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情感、意志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三种基本形式,相应地,人的综合心理素质也可以分解为认知素质、情感素质和意志素质。意志对行为有发动、坚持、制止、改变等方面的控制调节作用,是人类独有的心理活动形式。苏轼在《晁错论》中讲:“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领导工作纷繁复杂,没有坚强的意志是无法做好的。当然,意志也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或是职位的提高而自然增强,必须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不断磨炼。
一、克服坏习惯,形成好习惯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人们在长期的工作生活中,都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日积月累、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习惯,想问题办事情都会按照这个习惯去做。但习惯也有好坏之分,好习惯是一种良性有序的状态,可以成就一个人;而坏习惯则是一种随意无序状态,影响工作效率,制约事业成败。对每个人来说,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心理舒适区”,很难走出来。习惯也要由习惯来取代。要想克服坏习惯,就要逐渐培养自己的好习惯,长期坚持,好习惯就会替代坏习惯,而这个过程其实就是磨炼意志的过程。
好习惯成就好人生。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亏,想改也不容易。起先是我们造就习惯,后来是习惯造就我们。我们能不能担重任,能不能让人放心,会不会办事,除了能力之外,也与我们日常的工作习惯有莫大的关系,它经年累月地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左右着我们的成败。古往今来,每个领域中的杰出人士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拥有良好的习惯,好习惯能帮助他们开发出更多潜能。***同志习惯每日读书,***同志习惯今日事今日毕。优秀属于把一切优秀品质习惯化的人,只有从培养良好习惯开始,这个人才能逐渐走向成功。
好习百日修,恶习靠征服。习惯不是最好的仆人,便是最坏的主人。人应该支配习惯,而决不能让习惯支配自己。“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用新的好习惯替代旧的坏习惯就如同脱胎换骨,绝非易事。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坚持抓常、抓细、抓长,从细微细小处着手,循序渐进、积少成多,依靠坚定的意志、反复作出正确的行为、经过一个艰苦的过程,从“刻意而不自然”到“刻意而自然”再到“不刻意而自然”,逐步加以纠正。
二、不折不扣履行当下的职责
成立一个部门,首先要有“三定方案”,明确职能职责;任命一个干部,也会有岗位分工,厘清其应当承担的工作任务。人的一生都是生活在责任之中,承担责任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必经历程。职务就是责任,岗位就是责任。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遇事只会逃避、退让,根本担不起社会责任,更不要说当好领导干部了。好干部是学出来的、干出来的,也是在履职尽责中磨砺出来的。只有始终勤勉尽责,才能在平凡中孕育非凡,在细小中成就伟大。
担任了领导职务就必须履职尽责。领导岗位不是休息场所,领导职务不是特权待遇,不能把岗位当享受,也不能把职务当炫耀。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这是天经地义的道理。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对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不推诿、敢担当,始终出于公心做事,个人得名获利的事少做,担责补缺的事多做,人在岗上、心在责上,尽心尽力干到最好。
要把工作当事业,干一行就要成为内行。做任何工作,只有始终对它抱有兴趣、保持热爱,才会为它执着坚守、倾注热血,才能做好做成功。要立志干大事,而不要立志做大官,始终秉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理念,勇于担责、敢于负责,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管一行成一行,不遗余力、不打折扣,在学习实践中努力把自己磨炼成本领域、本行业的行家里手,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政绩。
三、管住自己的思想和言行
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是管好别人,但前提是先要管住自己。一个人如果管不好自己,总是由着自己的性子来,不要说干好事、干成事,就是不出事、不坏事都很难。放任自己,一事无成;管住自己,行稳致远。管住自己,首先就要管住自己的思想,因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言行。唯有管住自己的“心”、管住自己的“口”、管住自己的“手”,才能成为一个好人、好党员、好干部。要管住自己,至关重要的是不断地修炼、磨炼自己。
冲动是魔鬼。人人都有欲望、都有脾气、都有个性,自发地充斥着强烈的冲动。如果不加管控,就会像冲出堤坝的洪水一样,到处肆虐,给自己、给别人都带来严重的伤害。特别是人在气急败坏的时候,很容易头脑发热、意气用事,作出一些非理性的行为,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等回过头来再看,往往是悔之晚矣。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绝不能冲动鲁莽,图口舌之快、贪一时之乐,平白生出许多是非和争端,以致毁了自己。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行亦正。把稳思想之舵,言行不出格、不逾矩,首先就是要正心,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要坚守政治信念,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做到生活上知足、工作上知不足、进取上不知足,不比条件比干劲、不比享受比奉献,把名看虚些,把利看淡些,常怀感恩之心、少生非分之想,常怀平常之心、少生攀比之想,常怀自律之心、少生贪婪之想,把更多的心思用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用在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上。
四、宽容忍让
纵观古今中外,凡成大事者,无不具有宽容忍让的优秀品质,能容人所难容,忍人所难忍。用宽容的胸怀处世立业,就会平顺、通达一些;以忍让的心态交友,就会团结、和睦、更长久。中国传统文化向来提倡宽容忍让,廉颇蔺相如将相和、安徽桐城六尺巷的故事,被传为美谈。当然,宽容不是无原则的纵容,忍让也不是消极的忍受,而是做人的一种智慧、处事的一剂良方,其本质是内心的安宁平和,是对自我的战胜和超越。
心里能容多少人,就能领导多少人。“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观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当前,我们正在为实现中国梦共同奋斗,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领导干部更应具备大胸怀、大格局。要拓宽内心的容量,容事、容物、容人,对有不同意见、有个性的干部,只要是出于公心,就应尊重个性、容纳棱角,不能一味地苛求完美,更不能随意“揪辫子”“扣帽子”。对那些在改革探索中出现失误的干部,也要“观大节、略小过”,不求全责备,不在非主流问题上纠缠不清,这样才能团结带领更多的人向前走。
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度量大的人豁达大气,懂得宽容、懂得忍让,能化干戈为玉帛,可成大事;气量小的人锱铢必较,常常陷入无端的争斗与仇恨之中,在与别人较劲的同时,伤了别人伤了自己,带来的是众叛亲离的后果,最难成事。要以自觉涵养大气量,有利不争能放下、遇事不争能释怀,凡事以冷静、忍耐、谅解为重,光明磊落、大度兼容,切忌不依不饶、冤冤相报,不断放大积怨的账簿,让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五、珍惜时间
时间看不见摸不着,无处不在却又无影无踪,无法蓄积、无法取代,更无法失而复得,却又实实在在地在人们身边无情而又匆匆地流逝。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的每一天都是24小时;时间也最偏私,给任何人的每一天都不是24小时,关键看你如何对待它。领导干部的时间,不仅仅属于个人,更属于广大人民群众,不仅仅承载着个人的价值,更承载着群众的期盼,必须善于利用时间,有效管理时间,真正把时间节省下来,用在真抓实干上,用在为百姓谋福祉上。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是世间最宝贵的财富,世上最大的节约是时间的节约。节约时间会使一个人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就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而浪费别人的时间就等同于谋财害命。只有把有限的可控时间投入到最有价值和意义的事情上,多一点“只争朝夕”的紧迫、“立即做马上办”的自觉,提高效率赶快做,倾其全力抓落实,方能获得时间老人的青睐,不负韶华,摘取事业成功的桂冠。
万事立业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志士惜年,贤士惜日,圣人惜时。”人生苦短难过百,担任领导职务的时间则更短。要树立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理念,珍惜当前的工作岗位和为人民服务的机会,减少无效社交,用好碎片化时间,抓紧每一分钟去努力、去改造、去发展、去奉献,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本领和服务水平,努力做到“今日事今日毕”“案无积卷、事不过夜”,尽心竭力为党的事业、人民的幸福作出应有的贡献,这样回首往事时,“才能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六、艰苦奋斗
***总书记强调,全党一定要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艰苦奋斗是我们党带领人民群众克敌制胜、排除万难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经过几代人的持续奋斗,我们国家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物质生活极大改善,不少人觉得可以“歇口气”“松松脚”了,不用再艰苦奋斗了。对一个人、一个政党、一个民族而言,一旦抛弃了艰苦奋斗思想,只图享乐,就会一步步陷入恶性循环,直至走向失败、消弭乃至灭亡。
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奋斗。走得太舒服的路,都是下坡路;活得最舒服的人,都是碌碌无为的人。奋斗之路往往都是荆棘丛生的,经过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卓绝的奋斗,我们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但我们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情没有变,前进道路上仍然面临许多重大困难、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考验,必须继续进行持之以恒、充满韧性的艰苦奋斗。当然,今天讲艰苦奋斗,并不是要否定合理的物质利益,更不是要人们再去过苦行僧式的清苦生活,而是要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决心。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要牢固树立艰苦奋斗的理念,让奋斗成为一种自觉、一种习惯,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当为民服务的实干家,把所有心思和精力都用在抓工作、促发展上来,敢于直面新情况,不断解决新问题,以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创造出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向人民交出满意的时代答卷。
七、坚韧顽强、越挫越勇
人生如山,有巅峰也有低谷;事业如河,有平缓也有漩涡。不管你喜欢不喜欢,前进的道路上,难免会遭遇艰难和坎坷,只有意志顽强的人,才能跨山蹚河,尝到胜利的果实。当干部从政也是如此。但现实中,一些干部习惯了顺风顺水、鲜花掌声,稍微经历一点挫折失败便垂头丧气、斗志全无,甚至一蹶不振;有的借口干得多错得多,为避免犯错就干脆什么也不做,最终一定会在干事创业的道路上迷失方向、湮没消失。
害怕失败比失败更可怕。困难和挫折并不可怕,害怕困难和挫折才最可怕。面对困难,要以“乌蒙磅礴走泥丸”的气概,知难而进不言难,勇于探索、敢于攻坚、善于克难,即使遭遇了挫折,也要及时调整心态,善于从中汲取教训、审视不足,不断补足短板、改正错误,遇水架桥、逢山开路,坚持奋斗下去,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近。
千磨万击还坚劲。历史长河奔涌浩荡,唯奋楫者先;时代车轮滚滚向前,唯抗挫者强。勾践卧薪尝胆苦尽甘来,红军四渡赤水创造传奇,***三起三落铸就伟业,都生动诠释了事业成功贵在坚持、败在放弃的不变真理。要始终坚定必胜信心和决心,以赴百仞之谷而不惧的勇气、从哪里摔倒就从哪里爬起来的韧劲、“拼将十万头颅血”的无畏和“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意志,历经磨难初心不改,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努力攀登事业和人生的高峰。
八、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明代学者胡居仁曾有一副自勉联:“若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干事业好比钉钉子,只有一锤接着一锤敲,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才会大有成效。抓工作落实,贵在持之以恒,也难在持之以恒。有些地方、部门和干部抓工作之所以成效不佳,往往与缺乏经常抓、反复抓、持久抓有关。如果换个领导就换个思路,新官不理旧账,反反复复、劳民伤财,或是朝三暮四、没有定力,一件事还没干好就想着另一件事,善始不善终、虎头蛇尾,不能一抓到底,那是无法干好工作的。
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干事创业就像接力赛,一人接一人全力跑,才能取得好成绩。领导工作也如此,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有的工作需要好几年甚至好几届领导班子传承接力才能做好,不能急于求成、心浮气躁,更不能失去恒心、半途而废。要一块砖头一块砖头地垒,一铲泥沙一铲泥沙地加,一点一点坚持下去。山西省右玉县20任县委书记,带领人民种树70年如一日,让一片林木覆盖率不足0.3%的沙洲变成了绿水青山。
政贵有恒,治须有常。领导干部要想干出真政绩,必须把“恒”字深深镌刻在干事创业的基座上,既大胆创新、锐意进取,又始终保持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正确处理好潜绩和显绩的关系,多在短时间看不见、难出成绩的基础工作上下笨功夫,一件事接着一件事抓,一任接着一任干,不因时空环境的变化而松懈,才能把好事干好、实事干实。
九、任劳任怨
***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做人要实,要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任劳任怨。任劳是指吃苦耐劳、踏实肯干,是一种修养;任怨则是指经得起不平,受得住委屈,是一种修炼。领导干部事业任重道远、责任重于泰山,格局自当更高一些、胸襟更宽一些,不仅要付出更多的汗水,还得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就得不怕吃苦,更不怕被埋怨。
干得越多,成长越快。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人的本领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仅仅是从书本里得来的,只有多经事、多干事,才能不断成长、成熟、成才。干得多了,见得多了,内心就会从容有力,办法就会自然涌现,做起事来就能驾轻就熟,不仅会有效推进工作,个人也能得到极大锻炼。那些遇事就推、能躲就躲的人,看似机灵聪明,得了一时安逸之乐,但时间长了,就不会有什么长进了,软肩膀挑不起硬担子,关键时刻是顶不上、立不住的。领导干部要自觉加压,眼里有事,手中有活,心甘情愿地消耗自己,练出真才干、硬本领。
任劳本应当,任怨显修养。有的干部能任劳,干工作兢兢业业,不叫苦、不喊累,但难以任怨,受了一点点委屈,就整天牢骚满腹、怨天尤人。殊不知,任怨也是从事领导工作的内在要求。领导干部要积极修正处事态度,不断提高个人修为,秉持“风物长宜放眼量”的气度和“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坚毅,受得住委屈、经得起误会,不计个人荣辱,在动心忍性、任劳任怨中不断历练提升自己的修养。
十、不畏其难,不厌其烦
明代思想家吕坤曾说:“做官都是苦事,为官原是苦人。官职高一步,责任便大一步,忧勤便增一步。”也就是说,从政者权责相系、苦乐相悖,本就是件烦事、难事、苦事。如果耐不住烦、受不得苦、顶不了难,那就没法当好领导干部。现实工作中,有的干部厌烦,对群众没有耐心,“通不通三分钟,再不通龙卷风”;有的干部畏难,不敢担当,遇到问题绕道走。究其原因,都是忘了初心使命,没有正确认识领导工作的本质,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当官避事平生耻。”当干部就得尽责任,既要攻得了难,还需耐得住烦,才能把握机遇、应对挑战。
从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耐烦,就是不厌烦,是一种修养,表现在外,是平实务实;蕴藏于心,是沉潜坚忍。领导工作点多面广,既要干好手头的工作,又要经常与上下左右协调,还要处理好干部群众反映的大事小情,每天都在和繁琐、繁杂、繁冗打交道,时常会出现“多点冒烟,处处起火”“千头万绪理还乱”的情况。领导干部要全面提升心理承受力、综合协调力、局面把控力,不断锤炼耐心和韧性,静下心、沉住气,理清头绪、辨明轻重、分清缓急,有条不紊地处理好每一件事情,才能不为琐事所烦、不为情绪所扰,才能经得住磨炼。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古人云:“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领导干部需要增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和“不以事艰而不为,不以任重而畏缩”的精气神,遇到难事就主动作为,迎着困难上,朝着矛盾去,以滴水穿石之志攻坚克难,只要勇攀高峰,就没有干不成的事情。
十一、内心强大,心态平和
内心强大,是人的一种心理素质,也是一种胸怀和潜力。“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一个内心强大的人,无论面对多少挫折和困难,都能始终自信乐观,心静如水、意志如磐,目标如一、步履坚定;而一个内心脆弱的人,则会时常心起波澜,经常患得患失,摇摆不定、坐立不安。作为领导干部,面对的突发情况较多,承受的压力较大,若没有强大的内心,定会感到时时受挫,严重的还会影响身心健康。
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有过不去的山。很多事情过不去,不是事情本身有多难、多重要,而是我们心里放不下。只有不断加强内心修炼,始终秉持积极向上、乐观从容的心态,养成乐观、热情、愉快等积极向上的健康情绪,根除“红眼病”和“妒忌症”,克服阴暗心理,才能做到不惑于心、不困于情、不乱于行,面对名利诱惑能够知足常乐,面对各种压力学会心理调适,始终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周围事物。
失意要忍,得意要淡。失意事来,治之能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心态平和,不忧不惧,不是麻木不仁,而是一种更高境界的处世态度,是内心强大的直接体现。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一种从容淡然、平静谦和的心态,正确对待个人进退留转,不计较一时得失、一事成败、一职高低,不管世事如何变化,始终坚守做人的操守和从政的道德,积极面对、妥善处理困难挫折,真正做到“内安于心,外安于目”,永不苟且。
十二、学会等待和积累
***同志在《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中写道:“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号召我们干事创业要有争分夺秒、时不我待的进取意识。领导干部有紧迫感是好事,但太过急躁也容易走向反面,有些事放一放、等一下或许会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现实工作中,有的领导干部对自己的升迁太过急迫,热衷于“自我设计”,“两年不提拔,心里有想法;三年不挪动,就要去活动”,整日只想着跑关系、找门子、寻靠山;一些领导干部头脑发热,追求“大干快上”,干事情急不可待,才发通知就要结果,刚定方案就要成绩。所有这些,都是官欲熏心、急于求成的表现,必须加以克服。
凡事欲速则不达。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干。凡事都要讲究循序渐进,有了量变才会有质变,切不可太过急躁。如果一味地追求速度,忽视客观规律,甚至逆其道而行之,结果反而会离目标越来越远。百年陈酒十里香,做人做事也是如此,只有经过足够的沉淀和积累,才会有品、有味。熬过了疾风暴雨,人才会变得坚强;熬过了痛苦失败,才能看到新的光亮。当然,等也不是逆来顺受,不是认命妥协,而是在逆境中不断提高自己,积蓄力量。没有等待,事业难以成功,即使得到了也不会长久。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早熟的果子长不大,拔苗助长易夭折。不经过千锤百炼,根基浅、腹中空,就算坐到了重要岗位上,也往往难以胜任。要懂得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深入下去,把远大目标和干事创业、担当实干结合起来,多到基层一线和不同岗位磨炼自己,在急事、难事、大事中壮壮筋骨,才能在静悄悄的积累中成就大事业。
十三、笃定自信,稳得住心神
俗话说,家有千口,主事一人。领导干部是带领群众战风险、渡难关的主心骨,关键时刻必须能够豁得出来、顶得上去,敢拍板、善决策,而这时的任何惊慌失措、患得患失,都有可能错失良机、激化矛盾。关键时刻的沉稳决断、随机应变,更多是来自内心的笃定自信。一个人内心笃定,就能稳得住心神,回归安宁、不再彷徨,找到前行的正确方向,矢志不渝向前走;而充满自信,就会让人有勇气、有力量,就能战胜前进过程中的艰难险阻,让自己走得更平顺一些。
你若笃定,社会便不再浮躁。我们常常抱怨社会发展太快、外在的诱惑太多,常常让人无所适从、不知所措。事实上,真正让人六神无主的恰恰是我们自己的想法太多、行动太少,沉迷于诱惑与功利,总想着走捷径、找外挂,频繁地变换“车道”,缺少了几分冷静,平添了许多盲目。一个人只有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人生定位,潜下心来、苦心修炼,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才有可能等来属于自己的那个高光时刻。
增强定力,咬定青山不放松。改革越深入,工作越推进,越面临重重困难、处处险阻。领导干部要始终以高度的战略定力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排除各种干扰,不惧风吹浪打,以坚定不移的决心、一鼓作气的气魄和求真务实的行动,确保改革取得成功、工作向前推进。狗熊掰苞谷——三心二意是什么也做不好的。
十四、懂得克制和自律,抵得住诱惑
克制也是一种自律,往往适用于不好的或是不应有的情感、思想和行为。人生在世,想做的事往往很多,随心所欲、恣意妄为,固然可以图得一时痛快,但最终结果往往是惨痛的。对一个人来说,发泄情绪是本能,克制情绪才是本事,是一种更高的修养。世间多繁华,追求无止境,唯有学会克制和自律,把欲望变小,明白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才能不为外物所惑,掌控自己的人生。
所有的诱惑,都在暗中标好了价格。天上不会掉馅饼,地上处处是陷阱。领导干部手中掌握着公权力,一些人往往把领导干部当作“优质资源”来经营、当“潜力股”来投资、当重点对象来“攻关”,打着关心关爱的旗号,千方百计找准你心里的薄弱点,在温情脉脉的面纱掩盖下发起进攻,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放松警惕,一步步陷入泥淖而不能自拔。这些看似无所求、信得过、靠得住的“知己”“好友”,往往就是隐藏最深的猎手,他们想从你身上获得的,远不是那点“投入”就能满足的,他们的要价更高、更昂贵。
能克己律己,方能成己成事。领导干部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一旦无法克制过多的欲望,就极有可能沦为欲望的奴隶。真正能成事的人,都懂得克制自己。每一次克制自己,就意味着比以前更强大。克制看起来是在控制自己,其实更是在给自己创造更多的自由。克制自己,关键是要筑牢思想防线,自警自律、慎独慎微,防止贪欲缠身。领导干部要学会拒绝,学会说“不”,当干部不妄为、有权力不任性,不慕虚荣、不谋私利,让内心感到安稳,让生活充满阳光,让事业不断发展。
唯有意志坚如钢,才有脚下路绵长。新时代新使命,我们前进的道路上仍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仍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一切贪图安逸,不愿继续艰苦奋斗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一切骄傲自满不愿继续开拓进取的想法也是要不得的。只有始终保持滚石上山不松劲的精神,主动到基层一线去,到问题和矛盾较多的岗位去,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善接最烫手的山芋,加强自我磨炼,注重实践锻炼,在实践中把意志变成斗志、把经历变成经验、把阅历变成能力,形成积极坚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信仰信念,才能在从政的道路上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