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我读了一本杂志,看到上面有一篇田边圣子的文章。文章中这样写道:"女性中没有非常机灵的人,即使有也只是极少数。也许我们会受到伍曼利布斗士的批评,认真、谨慎、顽强、正直,这些美德我们样样具备,唯独机灵怎么也学不会。"
因为她是小说家,所以,写的也许是女性对男性的一些见解吧。同时,作为对策,她提出了女性要学会机灵。
她告诉我们:"你只要把男人耍威风看作是他们还很幼稚就行了。"可是,在我看来,问题没那么简单。男人们独断专行的不正常现象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记得以前有一本叫《雄辩》的杂志,其中写道:"要把听众看作是南瓜,这样就能在众人面前大胆地演说。"
尾崎行雄常被人称为有名的"演说"家。在宪法和自由的问题,他有自己的信念和主张,正因为他久经世故和长期的努力,所以,他的演说常常激动人心,我认为,只有他那样的演说才能鼓动台下的听众。所以,如果他把台下的听众都当作南瓜的话,那么,他还有什么演说的必要呢?
男人也是一样,光想歧视对方、贬低对方,否则心里踏实,这样的话,则一事无成。
或许田边女士说的意思是要求我们女性应该再冷静一些,看问题要客观些吧。无论怎么说,她所指出的女性不机灵,正是女性的致命弱点。
小时候,经常听母亲讲一休小和尚的故事,故事中,一休小和尚在表现出令大人们都吃惊的聪明才智之前,总是要说"等一等",这句话我一直铭记在心中。
的确,关键就在于"等一等",而且,孩子们也已经懂得了。孩子摔了一跤,或者受到训斥,在哭之前,由于说了声"等一等",于是家长就会问声:"怎么啦?"这样孩子就能有时间对家长说明情由了。当受到表扬或受到别人吹捧时,首先要有"等一等"的精神,在你头脑发热之前,不妨先微微一笑。
我认为,如果女性能经常保持"等一等"的清醒的头脑,就不至于会发生前面所讲到的被推销员弄得哭哭啼啼的事情,也不会去轻信政治家们的甜言蜜语。
而且,女性还会从中学到真正的幽默。
我刚结婚的时候,日本正处于备战状态,丈夫是站在反战立场上的一名学者,因此,当时我每天都忧心忡忡。尤其,日本与纳粹分子结成同盟以后,军国主义者中间又增加了极右的思想,每天到处可以听到:"日本打胜仗啦!日本打胜仗啦!然而,国民生活却越来贫困,最后,局势终于发展到了原子弹落在广岛的地步。
当时我们经常会受到各种镇压。我们想尽各种办法让孩子们——未来的国家公民疏散开来。并建议,至少要让我居住的东京地区的孩子们过上健康的生活。可是,我的建议遭到排斥,他们说,担心东京会遭到空袭是亡国奴的思想。但是,就是那一年的三月十日东京遭到大空袭,夺去了十二万人的生命。
最后,当局才草率地疏散了儿童。那些儿童当时正处于成长时期,活到今天也不过四十岁左右,这代人的死亡率之高成了当今的社会问题,每当我听到这类话就感到痛心。
回想起那种不重视医学、不重视科学、更不重视人的生命和生命的宝贵性的野蛮时代,我感到,如果当时每个国民都有一休小和尚的那种"等一等"的清醒头脑和思考问题的习惯,就不致于有那段历史。
直到现在我还是坚持这样的观点,即不管在任何时候,都要发扬"等一等"的精神,必须用长远的观点去考虑问题。在你感到迷惑不决时,不要慌张,不要冲动,不要轻信别人的花言巧语,这样,你就能够认清自己前进的道路。
前不久,政府在"节省能源"的运动中,光要求国民节能,并妄图强制性地推行资本主义初期的拆东墙补西墙式的办法,但是今天的国民却变得比过去聪明了,人们并没有理睬他们。可以这样认为,一部分人之所以在节能运动中表现得那么"积极",因为这部分人是有利可图的。
这又使我想起,当时妇女们都把已故的大平首相穿的那身省料服装当笑柄时的情景。
尽管年初还在说石油的储备量比去年充足了,但舆论界却还是在叫嚷:石油供应不足,石油供应不足。北海道发生过这样一起事件。有些人对舆论信以为真,加上燃料价格上涨,所以,把暖气改成烧煤炭,有一家五口人住在水泥结构的公寓里,因母亲和妹妹感冒病倒,兄弟三人照顾母亲和妹妹,结果酿成了中毒死亡的事件。真令人不可思议。
说到上级的命令,我想起了那恶梦般的年月。当时是备战时期,一些人口口声声说读书无用,对各种书籍都实行了管制,并且捣毁了带有民主倾向的出版社,把一切精力都集中在如何加强战斗力上。我也因为有一本《妇女之友》的杂志,一度被卷入了那场风波,所以,我深知攻击文化无用的法西斯主义的极端的可怕性。
"管制!管制!"官僚和军部的一声令下,你就得象军人那要"向右看齐",根本没有行动的自由,当时就是靠这种军队式的管理办法来要求国民万众一心,并刺激国民的爱国心,然而,被贫困压得喘不过气的人心实际上早就成了一盘散沙。
因此,我一听到"节能、节能"的吆喝声,就自然会想起一休小和尚所说的"等一等"。女性要建立家庭,要照看孩子,为了不让孩子卷入战争,她们应该以"等一等"的精神,通过自己的双眼去监视社会。
每到经济萧条的时候,公司方面就声称要经营合理化,开始反对浪费,说什么把不要用的灯关掉啦,不要坐车啦,业余活动要适可而止啦等等。可是,由此造成的不良后果却全部落到了我们日常生活之中。什么是浪费?对于资本家来说,多消耗就多一分损失,而对于我们日常生活来说,却常常是一种必要的调节,让我们都把大力主张这种"浪费"理解为合理主义吧。
要说浪费,比如说为了做生意而在宴会上猛吃猛喝,这难道不是资本家的浪费吗?再比如说,城市密集型的出现,土地价格的不断上涨,使得职工的家庭离工作单位越来越远了,以至于上班路上的时间越来越长,在十分拥挤的车厢里不停地颠簸,好不容易赶到公司,人已精疲力尽,这种体力上的消耗难道不也是资本家的浪费吗?利用时间差上下班,也不过是说说而已,看来很难实施。孩子们在作文中写道:"爸爸在家里是个闲得无事可干的人",孩子们的这种看法也不是毫无道理的吧。
高速经济发展时候,国外不少国家指责日本人工作太过份,而且把多余的产品倾销到外国,他们对日本失去了信用。虽说日本已成了世界上第三经济大国,但得到了利润在其它方面周转,一般国民的生活还停留在守着"兔子窝"的水平上,并没有什么进展。同时,金融机构也在拼命地叫嚷:贷款!贷款!你别以为借到钱就等于有了发财的本钱,他们接着会告诉你:这笔钱你们父子两代人慢慢地还就得了。简直叫你听得目瞪口呆。赚钱!赚钱!在这种思想驱使下,国民越是拚命地工作,他们失去的东西就越多吧。
人们一天一天地过着没有浪费,没有自由的单调生活,于是,他们的精神上充满了紧张感。最后,他们迎来了自己的晚年,失去了自己生活的目标,过着"每天都是星期日"的寂寞的生活。这就是人们的一生。
日本人并不是不懂得风流。遗憾的是有人却把丰富的精神从容看成是浪费。所谓浪费,事实上是剥削人类的可怕字眼。浪费,是上司们对我们的嘲弄。我们往往不为自己轻易上当受骗感到焦急。
一位男作家在随笔中写过这样一段话:"我认为,妇女身上没有幽默感,我后来遇到的一些事情也证明了我的这一观点。"随后又写道:"为什么她们身上没有幽默呢?简单地说,因为妇女看到的只是个人。她们不懂得如何客观地看待自己是某一环境中的一员,自己是作为一个角色出现在人类舞台上的。"
他的意思也是说妇女不聪明,觉得女性的盲点令人讨厌。然而为什么男人离开了这种不聪明的女性就不能生活呢?那位作家在拼凑了许多印象后写成的另一篇随笔中说,女性身体的各个部分都与性连结在一起,包括耳朵、嘴、骨头、手指、脚、乳房、头发等等……
我认为,按他的说法,男人身上也存在着性的盲点,他们不能客观地看待女性。这是不幸的。
过去,不把女性当人,并认为女人只是意味着她们是女的种类。对于女性来说,只有性才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而且,女性还不能自由地使用这种经济上的价值。这种自由被人们所称颂的"为了你父母"的舆论而剥夺。可怜的女性其实只不过是买卖婚姻的牺牲品而已。
这种历史上的恶习如果还在束缚着男人的话,那么对于男女双方则同样是不幸的。
近年来,女孩子的发育较快,很早就出现月经现象。可是有些母亲只是抽象地说教、提醒,说什么你已经长成大人了,这些事也应该如何知道如何处理了等等。在性教育方面没有给予孩子们充分的知识。虽然电视的广告节目中也常常说到痛经之类,但是,女性对于自己身上每个月都在发生的变化只是说要求自己去习惯于它,至于女性将要生儿育女的性方面的知识根本就没有积极地去掌握。我感到这里也存在着女性的盲点。
有些人对于异性完全出于兴趣爱好,他们对于女性的性缺乏认识。
而且,有人认为女人没有必要考虑性生活的问题,只要身体给男人就行了,真是无稽之谈。直到今天,好象还有些夫妻过着妻子一切听从丈夫的性生活,经过各方面的调查,发现很多已婚的女性还不知道什么是性生活中的快感。
在小说中,已有过性关系的女性常常会有这样的表白:"通过和你接触我才知道女性的喜悦,给我尝到女人的滋味"等等。令人感到似乎有了男性才有女性,而忽视了没有女性就没有男性的问题。
最后,谈到女性的盲点,还是有必要提一下不看书的问题。有些妇女不要说看书,事实上连字也懒得去看。结果都是些道听途说的知识,她们的思维方法也就只能是支离破碎的。不少人常说,太忙了没有时间。这不是理由。因为她们有的是看电视的时间。
近年来,年青人出国到各地去旅行。可是回来以后,向他们一打听,都不能完整地讲出那个国家的历史,城市的结构。这样何必特意花一大笔钱出去旅行呢?旅行的价值就减去了一半。
真正要想去看点东西的话,我认为,必须先意识到一些问题,平时还要去阅读各种书籍,并且要经常想到这些问题。否则,既不会有所发现,也不会有所创造。我们的人生道路还很漫长,对于我们来说,读书会使人开阔眼界,会启发我们如何处理人生中的忧愁和喜悦等许多问题,如果说读书能够培养女性的美,这并不过份吧。
总之,我小时候,女孩子一拿起书家里人就会眼睛盯着她,并且马上说:"来帮个忙",于是女孩子只好放下书去干活。但是现在,女孩子已经能够上大学了,所以,可以回答:"不行,我在学习"我感到,我们必须培养自己的读书能力。
听说年青人读了不少小说,而且,文库本也很畅销,所以,我就列举了一些书名,例如,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斯坦·培克的《愤怒的葡萄》等等,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竟然很少有人读过这类书。他们好象不太喜欢看以社会问题为背景的小说,而喜欢看情节上惊心动魄,不看完不罢休的小说。另外,不喜欢看妇女忍气吞声,受命运摆布的小说。我殷切地希望女青年再看一些社会性题材的书籍。
下面再看看学校的教育。如今,知识被看作是为了升学,为了取得在社会上生存的资格而去掌握的东西,并没有促使学生通过掌握知识,去真正了解现实,把文化一步一步向前推进。而读书方法尤其没有得到重视。学生被迫去零打碎敲地读老师指定的教材中的某一行某一段,老师只对作者作一般性的说明,缺乏对内容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就拿文化来说,也都是为了应付考试。教师自己在课堂上也大声叫嚷:"注意,这个问题考试中会有的",这样的教学方法怎么能够提高学生的读书能力呢?我感到,什么是人生?什么是人?它们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如果没有这种社会性和哲学性的思想准备,即使是小说,也不一定能真正看懂其中的含义。
最近,书店的店堂里大为改观,根本不象书店的样子,考试用的参考书堆积在书架上。看到报纸上的新书介绍,过几天去买据说已经没有了。问其原因,店员总是装出一本正经的样子回答说,我们这里没有地方放,所以退回去了。此外,过去老板常向人推荐"这本书写得很好",而现在,这类话已经听不到了。现在学校的图书馆也学起那一套来了,简直与书店一脉相承。
相反,我发现,书店里放着许多漫画刊物,看上去色情性的的内容比较多。我也常看尖锐的社会讽刺性漫画,这也是一种大脑训练。要知道只有人才具备接受训练的头脑,如果失去了用来训练头脑的看书的习惯,人就会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女性如果不考虑自己的人生,抱着听天由命的态度生活的话,稍遇挫折,就会说,这出于我预料之外,因而会失去对生活的希望。无论你走过多少人生坎坷的道路,如果不懂得理想这一最重要的兴奋剂,精神生活上就会感到枯燥无味。这样说也许不过份吧。
佩斯加尔说得好,"人是有思想的芦苇"。有了头脑才会有人。人如果失去了思考能力,就与死人没有什么两样。在人所具备的条件中,保持头脑始终正常地工作,这是最重要的条件。就象每天早上要梳头一样,训练头脑的方法就是要看书。
请大家早上在厨房或者在去公司的路上都自言自语地说上几句"读书!读书!""等一等"。
也许从上述的内容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女性的盲点吧。意识到这些,并尽力改变它,你未来的生活方式,你的形象将会逐渐发生变化,从而变成一个背姿优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