策者所组成。该系统主要以大量可靠的情报信息为依据,充分运用决策者长期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对由智囊系统提供的各种选择方案进行系统的验证与逻辑的推理,采用辨别、比较、分析、平衡等手段,反复权衡和对比各种方案的利弊得失,从选择出一项最为合理的方案。决策系统应在不干涉自由研究气氛的前提下,同各级智囊系统以及信息系统建立起密切的纵横联系,以保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均能迅速地作出正确的决策。

€€④决策的基本原则

(1)系统原则

决策对象是一个人造系统。应踊统理论进行决策,是科学化决策必须遵守的首要原则,是实现决策整体化、综合化和满意化的保证。

(2)信息原则

信息是决策的基础。信息资料的质量是成功决策的前提和保证。遵循信息原则可增强决策对于环境的适应性。

(3)可行性原则

决策要符合决策对象发展的客观规律性;要充分考虑到需要与可能,有利因素与成功的机会,不利因素与失败的风险;具有合理的决策目标,技术上、经济上和管理上具备实施条件的决策方案,以及可操作的决策过程。

(4)效益原则

决策必须以提高效益为中心,兼顾社会效益与企业效益,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正确处理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生产经营者利益与消费者利益的关系。

(5)创新原则

创新在决策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没有创新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决策。创新就是要在事物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思维联想,不墨守成规地解决问题。要创造性地决策,创造性地组织决策活动,并激发组织成员的创造性,发挥组织内的集体创造精神。

(6)民主原则

科学化的决策必须发挥集体智慧。在当今社会,一项重大决策所涉及的专业领域之广,所包含的不定因素数量之大,结构形态之多,动态变化之复杂,使得无论哪一个天才的决策者也无法洞察一切,纵揽全局。传统的个人决策体制已经瓦解,重要的决策越来越多地采取集体讨论,在充分发挥民主的基础上进行决策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