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是几个当前mba课程发展的大趋势,是对批评者的一个回应。可以预见,今后mba课程会更趋向实用化,严谨化和合理化的道路发展。
mba的就读方式无非是parttime(p班)和fulltime(f班),以何种方式就读首先是考生本人决定的。但各mba招生学校条件不同,如果没有fulltime班,就只能读parttime班。考生在报考前首先要了解所报考学校能够提供的就读方式。一般地看这两者学费一样,录取线一般也一样。
中国mba的水平如何?
澳大利亚商学院的mba,以其具有独特的国际视野和亚太地区专业特色见长,课程范围从经济到资讯科技,以至海事及航空管理,不一而足。大部分商学院的学生均可选择攻读一般性的管理学位或专业学位。
mba是近几年才兴起的,许多人似乎还不太清楚mba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它的课程如保设置,它的就读有哪些方式,教学又有哪些方式,怎样读mba?都需要进一步的了解。
1.什么是mba?
mba是英文master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的缩写,中文叫工商管理硕士。
mba诞生于美国。经过近百年的探索和努力,它培养了为数众多的优秀工商管理人才,创造了美国经济发展的神话和奇迹。mba被誉为"天之骄子"和"管理精英",成为企业界乃至社会敬重和羡慕的特殊人物,甚至在公众心目中被视为"商界英雄"。据统计,美国最大的500家公司的总经理、董事长等高层主管,绝大多数都是mba。这一惊人的事实,是对mba教育的成功业绩的最好说明。mba意味着超群的能力、胆识、品德;代表着财富、地位、权力、荣誉;预示着希望、成功和辉煌。
七十与八十年代,可说是世界各国mba的黄金时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经济上处于好景,企业需要大量的管理人才,特别是来自著名大学的商学院毕业生,mba学位于是形成供不应求的现象。由于学生对mba趋之若骛,世界各地知名与不知名的院校,纷纷设立了mba课程,在美国,mba课程更是数不胜数,形成了泛滥的情况的出现。平心而论,限于师资、图书设备以及学生本身的学术根基薄弱等因素,某些院校的mba课程,质素上确是有问题。八十年代后期为mba的高峰期,到1991年,修读mba课程的学生开始略有下跌。其后若干院校对mba课程进行革新,1993年开始报读人数又再回升。
对外国(尤其是美国)mba课程的批评,过去一直都有,但近年特别严历。有的批评来自商界主管人士,有的则是商学院任教的学者。批评的焦点是各院校培养出来的mba人才不能满足商界的要求。简单来说,商界所需要的企管人才要具备以下才能:具有领导技巧,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能与人沟通,以及具有团队的合作精神。
在学者当中,近年批评最激烈的首推加拿大麦基尔大学管理学著名的闵议伯教授(henrymintzberg)。闵氏认为:"mba课程训练出来的毕业生犹如雇佣兵,除了少数的例外,他们对任何行业或企业都没有承诺感。这些mba课程创造了一套错误的企业价值观。"闵氏对著名的哈佛商学院"纯"案例教学法的批评尤为猛烈,认为案例方法只训练人们对自己几乎一无所知的事务妄加发言(见"mbanewsletter",1993年11月)。此外,亦有批评者认为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法强调个人表现,不重视团队工作(teamwork),其强调评分法(每班低成绩的学生须占百分之十)助长的个人竞争而不是团队合作,因而导致企业不良的后果(见"businessweek",1993年7月19日)。
除上述外,其他对管理教育的批评(包括mba与bba)尚有下列数项:课程的割裂性,毕业生沟通技巧差,以及缺乏商业首先等。
针对有关批评,各著名商学院进行了反思,并对mba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革新:
(1)按综合性(integration)原则设计了mba课程,不是按职能(function)独立分科讲授。
其中卓有成效的有美国的babson学院等,印第安纳大学商学院亦进行课程重整与综合,减少重复的地方,使教材更合逻辑性。据有关资料透露,哈佛大学商学院把mba第一年的十一门必修课程浓缩为四门综合性课程(见"mbanewsletter",1993年11月)。明尼苏达大学亦于1993年9月开始把mba课程综合化,并分为三个"核心":基础核心(foundationcore)、职能核心(functionalcore)和领导才能核心(leadershipcore)。
(2)重视团队合作精神:
建立团队文化已成为各mba课程的一个主流思想。印第安纳大学要求学生分组,在课室内外均进行合作。哈佛大学亦对一年级mba的teamproject增加25%,并规定队合作的研究计划应达到一个最低数目。此外亦改变学科的评分会,减少目前学生的剧烈竞争状况。
(3)重视学生的"软性"技巧("soft"skills)训练。
美国若干大学已在精心设计一些有关课程(特别是行为科学学科方面),并进行试验,例如透过学期研究计划,课堂报告,人际活动等方法,对领导才能的软性技巧进行训练。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硕士课程亦要求新入学的二年制全日学生参加一项"外展训练学校"开设的课程,为期一周,训练学生的毅力、领导才能与团队精神,效果显著。
(4)重视商业道德的训练:
重视商业道德是世界各地mba课程的一大趋势。法国isa的mba课程甚至采用一套新颖的方法,把学生送到阿尔卑斯山的一间寺院进行道德训练。该校不认为在一些mba课程加上道德观念的探讨就能使学生变得更有商业道德。
(5)重视沟通技巧的训练:
美国达特茅斯大学tuck商学院及纽约大学均聘有专责教授负责管理沟通技巧的讲授。
(6)课程的全球化(globalization):
美国各商学院在负责审订质素的机构aacsb的指引下已纷纷把各课程变得更为国际性、全球化,这趋势在八十年代中已开始。目前享誉正隆的大学商学院(lbs)与法国的insead,不论在课程上或学生的组成上均以国际性作标榜。
以上是几个当前mba课程发展的大趋势,是对批评者的一个回应。可以预见,今后mba课程会更趋向实用化,严谨化和合理化的道路发展。
2.什么是emba
emba英文全称为executivemasterofbusinessadministration,直译为高级管理人员mba。它是由芝加哥大学管理学院首创。读emba的学员一般由公司推荐,利用业余时间集中上课,课程内容广泛,理论与实践平衡。其实质是一种具有学位的在职培训,它对升至公司中上级而又无mba学位的管理人员很有意义。
在国外,如要就读mba需参加gmat入学考试。但就读emba只有71%的学校要求gmat成绩,平均过线分数为530分,而海外学生只需要托福550分成绩即可。但这并不是说,emba入学非常容易,学校更看中的是学员的工作经验、工作能力、专家的推荐信和面试结果。
就读emba的学生要求必须有工作经验,他们很多人能得到公司的资助。在美国,读emba学员来自各类公司,如制造部门、金融部门、贸易部门、政府部门,加拿大读emba的学员来自政府部门的较多。他们的平均入学年龄为38岁,96%的人取得大学学士学位,一般具有10年的管理经验,年收入为78000美元。有60%的emba项目开设国际经营、贸易和金融方面的课程。还有10%的项目,学校会组织学生就某一国际问题专门到国外进行为期一周的学术访问。有些学院设立知名人士系列讲座,请成功的企业家、政府官员和社会名流给学员演讲并和学员交流。
在国外,继续深造被看做是一项投资,读emba的学员希望两年几万美金的投资,学成之后能够得到回报应该是不成问题。具有em ba学习背景,又有很多年工作经验的人,很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目前,各学校学费标准差别很大,平均每人每年学费为11000美金,著名的学校学费高达25000美元。
3.知道mba的就读方式
mba的就读方式无非是parttime(p班)和fulltime(f班),以何种方式就读首先是考生本人决定的。但各mba招生学校条件不同,如果没有fulltime班,就只能读parttime班。考生在报考前首先要了解所报考学校能够提供的就读方式。一般地看这两者学费一样,录取线一般也一样。差别就在:
a.full time学制两年,part-time学制三年
b.有些学校对两种项目要求不同,如北大part time需要修的学分就比full time少。
c.上课时间不同。parttime的大部分时间为晚上和周末,而full time与上大学时的时间安排差不多。
d.有些part time的学生会到异地去上mba。比如从天津到北京,从广州到深圳等。我还认得一个学生从广州到清华去上学。
e.最主要是机会成本不同。full time上学,你将放弃工资收入/晋升机会/出国甚至分房子的机会,而part time便不会。是否能承受3年没有周末的滋味,一定也要仔细考虑。不过大部分学生第三年都会回公司去写论文,相对好些。就业机会上应差不多。
从水平和收获来看:
a.教师。
一般来说parttime和fulltime安排的老师是一批人,至少水平上没有明显差距。
b.收获很多是由班里同学的水平决定的。
首先parttime和fulltime在录取时是统一的,考分水平相同。其次,很多学生读parttime都是因为现在正有一份还算不错的工作,一般在大城市,见识较多。反而fulltime班中,有很多人从小地方考到大城市,由于有充分时间准备,考分较高,水平却一般。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parttime学生的素质偏高。所以,我看收获应该也是颇多。但由于parttime的学生没有那么多时间花在学习上,可能从知识补充的角度上,收获会少一些。学mba,知识补充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出于各文字住宿条件紧张,很多学校已经不招"脱产生"。就去年情况看,北京地区的北大、人大,武汉的华工、中南财大等均不招"脱产生"。想通过学mba跳槽者要注意,填志愿前要向各招生单位咨询清楚。另外,有些大学只面对当地招收学生,上海有一些学校就是这样。
还要找到一家"委培"单位
国内目前的mba统一都是"委托培养",这就意昧这必须要有一家单位为你签订委托培养协议。当然。培养费由谁出、毕业后的去向如何,这些都是可以变通的。
4.清楚mba的必修课程
mba的必修课程必修课程大约有13门。它们是:
(1)宏观经济学;
(2)会计学;
(3)财务管理;
(4)营销管理;
(5)生产管理;
(6)系统工程;
(7)企业战略;
(8)经济法;
(9)计算机辅助管理;
(10)财政与金融;
(11)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
(12)应用经济学;
(13)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5.明白mba的3种教学方法
mba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这里仅选择案例教学法、模似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进行介绍。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mba教学重要方法之一。它取材于真实的经营环境,采用相似的组织机构、人员关系和时间,运用同样的资源约束,竞争压力、数据和信息,训练学生的战略、政策观点和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
(2)模拟教学法
它是采用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应用所学知识对现实的商业和企业中复杂的信息流和市场变化进行模拟,作出相应的决策,以此达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项目教学法
它是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组成项目小组,深入实际,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习和应用已有的知识,在实践的第一线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6.读mba一定要去美国吗?
美国mba教育的权威性毋庸置疑,但美国并不是中国学生攻读mba的唯一选择。世界各国都有教育水平很高的商学院,而且大部分的录取条件不像美国商学院那样苛刻。
美国商学院的学费全世界最高,一流学校的学费多在2万美元以上;欧洲学校的学费相对较低,最便宜的,约5000美元。
在今年的调查结果中,我们第一次看到,欧洲一流商学院mba毕业生的起薪开始接近美国水平,达到84000美元;而亚洲的mba薪酬水平也接近70000美元。
一流商学院和普通商学院的差别,部分在教师水平上,但因为大多数普通学校的教师也是从名牌大学毕业的,所以差别并不是太大。最关键的差别在于学生质量——商学院教学的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完成的,而一流商学院学生的家庭、社会、经济背景较好,而且往往已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他们对学校的教学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不过,一流商学院的学生受重视程度反而不如普通商学院。一流商学院的教学重点在"调研",教师往往把一半的时间放在科研上。而普通商学院都以实际教学为重点——更因为学校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学生缴纳的学费,因此,教师教书十分卖力。
同时因为侧重点不同,每种mba排名的结果都不一样。
伦敦《金融时报》是根据各所学校毕业生3年内的薪酬水平来排定名次的。如果a学校"盛产"投资银行从业人员,而b学校"盛产"宏观管理者,从头3年的薪酬来看,b学校的毕业生当然没有a学校的毕业生高,能不能据此就说,b学校比不上a学校呢?当然不能这样说美国《商业周刊》的调查对象则是美国学生,排名依据是学校在美国学生中的受欢迎程度、知名度,这样的结果对国际学生来讲,并不一定很实用。
排名第一的学校一定比排名第二的好吗?也不一定。只要是在"top20"之内的,一定都是好的,关键要看个人选择。
虽然大部分商学院都开设金融财务、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和市场营销这样的课程,但各个商学院都有自己特长的专业。比如,雷鸟(thunderbird)学院以国际商务教育闻名;位于华尔街附近的纽约大学强调金融证券行业所需的量学技巧;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以"盛产"高科技企业家著称;德大奥斯汀分校的信息管理学院有许多专业在全美大学中都名列前茅;有"商学院之母"之称的哈佛,则因为坚持案例教学(像成本会计、应用统计和基础金融这样的课程也靠案例说明),因此也成了管理决策者的摇篮。因此,申请mba时应根据专业来选择学校,而不是选择了商学院后再选择专业。
香港科技大学、中文大学的商学院排名非常高。其实中国内地的mba也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在全球《mba职业指南》2001年版中,设在上海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被跨国公司评为"亚太地区十佳商学院"名列第五;在伦敦《金融时报》10月22日刊登的全球高层工商管理硕士emba的最新排名上,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名列全球第29名、亚洲第2名,"师资国际化比例"居全球之首,达77%,在"薪水提高幅度"一项上,以104%的比例名列第八。
现如今,含金量最高的学位莫过于工商管理硕士学位(mba),它不但可以加速个人的事业发展,更能令薪金提升30%-50%。因此无论在任何国家,任何行业,只要拥有一个知名学府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头衔都会备受青睐。
mba学位之所以备受重视,部分是由于其得来不易,攻读过程既困难又具有很强的竞争性。该课程的目标旨在锻炼学生在策略思考、制订计划、关键决定、领导才能、沟通联系以及明了组织力量方面的技巧。
差不多所有的澳大利亚大学都提供mba课程,学生来自世界各地。澳大利亚商学院的mba,以其专业学位涵盖范围广,要求严格,学费却普遍低于英美同等学位的收费标准等优势,在国际上享有声誉。
澳大利亚商学院的mba,以其具有独特的国际视野和亚太地区专业特色见长,课程范围从经济到资讯科技,以至海事及航空管理,不一而足。大部分商学院的学生均可选择攻读一般性的管理学位或专业学位。
澳大利亚mba课程的收费标准,视学院或不同专业而定,每年由1万至3万澳元不等,很多大学还提供奖学金,具体情况学生可直接向有关大学查询。
大部分mba学位课程均需攻读两年,但也有个别专业在1年或1年半的时间内可以修毕。学生毕业后还可以和亚洲以至全球的商界建立关系和网络联系,这无疑会对他们今后的事业发展提供不可多得的帮助。
由于上述优势,澳大利亚顶级的mba课程招生标准也非常严格。有意攻读的学生除了通常需要拥有学士学位(或相若的工作经历)以及至少两年相关的工作经验,还必须具备优良的gmat成绩。该考试主要是为测试学生的识字、数学以及撰写分析性文章的能力。另外,国际学生必须具有相当的英文水准,以ielts成绩为佳。部分商学院也有为新近毕业而没有工作经验的学士学位持有人提供不同的mba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