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天下父母心”看到这句话我就想起我的父母,知道自己无论在哪里不管多远父母的心都离我好近,因为他们无时不刻都在牵挂着我。现在我只能对他们说对不起请原谅女儿的任性。
当我对爸妈说我要离开时,爸爸很沉默,妈妈只是淡淡地说“随你”话虽然简单,但我却懂他们的不安和无奈。我看出他们眼中有泪心中有话却没有说,只是默默地做着手中的活。从小他们就这样,当女儿任性时他们就不说什么,因为他们知道说什么也是多余,事后就细心地教导我。后来每逢此时,我总知道此时无声胜有声,只是闹闹就好了。他们也一再包容女儿的任性和无理取闹,总是默默地支持着我的。
我说要走,他们好几天都没有安心过。走时一再叮嘱:“我在火车上不要跟陌生人讲话,下车后不要相信任何人,在外面要坚强不要像在家里一样动不动就哭了,不要哭坏了眼睛。”听着妈妈一遍遍地叮嘱,我努力不让自己哭出来,挥挥手道别。
哪个做父母的都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能看到儿女在身边健康地生活,即使不能做什么,只是图个安心。可做儿女的何曾能满足他们简单的要求呢!
想起,我生病时,爸妈守在手术室外焦心如焚就恨自己不能替女儿受这份罪。我永远都记得,我被推进手术室时,爸爸那苍老憔悴的脸和眼角的泪。因药物反应而食不下咽,呕吐不止时,爸妈急得直哭。不时叫医生来看,医生都不耐烦了。当我伤口恶化,高烧不退时,爸妈更是彻夜不眠为我量体温,换毛巾端茶倒水,这些我都刻在我心里。这也是我对爸妈的一份欠疚。
我知道我的任性让他们伤心,让他们为我担心。我知道一个个夜晚他们又在为女儿担心,因此而不能入眠。
越想越自责,想着自己的冲动和父母的心痛。我能回报他们的只是几通电话和在外面工作顺心生活开心才能让他们安心。
我想对他们说:女儿终究要长大,你们要真爱女儿就放心让去飞吧!就像鸟儿一样,今天你不让我学着去飞,明天我将跌的更重。要相信女儿不必太担心。
父亲与25元车钱
父亲好不容易进一次城,我陪他看过高楼大厦后,又打的去一处风景区玩。下车时,父亲看见我给了司机20元,就说:“坐一阵车怎么要这么多钱?”我说:“不多,这已经是最便宜的了。”
从风景区出来后,父亲不肯坐车了。从风景区到家有10公里,走回家那还不得累死?我还是叫了一辆的士。父亲见我不听他的话,就生气地自己走了。我问司机要多少钱,司机说最少要25元。我预先付钱给司机说:“等一会儿见到我父亲,你就说只要两块五毛。”司机问我为什么要骗父亲,我说:“我父亲刚从乡下来,他心疼钱,死活不肯坐车。”司机愣了一下才说:“好吧。”司机把车停到父亲身边。我叫父亲上车,父亲却要我下车。司机说:“大叔,你上来吧。我是顺路捎你们回去。只收两块五毛。”父亲这才上了车,一个劲地谢司机。
司机一路跟父亲说话,把我们送到家门口时,还亲自给父亲打开车门。等父亲下了车进了家后,司机又把我叫回到身边,将那25元还给我说:“这钱,你拿去买一瓶酒给大叔喝吧。”我莫名其妙地问:“你为什么不要钱?”司机说:“因为你的父亲太像我的父亲了。我父亲进城后,也是心疼钱,不肯坐车。”我问:“你父亲还好吧?”司机说:“他走路回家时,被车撞死了。”
司机眼里涌满了泪水,他默默地开车走了。那25元钱,我至今还保存着。
沟通让亲情更浓
“我不和你们说了!”任性的孩子啪的甩上门。留下委屈的父母言不由衷地说:“我再也不来管你了”
在门关上的一霎那,你看到和自己最亲近的人之间出现了一条裂缝。你惊惧的伸出手,却发现不知何时他已难以跨越。你想说些什么,却见到父母犹疑和费解的眼神。于是,你只能看着裂缝横在两代之间,带着遗憾与无奈。
完全的消除代沟并不容易,但很多时候,它并非那么触目,你可以忽视它的存在。
代沟,是两代人之间的事。岁月流逝总会带走一些东西,积淀一些东西,又产生一些东西。那些被带走的和新产生的东西之间就产生了观念上的差距。我们把它叫做“代沟”。
它就真得无法逾越吗?
曾经一度,“理解万岁”的呼唤引起两代人的关注,但“理解”似乎并不像它说起来那么容易。
你觉得父母缚住了你的翅膀,使你无法自由飞翔。同时,你的父母也越来越看不懂你。他们不明白你为什么会整天听这些风花雪月的曲子,为什么刚给的零花钱就会扑腾着往外跳。冷静时,你也曾试图心平气和的与父母沟通,用理解化解你们之间的对峙。结果却是更大声的争执与更彻底的失望。
然而亲情中,“是非”不是评判的标准,不是每一件事都要分出对于错的,只是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不同的侧面。不要固执的去证明你是对的,或许你没有错,但父母同样可能是对的。
人际关系是双向的,它父母和子女。反省自身是最基本的步骤。不要总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上,如果我们学会理解,会发现事情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糟。
沟通是渐进的过程,在有些时候,多一些谅解,多一些空间,多一些借鉴。代沟只是时代变化留下的阶梯,而不是伤害亲情的鸿沟。
生命是延续,不是累加。每个人都有自己追逐的一个远方的真实。父母终究也明白这个道理,关键就在于沟通的方式。说教的口吻是个大忌,父母和孩子都需要被尊重和被信赖的感觉,这就要看你如何是用正确的方式。
代沟,不一定能完全消除,但因为有爱,终会有谅解,也为了这份爱,让我们共同努力,彼此走近。在我们呱呱落地时,命运已注定,父母是我们最亲近的人,一生不变。
常回家看看
“找点时间,找点空闲,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几年前,陈红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传唱了大江南北,也唱起了多少年轻人对父母无限的关爱和思念。以至于今天从收音机里听到这首歌,仍能让人十分的动情,勾起我归乡的期盼。
世界上最无私的爱是母爱,最博大的天空是父母的心胸,父母对儿女的关爱是世上任何一种文字都难以形容的。记得小时候,年少不更事,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完全没有懂得父母对自己的呵护是那样的专注、那样的倾心。及至到了自己为人父、为人夫,把同样的一份爱传承给自己的儿女,才懂得做父母的心境。甚至有一种倾情于儿女身上的呵护是自身在强作欢颜,作出莫大牺牲后才能获取的。
十岁那年,我上小学三年级,十月是我的生日。那时的条件十分的艰难,我们能穿上一件新衣、吃上一顿猪肉都是做孩子的奢侈。于是我十分盼望自己的生日能早一天到来,缘由便是与父母约好穿上一身新衣服、吃一次红烧肉。
从八月桂花香浓的那一天,掰着手指数到九月重阳菊花黄,好不容易转到了十月。十月的天气已经显得寒意渐浓,自己用小笔在书上画着勾,还有十天就要过生日了。我问父亲:“什么时候给我做新衣服,就要过生日了。”父亲用那双带着淡淡忧郁的眼睛看着我,眉头紧蹙,半晌不说话,我又问母亲,母亲也叹了口气:“孩子,还早呢!放心吧,妈一定为你做一身新衣服。”我揪着的心放下了,蹦蹦跳跳地上学去……
第二天父亲便离开了家,我问妈妈:“爸爸上哪儿去了?”妈妈说:“爸爸到别人家帮工去了。”我仍未放在心上,及至到了过生日的前一天晚上,父亲才回到家中,拎回来5斤猪肉还有我的一身新衣服,那晚我的心美极了,为自己的衣服、为明天能吃上的一顿肉。
过了许多年,从母亲的口中才知道,父亲是去100多里外的沙矿上替别人挑沙,挣回来二十块钱为我过生日,一霎间,我什么都明白了。
从此一有空闲我总回到父母的身边去看看。不为别的,只想起父母亲老了许多,能时常陪陪他们,让他们感受儿子的孝心!享受亲情的关爱与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