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竞悦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6.2万字,2018年4月第1版,49元)
△3篇(17章):经济转型;社会民生;文化心理。
〇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实现了从乡土中国向城镇中国、从农业社会向工商社会的转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这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动力之源。随着中国由计划经济模式转向市场经济模式,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出现,带来了商品的极大丰富。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加入了世界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成为开放社会和信息社会。
〇这本书从两个角度叙述了中国四十年的社会变迁:一是从宏观角度分析了四十年来中国几个重要方面的社会变迁;二是从热门事件入手,反映四十年来中国的社会生活变迁。
〇诺贝尔文学奖获得得主托马斯•曼在《魔山》中有这样一句话:“往昔越是接近当下,其往昔性岂非越深刻和越显传奇?”
〇对于改革应有正确认识:①任何改革都存在着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能因为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就去否认改革本身;②现实具有复杂性,社会中有不同的利益群体,改革对不同利益群体的触动不同,改革的效果不能看个别人短时间的状况,而要从时期看社会整体的状况是否得到改善;③改革不是在真空中进行,不能忽视国家历史、文化等的影响。
〇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认为:“21世纪影响世界进程和改善世界面貌的有两件事:一是美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二是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〇城市化水平要与工业化发展水平相适应;城市化速度要与城市化的发展阶段相适应;城市化格局要与本国国情相适应。
〇社会结构是指社会整体的构成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相对稳定的关系。
〇食品安全:农产品源头污染、加工过程的问题、存放和运输环节。
〇应重视良性的社会领域的培育,这样一个社会领域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应有公共协商的平台;应有公共参与的渠道;重视社会组织的发展;培育公民道德。
〇中国历史上有两次重大转型:一次是起源于商鞅变法的由封建诸侯制、奴隶制向中央集权国家转型,这次转型经过百余年到西汉初年得以成型、确立;另一次是中国在西方的冲击下开始寻求变法之路,及至辛亥革命后建立民国,推翻帝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由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转型。改革开放接续中国的现代转型,是由乡土中国向城镇中国、由农业社会向工商社会的转型,如今我们每个人都置身于这场伟大的转型之中。
(2022年1月20日夜11:05阅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