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神通激光 §第四节 印刷告别“铅与火”

950多年前,聪明的工匠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用细腻的胶泥制作字块,取代了在木板上刻字印书,印刷效率提高了几十倍。然而,毕升的发明并未在中国得到推广运用。400年后,欧洲谷腾堡发展了活字印刷技术,用它来印制《圣经》和各种图书。由于活字印刷的发明,推动了文化的发展,进而推动了工业革命。

毕升的活字印刷术在中国未得到推广运用,除了由于封建制度的窒息和生产力的落后之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国汉字数量庞大,给活字印刷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为要制作几万个活字呢。西方拼音文字只有20多个字母,加上各种大小的字体符号,也不过100多个印刷字模,所以容易采用和推广活字印刷。

近代活字印刷采用铅字排版印刷,由于中国汉字数量庞大,加上宋、楷、黑不同字体和不同字号,汉字铅字是一个庞大的字库。每印一本书,都需要由排字工人从铅字库里费力地“捡字”和排版,劳动效率非常低。这些铅字使用后还需要熔化,再重新铸造成新的铅字,否则因为铅字磨损影响印刷质量。

20世纪初,西方出现了一种利用照相原理来代替铅活字的排版技术,实际上是“西文打字机”加“照相机”的排版技术。到20世纪70年代,国外的印刷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日本流行一种光机式第二代照排机,欧美则流行阴极射线管第三代照排机。不久,激光照排机发展又进入了第四代,而我国的印刷业却还在庞大的汉字“海洋”里艰难跋涉。

1974年,国家电子部等五单位发起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被列入国家重点科研项目“748工程”。作为印刷术发源地的中国终于开始了一场新的印刷技术的革命。中国推出“748工程”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的重要研究项目工程分为三个子项目,北京大学教授王选以一个科学家的远见卓识敏感地意识到一个机遇的来临,更意识到这是振兴民族产业的庄严使命,于是1976年他做出了一个卓有远见的决策,跳过第二代和第三代,直接发展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承担起汉字精密照排系统研制项目的重担。

王选和他的同事开始向实用性的激光照排机发起冲锋。他们给激光照排机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华光电子排版系统,象征着中华之光,照亮了神州大地。1979年7月,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原理性样机研制取得初步成果;1985年,ii型系统投入生产性使用:新华社第一次采用华光机排出了新闻日刊。1986年,王选和他的同事们在协作单位的共同努力下,《经济日报》在华光机支持下成为全世界第一家采用屏幕组版、激光照排的中文日报社,1987年12月2日,《经济日报》排版工人甩开低效有毒的铅字作业,实现了计算机激光照排,出版了国内第一张激光照排的报纸。这标志着中国的印刷业开始向“铅与火”告别,一跃跨入了“光与电”的时代。

激光照排机系统完全抛弃了铅字排版,是一种利用现代激光与电子技术的新型排版印刷技术。激光照排系统也称为电子排版系统,它分为硬件与软件两大块。硬件中包括:扫描仪、电子计算机、照排控制机、激光印字机或激光照排机。软件的种类就比较多了,根据工作目的可分别选取,例如书版组版软件、绘图软件等等。这两大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不可分割的排版系统。

当时,人民日报社曾引进了两套美国hts照排系统,不但价格比华光要贵15倍,而且直到1989年,该公司派人长期调试仍然因为故障太多而无法使用。在人民日报社焦急万分的时刻,王选带领技术骨干对美国hts系统进行改造,使从美国进口的“洋机器”起死回生。后来,美国hts公司总裁在离开中国前对同行说,他们已经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今后地球上再没有什么hts公司了。

1988年,北大新技术公司开始全面推出北大方正系统,接着又推出报纸大屏幕组版技术、采编流程的计算机管理和新闻综合业务网络。在此后的几年里,国内1000多家报社和6000多家印刷厂用上了激光照排系统,国外同类产品被挤出了大陆市场,美国的hts公司因之关门大吉。几家颇具实力的外国大公司宣布,在汉字激光照排领域,他们已放弃与中国竞争。中国的汉字激光照排技术昂首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北京大学教授王选所主持研制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使汉字印刷告别了“铅与火”的历史,使汉字印刷技术一步跨入“光与电”的时代。人们称他为“当代毕升”、“汉字激光照排之父”,他还被誉为“中国现代汉字印刷革命的奠基人”。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