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斗村子里的大坝,村子里八十多口人几乎大半都来了,二十多个老人,二十多个青壮年,还有女人们带着一众娃娃,现场吵闹不堪。
等到盛珂带着老大挤进人群堆,方村长又看着人头挨个数了一遍。
数了一圈,他仍旧紧皱着眉头,提高音量喊道:
“大伙都看看自己的邻居,好友来没来!看看还有哪家没到的!”
村民们闻言,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半晌才有人站出来。
杨二狗东张西望,见没人发现,他举着手向方村长示意。
方村长朝杨二狗点头,“二狗你说,你发现哪家没来的?”
“方村长,我隔壁的李大牛跟他媳妇,还有他家娃都没来!”
“刚才我出门的时候从他家路过,还想喊李大牛一起走,结果他家院子里没听见有动静,我还以为是先走了,到了这看了一圈我也没看见人。”
听了杨二狗的话,村民们一阵喧闹,方村长立马大声维持现场秩序。
“安静!安静!大伙都安静点听本村长说!”
熙熙攘攘的声音瞬间安静下来。
方村长大声问道,“你们方才有谁看见李大牛一家的人?”
“村长!村长!我看见了!”人群最末端的王大娘,她抱着五岁的孙子,大喊着挥手。
“王家媳妇,你过来些,太远了我听不见。”方村长把人叫到近处。
“方村长,下午快过申时那会儿,我去后山洗衣服回来,老远就瞅见一个驴车上坐着三个人的身影,就是一男一女跟一个娃,那李大牛身材魁梧,长得壮的就跟一头牛似的,我凑近看就是李大牛一家,绝对不会认错。”
王大娘说话时,放下孙子,手舞足蹈,说的有鼻子有眼的,倒像是真看见了李大牛一家。
“可曾看见他们往什么方向去了?”方村长继续追问。
“我瞧着是往县里去了,坐着驴车急急忙忙的,车上还拉了好多的东西,想着他们应该是去县里办事去了,便没喊他们。”
方村长沉了口气,心里算是猜到为什么李大牛一家不在的原因。
李大牛那个人性格莽撞急躁,准是晓得了要发大水的消息,迫不及待就拖家带口的往县里去追县令了。
“除了李大牛他们一家,咱们全村每家都来了人,现在我就和大家讲下我和村子里牛叔还有李叔商讨的结果。”
牛叔跟李叔指的就是村子里的牛大爷跟李大爷,他们都是五六十岁左右,在石斗村待了几十年,全是村子里长老级别的人物。
“我们商讨后认为,咱们村全村应该往北处走,也就是宁州方向,越往北走地势越高。”
“另外,往宁州方向的路上有座山,分别是最近的后山,还有后面的玉山,最后也是最远的是骊山。”
“我和李叔跟牛叔商讨完都觉得,如若大水来势汹汹,一天之内咱们必须上山去躲避洪灾。”
还不等方村长把话说完,就有村民抢着开口。
“村长,李大牛一家都坐上驴车追县令去了,咱们也应该往县里去,去跟着县太爷的脚步啊!”
“是啊,那宁州方向跟县太爷走的方向可是反着来的,咱们真的不跟着县老爷反而自己单打独斗?”
“村长,别再商量耽搁时间,现在咱们就启程!”
“方村长,我家的东西还没收拾完!我不在这儿浪费时间了,我现在就是回去收拾东西。”
场面又是一度吵闹,村民们的喊话一声更比一声高。
“安静!都给安静!”
“要走的人也给我停下!”
“我方远木是石斗村的村长!如果有谁不听本村长安排,那逃难路上后面出了任何事也不要找我帮忙,自生自灭!”
方村长怒气从耳朵里喷出,扯着嗓门训斥道。
本来抬起脚想走的几个村民,立马收回脚老老实实回到原地。
逃难路上饿死的渴死的都算好的,要是没了村子庇佑,路上遇到劫匪恶徒可就真的孤立无援。
李大爷从后面站出来,“石斗村的乡亲们,听我这把老骨头说两句。”
“县里张贴的告示,上面说了大水不出三日就会冲到我们栗县,但以我老头子多年的经验看来,应该是最多一日,从南边来的大水就得淹没咱们整个栗县。”
“如果乡亲们愿意信我李秋民一次,咱们今晚就启程往宁州方向赶去。”
牛大爷紧跟着讲道,“我牛老三也是这番说法,我附议李老弟的建议。”
两位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老开口了,石斗村子的人心里已经开始偏移了。
牛大爷跟李大爷前半生见识了太多的大灾大难,在大难临头之时仍旧不慌不忙,从容面对的这份气度是让村里人信服的。
“我听村子里两位叔叔的,你们活了大半辈子了,几十年见多识广,一定不会说错。”
“对!我们听牛大爷跟李大爷的,去宁州!”
接连又是十多个村民的附和声,方村长跟两位长老对视后,脸上神情终于松懈下来,心里总算是欣慰了。
这时,盛珂牵着大儿子许墨的手,绕开前面的村民,走进人群包围圈的正中央。
“方村子,牛大叔,李大叔,不知你们决定带着咱们村的人去哪座山上躲避洪灾?”
盛珂不声不响的一句话,倒是让村长跟两位长老重视起来。
方村子背着手,回答了盛珂的疑问。
“盛娘子,我跟两位长老商讨后,觉得往玉山去最合适,山势较为平缓,村子里的女人孩子爬起来不会太费力,且玉山高度比后山高,估计足以抵挡这次洪灾。”
“不行!”
盛珂当即否决了三人的计策。
“玉山虽山势平缓,也没什么坡大家爬起来都不吃力,但我认为这次南方过来的大水必定水势凶猛,县太爷得到消息就立马溜了,绝不是一般的小洪灾,咱们去最高的骊山更为稳妥。”
“如果去了玉山,水势浩大,淹没到了山顶,咱们村的人都逃不过这次灾难,在山上孤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不出三天等耗尽了粮食都得饿死。”
“所以,我认为去骊山才是咱们石斗村此次躲避洪灾唯一的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