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容忍与自由 : 胡适演讲集 出版说明

一、胡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1891年12月17日生于上海,是二十世纪中国著名的学者、思想家、教育家。胡适幼年在家乡接受私塾教育,14岁时到上海求学,开始接触新思想。20岁时考取“庚子赔款”官费生赴美留学,进入康奈尔大学学习农科,后改读文科,25岁时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哲学家杜威,受其“实验主义”哲学影响颇深。1917年,27岁的胡适归国后即受聘为国立北京大学文科教授,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之领袖,后历任中华民国驻美大使、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要职。1962年2月24日,因心脏病猝发逝世于台湾,享年72岁。胡适一生涉猎甚广,著述颇丰,在文、史、哲、教育及社会活动方面均有建树,他的思想、行为及著述对二十世纪的中国乃至今日社会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二、作为中国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胡适的一言一行都备受时人瞩目。学成归国之后的胡适以改革旧中国、旧思想为己任,不只用笔,也通过演说向当时的民众孜孜不倦地播撒新思想的种子。胡适一生发表演讲无数,内容涉及文学、历史、教育、伦理、政治、学术研究等多个方面,加上胡适情思敏捷,能言善道,谈吐幽默,并能将深刻的哲思转化为浅显易懂的白话,因此,胡适的演讲同他的著作一样受到无数国人的广泛关注,至今仍热度不减。

三、胡适的一生受西方思想文化影响极深,并不遗余力地将西方的先进思想文化介绍传播到中国,但并非主张全盘西化,他也十分看重并传承着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化宝藏,并且将数十年的光阴投身到“整理国故”以及考据和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工作之中。在生活上胡适也是“中西结合”,虽留洋数载,常年身居异国,但仍十分注重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爱穿中国传统长袍,并与他的“小脚太太”不离不弃、相携到老。抛开众多名誉的光环,胡适独特的人格魅力也始终为后代国人所称道。胡适去世之后,***曾在给胡适的挽联中评价他为:“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四、胡适的思想在其生活的年代无疑是超前的,对传播科学、启迪民智、引导自由独立之风有不灭之功;而胡适的许多观点和理念对于今人今事也仍不过时。比如在青年的人格塑造上,胡适主张独立进取的个人主义,反对自私自利的“假个人主义”;他鼓励青年人注重以自己的兴趣来选择职业,而不是只看重社会所需;在为人上,胡适讲究“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待人要在有疑处不疑”;在治学上,胡适则主张“大胆的假设,小心得求证”、“有七分证据不能说八分话”。这些思想在几十年后的今天仍然有着不容忽视的价值。

五、民国已逝,“胡适”不亡。今天的人们仍然需要阅读胡适,聆听胡适。今年是胡适辞世的第五十个年头,我们特从众多珍贵的材料之中,甄选了胡适演讲稿中最精彩、最有价值的篇章,汇成《容忍与自由——胡适演讲集》一书,以飨读者,同时,也向这位为现代中国拉开文明与进步、民主与自由大幕的先哲致以诚挚的缅怀和敬意。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