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儿童情商的培养 §1、让孩子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和高度的责任感

引言:“我长大,要当科学家”、“我长大,要当老师”……父母要让孩子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

培养孩子的理想之翼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未来往往有许多美好的憧憬和追求,如青年人渴望拥有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和温幸福的家庭;创业者希望自己的事业蓬勃发展赶超强手;管理者则追求使自己管辖的领域严谨、高效。那么,对于天真烂漫的青少年一代来说,有没有必要让他们从小就树立起积极向上的志向和勇挑重担的优良品格呢?

回答当然是肯定的。古往今来,凡是有所作为的人,大多都是在青少年时期就已经确立了自己的奋斗方向。因为理想本身就是一种力量,只有树立了思想,人们在向着各自心目中的目标奋进时,才会不畏艰险、不怕挫折。正如高尔基所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挥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当年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路上,穿着单衣爬雪山、饿着肚子过草地前有敌人堵截,后有敌人追兵,形势异常严峻,而红军正是怀着对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终于会师陕北,震惊了全世界,进而又通过十几年的奋斗,创立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因此,对孩子从小进行理想教育,不但必要,而且重要。现实中的一些家长只顾在孩子的智力开发、能力培养等方面下功夫。却往往忽视对孩子理想方面的培养,甚至用“金狂、名利”来教育后代,这是非常有害的。试想,一个胸无大志的人,一个没有正确价值观念的人……怎能期望他将来成就大事业呢?

对青少年进行理想教育既不能空谈妄说,又不能强制胁迫。一方面,不能只用共产主义、马列主义等过于高远的理论向孩子灌输,另一方面,又不能仅凭自己的喜好去约束孩子,尽管青少年们的兴趣转移得很快,有时梦想做音乐家,有时又想当工程师,但对于家长或教育工作者们来说,所做的工作只能是引导,除非孩子的想法有消极或是危险的倾向。我们知道,社会的共同理想是需要通过每个人的具体理想的实现来最终实现的,也只有这样,社会共同理想是需要通过每个人的具体理想的实现来最终实现的,也只有这样,社会共同理想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每一个人的特有长处才能得以充分发挥。所以,对于青少年的美好愿望,教育者们首先要给他们肯定和鼓励,然后再根据他们每个人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帮助他们认清实现所选理想的优势或途径。对于有些孩子实在不切实际的“梦想”也不要予以否决甚至嘲讽……而是要通过转移他们的兴趣等方法去逐步改变,以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十分尊重孩子的意愿,对孩子的选择决不能粗暴干涉横加指责。比如一些家长曾经为了某种目标而奋斗了一辈子,到头来却未能成功,于是,便把希望寄托在后辈身上,也不管孩子的实际情况如何,强迫他们去做自己未完成的事业。这样一来,不但他们的宿愿有时因为孩子的先天不足而实现不了,而且孩子固有的某些天分或灵气也难得发挥,终生落个一事无成的结果,这该是多么可惜啊!

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们首先要给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比如:温暖和睦的家庭、学习知识的热情、积极进取的精神、崇尚英雄的气氛,等等。孩子在这样的条件下成长,自然有利于他们良好品德的形成,从而也为他们树立远大理想打下了基础。其次,家长和老师要在观察了解不同孩子的长处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将孩子领上通往理想之路的起点。点燃他们理想王国的明灯。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喜欢的东西就是孩子的长处所在;只要认真培养,不怕将来没有出息。事实上,这正是许多人认识上的一个误区。正如前面所说,在孩子们的理里,我们平时见惯不怪的东西对他们来说都是“新事物”,都值得去体验玩味一番,所以,他们的兴趣十分广泛,但兴趣的转移也特别快,而青少年们正是在这种选择、转移中发现自我,寻找的已事业上的起点的。所以,家长和老师在下决心重点培养孩子在某一方面的能力时一定要慎之又慎,不要草率行事,难道我们发现孩子喜欢玩电子游戏,于是就让他荒废学业,一直“玩”下去吗?培养或纵容孩子这样的“兴趣”,难道会有好结果吗?还有,对孩子进行理想教育也要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这就是说,远大理想中包含中期,目标,中期目标中又包含近期目标,远大理想的实现是通过不断实现近期、中期目标而逐步实现的。所以,我们帮助孩子实现远大理想,最现实的做法就是帮助指导孩子们制定一个个近期,中期计划并促其完成。如在新学年开始时,可帮助孩子根据上个学期的学习情况,制定本学期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内容包括改变或实施新的作息时间,第周或每月要阅读的课外书籍的目录,重点提高学习成绩的科目,参加课外活动或学习某种技术――如打字、理发、绘画、书法等,这些计划和目标要制定得切实可行,不能太多太广、太高。然后要和孩子讨论一下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做哪些准备?有哪些因难?

还需要制定一个更加细致的实施计划。等到新学期开始后,要定时检查这些目标的实现情况……对有些目标可作某些调整。一些兴趣爱好也可作出改变。让孩子知道,所定的目标并不是具体详尽、固定不变的法规,而是激励,引导他走向成功的航标。在他们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家长或老师要适时地介入,既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又要让他们锻炼面对困难时的勇敢顽强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千万不能替孩子包办一切。

树立孩子的责任心

与理想教育关系密切的另一个问题是对青少年进行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的培养。因为每个现实的理想总是与社会实践结合在一起的,离开现实的理想只能是空想,而每个现实理想的实现又必领对会发展承担一定的责任,否则,理想也就失去了实现的基础与条件,既不可能实现……也没有实现的意义。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是不可信的,一个没有责任感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同志早就警告说,未来世界的竞争是人的素质的竞争,而人的素质中重要的一个方面便是责任感。

一个人的责任感体现在对国家、对集体、对家庭、对朋友、对个人许多方面,因而对青少年责任感的培养也应随时随地、全方位地进行。比如,在家庭环境中,我们要设法让孩子懂得父母养育他们的艰辛和对他们的爱,使他们逐渐认识到作为子女对父母所肩负的尊重、爱戴……赡养的责任;在集体生活中,孩子们应该懂得,集体的荣誉要靠大家来维护,集体的财物……卫生、设施,每一个都在享用,因而每个人也就都有爱护、珍惜公共设施与环境的责任;

在社会生活中,孩子们应该懂得,他们每个人的存在都离不开农民的汗水、工人的技术、军人的奉献、老师的培育,因而,他们将来理应担负起报效祖国和人民的责任,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促进社会的进步发展,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小孩忙忙碌碌的情景,他们有的为孩子削果皮,有的替孩子背书包,有的给孩子洗脸、洗脚,有的给孩子穿衣服。有时,孩子要主动做些什么,大人们便说:把你的学习搞好就行了,别的用不着操心不知,如此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不但缺乏必要的责任感,就连那些大人们渴望看到的高分、金榜也未必能实现。因为在孩子的意识里,学习是在为大人们争光、争气,应该受到大人们的伺候和赞扬。

如此,孩子做为学生的责任被忘得千千二净,他还哪来的上进心与求知欲呢?

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就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从为自己寻找早晨要穿的衣服做起,逐渐到自理一切所能做到的事情,如穿衣、洗脸、叠被子、洗衣服;整理书包等;再发展到固定地承担家庭中如扫地、洗碗、擦玻璃等家务。这样,孩子的责任感就会不断得到加强;当孩子再大一些的时候,学校和老师还要从性别的差异出发,着力培养他们的“性别责任”,如男生要保护女生,女生应关心男生,等等。更要让他们懂得,以上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他们应尽的义务,应负的责任;周而不应要求别人的感激和赞扬,家长更不要用“给奖励”、“发奖金”、“付工资”等手段去误导孩子给孩子创造一个锻炼的极会。只有这样,孩子将来树立报效祖国和家庭的高尚理想才会瓜热蒂落,水到渠成。

在我国,敬业精神一直为人们所提倡。如果各行各业都讲职业道德;则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准就会得到很大提高。同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可以形成特定的职业责任心和荣誉感,从根本上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人们改善工作态度,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保证各项业务工作的顺利完成。所以说,讲究职业道德,提倡敬业精神……也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巨大动力。

敬业精神是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敬业精神是一种奉献的精神。敬业精神的形成、首先来自对职业本身的认识。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是让青少年,尤其是让即将进入社会的青年们认识到,在我们的国家里,各种工作岗位只是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国家、为人民做出贡献,就会受到人们的尊重和赞扬。因而对待自己的工作要满腔热情,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熟练掌握自己所在行业或职位的工作技能,遵守劳动纪律,维护生产秩序,千方百计地为国家或集体节省每一度电、每一分钱,同时要勇于向各种浪费、贪污、破坏行为作斗争,保护国家和集体的财产不受损失。

在生活节奏加快、工作效益提高的今天,行业之间的竞争、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加剧,对于社会上越来越多的“跳槽”现象,教育者们应向青少年们说明,随着新兴行业的不断出现和人们自身发展的不断变化,人们从一种工作转换到另一种工作中去属于正常的工作流动,不应受到无谓的指责。但另一方面,哪怕是在将要离开的单位还有一天的工作时间,那你都要保证用百分之百的责任心和注意力去工作,要对自己曾经做过的每一份工作负责,同时还要在离开单位之后维护原来企业的荣誉。只有这样,青年人的事业才会越干越大,距离自己理想目标的实现才会越来越近。

陈章良的故事

陈章良从小体弱多病,他的父母不识字,家中生活贫困,但他刻苦学习钻研,成为我国优秀的科学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优秀科学家”奖。他的一系列科研成果属于国际水平,他说:我就是要为中国人争一点地位。我出去不是去向别人哭穷的,而是去证明中国人是有能力的,中国人并不比别人差。回国是他永不后悔的选择,是责任心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