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人士每天都幻想着升职加薪,步步高升,直至最终出人头地。然而,世事总是难随人愿,你如今还不得不在上班苦海中匍匐潜行。
无论是谁,压力就像一张网,让你无所遁形。除对抗同行外,还要与同事、部下、上司争斗。"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当你在竞争中被打得落荒而逃时,前途便化为乌有。不知自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到底在追寻什么?
"哥儿们,最近混得咋样?"
"唉!别提了,老样子……"
"那混蛋又整过你吗?"
"瞎凑合混吧!"
你和你的朋友十有八九使用类似见面用语,在你周围,人们不断上演着这无可奈何不得志的平淡剧。
为什么你负有绝顶才华,却始终不获老板垂青?
为什么比兔子跑得还快,薪水却比乌龟爬得还慢?
为什么自己埋头苦干、兢兢业业,公司或单位也有更高位置空缺,却偏偏宁聘外人也不作内部提升?
怎样才能会吃会穿会说话,脱颖而出被提拔?
为什么你莫名其妙地被炒了鱿鱼,而同事毫无成绩却保住了职位?
……
这一切皆有理可推,有道可探。
即使张牙舞爪、扬言无恶不作的上班族,也不得不对上司敬畏有加,在头儿面前也照样不敢擅自为所欲为,因为老板不但苛政猛于虎,而且心黑肝黑肠子黑。广大上班族要防止不被这吞噬部属的怪物玩弄,就要多长一只眼睛,多长一个心眼,洞穿老板们的猫腻勾当。
由上班族走上工薪族的人,一定都能够明显感觉到,为老板打工和在原来的单位里工作完全是两码事。这种不同体现在许多方面:比如,在单位里你可以"混日子",然而照样拿自己的那份工资;可是为老板打工的人必须努力工作,完成任务是最起码的要求,此外还必须干得出色;还有,在单位里升职加薪的标准基本上是按照年龄、工龄、资格等生搬硬套,可是为老板打工时,升职加薪的标准就灵活而多变。
脱离了僵化而沉闷的工作环境,走上了工薪族的道路,无疑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样更能施展你的所长,表现你的才华。可是,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一些令人倍感困惑的问题也接踵而至:
自觉极有才华,为什么始终不能获得老板的垂青?
为什么努力干那么长时间,公司有更高的职位空缺,却宁愿聘请"外援"也不作内部提升,从而使自己失去那令人羡慕的位子?
为什么自己的薪酬比同级的同事低?
为什么比自己晚进公司的人却比自己"混得还好"?
……
当中必然出了问题,而且问题肯定是出在老板身上,因为只有他才能对你行使"行杀予夺"的无上权力。
许多精明能干的人,其实并没有进过学校或者学历很低,然而他们却能够把握住人们的心理,促成自己事业的成功。原因何在?大体言之,就是因为他们都善于观察,练就了敏锐的洞察力,能够从日常生活中捕捉到别人不曾注意的启示和契机。
这种人凭借灵巧的脑子,"所见皆为吾师",从现实社会中吸取有用的学问,从而能够洞察机会,不断进步。
要想达到这种地步,必须在平时就要下苦功。古人就曾说过:"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若要抓住老板的心思,就不能不具备敏锐的观察力。
观察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方面,对老板进行观察。观察老板的一言一行,观察老板的处事方式、思维方式,观察老板喜欢什么、讨厌什么,观察老板的性格特点,等等。通过对以上各方面的观察,你就会对老板有个正面的了解,这种了解是你做事情的依据。
另一方面,对老板所欣赏的人进行观察。这种观察的好处是,能够使你在事实中建立起一个学习的榜样,因此你可以循着那些人的道路走下去,不致误入歧途。但要注意一点,不能"邯郸学步"、"东施效颦",以免弄成"四不像",不伦不类,反而贻笑大方。
直接观察老板,能够使你从正面了解他;观察老板所欣赏的人,也是对老板的间接观察方式,通过这种观察,能够使你从侧面了解你的老板。把这两方面的观察结合起来,认真思考、总结一下,你就会对老板有一个全面而透彻的了解。
观察,是抓住老板心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你若想了解他,就千万别忘了"观察"这两个字。
作为一个员工,要经常面对老板。要得到老板的赏识,配合他的思想和原则,必须了解老板的所思所想。这其中,察颜观色是很需要的一招。
有些深得老板宠爱的下属往往在老板提出问题之前,已经把答案奉上,自然会春风得意。因为一般说来,向下属交代事情,总是需要耗时费力,生怕下属不理解或理解得不透彻。如果你能准确地揣摩老板的心思,就可以大大减轻老板的精神负担,让他可以腾出脑袋空间,去思考别的事情。
在公司里,存在着两种角色:一种是大大小小的老板,另一种是各种各样的员工。当然,也有人会说,还有第三种角色存在,那就是既担任小老板又充当大老板下属的人。实际上,这种人的角色并不固定,一旦碰到具体情形需要他固定下来时,他就必然被划分到以上两种角色之中去。
在老板与员工之间存在着一种比较复杂的关系,为了维持或改善这种关系,大多数员工整天都会想着去"看透老板心"。
实际上,不仅员工想看透老板的心思,作为老板也想看透员工的心思。因此,便产生了这种"看透"与"反看透"的双重关系。
老板是不可能在员工面前经常和颜悦色的,一是做老板几乎每分钟都在思考工作,集中精神在生意上,许多时候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二是人要每一分钟保持微笑也是很累的,在下属面前的确不必强打精神,装作客气。所以,当下属的千万不要太敏感。
要熟悉老板的性格,应该主动与他多接触,多谈话,要克服因老板威仪而造成的心理屏障和自己的自卑感。
只有与老板熟悉了,从老板的举手投足、回眸顾盼中都可知晓其心理,达到内心的沟通,你才能成为老板的宠儿。
不管员工希望看透老板也好,还是老板希望看透员工也罢,其实质都是为了利用对方达到自己的目的。正如没有哪一个员工不希望了解自己的老板一样,也没有哪一个老板不想了解自己的员工,因为这是他份内的事,做不到这一点,他就难以当好老板。作为一个合格的老板,他会尽力发掘和晋升有才华的人,以便帮助他更好地承担责任。
因此,别把老板看得那么神秘,他只是在公司中与你处于不同位置上的一个人而已,他也有自己的一本"经",那就是"看透你"。
办公桌,通常被人们称为反映老板心灵的"镜子"。它常常比同事们的讲述更能说明你的老板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情况可供参考:
这种人的办公桌上总是十分杂乱无章。桌子的主人只有在这种杂乱无章的情况下,才感觉到自己心安理得和无拘无束。
这种老板的风格是:办事着急和雷厉风行。
他可能会一下子热衷于某种思想,但做事往往是虎头蛇尾。而且,他常常会迷恋于琐事而忽视大事,对一些重要事务经常注意不到。
这样的老板是位革新者,喜欢同大家交往,和集体融洽相处。
在这种人的桌子上,任何东西都有固定的位子。比如,办公纸放在盒子里,铅笔削得尖尖的,电话放得规规矩矩,东西用后都放在原来的地方。
他在工作中把形式看得比内容更重要,从而将很大精力花在重视形式上。
实际上,这种老板只知办事,不会管理,并不是一个合格的老板。
这种老板的最大特点就是,害怕新事物,甚至在小事上墨守成规。
在这种人的办公桌上,总喜欢摆着一些像儿童玩具一样的东西。
玩具汽车、彩色气球,精巧的花瓶……所以这些都给人一个印象:这些东西的主人根本不想使自己长大并成熟起来。
他认为这很好。
在工作中,这种人感兴趣的不是做出业绩。结果,他的手下人渐习惯于早上班晚下班。因为应该让这样的老板相信:一切都很好。
这样的老板常常要求自己的部下具有自主精神,充分发挥各自的才干。但是,当涉及到重大问题时,他会马上进行干预。
在这种老板的办公桌上,布满了各种机器,如计算机、传真机等等。
基于兴趣,作为下属你可以检验一下自己的老板对计算机的认识。那么结果常常会显示出,他对此的认识是非常浮浅的。
可是,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原因很简单,是出于个人虚荣在作怪。借助于这些机器,这种老板就能够充分显示出自己所特有的优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