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近视与假性近视有何区别
在中学生中有些人视力不好。据统计,初中生中有21.7%的人,高中生中有28.5%的人视力不良。视力不良的主要原因是屈光不正,其中以近视最多,占84.6%,其次是远视,占14.7%。有些学生上课时看课本、写笔记还清楚,但是看黑板上的字或墙上的挂图却感到模糊不清,这种情况就叫近视。
一般来说,人的眼睛很象一架照相机。眼睛的晶状体就象镜头,可以屈折外来的光线;眼睛的视网膜就象感光的底片,当外来光线进入眼睛,经晶状体屈光后,聚焦在视网膜上时,能结成清晰的图像。视力正常人的眼睛就是这样,也可以叫作正视眼。如果外来光线进入眼晴时,品状体屈光力过强,或者是眼球的前后轴径过长,成像在视网膜前边,这种情况就是近视眼。
近视眼在中学生中不少见。发生近视的原因,除遗传因素外,和身体发育时期忽视用眼卫生有关,例如和读书过劳,用眼时间过久,在光线过暗或过强的地方看书,或在身体姿势不端正的情况下看书写字等有关。这些不良的用眼习惯都可使睫状肌(调节眼睛晶状体厚薄的肌肉)处于紧张状态,使晶状体不能恢复,长此以往,看远处时晶状体不能灵活放松,远视能力降低,就形成了近视。医学家研究发现,持续阅读时间长的人比短的人,近视的发病率高6倍,课间不休息者比休息者高5倍,照明不足比照明充足者高2倍。
值得注意的是,近视眼有真性近视和假性近视之分。一个同学平日视力正常,在考期临近时,日以继夜地复习功课,突然发生视力下降,看黑板上的字模模糊糊,甚至看书也不清楚,但经过休息,视力又能恢复正常,这就是假性近视/主要是看书时间过久,为了看清字迹,晶状体要相应地增加厚度,睫状肌要持久地收缩,这样,晶状体厚度过度增加,就使成像落在视网膜前面,形成假性近视。
假性近视经休息和治疗,例如使用一些解除痉挛的药(如阿托品)、作眼保健操、针灸治疗等,是可以恢复的,但是假性近视眼是不宜配戴眼镜的。如果发生了假性近视,不予注意,也不采取防治措施,便会使眼内组织发生器质性变化,假性近视就会变成真性近视,这时虽经休息也不再能改善视力。怒了真性近视,就需要配戴近视镜来矫正视力。有些患近视眼的同学,对于佩戴眼镜感到担心,怕戴了眼镜后,近视度数会越来越深,这种看法是没有根据的。配戴眼镜不仅能提高视力,而且还可以防止视力下降,至于度数加深和戴眼镜并无关系。
关于对近视眼的预防,主要在于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多参加体育活动,注意教室照明和黑板反光,减轻课外作业负担,并且要每学期检查视力2-3次。
€€二、为什么要重视“阅读高度”
中学生的学习是很紧张的,除了课堂上听讲和阅读课本外,在家中还得完成教师留的作业,有时甚至读、写到深夜。经常这样学习,往往会出现头痛、头胀、眼睛痛等视力疲劳现象。
有些同学不了解保护视力的重要性,忽视眼睛的卫生保健,在复习功课时,喜欢将身子向桌上一趴,用左手或右手托着一边面颊,头歪着看书或写字,眼睛和书的距离很近,不到33厘米,而且由于头偏着,两眼与书的距离也不一致;还有一些同学阅读时不注意光线是否明亮,例如当黄昏来临,光线暗下来的时候,仍继续学习,为了看清宇迹,就得将头贴近书面,这样,眼睛和书的距离就要不足33厘米了。
为什么看书写字要保持33厘米远近的距离呢?这和眼的生理功能有关。眼睛在看物体时,依靠眼睛里像凸透镜似的晶状体改变厚度,使入眼光线落到视网膜上才能看清。看远处时,晶状体变薄,看近处时,晶状体变厚,这种变化主要依靠眼睛的睫状肌和悬韧带的收缩和松弛来调节,看得越近,调节就越厉害,阅读时间过久,就容易出现眼花、头胀等视力疲劳症状。一般在阅读时,近点距离在33厘米时,符合人眼生理调节机能的要求。如果像前面提到的那样,在33厘米以内阅读和写字,就要增加调节力,久而久之,容易造成近视眼,或使近视眼的度数增加。
不注意阅读高度,除了损害视力外,还可以造成肌肉疲劳或劳损,降低学习的效率。例如有的同学习惯于把书籍放在膝上阅读,这样就必须弯腰、躬身、低头,才能看清书上的字,时间一长,便会感觉到颈项肌肉酸胀疼痛。头部低下也容易引起头晕头痛,俯身驼背又于内脏活动不利,使阅读效率大大降低。如果经常用这种姿势阅读,便可引起颈部肌肉劳损,会感觉颈部肌肉酸胀不适,出现肌肉僵硬,转动和屈伸都不灵活,甚至诱发颈椎退行性变化。
所以学习时一定要注意阅读高度。坐在椅子上学习时,骸、膝、踝要大致处于90度的自然位置,上身略略前倾,头部稍前俯。阅读距离在30厘米左右,课桌应是由前向后略为倾斜的斜坡式,使书或笔记在桌面上与人的视力线成垂直角度,就更为理想。阅读时应注意桌面光线明亮。有的城市,中小学校给坐姿不正的学生书桌安装视力保健架临近视)。架高16-18厘米,可以强迫眼睛与书本的距离保持30厘米左右。对于培养正确坐姿很有益处。
即使坐姿正确,也应在学习或写字一两个小时休息一会儿,眺望远方,头略后仰。这样做有益于视力和颈肌疲劳的消除。
€€三、强光下阅读为什么有害
通常认为光线不足,长期过度地使用视力,是造成近视的主要原因,为了保护中学生的视力,在学习环境中设置充足的照明,这是很必要的。然而,遗憾的是,对于过强的光线也能损害视力这一事实,在日常却相对地未被重视或强调不够,以至有些中学生在耀眼的阳光下看书看报,复习功课时台灯过亮(用40~60瓦灯泡)或放得过近,还自以为照明充足有益于学习。
那么,强光对眼睛有什么害处呢?据医学研究,强光也是引起近视眼的主要原因之一。
从眼睛的生理功能来说,眼睛有辨别光线的强弱,物体的远近、大小、颜色和形态的能力。在一般情况下,对于强弱不同的光线和远近不同的物体,眼睛要作出相应的调节,才能视物清晰。
一般来说,在光线强弱不同的环境里,对于进入眼球光量的调节,是通过瞳孔的缩小和扩大来完成的。当眼睛按受强光时,由于强光刺激视网膜的感光细胞而产生的冲动,通过视神经传导,反射地引起虹膜内环状平滑肌收缩,使瞳孔缩小,从而限制了进入眼球的光量。与此相反,光弱时,瞳孔则扩大,以增加进入眼球的光量。
对于远近不同的物体,眼睛看近物时,瞳孔也调节缩小,同时,眼球的睫状肌收缩,使悬系于品状体的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凸度加大,屈光能力加强,外物反射的光线在视网膜上成像;看远物时则与此相反。由此可见,眼球在接受强光与看近物时的调节形式,基本上是相同的。
由于中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眼睛与身体其他器官一样,尚未发育成熟,很容易受外界的过度刺激而发生变异。眼睛经常受强光作用,可造成眼球内屈光系统功能发生改变,导致眼睛的调节功能失常,使远处物体不能在视网膜上成像,而成像在视网膜之前,形成了近视眼。
所以,对于中学生学习环境照明的要求是光线不可过强,也不应过弱,白天不可在明亮刺目的的阳光下读书看报,晚间用电灯照明,台灯以25瓦灯泡(日光灯可用8瓦)为宜。灯与书本的距离不宜超过0.5米,也不宜过近,直放眼前。灯光应来自左上方,以免右手执笔书写时阴影妨碍视线。灯泡或灯管的上方应有灯罩,避兔光线刺激眼睛。如果使用瓦数较大的灯泡,宜用桔红色灯罩,使光线好象夕阳西照的亮光,叫人感到清晰悦目而不刺眼。
€€四、卧床看书有何坏处
有的中学生喜欢卧床看书。在家休息时,手拿杂志或书本仰卧或侧卧在床,一看起来,少则一小时,多则可达两三个小时。这样做,虽然身体放松,处于休息状态,觉得很舒服,阅读书籍报刊又得到了知识和享受,但却苦了一双眼睛,使它们超出一般情况下阅读的负担,增加了眼睛的疲劳。此外,躺卧看书时间长了,起来时,还会感到头晕、眼前发黑。所以,经常卧床看书,不仅有害视力,也有损于健康。
躺着看书,据研究有下列一些害处。
1.卧床看书,眼睛和书面距离很难保持合适的距离,一般都靠得比较近。这样,一来为看得清楚些,眼睛的睫状肌就得用力收缩,晶状体(凸透镜样的构造)就要增加厚度,日久天长容易引起近视,已思有近视眼的青少年,视力就会增加度数。如果是侧卧位看书,拿书的手不易保持在两眼视野的正中,两眼球的瞳孔要向左或向右侧偏斜,容易造成一侧眼肌疲劳。
2.卧床看书,眼睛和书面的距离不易稳定。这是因为拿书的手和胳膊容易因疲劳而产生抖动。此外,拿书的手臂不会像桌面那样固定不动,常不知不觉地移动看书的距离,一会儿远,一会儿近,时时变动,眼睛里调节视力的睫状肌就得不断地随之调节,容易引起眼睛疲劳,有害视力。
3.卧床看书时照明常难以达到要求,或者由于书本遮挡光线,或者由于床铺离窗子较远,光照亮度不足,还可能因灯光照射方向不当,看书吃力,结果使眼球和眼肌过分紧张或过分松弛,导致眼睛疲劳。
4.躺在床上看书,头部的血流量增多,眼里的血管充血。看书时间一长,眼内代谢受到影响,容易损害视力,眼睛胀痛,视物发花。
5.一些生理学家发现,卧床看书还能诱发身体的其他疾病。当人躺到床上以后,地球对人体的引力面积增大,人体的生理节奏开始下降,这正是人们入睡的信息。然而,卧床看书,却使大脑不断地接受来自外界的知识信息,强制改变已经放慢了的生理节奏率。这两种信息不断地"碰撞",容易导致神经衰弱症和心血管病。
6.卧床看书时,全身处于松弛状态,心跳和血液循环减慢,血流变缓,但此时大脑在紧张地活动,血液供应赶不上消耗,时间一长,就容易引起疲劳。
€€五、乘车、走路为什么不宜看书
有一些中学同学喜欢清晨在庭院或校园里看书,或背诵外语、默记单词。一般来说,清晨的空气较好,经过一夜的睡眠休息,头脑清晰,记忆和思维能力处于最佳状态,利用这段时间学习效果较好,但不妥的是有的同学在看书时走来走去。还有一些同学在上、下学的路上看书或复习功课,他们这种善于利用时间、抓紧学习的精神值得称赞,但在身体活动的条件下看书学习却很不适宜,因为容易造成视力疲劳和损伤眼晴。
原因是,在我们阅读课本或笔记时,金靠眼睛里边的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放松,改变了晶状体的凸度,调整了屈折光线的能力,才能看清书页上的字迹。这种生理作用叫调节作用。根据视物远近的不同,这种调节也在不断地改变着。如果边走路边看书,迈步时身体晃动,持书的手必然随之轻微摆动,为了看清字迹,眼晴的视力调节就得不停地紧张工作,时间一长,就很容易引起视力疲劳、累坏眼睛。
同样情况,在行进中的汽车或电车上看书,由于车子时快时慢,时停时开,加上路面不平引起车厢颠动、传到身体、头部和拿书的手,也就要随之产生抖动。为了看清字迹,眼睛的视力调节也得随着抖动,并作快速的变动,这样就增加了眼睛调节能力的负担。
此外,在白天车厢中光线虽较明亮,但清晨或傍晚时光线的亮度常常不足,特别是在多云阴沉的日子或冬季,车厢内光照、亮度较差,在车中看书学习就更不相宜。
经常在光线不好、身体活动的条件下看书,很容易导致视力疲劳,产生视物模糊、头晕、头痛(头痛多在眼眶上部)、眼睛发胀、眼睛干涩等不适感觉。发生这些情况后,如果闭上眼睛休息一会儿,不舒适的感觉能够减轻或消失,说明是看书不当造成视力疲劳所致。
另外,在车上看书学习,车上的噪声很大。噪声对神经系统有不良刺激,它妨碍注意力集中,在这种环境中勉强坚持学习,很容易使脑力疲劳。对于原来已有近视眼或远视眼的同学来说,经常走动着看书或在车上看书,会使视力逐渐变坏,度数迅速增加。
边走路边看书的另一坏处是,在看书时,将书端平在胸前,这样,头部就得低下来。过度的低头是一种不合适的姿势,时间长了,可使颈部肌肉疲劳,产生酸痛不适,头部充血,头晕脑胀。所以说,走路看书学习,实在不利于健康,得不偿失。
在人的一生中,都要用宝贵的双眼看书学习和工作。从爱护我们的视力出发,一定不要采取这种不合乎视力卫生的学习方式。
€€六、视力疲劳了怎么办
每个青少年都希望自己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和明察秋毫的视力,可是,长期紧张的学习总会对视力产生一定影响。如果平日对视力保护不够,学习时间过久,常会出现头痛、眼胀、看字串行或字迹模糊等视力疲劳现象。这时如果注意休息,停止读书写字,往往就能消除症状,恢复正常。相反,在发生了上述的视力疲劳现象后仍不注意,拖延下去任其发展,轻者可引起近视或加重近视,重者还可能发生视网膜剥离,造成严重的视力障碍,出现"暴盲",导致暂时性或永久性的失明。
那么,怎样才能保护好视力和防治视力疲劳呢?
首先,要检查视力,查清眼睛有没有屈光不正的毛病。如果有近视、远视或散光时,就应及时配戴眼镜,矫正视力。此外,平日还要注意眼睛的休息,并要加强身体锻炼,改善体质。
其次,要注意改善学习环境。例如读书写字时的照明应充分,光线过暗会使眼睛的调节费力,对眼不利;但是光照过强,对眼睛造成刺激,同样可以引起视力疲劳。
如果功课繁重,学习紧张,需经常看书写字时,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法来消除视力疲劳。
1.向远处眺望:在读书写字时,不可持续时间过长,每学习40~50分钟后。即向窗外远处眺望,看看蓝天白云,或远处的任何景致,不求看清,这样作几分钟或10几分钟,就可以使眼睛的睫状肌放松休息,消除晶状体持续变凸的状态。如果课间休息,到校园活动时,也可遥望远方,休息眼睛。如果在室内向外眺望不便,可在原坐位,闭目休息,全身放松,这时眼肌松弛,眼球略斜向外上方,晶状体恢复情况与眺望无限远时相似,睫状肌也能得到充分的松弛休息。
2.保健按摩:施行眼部按摩,可以缓解睫状肌的痉挛,从而消除眼睛的调节紧张和视力疲劳。具体方法是闭目后,先用双手拇指尖按压两侧太阳穴,然后再以弯曲的食指侧面刮眼眶,自内向外,先上后下,重复进行。此后用双手食指按揉四自穴(眶下缘中点下方一横指处),最后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捏按鼻根处的睛明穴,下按上提。保健按摩,每日可作1~2次,各穴位应重复多次。
(3)冷水法:有人介绍冷水浸洗方法有增强视力的作用。方法是,用脸盆盛清洁的自来水或冷开水大半盆,屏气后将脸浸入水中,并睁开眼睛。用毛巾将脸擦干后,用双手轻揉微闭的双眼。每日作2~3次,每次5分钟,这样作可以消除视力疲劳,增强视力,方法简易可行。
€€七、如何处理灰沙迷眼
在教室或校园打扫卫生,或是在干燥多风的天气进行室外运动时,都可能有尘沙吹入眼中,迷了眼睛。进入眼里的灰尘或沙粒,能停留在眼球结膜或角膜的表面,成为刺激眼睛的异物,立即引起磨擦感、刺痛和流眼泪等不舒服感觉。
有的同学迷了眼,很习惯地用手压在眼皮上,左右横行揉搓,希望将眼里的灰沙揉出来;但是这样作,往往适得其反,越揉搓,疼痛越厉害,不但没有将灰沙揉出来,反而将眼球的结膜或角膜造成一些损伤。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手指压着眼皮揉搓时,可能使灰尘、沙粒嵌入到结膜或角膜里面,或者由于揉搓,使灰沙在结膜和角膜表面上来回移动,从而造成擦伤。如果当时手不干净,手上的细菌进入眼内,就有可能引起感染发炎,继发地引起结膜炎症或角膜溃疡,出现眼睛发红,分泌物增多,怕光、流泪、眼睛睁不开,从而影响学习和生活。
所以,在灰沙迷眼以后,不要随意用手猛揉,而要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
一般来说,当灰沙迷眼以后,由于结膜和角膜受到刺激,眼内会立即充满泪水。这是一种自卫的反应,眼睛可依靠泪水将外来物冲洗出去。此外,泪水里含有溶菌酶和各种免疫球蛋白,具有抵抗和消灭细菌的作用。迷眼后,不用手揉,不会造成眼球表面的损伤,异物可随着泪液被冲洗出来,眼部的防御功能可将异物带进的病菌及时消灭,眼睛一般不会受到伤害。
€€八、戴眼镜为何可以提高视力
有些中学生视力不好,患有近视、远视或散光(统称为屈光不正),需要验光测定度数,然后配镜矫治。戴眼镜可以相对地提高视力。
可是个别同学乍一听说自己需要配戴眼镜来纠正屈光不正,往往在思想上感到不愉快,很别扭,觉得不习惯或很麻烦,特别是对今后要长期佩戴,思想上不易接受,结果就可能拖延着不及时去验光配镜,或是配了眼镜也不经常戴用。其实,思想上不愉快是大可不必。在生活中,戴眼镜的人非常之多。有人曾作过粗略的统计,在人群中需要靠眼镜矫正视力的,大约达到20-40%。眼睛有屈光不正的人,对眼镜的需要,就像衣服鞋帽一样,时刻也离不开;甚至有人称眼镜为"生活的伴侣",这并不言过其实。
戴眼镜不但可以矫正视力,保护眼睛,而且还能装饰美化人的面容。当然,戴眼镜首先是为了保护和提高视力,从而有益于学习和生活。因此,对待配戴眼镜就要慎重从事,一定要先验光,然后根据验光师的处方选配眼镜,这样订做出来的镜子,度数适合自己的视力,戴后才能起到保护视力的作用。有的人图省事,不验光,到街上买一副和自己度数大致相近的眼镜,日常戴用,是不妥当的,对健康十分不利。这样做或是视力增长无几,逐渐使视力变得更差,达不到矫正视力的效果;或是在戴镜以后,发生头晕、头痛、眼眶痛等症状。
此外,配戴眼镜时,还应注意瞳距(即两瞳孔之间的距离)要合适,不可根据目前街上流行新颖的大尺寸眼镜,勉强配制。如果两眼的瞳孔距离,和两个镜片的光学中心之间的距离对不准,那将会产生三棱镜的作用,看东西时会发生偏移,产生很不舒服的感觉。
对于镜架的选用,一般可根据个人对镜架造形、颜色的喜好来决定。市场上镜架种类繁多,而且式样不断翻新,人们对式样的欣赏、爱好也经常变化。在选购时,除根据经济条件外,再考虑到流行式样,以及家人、同学的建议也就可以了。
€€九、配戴隐形眼镜须知
有不少青少年因为眼睛有屈光不正,而需要配戴一副合适的眼镜,以矫正视力。但普通框架眼镜限制视野,在水雾较大的环境中镜片易上"哈气",并且妨碍显现面部的自然美。由于有这些缺点,一种新型眼镜——隐形眼镜问世,它的医学名称应当叫作角膜接触镜。
这种眼镜是一种具有良好光学性能的小镜片,可以直接戴在人眼的角膜(即黑眼珠)上,旁人看上去就像没戴眼镜一样,因此,也叫无形眼镜。由于它不改变人们的脸型,方便省时和免除框架之苦,因而特别受到青年人的喜爱。选配隐形眼镜的人越来越多,据有关资料统计,1985年美国已有约2000万人戴用隐形眼镜,平均每十个美国人,就有一个人配戴。
隐形眼镜根据制做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软性镜片和硬性镜片两种。软性镜片是由hema凝胶制成,其性质柔软、亲水、透气,并富有弹性。由这种材料制成的镜片,其内部为网状结构,有微小的毛细孔,能透过水分、氧气和眼角膜代谢所需要的各种物质,它还含有30-50%的水分,因此和人眼角膜很相似。
软性眼镜配戴舒适,异物感小,不易脱落,配戴3-7天即可适应。每天可戴14小时以上;随着透气性能的改进,有些软镜已经可以连续戴用一个星期。
硬性镜片,是由pmma有机玻璃制成的,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镜片材料强度好,使用寿命长;但由于镜片不透气、不透水,戴用舒适感差,须戴用一个多月时间才能适应,每天戴的时间也不宜过长。
配戴隐性眼镜,应当先经眼科医生检查,如果发现有结膜炎、角膜炎、眼球震颤等眼病,就不宜配戴隐形眼镜。
开始配戴隐形眼镜时,应当请医生或专业人员指导戴用方法,熟练后方可自行戴用,并要严格遵守戴用的时间和要求。
隐形眼镜虽有很多优点,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每天戴上、摘下、携带、存放均较麻烦,并有不易保持清洁等问题。如果图省事,不每日清洗镜片或晚间睡眠时继续戴用隐形眼镜,就很容易引起溃疡性角膜炎,甚至造成永久性失明。
女青年戴用隐形眼镜,在月经来临之前,由于体内激素的影响,导致结膜充血,而产生类似结膜炎的现象,戴隐形眼镜会感到不适。所以在特殊生理时期,不宜戴用这种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