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富与贵的哲学
财富不是单单用金钱来衡量的。能够在这个世上对其他需要你帮助的人有贡献,乃真财富。
有人说,李嘉诚有两个事业。一个是拼命赚钱的事业,名下企业业务遍布全球53个国家和地区,雇员人数约22万名;另一个是不断花钱的事业,他的投入也足以让他成为亚洲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公益慈善家。今年初,在接受香港的《亚洲周刊》杂志的采访时,他甚至把自己一手创立的李嘉诚基金会称作是心中的第三个儿子。与财富的这两种打交道的方式和态度就这样奇妙地统一在了李嘉诚的身上。
近日,这位华人世界的首富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记者:您怎么会觉得李嘉诚基金会好比您的亲生儿子一样?
李嘉诚:有一个晚上,我无端地想起来我这个基金会,因而睡不着。世事难料,坐飞机也可以出意外,骤然之间有个疾病,也可以离开这个世界。所以,我就整晚睡不着。天快亮的时候,我问自己“傻瓜,为什么要这么艰难?”你有这么多不同的投资,你将这个投资的哪一部分给基金会,就当自己有第三个孩子就行,因为如果我多生一个孩子,无论男的女的,我都会分一部分给他。那么我就当基金会是我的第三个孩子就行了。
记者:现在基金会有多大?它是什么样子?
李嘉诚:现在还是个秘密,但是可以讲是相当大的数字。同时,我自己定下一个规则:基金会现在已经有的资产,跟它增长的积蓄是一直不用的。今年它用多少,做多少,捐多少,我今年一年就还给它。就是它做多少,跟基金会现在有的数额完全无关系。在我健康良好的时候,基金会每年捐的钱都是我额外拿出来的。假如今年基金会做10个亿,我就放进10个亿给它。
记者:我注意到,长期以来,您和您的集团,已经为慈善公益事业投资过百亿了,其中很大的成分是放在医疗和教育,这有您的特别的考虑吗?
李嘉诚:有。其实,无论什么国家,什么政策,教育都是最重要的,教育能够令社会进步。而医疗是一种关怀。这个社会如果有进步,有关怀,是好的。如果一个社会有进步,有关怀,你这个社会就非常和谐。
记者:和谐。
李嘉诚:也会理想,充满关心和爱。人总有一天要离开这个世界,当你离开这个世界的前一段时间,如果你能够快快乐乐地回想起,这一生虽然人家也为我服务很多,但我也为人家服务不少,那么,你就会真真正正快乐的。
记者:我注意到在您对医疗的投资当中,其中有一个项目是让大家非常感动的宁养服务,这个项目您是怎么想到的?
李嘉诚:我在香港有不少朋友因为肿瘤病过世了,过世之前受过不少痛苦。照我看,如果一个女人分娩的痛苦假如是50%的话,最痛苦的时候是60%,但是这个肿瘤的病症是可以达到100%的。我去医院看望这个朋友之后就想,在内地也应该有这样的病症,假如家庭环境不好的话,用什么去关怀他呢?我去跟大学的医学院说,我希望在汕头建试点,如果好的话,两三年之内,在全国推广这件事。他们提议用“临终关怀”,我说这个名字用得不好,你跟病人医疗的时候,说是临终关怀,是不行的。
记者:宁养医疗这种服务,是一个全国的计划?
李嘉诚:是,现在全国共有20家。坦白来讲,这个是完全不够的,就是加100倍,也是不够的。但是,我不能够将所有的精力放在这个问题上,最要紧就是希望大家一道努力,那么这力量就大了,单凭我这个人,是做不大的。
记者:您这个心是无限的。它还有一个样板的作用?
李嘉诚:希望如此。所以,现在我还是鼓励我基金会的同事,他们也真的是尽心尽力,每天工作非常重。我都是告诉他们一句话,用最好的医药,最好的办法,能够送到病者的手里,给他医。我说,假如一个药减轻病痛是90%的,价格是50块钱,但是一个可以减轻99%,要100块的,我情愿买100块的,就是尽量令病人的痛苦可以减得越少越好,这是我自己心底的想法。
记者:您对教育和医疗这些慈善公益的事业投入这么大,与您幼年的经历有什么关系?
李嘉诚:童年我是一个非常喜欢读书的人。战争期间,我们一家人来到香港,当时日本人已经占领了香港了,于是我妈妈带着我弟弟、妹妹回到家乡去,香港只有我跟我爸爸。那时每天晚上爸爸都会咳嗽。因为爸爸的咳嗽,每天晚上我心里都很难过,但他也根本没有看过医生,等到他自己知道严重了,才联系公立医院。半年后,在医药不够、经济困难的情况下,他去世了。所以这一段的经历给我非常深刻的影响,就是说,如果有一天,假如我的事业可以达到某种程度,我就要为医疗事业做一点事。要牢牢记住,教育、医疗都是最重要的。教育来讲,我认为自己也幸运,怎么样幸运呢?因为在那一段最困难的时间,我一路都是尽量求进步、尽量抢到多一点学问,到今天这么多年来,是没有一天停过的。甚至旅行,我还是带着要看的书。
我一生中有两个关键时刻。一个是我12岁的时候,一个天真、充满幻想的小孩子跑到香港,见到一个不是我所希望的世界,我转眼之间就变得成熟了,非常努力,不怕辛苦,充满责任感。第二个应该是我二十七、八岁的时候,那个时候我可以说“贫穷,我永远不会再见你了”,也就是说以后都不需要做事了,可以退休了。但是骤然间你发现,财富在一路给你增加,可你有什么特别快乐的地方?没有。
记者:您心目当中的快乐是什么?
李嘉诚:有的人,他虽然非常长寿,但是,人家也没有得他的益处,所以他这一生是有一点浪费了嘛。如果有的人虽然年纪非常轻就去世了,但是他对我们这个社会有非常好的贡献,所以,他虽死犹生。我觉得最要紧的是内心的富贵。一个人有了衣食住行这个条件之后,应该对社会多一点关怀,或者说义务,或者说责任。
记者:所以人家说,李嘉诚这么有钱,他根本花不完,所以拿出一点去关怀关怀社会。
李嘉诚:拿钱出来可以说简单,但付出时间去做了,这个不简单。几十年来,我都是夜以继日地做,一天工作十六、七个小时。不停地,马不停蹄地在做,晚上到凌晨两三点都是在做。
记者:您希望我们的世界有越来越多的李嘉诚,越来越多的李嘉诚基金?
李嘉诚:对。最要紧的是有一个好的前途。去年我们给7万个没有下肢的残疾人做了一个“长江万里行活动”,我们帮他之后,他不仅可以站起来,还可以工作,也提高他个人的信心。
记者:这是您捐献文化的核心?
李嘉诚:对。很多事只是你想不想去做,想做就可以有办法去做。其次,做这类的事,我对时间什么的都无所谓,自己就是喜欢这样做。最困难的是,有的时候看到他们家人为这些病者劳累的时候,我会吃不消。一般我演讲需要一个稿子,但如果讲到教育、医疗、残疾工程的话,我是什么稿子都不需要,我就可以分析得非常清楚,这个可以说是由衷而来。
记者:您更愿意把它看成是一种公益事业,而不简单是一种捐钱给谁的慈善?
李嘉诚:不是慈善,是公益事业。说是慈善事业对那个接受捐赠的人不太好。
记者:几十年来,到底是什么东西始终让您保持对公益事业有如此的激情?
李嘉诚:最要紧的就是内心世界,你会感到世界上有很多不幸的人,那么,你能力做得到的,你这一生应该好好尽心尽力去做。你明明有多余10倍、100倍都不止的钱时,为什么不做这件事情?这使得一生有意义得多。我如果再有一生的话,我还是走这条路。社会要进步,离不开支持关怀,这方面,你可以带给很多的百姓幸福安乐。
记者:您怎么看待财富?
李嘉诚:财富不是单单用金钱来比拟的。衡量财富就是我所讲的,内心的富贵才是财富。如果让我讲一句,“富贵”两个字,它们不是连在一起的,这句话可能得罪了人,但是,其实有不少人,“富”而不“贵”。真正的“富贵”,是作为社会的一分子,能用你的金钱,让这个社会更好、更进步、更多的人受到关怀。所以我就这样想,你的贵是从你的行为而来。
记者:不是冲你的钱而来?
李嘉诚:对,贵是从你的行为而来。所以,如果你去看我们中国很多哲学家,他是讲“贵为天子,未必是贵”,“贱如匹夫,不为贱也”,就是一个普通大众,低下工作者,未必是贱,你天子也不一定是贵。就是看你的一生所做的事,所讲的话,怎么样对人对事,这个是我自己领悟出来的。
记者:怎么能够使一个人内心真正富贵呢?
李嘉诚:能够在这个世上对其他需要你帮助的人有贡献,这个是内心的财富。这个是我自己创造出来的,这个是真财富。因为金钱的财富,你今天可能涨了,身价高很多,明天掉下去了,你的财富可以一夜之间变为一半。只有你做出使世人受益的,这个是真财富,任何人拿不回来。
链接
李嘉诚基金会成立于1980年,主要在教育、医疗、文化、公益事业几方面进行有系统的资助。根据基金会网站公布的数字,这些年来,基金会已捐和承诺捐出的款项已经达到约76亿港元。而在今年年初,李嘉诚把自己持有的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的普通股份出售,并宣布由此得到的约78亿港元的收入全部捐作公益事业。这笔捐赠成为全球华人圈内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公益事业捐款。
李嘉诚:最近比较烦
“诚哥”最近比较烦
“诚哥”是香港人对李嘉诚的爱称。老当益壮的他近来气不顺,一面是旗下港灯公司的员工为加薪闹得沸沸扬扬,一面是太平协和老板汪世忠翻陈年旧账要与长实对簿公堂。
冻薪六年港灯员工告状要他加薪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套儒家传统理论在资本身上并不太适用。香港电灯集团(以下简称:港灯)6年连赚362个亿,员工却连年冻薪,也难怪员工气上心头,一直闹到大老板李嘉诚那里告状,要求加薪3%至5%,并要诚哥履行承诺。
港灯是李嘉诚长和系四家公司之一,李嘉诚通过长江基建集团拥有港灯38.87%的股份,是港灯的大股东。去年李嘉诚曾经公开表示,要给属下公司员工加薪,但港灯员工的薪水却迟迟不动。
代表1/3员工的港灯职工会,从今年5月起已先后3次去信港灯管理层,多次要求资方加薪3%至5%,但公司一直未有回复,于是激起员工不满,工会于是上周在港召开新闻发布会声讨,甚至提及“罢工”的字眼。
“本港经济好转,今年有很多公司已经调高员工薪酬,即使九巴及新巴的利润不及港灯,仍然做出加薪决定,反观港灯去年利润高达62亿元,还增加了电费收费,奈何公司管理层在今年7月的加薪期,仍未向员工提过任何加薪方案。”港灯工会主席黄年胜说,“港灯在过去7年来一直压缩人手,由3000多人减至目前的2000人,令员工工作量增加,希望资方能以加薪来慰劳员工。”
港灯对员工的要求也有说法,港灯发言人回应说,每年年底均会参考市场的薪酬趋势及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薪酬检讨,而去年的薪酬调查发现,港灯的薪酬在市场上仍具竞争力。
不过黄年胜称,过去经济不景气,员工薪酬冻结6年,现时香港进入通胀期,物价、楼价均全面上调,在外围环境改善下,港灯亦向用户加费,公司每年盈利丰厚,故应该调整员工薪酬。
他还表示,港灯工会将会“尽量克制,不发动罢工,以免影响市民”。拥有约2000员工的港灯,目前负责发电、输电及配电予香港岛及南丫岛。时至今日,港灯位于南丫岛的发电厂,总发电量为3420兆瓦,服务客户人数超过55万名,自1997年以来更一直保持99.999%的供电可靠性。港灯集团还是为香港恒生指数33只成份股之一。因此,一旦员工情绪失控,其情形可想而知。
汪世忠讨债损颜面
内忧仍在,外患又至。有着“过海神仙”之称的台商汪世忠,近日起诉到香港高等法院,向长实追讨一笔207万的旧债。
区区207万实在不足挂齿,但大家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这样面红耳赤地闹到法院,让诚哥脸上有点挂不住。
上世纪90年代,汪世忠旗下的太平协和(简称:太协)与李嘉诚旗下的长实地产合作发展马鞍山听涛雅苑,长实地产为长江实业全资附属公司,与太平协和分别持有听涛雅苑发展商concord
property
development(简称:cpd)45%及55%股权。后来太协通过旗下公司收购了长实地产的股份,cpd成为太协全资附属,太协2003年度私有化撤回上市地位。
根据太协此番告长实的状书中披露,2000年,cpd委托长实地产,向听涛雅苑买家追讨差价。经过多年追讨,至今共收回207.12万元,但长实地产并未履行委托协议,未有将收回款项支付予cpd.今年7月、8月及9月,cpd的代表律师曾3次去信长实地产要求取回款项均不果,故入禀追讨。
汪世忠的名字在业界无人不晓,当年因资金不足,汪世忠从台湾过海到港发展,但后来公司经营出现危机,2003年太平协和私有化,撤回上市地位。香港坊间传言说,太协私有化时,坚持死守的小股民亦被迫要接受低价交出股份,引发不少股民怨气,更有传闻,称一位老妇人以全副身家买入太协,当日得悉太协以贱价进行私有化,气得实时晕倒,被送入院,不久即去世。
其实,汪世忠与诚哥的战场业已扩展到内地。在内地刚刚开放时,汪世忠就与日本人合作在广东经营电子表生意,甚至不惜在广东街头叫卖,在大陆掘得“第一桶金”。当前又逢内地经济高速增长,汪世忠自然不会错过,并豪言:“中国现时的发展机遇属百年一遇,集团对投资内地绝不忍手!”
在北京,汪世忠正打算投入以百亿元计的巨资,将西单购物街来一个打造成媲美伦敦牛津街、巴黎香舍丽榭大道的国际级购物街,以期“天文数字回报”,而这正好与诚哥的地盘在长安街东西两边对峙。
李嘉诚:父亲的良苦用心
李嘉诚与长子李泽钜
李嘉诚认为,教育孩子应该培养他们独立的意志品格,不能溺爱娇生惯养,这与家财多少没有关系。
他的两个儿子李泽钜、李泽楷是李家的希望。
李嘉诚希望儿子从小就明白,做任何事情都不是那么简单。无论是做生意还是做富家子弟,需要付出心血。因此在公司开会的时候,他常常让两个儿子旁听,他想让儿子明白,做生意需要不停地召开会议,依靠很多人的帮助。他认为富家子弟就好像温室的花朵,根基不稳,经不起风吹,他将自己艰难创业的历史比喻成在岩石夹缝中生长壮大的小树。他说,根基不稳的植物,在外界的压力下,不易存活,而夹缝中的小树,却能傲立风霜而不倒,因此,他绝不放纵自己的两个儿子,他希望,儿子能够自强自立,独立面对打击,面对困境。
大儿子李泽钜从爸爸的教育中受益颇深,他对李嘉诚的评价是,他很清楚在他生命中对它比较重要的事情,他会将钱用在这上面,比如帮助那些不幸的人,捐资医疗教育事业,只是他的精神世界更加富有,虽然我们的生活是常人无法想像的简单,但简单给我们带来的是幸福。
记得有一次,香港刮台风,李嘉诚门前的大树被刮倒,为了锯断大树,由两个菲律宾工人顶风冒雨,全身湿透,李嘉诚见到此景,要儿子马上起床换上游泳裤去帮忙,他说,菲律宾工人因为家庭环境不好,背井离乡来工作,但同样是人,地位与自己一样,他的两个儿子马上下去帮忙抬树。两个儿子懂得,职业不分贵贱,要学会尊重不同职业、不同地位的人。
几千年的中国商业文化认为——无商不奸,但是,这位凭借自己三十年奋斗成家致富的人,认为“信”是商人的信条。
不只是商人,一个人和一个国家都是无信不立。
李嘉诚的事业将他在商业的“信”与他待人的“诚”紧密结合,合成为“义”,对于此,他身边的人感慨良多。
曾经有一个在李嘉诚公司工作了十年的会计,因为不幸患上青光眼,无法继续在公司上班,而且他早已花尽了额度之内的医疗费,生活面临着极大的困难。李嘉诚关心地询问会计:太太是否具有稳定的工作可以维持家庭生活?他支持他去看病,而且说,如果他的生活不够稳定,他可以担保他的太太在他的公司工作,使这家人不必再为生活奔波。
这位患病的会计经过医生的诊治,退休后定居在新西兰。本来这件事就应该这样结束,但更值得一提的是,每次李嘉诚从媒体上获知治疗青光眼的方法,都会叫人把文章寄给那个会计,希望对他有所帮助。他的行为使会计的全家都十分感动,那个会计的孩子尚处幼年,大概还没到十岁,为了表达全家对李嘉诚的感激之情,孩子自己动手画了一张薄薄的卡片,寄给李嘉诚,礼轻情谊重。由此可见李嘉诚优秀的人品。
李嘉诚在谈到对子女的教育时,他说,在教导子女时百分之九十九应该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即使现在他们长大了,也应该是三分之二教他们如何做人,三分之一教如何做生意,因为真正重要的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李嘉诚说,在我小的时候,母亲就教育我,要学会给予,学会诚实守信,对朋友讲信义。现在做生意,资金即使高出资产的几十倍也不够,生意是靠别人给你的,世间每个人都是精明的,要学会与别人沟通,让别人喜欢你。世界经济全球化,牵一发而动全局,金融风暴经常发生,要经常提防,信义是最重要的,所以,现在也是一样,信义二字是与人交往的准则。遵守信义可以受益终生。因此我经常教导儿子要遵守信义。
李嘉诚很注意对儿子的早期教育,他严格要求儿子艰苦朴素、不讲排场,要他们注意树立自己事业上的信誉,恪守承诺,而且他要儿子为别人着想、不贪图小利、勤劳肯干、务实奉献。
在两个儿子从斯坦福大学毕业之后,他们想在父亲的公司一展拳脚,施展自己的才华,但是被李嘉诚拒绝,李嘉诚说他的公司不需要他们,虽然他的公司有足够的职位,甚至安置二十个儿子也够,但是李嘉诚希望他的儿子们自己去闯,自己打下江山,以实践来证明自己的真才实学。他不希望他们未经社会的风雨就直接进入自己的公司,他觉得他们不够格。
兄弟俩明白,父亲是希望他们通过实践,将自己锻造成才。
两人去加拿大发展,后来李泽钜开设了地产开发公司,李泽楷成了多伦多投资银行最年轻的合伙人。在港的李嘉诚也常常通过电话对兄弟俩嘘寒问暖,想要提供帮助。但兄弟俩却总是坚持困难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解决。
当然,李嘉诚也不过是想试探一下,并不是真的要帮助他们。父亲的这一点,是兄弟俩最为熟悉的了。即使真的求父亲帮助解决困难,也是不可能的。这似乎有些冷漠得不近人情,但是兄弟俩一点也不怪他,他们懂得父亲的良苦用心。
在加拿大有许多难以想像的困难,但是兄弟俩都一一克服,工作都小有业绩,成为加拿大商场中的佼佼者。
于是,兄弟俩于两年后返回香港,进入李嘉诚的公司工作。李嘉诚非常高兴地说,兄弟俩都非常出色,足以胜任公司里的工作。而且,还向他们传授了一些经验: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名声,将工作放在第一位,宽厚待人,信守承诺,这是事业成功关键。
看到两个儿子的出类拔萃和卓越的业绩,李嘉诚感到非常欣慰,宣布退休也非常地心安理得。常常有人对兄弟俩赞不绝口,而李泽钜总说:“父亲从小对我们的培养教育是我们最值得感谢的,我们从父亲那里学到的不仅仅是怎样成为一个出色的商人,一个赚钱的商人,而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怎样做一个正直的商人。”
李嘉诚:绝不同意为成功而不择手段
我相信世上每一个人都有义务去维护人类的尊严。
我相信帮助他人、对社会有所贡献,是每一个人必须承担的。我相信强者特别要学习聆听弱者无声的呐喊;没有怜悯心的强者,不外是个庸俗匹夫。
我相信只有坚守原则和拥有正确价值观的人,才能共建一个正直、有秩序及和谐的社会。
一个没有原则的世界是一个缺乏互信的世界。
我相信只有通过对真理和公平不断的追求,才可建立一个正义的社会。
我相信没有精神文明、只有物质充斥的繁荣表象,是一个枯燥、自私和危险的世界。
我相信有理想的人富有傲骨和诚信,而愚昧的人往往被傲慢和假象所蒙蔽。
强者的有为,关键在我们能否凭仗自己的意志、坚持我们正确的理想和原则;凭仗我们的毅力实践信念、责任和义务,运用我们的知识创造丰盛精神和富足的家园;我们能否将自己生命的智慧和力量,融入我们的文化,使它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能历久常新;我们能否贡献于我们深爱的民族,为她缔造更大的快乐、福祉、繁荣和非凡的未来。
我不是一个聪明的人,我对我的员工只有一个简单的办法:一是给他们相当满意的薪金花红,二是你要想到他将来要有能力养育他的儿女。所以我们的员工到退休的前一天还在为公司工作,他们会设身处地的为公司着想。因为公司真心为我们的员工着想。
我绝不同意为了成功而不择手段,如果这样,即使侥幸略有所得,也必不能长久。
李嘉诚:“三国”是最佳管理教材
长实集团主席李嘉诚最近读了一本《世纪三国——曹操之霸者胜出》,他认为“三国”是最佳的管理学教材,因此撰写“愚昧是世上最大的敌人”一文推荐这本书。
很多人读“三国”,都将焦点放在个人的才能和个性上,忽略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状况,难以从历史人物的经验中学习。《世纪三国——曹操之霸者胜出》一书以正史为脚本,剖析三国时代的背景、战略政策、社会政治和经济文化各方面,以不同的层面来看三国。
李嘉诚认为,三国时代的历史其实是最佳管理学的教材。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成功经验都很值得现代人、尤其是企业管理人员参考。如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用汉献帝当金字招牌开拓市场,发挥古代“品牌学”,成为三国的最大霸主;诸葛亮规划《隆中对》,告诫刘备不要和曹操硬碰硬,而要和孙权结盟,结果短短一年,便协助脚无寸土的刘备夺得荆州,独霸一方。俨如一些中、小企业以互相结盟的方式在市场中站稳阵脚,然后再图扩张。
又如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孙权不但能摆平少主老臣的窘境,而且知人善任,建立威权;刘备三顾草庐,请出诸葛亮,补上阵营里最缺乏的谋士空缺。至于经营管理方面,很多人只知道曹操因狡诈而获胜,却没有留意他个人首创“屯田制”,一年收获百万斛,令军粮不再短缺。
李嘉诚指出,好的管理者要精算出企业的“支点”,要依靠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洞察出那些看不见的关联和次序。这些知识和对“支点”的正确掌握,往往令人在关键时刻取得胜利。
李嘉诚最后指出,要有广阔的胸襟才能装载成就,而“三国中大家都想得到天下,而天下却未见归何人囊中。”
李嘉诚:不能凭蜡做的翅膀翱翔
掐指一算,我的公司已成立55年,由1950年几个人的小公司发展到今天在全球52个国家拥有超过20万员工的企业。我不敢和那些管理学大师相比,我没有上学的机会,一辈子都在努力自修,苦苦追求新知识、新学问。管理到底有没有艺术可言?在这方面,我有自己的心得与经验。
我常常问自己,你是想当老板还是要当团队的领袖?一般而言,做老板简单得多,权力主要来自地位,来自机遇或凭借你的努力和专业知识;做领袖较为复杂,你的力量要源自人性的魅力和号召力。
领袖领导众人,让别人甘心卖力;老板只懂支配众人,让别人感到渺小。
自我管理有动有静
在我看来,要成为好的管理者,首要任务是自我管理,在变化万千的世界中,发现自己是谁,了解自己要成为什么模样,建立个人尊严。
自我管理是一种静态管理。人生不同的阶段中,要经常反思自问,我有什么心愿?我有宏伟的梦想,但我懂不懂什么是有节制的热情?我有与命运拼搏的决心,但我有没有面对恐惧的勇气?我有信心、有机会,但有没有智慧?我自信能力过人,但有没有面对顺境、逆境都可以恰如其分行事的心力?
14岁,当我还是个穷小子的时候,我对自己的管理方法很简单:我必须赚取足够一家人存活的费用。我知道没有知识就改变不了命运,没有本钱更不能好高骛远,我还经常会记起祖母的感叹:“阿诚,我们什么时候能像潮州城中某某人那么富有?”
我可不想像希腊神话中伊卡罗斯一样,凭借蜡做的翅膀翱翔最终悲惨地堕下。于是我一方面紧守角色,虽然当时只是小工,但我坚持把每样交托给我的事做得妥当、出色;一方面绝不浪费时间,把剩下来的每一分钱都用来购买实用的旧书籍。
22岁成立公司以后,我知道光凭耐忍、任劳任怨已经不够,成功也许没有既定的方程式,失败的因子却显而易见,建立减低失败几率的架构,才是步向成功的快捷方式。知识需要和意志结合,静态管理自我的方法要伸延至动态管理,理性的力量加上理智的力量,问题的核心在于如何避免让聪明的组织干愚蠢的事。灵活的制度要以实事求是、能自我修正的机制为基础。我指的不单纯是会计系统,而且是在张力中释放动力,在信任、时间、能力等范畴内建立不呆板、能随机应变的制度。我曾说过,企业应在稳健中寻找跳跃式的发展,大标题下的小要点包括开源对节流、监督管治对创意与授权、直觉对科学、知止对无限发展,但又不能局限于此。
做伯乐,还要懂杠杆原理
其次,成功的管理者都应是伯乐,伯乐的责任在甄选、延揽比他更聪明的人才,但绝对不能挑选名气大但自我标榜的企业明星。
高度竞争的社会中,高效运作的企业无法容纳滥竽充数、唯唯诺诺、灰心丧气的员工,同样也不欢迎以自我表演为一切出发点的“企业大将”。挑选团队,忠诚是基础,光有忠诚但能力或道德水平不高的人迟早会拖累团队、拖垮企业,是最不可靠的人。
建立同心协作团队的第一条法则就是聆听沉默的声音:团队与你相处有无乐趣可言?你是否开明公允、宽宏大量,承认每一个人的尊严与创造力?你是否有原则与坐标,而不是矫枉过正、过于执著?
领袖管理团队,要知道什么是正确的“杠杆原理”,以效率和节约为出发点,“杠杆定律”的表现者阿基米德是古希腊学者,他曾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举起整个地球。”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概念被简单地扭曲为四两拨千斤,教人以小博大。但聪明的管理者会精确算出支点的位置,因为支点的正确无误才是取得成果的核心。这门功夫倚仗领导人的专业知识与综合能力,倚仗其能否洞察出那些看不见的联系。今天我们看到,很多公司只注意千斤和四两的转化可能而忽视支点的寻找,因过度扩张而陷入困境。
我不像你们这么幸运,能在商学院聆听教授指导。我年轻的时候,最喜欢翻阅上市公司的年报,表面上挺沉闷,但别人会计处理方法的优点和流弊、方向的选择和公司资源的分布,给我很多启发。
管理者要赋予企业生命
最后,管理的艺术还在于能够接受新事物、新思维,更新传统思想。
人的认知力是理性和理智的交融贯通,我们永远不是也永远不能成为“无所不能的人”。有时我会很惊讶地听到,如今有的管理者还以“劳累”为单一卖点。“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的方法重要,君子的定义也同样重要——要保证企业生生不息,管理者要赋予企业生命,这不单是像时下流行的那样,在介绍企业的ppt上打上“使命”二字,或是说上两句有人文精神的语言,而是在商业秩序的模糊地带力求保持正直、诚实的品质。
这条路并不好走,企业的核心责任是追求效率及盈利,尽量提高自己的资产价值,其立场正确而必要。商界每一天都如严酷的战争,负责任的管理者需要捍卫企业和股东的利益,每天已经精疲力竭,永无止境的开源节流、科技更新及投资增长,却未必能创造就业机会,市场竞争和社会责任每每难以兼得。很多时候,企业也只能是在众多社会问题中略尽绵力而已。
我常常跟儿子说,要建立没有傲心但有傲骨的团队,在肩负经济组织特定及有限责任的同时,也要努力不懈,携手服务贡献于社会。最后,我拿这句话和所有人共勉。
李嘉诚:不知道自己是谁?
李嘉诚:管理者要发现自己是谁,“我常常问自己,你是想当团队的老板还是一个团队的领袖?”汕头大学校董会名誉主席、香港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嘉诚,今天在汕头大学作“管理的艺术”专题讲座时如是说。
“一般而言,做老板简单得多,你的权利主要来自你的地位之便,而作领袖就较为复杂,你的力量源自人性的魅力和号召力。”李嘉诚说,“要做一个成功的管理者,态度与能力一样重要。”
他说:“想当好管理者,首要的任务是知道自我管理是一重大责任,在流动与变化万千的世界中发现自己是谁,了解自己要成什么模样是建立尊严的基础。自我管理是一种静态的管理,是培养理性力量的基本功,是人把知识和经验转变为能力的催化剂。”
“其次,成功的管理者都应该是伯乐。摩登伯乐的责任不仅在甄选、延揽比他聪明的人才。更重要的是要聆听到沉默的声音,问自己的团队和你相处有无乐趣可言,你是否开明公允,能承认每一个人的尊严和创造力。”李嘉诚娓娓道来。
李嘉诚强调,任何组织内优柔寡断、延误时机和盲目冲动都可能给企业在一夕间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他勉励在场的学子,要建立没有傲心而有傲骨的团队,在肩负经济组织其特定既有责任的同时,也要努力不懈,携手服务于社会。
李嘉诚的演讲,受到汕大师生、长江商学院师生、汕头市有关负责人的热烈欢迎和好评。演讲的现场连过道和楼梯口,都站满了热情的听众,如潮的掌声不时响起。
李嘉诚:赚钱是一门艺术!
建立个人和企业的良好信誉,这是资产负债表之中见不到、但却是价值无限的资产我每次出门,在机场都看到有关于我的书籍,不知道为什么其中最多人感兴趣的题目,总是离不开我如何赚钱,既然那么多人有兴趣,我今天便选定了这题目。
首先,让我回顾一下我和长和系的发展里程碑:1940年因战乱随家人从内地去港1943年父亲因贫病失救去世,负起家庭重担1950年创立长江塑胶厂1971年成立长江地产有限公司1972年长江实业集团上市1979年从汇丰银行收购英资和记黄埔集团22.4%我个人和公司都是在竞争中成长;很多人只看到我今天的成就,而已经忘记,甚至不理解其中的过程,我们公司现时拥有的一切,其实是经过全体人员多年努力的成果。
2002年集团业务已遍布41个国家,雇员人数逾15万。
我个人和公司都是在竞争中成长,我事业刚起步时,除了个人赤手空拳,我没有比其他竞争对手更优越的条件,一点也没有,这包括资金、人脉、市场等等。
很多人常常有一个误解,以为我们公司快速扩展是和垄断市场有关,其实我个人和公司跟一般小公司一样,都要在不断的竞争中成长。
当我整理公司发展资料时,最明显的是我们参与不同行业的时候,市场内已有很强和具实力的竞争对手担当主导角色,究竟“老二如何变第一”?
或者更正确地说:“老三老四老五如何变第一第二”。我们今天可以探讨一下。
竞争和市场环境的关系
竞争和市场环境紧密相连,已有很多书籍探讨这题目,我不再多谈。很多关于我的报道都说我懂得抓紧时机,所以我今天想谈谈时机背后是什么?
能否抓住时机和企业发展的步伐有重大关联,要抓住时机,要先掌握准确资料和最新资讯,能否抓住时机是看你平常的步伐是否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发力,走在竞争对手之前。
抓住时机的重要因素
知己知彼(knowyour personality)做任何决定之前,我们要先知道自己的条件,然后才知道自己有什么选择。在企业的层次,要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更要看对手的长处,掌握准确、充足资料做出正确的决定。
磨砺眼光(sharpenyour acumen)知识最大作用是可以磨砺眼光,增强判断力,有人喜欢凭直觉行事,但直觉并不是可靠的方向仪。时代不断进步,我们不但要紧贴转变,最好还要走前几步。要有国际视野,掌握和判断最快、最准的资讯。不愿改变的人只能等待运气,懂得掌握时机的人便能创造机会;幸运只会降临有世界观、胆大心细、敢于接受挑战但能谨慎行事的人身上。
设定坐标(identifyyour coordinates)我们身处一个多元年代,面临四方八面挑战,以和黄为例,集团业务遍布41个国家,公司的架构及企业文化必须兼顾全球来自不同地方同事的期望与顾虑。
我在1979年收购和黄的时候,首先思考的是如何在中国人流畅的哲学思维和西方管理科学两大范畴内,找出一些适合公司发展跟管理的坐标,然后再建立一套灵活的架构,发挥企业精神,确保今日的扩展不会变成明天的包袱。
灵活架构为集团输送生命动力,不同业务的管理层自我发展生命力,互相竞争,不断寻找最佳发展机会,带给公司最大利益。
完善治理守则和清晰指引可确保“创意”空间。企业越大,单一指令行为越不可行,因为最终不能将管理层的不同专业和管理经验发挥。
毅力坚持(developyour endurance)市场逆转情况,由太多因素引发,成功没有绝对方程式,但失败都有定律:减低一切失败的因素就是成功的基矗以下四点可以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承担风险的能力:①谨守法律及企业守则;②严守足够流动资金;③维持溢利;④重视人才的凝聚和培训。
结语
现今世界经济严峻,成功没有魔法,也没有点金术,人文精神永远是创意的泉源。企业领导必须具有国际视野,能全景思维,有长远眼光、务实创新,掌握最新、最准确的资料,做出正确的决策,迅速行动、全力以赴。
建立个人和企业良好信誉,这是资产负债表之中见不到、但却是价值无限的资产。
李嘉诚言论
领导全心努力投入及热诚,是企业最大鼓动力,与员工互动沟通,对同事尊重,才可建立团队精神。人才难求,对具备创意、胆识及审慎态度的同事,应给予良好的报酬和显示明确的前途。
商业的存在除了创造繁荣和就业,最大作用是服务人类的需要。企业是为股东牟取利润,但应该坚持为固定文化,这是经营的其中一项成本,也是企业长远发展最好的途径。
一个有使命感的企业家,应该努力坚持走一条正途,这样我相信大家一定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成就。
李嘉诚父子的胜利
一、世纪之交的三大神话
第一大神话,一只“橙子”值千亿。1996年,李喜诚控股的和记黄埔在英投资,组建了电讯公司orange(橙子)并上市,总投资84亿港元。在此之前,orange经营一直亏损,1998财政年度的亏损为98万镑,但电讯业务渐入轨道。客户基础不断扩大,成为英国排名第三的移动电话经营商。在此基础上,和黄决定分拆上市,赚回41亿港元特殊收益,将以前投资收回过半。1999年,又以1130亿港元为代价,出售orange四成多股份给德国电讯财团,并与该财团进行换股,成功入主德国电讯财团,成为单一持股的最大股东。在这笔交易中,李喜诚的成本几乎是零,而回报是1000多亿港元的现金和大笔的股权。
第二大神话,盈动演出“蛇吞象”1999年5月3日,李喜诚的小儿子李泽楷旗下的盈科拓展集团收购了原来市值不足一亿港元的壳股“得信佳”,将其改名为盈科数码动力,复牌后,股价由6.8港元一路飙升,直至28.5港元,在短短十个月内,市值升至2200亿港元,市值居全港第6位。其后,盈动在资本市场上动作频频,颇有呼风唤雨之势,不久前盈动终于亮出大手笔,斥巨资收购香港电讯——香港电讯是一家上市公司,目前市值为3140亿港元,而盈动仅为2063亿港元,购并后的新公司市值将近5400亿港元,成为香港第三大互联网公司。
第三大神话,“汤姆”出世万人空巷。眼前父亲和弟弟成为了新的“网络英雄”,李家传统产业的接班人李泽钜也坐不住了,李泽钜早就想通过长江实业、和记黄埔投资十亿美元搞一个综合性门户网络。1999年12月7日,他花了2000万港元终于从美国vortexx那里买到了他想要的域名。12月16日正式推出,其注册用户短短两个月里就超过了4万人,新生的汤姆备受关爱,香港创业板为它预留了8001的号码,联交所先后害免了对该公司经营超过两年,上市申请满25个交易日等例行要求,将其公众股以最快的速度推向市常2月23日汤姆出售4.28亿新股,香港上演了万人空巷认购汤姆的场面,认购人数超过40万人,超额认购约为1500倍,超过了两年前疯狂抢购“北京控股”的水平,1.78港元的招股价,被“一级半”市场狂炒到10港元,上市首日终盘价飙升了335.4%,创下了创业板上市首日涨幅的纪录。
二、为什么要购并香港电讯
李泽楷曾表示,香港电讯的现有人才是吸引他并购香港电讯的原因,这个说法应该不会是言不由衷,但是,它恐怕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在了解了盈动的发家过程之后,我们才能分析它为什么要花大价钱和别人抢购香港电讯。
最乐观的估计是,盈动目前每股净资产不超过0.7港元。“数码港”本身是个地产项目,一次性开发完了后就基本上没有多少油水了,而且,该项目的效益得等到数年后才能看到,所以,盈动很可能在2000年还是亏损的,如果是赢利了,其市盈率将要高达数千倍。
对一个传统企业来说,这样的经营状况根本不足于支持那么高的股价。要维持高股价,对盈动来说,只有两条路:其一,继续高高地扛着互联网新经济的大旗,维持“高科技”的形象;其二,迅速地产生一定的利润,维持“高成长”的形象。
在这一条路上,盈动可以说几乎发展到极致了。好在香港人炒股惟美国人之马首是瞻,美国的互联网企业既有亏损的,也有高达数千倍市盈率的,这给盈动帮了不少忙。
入主得信佳之后,盈动不断地和世界著名高科技企业换股,不断地并购和发起成立互联网公司,一次又一次地强化了自己“高科技”的形象。
未来的盈动也也许会类似于一个大型风险投资基金,不断地投资和并购高科技企业,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再把某些公司推到资本市场上去,就像softbank投资雅虎一样。
除了“高科技”的形象外,盈动现有的另外一笔宝贵财富是它聚集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其中包括前香港联交所行政总裁、现在盈动任副主席的袁天凡,原香港电讯管理局总监,现任盈动总经理的艾维朗,此外还有从数码通挖过来的伍清华等。
但是,这一切说得再好也都是“概念”的成分多一些,对偏好实在的人来说,显得不是那么有吸引力,这也是大东电报局为什么不大愿意接受盈动股票的原因。
所以,对盈动来说,迅速提高业绩就显得非常重要。要提高业绩,最现成的办法就是购并赢利能力比较强的企业。
香港电讯显然是一个比较合适的并购对象,首先因为电讯的互联网的联系本来就比较紧密,并购这样一个企业并不会对盈动“高科技”的形象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香港电讯的盈利能力很强,如果能把其一部分业绩注入盈动,至少在帐面上看来,盈动的业绩得到了迅速的改善。
一个20多倍市盈率的企业(香港电讯股价20多港元,每股赢利1港元左右)和一个数千倍市盈率企业的结合(如果盈科不再亏损,并因此而有了所谓的市盈率的话),势必会大大改善后者的财务报表。这恐怕是盈动并购香港电讯的根本动因。
三、走向多元开放的家族资本
李氏家族的成功,主要并不是由于其家庭制的管理,恰恰相反,正是跳出家庭管理的公司制,才是不断提高产业层次、扩大产业规模、实现跳跃式发展的重要因素。李氏家庭的长江实业从开始募股,进而上市,成为社会公众性公司、已有数十年之久。现在李氏控股八家上市公司,在经营管理方面,发生了三大变化:一是由传统的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同一的家庭管理,向两权分离的公司制管理转变。董事会集体决策,总经理负责日常管理,已形成制度。作为董事长,李喜诚本人除从长江实业公司领取不到5000港元的薪金之外,从不到其它上市公司领薪。当然,作为股东,碰上好年景,他一年从这些公司分到的红利,就达1.6亿美元。
二是高薪聘请高级管理人才,包括上市公司总经理、非出资人担任的独立董事,以提高公司的经营决策水平和管理效益。李氏资产庞大,经营项目林林总总,如果不是旗下不乏业务专才和管理专家,单凭其父子三人,是怎么也管不过来的,一个人纵使浑身是铁又能打多少钉?更何况从传统的产业层次转向以高科技为主的新型产业,更加离不开学有专才的科技精英。舍得出高薪借用外脑,是李嘉诚家庭资本得以蓬勃发展的要诀。
三是积极谋求向社会资本开放,这是李嘉诚家庭资本迅速扩张的重要途径,也是近期连续成功创造网络神话的关键因素。过去,一些华人家庭企业不愿意与人合资,更不愿意上市融资,主要是怕别人会来分享企业利润,肥水流向外人田。李嘉诚家庭不是这样。拿李泽楷来说,他的盈科数码动力借壳上市和购并香港电讯,无异于空中着陆,靠的是资本市场的支持。盈动的前身市值不足1亿港元。并没有任何实质性业务,自盈动推出发展数码港计划,并成功借壳上市之后,短短数月间,盈动概念成为香港股市一颗耀眼的明星,市值上升到2000多亿港元。尤其是此次盈动以小搏大。成为香港电讯最大的单一股东,取得了企业的控股权,更是商业领域中成功的蛇吞象个案,所以,与其说上帝使李嘉诚家庭靠网络火了起来,还不如说资本市场的魔棒使他们得以成功演绎收购兼并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