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兼职的方向,周秋雨顿时活力满满。
“娘,等吃完午饭,我们就去大采购,我想试着承接我们乡下的席面。”周秋雨对孟氏说了她的计划。
换做之前,孟氏挺担心周秋雨会做不好,或者会觉得姑娘家抛头露面不太好。
如今的话,不管周秋雨想做什么决定,孟氏都无条件支持。
她对周秋雨说道:“好,娘会帮你的。”
面摊老夫妇很快烧好青菜面。
母女俩专心吃面。
不得不说,面摊的生意会不错,不是没有原因的。
面条劲道,面汤香醇,周秋雨一口气就干掉大半碗。
孟氏担心周秋雨吃不够,从自己碗里挑出没吃过的面条往周秋雨碗里夹。
周秋雨拒绝了,“娘,您就别给我了,我快吃撑了,肚子都有点点难受了。”
孟氏顿时不敢给周秋雨夹了,还叮嘱她说道:“吃不完就别硬撑了,剩下的娘帮你吃。”
周秋雨哪里好意思让孟氏吃她剩下的,三两下全部都干完。
“娘,走吧。”吃完面条,周秋雨提着空陶罐、碗筷离开面摊,领着孟氏直往昨天光顾过的猪肉摊走去。
昨天在猪肉摊里买了三斤的五花肉,一根稍微带肉的猪筒骨。
周秋雨估算了下明天田螺肉酱的销量,向摊主买了五斤的五花肉。
看猪筒骨挺新鲜的,上面的肉蛮多,周秋雨也要了一根。
提着肉离开猪肉摊,周秋雨又到杂货铺买了些平时乡下人都会用到的东西,好比绣花针、丝线、零碎布头等东西,也没有忘记要给周正康买饴糖,反正杂七杂八的买了一小堆,幸好东西不重,母女俩提着也不会过于吃力。
采购完之后,孟氏、周秋雨就往城门口赶。
运气非常好,陈达也正好要赶着牛车往回走。
陈达帮着孟氏母女把东西往车辕上搬。
牛车跟早上一样,坐着不少回程的乘客。
不过可能已经都知道孟氏、周秋雨是有靠山的,大家好奇地打量几眼,随后很快收回视线。
陈达也放心地跟周秋雨闲聊,“今天生意怎么样?全部卖完了没有?”
周秋雨有跟陈达提过,她们母女俩在书院门口卖田螺粥、田螺肉酱的事。
她保守地回答:“还行吧,勉强能够糊口。”
陈达从周秋雨轻松的语气能够听出,生意不仅仅是还行,但他也知道财不外露的道理,自然是没有详细追问。
周秋雨还想着让陈达帮忙介绍席面,主动说起了自己的厨艺,“昨晚我请我们村的村长在家里吃饭,大家都说我做得饭菜挺好吃的。”
陈达点点头,认同地说道:“我也觉得你的厨艺应该蛮好的,虽然没有尝过你的手艺,但早上帮你搬运陶罐时候,我就从盖着盖子的陶罐口闻到了浓郁的香味,如果我不是极力忍着,口水都差点流出来了。刚才也是,虽然陶罐空了,可残留在陶罐里的香味还在。”
周秋雨就说:“今早上比较赶,没来得及请你品尝我做得田螺粥、田螺肉酱,明天我们早点,让你尝尝我的手艺。”
陈达顿时觉得怪不好意思的。
周秋雨跟陈达实话实说,“陈大哥,其实我有事想请你帮忙。”
陈达敛正神色,“你说。”
担心周秋雨不好意思开口,陈达还道:“你是我娘的救命恩人,只要是我能够办到的,我肯定没二话。”
周秋雨也没跟陈达客气,直接说了,“虽然我跟我娘在县城里卖吃食,也算是勉强能够糊口,可我家里欠着不少的外债,光卖吃食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还完,可别人的钱也是辛辛苦苦赚来的,我不想拖欠太久。既然大家都说我的厨艺很好,我就想试着承接席面。当然,我也知道,我一个姑娘家,大家可能不放心我,估计也不敢将席面全部都交给我,所以我可以从帮工开始做起。”
陈达倒是相信周秋雨的厨艺。
从陶罐里散发出来的阵阵香味就可以证明,周秋雨完全可以承接下整个席面的。
只不过周秋雨初出茅庐,大家就会有些顾虑。
陈达就说道:“这样吧,我帮你注意下,周边有没有红白喜事的,等回家之后,我也跟我娘说一声,让她也帮着注意注意。”
周秋雨向陈达道谢,“谢谢陈大哥!”
陈达摆摆手,“谢什么,不过是张嘴一问的事。”
等牛车赶到周家村时候,陈达没有停在村口,直接送着孟氏、周秋雨到家门口,还帮着一起搬放在车辕上的东西。
回到家里,周秋雨没有休息,简单规整了下东西,她就提着五花肉、猪筒骨到厨房里忙碌。
孟氏:“雨儿,你饿了?”看了看天色,离吃晚饭时间还很早。
周秋雨解释,“虽然已经拜托陈大哥帮我看看席面的事,但也不能光等着他的消息,我们自己还得多多找些渠道,让大家知道依照着我的厨艺,完全能够承接下席面,即使不放心将整个席面交给我,只要能让我露一手也行,先慢慢积累名气。”
孟氏觉得很有道理,捋起袖子给周秋雨打下手。
周秋雨让孟氏去休息,“娘,您的身体还没好全呢,厨房里的事我一个人就能忙活过来。”
孟氏不肯,舍不得家里的事全让周秋雨承担过去。
“娘没事,娘的身体很好。”坚持要留在厨房。
周秋雨拗不过孟氏,只好给她安排些不费体力的活,好比坐在灶膛后面,帮忙看火。
五花肉,周秋雨没烧,只简单处理了下,她就给放在了旁边,然后拿起猪筒骨,准备熬煮骨头汤。
骨头汤想要熬煮得好喝醇香,关键得要有耐心,时不时翻动锅里的骨头,再用文火慢慢熬上一个半时辰,这样等出锅时候,汤底会是奶白奶白的,香味浓郁,整个厨房里都充斥着馋人的肉香,喝上一口,胃部暖洋洋的,整个身体都感觉熨帖了。
周秋雨给自己和孟氏都舀了一碗。
孟氏赞不绝口,“雨儿,你的厨艺是越来越好了。”
周秋雨笑。
喝完碗中的骨头汤,周秋雨将骨头汤往陶罐里装。
装好之后,再给放进竹篮子里,竹篮里的旁边又给塞了几副干净碗筷。
之前在县城里买的绣花针、布头、丝线等零碎东西,她也给带上了。
孟氏帮着一起拿。
母女俩一起往村子中心的大樟树走去。
大樟树有几百年的树龄,特别一大棵,得需要五六个小孩才能够合抱住。
树下有几块类似长凳子的石头,不少村人都会聚集在这里闲聊,说说家长里短什么的。
这个时候正临近傍晚,坐在大樟树下面,边享受着微风的吹拂,边跟身边人闲聊,很是的惬意。
看到孟氏、周秋雨过来,大家默契地停止了交谈,齐刷刷看过去。
周秋雨笑着跟大家打招呼,“各位大爷大娘,叔叔婶婶们好。”
“好好好,你也好。”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大家也跟着打招呼。
周秋雨找了个空位置坐下来。
在地上铺上一块靛蓝色布块,然后在上面整齐摆放各种从县城里买来的东西。
有位大娘见了,不由好奇询问周秋雨,“你这是……”
周秋雨解释,“我们村离县城比较远,想买点东西也不容易,所以我就帮大家带了点东西,价格不变,跟县城里售卖的一样。另外,每从我这里买一样东西,我将会赠送一碗骨头汤。”打开装满骨头汤的陶罐,阵阵浓郁的香味顿时从里面飘散出来。
微风再这么的一吹,香味四散,大家全都闻到了这醇厚馋人的骨头香。
乡下人家吃肉不容易。
周秋雨一拿出这罐子骨头汤,大家都蠢蠢欲动起来。
有位大嫂子家里刚好缺绣花针,她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买了根绣花针。
价格跟自己到县城里去买的一样。
周秋雨也是说话算话,当即给她倒了碗骨头汤。
大嫂子迫不及待地喝了一口,立即被骨头汤的鲜美给深深吸引住。
咕噜咕噜的,一直喝完了全部骨头汤才停歇。
旁边围观的村里人也被勾得不行,随着大嫂子的吞咽,他们也不由自主地滚动了好几下喉结。
随着大嫂子一声“这骨头汤也太好喝了”的高呼,村里人再也没有犹豫,纷纷掏钱向周秋雨买东西。
周秋雨边收钱,边给大家舀汤。
孟氏在旁边打下手。
大家一脸满足地喝着汤,有不少村里人还互相奔走相告。
等大樟树下面聚齐越来越多的人,大家也都对骨头汤的美味赞不绝口时候,周秋雨就问他们道:“各位大爷大娘,叔叔婶婶们,你们觉得我的厨艺怎么样?好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