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ME身体体检手册 第1章 体检须知

生活中,人们往往是有了病才去医院,而忽视了体检的重要性。许多疾病的治疗,其实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就是在源头上予以控制。及时的体检可在早期发现疾病,这样不但可为患者的治疗节省经费,而且更利于后期的治疗。

体检前、中、后的注意事项

(1)体检前须注意

准备参加体检,建议从检查前晚上8时后避免进食和剧烈运动,保持充足睡眠。

女性要避开经期;不要穿花色内衣、带金属扣内衣,不要佩戴首饰,以免影响放射检查。

体检前几天,要注意饮食,不要吃过多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不饮酒,不要吃对肝、肾功能有损害的药物。

体检前一天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保证充足睡眠,以免影响体检结果。最好能洗个澡。

如戴眼镜,一定要戴眼镜去。

体检当日,不要化妆,不要穿连衣裙、连裤袜。

如曾经动过手术,要带相关病历和有关资料。

体检当日早晨应禁食、禁水。

进行前列腺或妇科b超检查,应保持膀胱充盈(胀尿)。

如需要妇检,检查前应排清小便,再到妇科门诊。

如果正在妊娠,则不宜进行x光的检查。

妇女在月经期内不宜留取尿液标本及妇检,月经期后再作检查。

(2)体检中须注意

体检时应向医生询问程序,先进行b超检查,再进行妇科检查。

如实填写体检表格,体检过程中有问题及时与体检医生联系,应积极配合医生的各项检查,不要因为害羞而自动放弃某些体检项目。

体检过程中不要擅自更改体检项目,也不要遗漏任何一项检查。

体检中发现疾病,应遵医嘱及时去各诊室进一步检查,以免漏诊。

(3)体检后须知

如果检查结果反映出健康状况存在问题,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和指导及时就医,并合理安排好目前的生活作息和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果此次检查身体状况良好,则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且定期给身体作一次全面检查。

保存好体检结果,以便和下次体检结果作对照,也可作就医时的参考资料。

为保证体检结果的客观准确,受检者须在受检前3天内少吃或不吃高脂食品,不要饮酒,晚上应早休息,避免疲劳。若正在服用抗生素类药品或维生素c及减肥药物,应停药3天后再接受体检。女性月经期前后不宜作妇科检查。否则,体检的结果就会出现误差,甚至是错误的结论。

健康体检的禁忌

健康体检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有不少受检者由于对体检的一些关键环节重视不够或认识偏差,出现种种疏漏,使体检的目的难以达到。以下几个注意事项对体检者来说不可不知:

(1)忌采血时间太晚

体检化验一般在早上7:30~8:30采空腹血,最迟不宜超过9:00。太晚会因为体内生理性内分泌激素的影响,使血糖值失真(虽仍为空腹)。所以受检者应该尽早采血,不要误时。

(2)忌体检前贸然停药

采血要求空腹,但对慢性病患者服药应区别对待。如高血压病患者每日清晨服降压药,是保持血压稳定所必需的,贸然停药或推迟服药会引起血压骤升,发生危险。按常规服药后再测血压,体检医生也可对目前的降压方案进行评价。服少量降压药对化验的影响是轻微的,可以忽略不计。所以高血压患者应在服完降压药后再来体检。对糖尿病或其他慢性病患者,也应在采血后及时服药,不可因体检而干扰常规治疗。

(3)忌随意舍弃检查项目

体检表内设定的检查项目,既有反映身体健康状况的基本项目,也包括一些针对恶性疾病和常见疾病的特殊检查项目。有些检查对疾病的早期发现有特殊意义。如直肠指诊检查,对40岁以上受检者直肠肿物的发现尤为重要。有的受检者因怕麻烦或害羞,自动放弃该项检查,若受检者真有病变,自然也就失去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其后果不言而喻。

(4)忌忽略重要病史陈述

病史,尤其是重要疾病病史,是体检医生判定受检者健康现状的重要参考依据。医生据此制定干预措施,对疾病的转归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有的受检者抱定一种“考核”一下体检医生水平的心理,认为疾病只能靠查出来,不能靠说出来。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例如,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指导前,必须弄清其高血压病的发病时间、治疗过程、用药情况等关键问题,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进一步的治疗意见,包括加减用药剂量、调整用药品种等,从而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如受检者记不清所服药物的名称,可以把药盒带来辨认。病史陈述要力争做到客观、准确,重要疾病不可遗漏。

(5)忌轻视体检结论

体检结论是对受检者健康状况的概括和总结,是医生根据各科体检结果,经过综合分析对受检者开的健康处方,其对纠正不良生活习惯,预防和治疗疾病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些受检者对体检过程较为重视,却忽视了体检结论,没有仔细阅读和认真实施,使健康体检失去了意义。

上午体检者,禁食早餐,头一天晚餐宜清淡,避免引起早搏。下午体检者,上午九时以前可进少许清淡饮食,禁食午餐。

选择合适的体检机构

健康体检是对个人或群体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分析、评估以及预测和预防的全过程。为了健康,我们应选择合格的专业化的健康体检中心,它们是经卫生部门体检质量控制与改进中心验证认可的,并具备以下条件:

(1)应有宽松温馨的环境,最好能与医院分离,避免交叉感染,从而使受检者有一种健康的安全感。

(2)要有年检合格的医疗设备,并且有保养维护记录。

(3)要有专业的医生队伍,各科室至少应有一名临床工作5年以上的专业医生。

(4)要有优质的人性化服务,以对待健康人的心态与受检者进行心理交流,做好服务。(5)要有一份人性化的、看得懂的并有一定指导意义的报告。

(6)要有良好的后续服务,当好体检者的健康管家。

(7)收费要合理,价格要清楚,以便于人们根据自身经济状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体检项目,让人们明明白白、高高兴兴地消费。

专家提醒,选择体检机构要注意五个合法性:体检机构的合法性;体检项目的合法性;体检地点的合法性;体检人员的合法性;体检设备的合法性。只有在选择体检时认真注意到以上诸多的合法性,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基本权益。

3类人更应定期体检

健康检查是预防疾病最有效的手段,有3类人更应定期做健康检查。

(1)白领族

一份资料显示:4000多名31~60岁的白领职员中,脂肪肝发病率高达12.9%,肥胖症患病率达31.6%,高脂血症患病率为12.8%,冠心病患病率为3.1%。据分析,白领的脂肪肝、高脂血症等患病率之所以比整个人群患病率还高,常常是因为白领有过量饮食、进零食、吃夜宵等不规律的饮食习惯,这些不良习惯扰乱了身体正常的代谢,为脂肪肝和肥胖症的发病提供了条件。如果每年做一次体检,这些疾病便能做到及早发现、及时治疗,从而有效地阻止肝脏进一步纤维和硬化,使肝脏免受损害。

(2)40岁以上的亚健康人群

按年龄来算,18~40岁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轻度失调呈现缓慢上升趋势,而到了40岁以上,潜疾病状态的比例陡然攀高;55岁前后有明显疾病症状的越来越多。亚健康状态在中年以后变得明朗化,滑向疾病的步伐迅速加快。肩负事业和家庭重任的中年人千万不要小看亚健康状态,否则在不久的将来,将有2/3死于心脑血管疾病、1/10死于肿瘤、1/5死于肺部疾病和糖尿病以及过劳与意外,只有1/10的人才有希望安享天年。

(3)已有慢性病的人

慢性病人是指一些已患有心脑血管、糖尿病、肝炎、哮喘、胃病等疾病的人,他们的病情在医生的治疗下暂时可能得到缓解,但绝非已得到一劳永逸的良方。因此,这些病人仍应定时进行疾病的复诊和检查。糖尿病人至少应每个月做一次血糖,并检查是否有合并症发生。乙肝病人每半年要检查一次肝脏b超,这样可及早发现肝脏的病变。胃病病人每年应做一次胃镜检查,随时掌握自己的疾病发展,以及时调整用药,达到治疗的最佳效果。

春天万物萌发,人体内脏和器官功能活跃,是体检的最佳时节。

走出健康体检的“误区”

“健康是福”被越来越多的人奉为信条。但崇尚健康也有讲究,观念不正确可能会让小病生成大患。以下是医生们对在体检中常见的认识误区进行的“诊断”。

误区一:自信年轻或身体好,定期体检可查可不查。

提示:体检,就是帮助你找出身体的隐患,犹如汽车必须定期检修保养一样。尤其是40岁以上或有家族病史者,或多或少会有一些疾病的危险因子潜伏着,加上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诸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日渐年轻化,有的人表面上“健康”,自我感觉良好,而体内潜伏的致病因素正在发展变化之中,待出现症状再进行治疗,常常已延误了时机。

误区二:一次体检,三五年无忧

提示:我们要认识到自己的身体是一个动态系统,每天都在不停发生着细微的变化。一次体检的结果并不具有长期的意义,甚至几个月内就可能改变。因为有些疾病的发展速度很快,而且症状不明显,让人很难察觉,待到察觉时可能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医生提醒,体检要坚持定期进行,因为它的目的就在于及时发现疾病,而及时发现又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这正是体检的真正意义所在。

误区三:注重医疗仪器检查,轻视医生的手诊。

提示:只相信仪器检查而轻视医生的手诊,会漏掉很多发现疾病的机会,尤其是某些疾病通过医生的手诊对早期发现具有特殊的意义,如外科医生的直肠指诊,对发现受检者的直肠肿物极为重要。

误区四:健康体检时“抓大放小”。

有些人在体检时对身体的重要器官(如心、肺、肝、肾)的检查非常重视,但往往忽视耳鼻喉科、眼科这样的“小科”,随意放弃检查。

提示:心肝肺等重要脏器要查,五官科眼耳口鼻喉也千万不要漏检。耳鼻喉科医生凭着视诊、触诊等方法,对耳朵、鼻腔、口腔、鼻咽腔、喉头几大部位做重要筛查,可以早期发现疾病的前兆。尤其是鼻咽癌,它早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多数患者是在健康体检中发现的。又如眼科的眼底检查,眼底视网膜是全身惟一可用肉眼直接观察到的末梢血管,其状况对全身系统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的诊断及治疗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误区五:体检后不重视复查,认为小毛病没必要复查。

有些人在收到体检结果后,觉得自己没什么大毛病,就不必做进一步检查了,或认为工作繁忙,无暇去医院,等等再说。

提示:有些疾病可能查不出,查出有毛病的,还不能据此确诊,一些不起眼的小毛病,可能就是大病的征兆,而复查就是有针对性的进一步检查,从而达到确诊的目的,因此复查是很有必要的。

误区六:体检报告随手扔

很多人在体检之后,看看结果就随手将体检报告扔了,觉得既然没查出毛病,就没有保留的必要。

提示:一个人去年和今年的体检结果可能都是正常的,但如果其中某项指标有了很大变化,那就有必要引起重视了。因为这往往表明身体有某种疾病发病的倾向。医生提醒,经过医生对不同时间体检结果的比较,会发现一年来某人身体状况的变化,这有利于及时做出诊断或防范。因此,体检报告要好好保存,切勿乱扔。

不要害怕体检,体检防病而不致病。体检能主动发现尚未感觉到的疾病和体内存在的“危险因子”,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的预防保健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