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小狗也要叫. 污染的潘多拉盒子里有什么?

哈药总厂一直很有名。好些年了,几乎一打开电视,就会有它和其分厂的广告。地毯式的广告轰炸,让很多孩子,还没识字,就记住了哈药的大名。但是,这个每年在广告上投入将近六个亿的制药业巨头,却一直是哈尔滨的污染大户,废水直接排入松花江,废渣就地烧掉,废气则害得周边的居民一年四季带口罩,各种污染物严重超标。相对于将近六个亿的广告费,百多亿的销售额,哈药总厂每年的污染治理费,不到两千万。

从表面上看,哈药的问题,跟许多地方一样,是gdp主义的恶果。无论如何都要追求gdp,宁可把钱花在营销上,也不肯投入治污,在污染如此严重的情况下,还扩大重污染的原料药生产,等于是用污染的代价,换取gdp的增长。这样的案例,在中国成千累万,一点都不稀奇。但是,实际上哈药的事情稍有不同,不同之处在于,哈药是国企,一个在地方举足轻重的国企。这样的国企,由于地方政府对它们依赖甚重,又加上“长子”的身份,对于治理污染根本不会上心。污染的代价,由于国家一直缺乏相应的法规,一般来说,只能由污染地的居民自己来付,如果不酿成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地方政府也不会真的在意。即使土地,河流和空气都污染了,也不耽误地方官员的升迁。退一万步说,就算出现了大规模的污染灾害,像2005年中石油的松花江苯污染这样的国际性事件,最后治理的成本依旧由国家来承担,也就是说由纳税人来扛。而位于哈尔滨市区的哈药总厂,在居民密集的地段也敢放肆地排污,无论环保部门怎样监督,媒体怎样批评,都大体置若罔闻。依仗的,就是它们的“长子”身份,不是中央政府的长子,也是地方政府的长子,只要能给老爸挣了钱,惹出多大祸来,自有人给它们擦屁股。换言之,销售上不去,没人替它们分责,但污染了,有人替它们买单。这样的体制,想让它们不污染都难。

当然,中国医药体制的乱相,也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因素。多少年来,医药企业,既不在研发上做投入,也不操心治理污染,却总是在营销上下功夫,大投入。明的是广告,暗的为公关,白道黑道全来。只要营销到位,药品的质量再怎么烂,价格有多高,都能卖出去。反正患者和医药产业,特别是医生之间信息不对称,坑起人来,特别方便。

医药企业,原本是治病救人的事业,但是,现在却成了坑人,甚至直接毒害人的所在,在药被天下的同时,先为祸一方。在这里,单单要求企业拿出良心,是远远不够的。体制不捋顺,法制不健全,大规模的污染事件,就一直会泛滥,直至成灾。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