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清华怪才解读春秋五霸.下 第九章 勾践吞吴(公元前500年-公元前473年)

第九章 勾践吞吴(公元前500年-公元前473年)

西施和郑旦,这两位优秀的女地下工作者,成功地打入了吴王夫差的核心机构搞破坏活动。她们一个走淑女路线,一个走冷酷的路线,把个夫差迷得心中满是盛开的放纵。

不用说也知道,春秋第九、第十大蜥蜴,就是我们最后出场的吴王夫差、越王勾践二位好朋友了。

“越”这个字,就是“杀人越货”的“越”——语出《尚书》,意思是杀了远处的人并抢掉其财物(因为远处的人东西好抢),就是抢外地人的意思。“越”因而是遥远的意思,越国是遥远的国度,比江苏省的吴国还偏南四百里,在浙江省中部富春江风景如画的岸边。从很多角度上看,吴越两国风俗十分接近,人种相同,都是“越族”人种。我国整个东南沿海(苏南、浙江、福建)以及南方的广东、广西,一直向西贯穿祖国达到越南,都是越人活动区,称做“百越”。水稻种植是百越共同的特征。吴国与越国的音乐、方言、吃稻米以及落后的人殉习惯(中原地区到了春秋时代已经不人殉了),都如出一辙。他们勇于任事,轻于赴死。

“百越”只是针对当地土著人种而言。吴越两国的国君,则都是华夏帝王的后裔,比如吴国的国君是周文王的叔伯大爷周泰伯的后代;越国的国君,则可以攀到大禹先生。约公元前1900年夏朝的时候,一个名叫“无余”的人,作为大禹的第六代后人,少康的儿子,拿着政府的红头文件,来到长江下游的浙江流域,现在的浙江省北部地区,被封为越国第一任国君。他来此的目的是守护大禹的坟墓。大禹于会稽山召聚诸侯万邦开会时病死并且埋葬在那里。这就是越国,我们本章的蜥蜴之国。

无余来到越国地区,发现这里真是蜥蜴之国,到处都是丘陵草坡和水网,往南(浙江南部)则是禽兽逼人的原始森林,更不适合人居住。浙江北部土著则脆弱而且天真,不喜欢吃猪牛羊肉,而嗜好鱼虾水产,螺蛳蛤蚧。他们架屋而居,把房子建在木架上(叫做干栏式建筑),跟吴国差不多。他们以船为车,以楫为马,往若飘风,去则难从。穿的衣服多用草编的或者植物的皮剥下来纺成的葛布。越人的竹席草席驰名中国,知名度仿佛土耳其的地毯。

越人种地不用牛,而是用鸟,让鸟们在田里乱爬,等把地抓松了,人再撒籽进去,属于粗放式经营。当然,鸟粪和动物粪落在田里,也是天然好肥。这种不经人工施肥的土地需要轮耕,让土地休息几年,等着接满了珍贵的鸟粪,再用。

越国土著们的模样也奇特,头发都割短,余下的部分扎成“椎髻”,就是朝天辫,类似日本浪人。而越国的女孩儿则在她们的额头、面颊刺绘精细的花纹,这是出嫁前的美容程序。还要把上门牙敲掉下来,露出一个豁口,牙要送给男朋友当定情礼物(现在老家来自宁波的上海人还管定亲叫“敲定”)。如果不拔牙的话,就会克夫,没人要。如果怕拔牙疼的话,也可以用松树枝子烧出的烟灰,把门牙涂黑,像宋丹丹在小品里演的老太婆那样,越黑越性感。大禹的六代孙无余带领这个荒蛮之国的越人割掉荒草,驱赶禽兽,建立村邑,耕种谷物,让大家把租子都交给自己。而这些租子则用来维修、供奉、祭祀大禹的神庙。又一千多年过去,经过二十几代,王位传到了越王允常,越国开始变得不安分了。越国和吴国,本来是一对儿难兄难弟(都是楚国的附庸),好比未庄的阿q和小d,都是穷光蛋,都是赵太爷家的短工,按理应该互相很和气。但这一对儿没出息的兄弟却一见面就打架,就像阿q和小d见了面就揪着辫子互相斗殴那样——唉,啥都没有还不知道团结。不甘落后、不甘寂寞的越王允常,开始与北边的吴人战斗。战斗的结果是,允常被迫年年向吴国上缴保护费。

允常明着斗不过,就暗着来,趁吴王阖闾外出“五战破楚”期间,得了机会,带着越兵去偷袭吴国,掳掠了一通而归,给自己翻了本儿,非常高兴。吴王阖闾从楚国回来气得要命,越国它也配?居然敢打我?“妈妈的,儿子打老子!”

来而不往非礼也,几年后,公元前五世纪——新世纪的开始,越王允常病死了,儿子勾践走上领导岗位。吴王阖闾趁他立足未稳,遂发出数目不详的捣乱军,南下三百里,去教训勾践,报复被偷袭的旧恨。

曾经身历百战、长驱直入捣碎郢都的吴国威猛之师,去打孱弱落后的越国子弟兵,就像泰山压在鸡卵上一样容易,像大学生找小学生比赛算术。事实也确实如此,勾践派出“敢死队”正面猛击吴军,吴军岿然不动、阵形刚整。勾践猛攻两次无效,吴人都不稀罕还手,就像练就铁布衫之大侠,任你随便凿哪儿都毫发无伤,只有胳肢他笑才行。勾践就想胳肢吴军。他想出了一个只有他才能想出的下作主意:找了一大帮罪犯,排成三排,上阵自杀给吴国人看。奇怪,平野战场上怎么会突然冒出一帮罪犯呢?在古代,打仗是大家族和城市平民的特权,而少量的罪犯则随军干活,作为劳改:搬道具啊,修武器啊,发盒饭啊,打草啊,喂马啊,必要的情况下也当替身演员,比如此刻。

勾践让这帮罪犯手捏着宝剑,排成三行,正步走,来到吴军阵前,以剑加颈,大叫道:“吴越两国国君在此治兵开战,我们服务不周,行动迟缓(道具搬慢了?)。我们干愿领死。ya——hoo——”说完,上百名罪犯,纷纷自刎而死,扑通扑通倒在地上,血肉模糊。吴人目瞪口呆,不知所措,争相挤向前边围观,观赏这一场瑰丽动人的免费场面,队伍一下子秩序大乱(就像因围观交通事故而引发交通堵塞)。吴军阵形波动,机不可失,越王勾践挥戈操剑一声呐喊,形成山海之势,越人齐冲上来,把吴军冲得七零八乱。吴人大败,逃出好几里才收住阵脚。勾践兵力单薄,险胜之后不敢穷追猛打,引兵回归国都。

吴王阖闾本人则最惨,鞋子跑丢一只,被越将灵姑浮拾了去。当时的人们穿的不是战靴,而是矮帮的平底鞋,以丝麻为面料,所以容易跑丢了——而靴子(能护住脚腕以上的)是北方胡人的专利,那时还没传到中国,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后才渐渐有的。有个电视剧上,阖闾穿着高帮战靴在跑,是错误的。倘是高帮战靴,那无论如何也不会跑丢。

倒霉的是,跑丢了一只鞋子的阖闾,在败逃中,大脚趾头又被射了一箭,真是窝囊啊。俗话说,十指连心,脚趾也是连着肺的。阖闾岁数大了,禁不起疼,或者是由于江南瘴疠之气厉害,感染了破伤风,细菌攻心。当日,阖闾以脚伤阵亡于军中。吴人大恸。阖闾临死前嘱咐自己的儿子夫差:“必勿忘越!”千万别忘记吴越斗争。从此吴越之间,结下了深如大海一样的世仇。

夫差是个大孝子,发出十万人丁,挖池堆丘,甚至役使了几头大象转木,把老爹阖闾的遗体用三重铜棺下殓,坟穴深达丈余,广六十步,四周泼水银为池,把他老爹阖闾最喜欢的鱼肠剑以及另外三千把宝剑,都陪葬了。葬后三天,坟上出现一只白虎,据说是剑的精气变的,故而得名虎丘。去苏州旅游的时候可以去看。

同年,夫差即位,时间是公元前496年。夫差发誓报仇雪恨,他责成仆人更番立于庭中,每当自己出入经过,仆人必大声呼其名而告诫曰:“夫差!尔忘越王之杀尔父乎?”

夫差恭敬地回答:“唯!不敢忘!”然后低头切齿,发愤图强。夫差这时候还是有血气的啊。他发展经济,练兵讲武,勤习耕战,积极在苏州边的太湖训练水军,并在苏州灵岩山下建立射棚,以娴熟战技(吴越之人剑厉害,但不会射箭,据说他们射箭,射向敌方跟往天上射,结果是一样的)。伍子胥对吴王阖闾的死也深深自责,特意停止性生活,饭也不吃饱,衣服也穿破烂的,日夜积蓄钱粮,制造武器,思索报仇。每当伍子胥出外抚慰伤兵,士兵们都握着他的手垂泪啼哭。

众所周知,诸侯列国为了在争霸中取胜,被迫不断发展经济,改革政治,创新科技,引进人才,优化政府部门,这都是战争给历史进步带来的巨大策动力。并且战争推动了民族的大迁徙、大融合、大交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综观本书春秋时代的诸侯争霸,都是进步意义的战争。也正是如此,在打架的过程中,吴越两国成长起来,从两只蠕虫一样懦弱的土著小国,崛起为东南一方的霸权国家,争霸使他们变得国富民强。

吴国人磨剑霍霍,积极备战,使越王勾践非常不安。勾践准备先发制人,出兵攻打夫差,不等吴国坐大。

越大夫范蠡上前劝阻。范蠡说话习惯虚阔,从天地谈起:“天贵持盈:持盈者,言不失阴阳、日月、星辰之纲纪。地贵定倾:定倾者,地之长生,丘陵平均,无不得宜。人贵节事:节事者,王者已下,公卿大夫,当调阴阳,和顺天下……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

勾践听了半天,好像在听天气预报,非常不耐烦。范蠡就说:“我大致的意思是,我们的实力还不行,国小,人口少。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好用凶器,试于自身,上帝禁之……”

勾践说:“你又来了,你又来了!我已经决定了,你不要再说了。”遂调集部队,由他所信任的大将石买指挥(这时候勾践并不信用楚国来的范蠡、文种)向北伐吴,兵临苏州附近。

吴王夫差一看,好啊,省得我出远门了,尽发国中精兵,与越军接战于太湖。这是一场大规模的水战,越军三万人抢先占领了太湖中最大的岛屿夫椒山(今无锡马山),夫差、伍子胥、伯嚭等人亲自登船指挥,督励将士奋勇拼杀。吴兵励志已久,无不以一当十,冲破越人在岛屿下的水寨和船墙。越人大窘,越将灵姑浮、胥犴等战死。越军伤亡严重,遭到毁灭性的沉重打击。勾践最后只剩下了五千人,抱头鼠窜。

越指挥官石买在逃跑途中还折磨败兵,斩杀无罪之人,士卒恐惧,军心更乱,闹哄着要哗变。勾践无奈,只好斩杀石买以息众怒(从而给了范蠡、文种出头的机会)。

勾践收敛残兵,一路退回浙江,夫差在屁股后面紧追,拔取了勾践的老窝会稽城(绍兴)。勾践带着他最后这五千人退守绍兴东南的一块高地(会稽山),像寒鸟一样栖息在山上,依山凭险,垂死挣扎。吴大夫伍子胥在山口修筑工事,堵住越兵逃路,又把占领下的会稽城墙堕塌,以瓦解越人意志。越军被团团围在山上,不得动弹,粮食吃尽,水源枯竭,只好吃山草,一日三惊,情况非常危急。“现在夫差围困了我们,我们该怎么办啊?上次没听您的,这次您再说说吧。”勾践急了。

范蠡立刻从人群中挺身而出,又播报天气了:“持满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以地。卑辞厚礼以遗之,不许,尔身……”

“您还是讲大白话吧!谢谢您了,谢谢您了。我这回肯定听您的了。”

“事到如今,我是说,只有给吴国送礼求和了。为了避免亡军亡国的结局,惟一的办法是求和。”范蠡说。

“这主意好使吗?好使的话,谁能替寡人走一趟呢。”大夫文种请命,去吴营请和。文种带着礼物,跪着爬到吴王夫差面前,顿首说道:“亡国之君勾践派我请示大王,勾践请求做大王之奴仆,他老婆当大王之婢女,恳求大王开恩许诺,接受我们投降。我们给您当奴仆。”夫差心比较软,意欲答应。旁边伍子胥连忙劝阻:“勾践这人肯花钱,颇能结交贤人,我们必须彻底消灭越国,否则反受其害。这就像蛇小的时候不砍死它,大了更将它如何?切勿答应越国!”夫差同意。

伍子胥是有名的“复仇男神”,主张除恶务尽,他还举了“有扈氏”的例子:有扈氏曾一度灭掉夏朝,但没有斩尽夏的后代,使少康得以复国。(这个故事讲得不错,只是伍子胥没好好学历史,把“有扈氏”说错了。应该是“有穷氏”,即jr.后羿。)

文种回来,把坏消息报告给勾践。勾践喟然长叹:“我的命怎么这么苦啊?投降都不可以啦?好吧,我杀掉妻子儿女,烧掉宝器,决一死战吧。”

文种赶紧劝慰:“过去,商汤被囚于夏台,文王遭系于羑里,晋公子重耳奔狄,齐公子小白奔莒,最终都成就了霸业。由这些事情看来,现在的困境又何尝不是福气呢?”

于是勾践挑选出美女珠宝,去吴军找太宰伯嚭通融,送礼给伯嚭,想走曲线救国的道路。伯嚭本来是吴国的第三号人物,排在伍子胥和孙武后边,现在夫差即位,他做了太宰(国王内务助理),因为接触夫差机会较多而宠信有加。伯嚭收了越人好处,又为了压倒伍子胥,故意逆伍子胥而动,在夫差面前分析说:“与其跟勾践决战,冒着玉石俱焚的危险,不如接受他投降,让他给我们上贡,我们获利岂不大哉?”

伍子胥反驳:“勾践是个贤君,文种、范蠡都是良臣,放他们回去的话,必定生乱。我们攻克了越国而不把它纳入自己的版图,等于违背上天的赐予,将来后悔都来不及了。”

“如果你担心这个,那我们把勾践等人扣留在我国,不就可以了吗?”夫差听了二人争论,想了想,高瞻远瞩地做结论说:“我将有志于争霸中原,所以现在先答应讲和吧。如果越国不改,反复无常,我再征伐它好了。越国已经衰落,不足为患,不堪一击,以后随时来占领它都来得及。”夫差就像松鼠,喜欢把东西留到后面吃;或者像蜗牛,做事总要留个尾巴;或者像猫,喜欢玩弄耗子。

夫差命令:“勾践赶紧回会稽,处理善后事宜,然后带领老婆和范蠡,从速来吴国报到,到拘留所当我的勤杂工。”

旁边伍子胥听了,愤然道:“我预见,越国这帮人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后,我们吴国的宫殿,就将是一片泥淖了。”伍子胥从此开始说风凉话,挖苦夫差的愚蠢,他后面还要说好多风凉话。勾践得饶一条活命,回家收拾东西,咧嘴了,仰天垂泪,叹道:“死,是人所畏惧的。可是我现在听到死,心中却没有一点儿惧怕。”(是啊,后面的日子比死还难受呢。)

期限终于到了,临行的时候正是五月,梅子黄熟时节,不知从哪一夜起,整个江南不知不觉笼在漫天漫地的云烟雾霭中了。酥雨细触,树木绿得兴致勃勃。而鸟雀,早已耐不住寂寞,清脆的鸣叫愈加可人。柔绿的雨林,翩然起舞了。

越国群臣在浙江的江畔摆酒,给勾践送行,大家凄然泪下。勾践神色黯然,忧形于色,挥手而别。坐船渡江的时候,他看见鸟鹊啄食江渚的细虾,自由自在,飞去复来。勾践的媳妇触景生情,还趴在船舷上,唱了个歌:“去我国兮心摇,情愤惋兮谁识?”

范蠡陪同勾践夫妇入吴为臣妾(这里“臣妾”就是奴隶的意思,甲骨文上看,都是被捆着的,比如那个“臣”字身子弯来弯去,双手缚在背后)。三人到了吴国,俯伏着谒见夫差请罪:“我勾践上愧皇天,下愧后土,自不量力,侮辱大王的军士,到鄙国问罪。大王宽赦于我,使我保住须臾之性命,拿着簸箕和扫帚,给您干活,不胜感愧。”夫差说:“寡人也有过错啊,我这样饶了你,就是对我先君的背叛啊。”(当初夫差向爸爸阖闾曾经郑重承诺:“必勿忘越!”,现在却不杀勾践,就是失信于父王。)

勾践吓得要命,赶紧叩首回答:“惟大王怜之!”(求您了!谢谢您了!)伍子胥在旁边,目如流火,声若雷霆,怒道:“大王,当飞鸟在青云之上,我们尚且还要弯弓射之,现在它就停栖在庭堂之下,怎么反倒可以放过。对于现在的勾践,一个大厨师就能办了他,岂可再失良机?”

夫差说:“诛杀投降的俘虏,我听说会祸延三代的。我不敢私爱越国,但是怕皇天降罪于我们。”

伯嚭也赶紧帮忙,顺着夫差说:“伍大夫说的是一时之计,大王说的才是安国之道。仁义是万世霸业之基啊!”

于是勾践夫妇换上仆人的衣服,住在一个石窟里准备干活,地点是在苏州西南郊外的木渎镇,灵岩山下。越王勾践的工作服我们介绍一下:它只比光着身子略强点儿,是“犊鼻”,有人把它理解成“三角裤衩”,实际上没有那么惨,应该是围裙,跟工厂里的车工老师傅的围裙一样,或者与杀猪的屠夫穿的围裙差不多。但围裙正前方有块四方的小兜,可以放小零碎(像牛鼻子,所以叫犊鼻棍,后来司马相如卖酒也是穿这个,并不是大裤头)。

冠也不许戴了,冠是文明人的身份证,勾践只用一块头巾包住发髻,头巾上面还经常停着几只蝇子,因为他的工作地点是在马厩。勾践负责给马儿切草,他老婆负责洒扫、除粪。老婆穿得也惨了,衣领和衣襟本来应该用另一条带彩纹的布做,但她只许用同一块布料做整件衣服,也就是说,等于没有衣襟衣领,而且是“左衽”(衣襟从左腋下绕过,这是蛮夷与俘虏的打扮),中原都是右衽,只有丧服才是“左衽”。

勾践养马,一养就是三年,同时还负责给夫差开车——准确地说还不是开车,是走在车前面,牵着马步行——开车则另有驾驶员,那是光荣的职位,由贵族子弟担任,还轮不到勾践。

每逢夫差外出,勾践就步行在前,寸步不离,以便随时听从夫差使唤。吴地的老百姓都指着他说:“那仆人就是越王勾践哩!瞧他那鹰钩鼻子,像个鹭鸶。”勾践听后,只好忍气吞声。没办法啊,他只能将一整桶越来越凉的秋天被迫咽下。

夫差有一次出行,登上高台,啸咏远眺,回过眼来,看见勾践坐在马粪堆旁边,老婆和范蠡侍坐一边,虽然蓬首垢面,却非常肃穆,仍然严守着君臣、夫妇之礼。夫差非常诧异(换了一个枭雄的话,就可能因此把勾践杀了)。但夫差却多愁善感,对伯嚭说:“勾践大小也是一个越王,范蠡不过一介之士。俩人虽在穷厄之地,却不失君臣之礼。寡人伤之。”

伯嚭赶紧跟着煽乎,请求放勾践回去。伍子胥立刻入谏,耿耿而谈:“过去,夏桀囚禁了商汤,商纣囚禁了文王,最后释放了他们,反倒被他们所灭。您不记得了吗?大王俘虏了勾践却不加诛,臣认为大王迷惑很深啊,闹不好落得夏商一样灭亡的结果。”(又在批评,而且把夫差比做桀纣——尽管不是故意的。)

伯嚭则很会说,把夫差比做齐桓公:“齐桓公当年,把‘燕留’五十里地割给燕庄公,从而获得扶弱济危的美名。宋襄公的仁义之师,不打渡河的敌人,一样被后人称赞,列名为霸主。大王诚能效法前人,赦越王回国,必也名冠千古,成就霸名。”

夫差说:“算了算了,你们不要吵,我最近肚子不好,很烦。这事等我病好了再说吧。”

范蠡除了会看天气,还懂点医学,听说吴王连着三个月坏肚子,就算了一卦,把结果告诉勾践说:“大王,卦象显示,到‘己巳’日,吴王的病就会好的。我们只要说会看病——看的办法是尝一下他的粪,看看它的颜色。再告诉他说己巳日病就会好,他必然会心存感激的。”

“范大夫,你为了我,抛家舍子到吴国来受罪,还要亲自尝粪,我今后怎么感谢你啊。”

“大王不是啊,我说尝粪的是你啊!”

“啊——?”勾践赶紧一捂嘴巴。

第二天,勾践请求吴王召见,得到允许后走到卧室门口,仆人正端着吴王的大小便出来。勾践赶紧下拜:“稍等,请让我化验一下大王的便溲(念“馊”三声,就是尿),看看病情凶吉。”接着用手捏了一点粪样,放在嘴里,人工化验了一下,然后面带喜色,扑进屋里:“大王,下臣勾践恭贺大王。您的贵病,到‘己巳’日就可以好了。”(“己巳”日经过学者推算,是公元前489年4月26日。以后我们写《历史上的今天》系列,可以说:“两千五百年前的今天,吴王夫差不拉肚子了。”)

吴王夫差卧在床上,有气无力地问:“你何以知道我将在‘己巳’日康复?”

“大王,下臣勾践曾经向‘闻粪者’学艺,粪的色味必须与时令气节相顺。我刚才私下尝了大王的贵粪。”

“怎么样?”

“味道酸极了!味酸、又苦、又辣,正好和春夏之交的时气相符,此时时气酸戾。是以下臣断定大王‘己巳’日痊愈。”

吴王夫差大为动情(人在病中都比较脆弱),衷心赞叹道:“勾践,仁人也。”

潇水曰:

勾践的老师——“闻粪者”也是当时一种职业吗?是为了种地施肥前鉴定粪肥的发酵度吗?最早人们是放火烧掉田间的稻秆杂草,把杂草锄断沤肥,变成庄稼爱吃的肥料。“闻粪者”的出现,说明那时已经使用人畜肥了。庄稼们长得更胖了。

据范蠡后来回忆,自从尝了粪以后,勾践就开始口臭。范蠡为了怕勾践自卑,就让左右的人都吃“岑菜”。这种植物叶子,天生有一股粪味,跟榴莲差不多。大家满嘴都是这个味,就谁也别说谁口臭了。当时中国还没有大葱,否则就让大家吃大葱了。

到了公元前489年4月26日,吴王夫差如期病愈,鉴于勾践忠心耿耿,到了细致入微、无以复加的地步,夫差想放勾践回去,夫差说:“越国连年向我们奉送珍奇玩好,以致国库空虚,但勾践面无恨色,实在是改造得非常成功。”于是让勾践搬出石窟,并摆下酒宴,招待勾践,以客礼相待(不再是端着扫帚簸箕的“奴仆之礼”了),并请众大臣礼敬这位“客人”。勾践、范蠡赶紧给吴王上酒,并且唱了一首颂歌,吴王大悦。

伍子胥到场,一看大伙正给勾践劝酒呢,气立刻就不顺了,拂袖而去。旁边伯嚭立刻煽火:“大王,伍大夫是刚勇之人,看见您的仁善之心,他惭愧了,逃掉了。”

次日,一宿觉没睡好的伍子胥又跑来了,给心情愉快的夫差泼冷水道:“大王,我听说,豺狼,是不可亲近的;野鸭,两眼发花,才会被罩入罗网;鱼,贪图痛快,以至于死于诱饵;当狐狸和野鸡搏斗,狐狸故意弯下腰,显出低卑的样子,其实是为了扑击猎物(伍子胥对小动物观察真细啊)。您怎么可以放弃忠直之言,而听信谗夫之语呢。暴虐的夏桀登上高处而自知身危,但不知道如何转危为安……”

夫差打断道:“你就不要又拿我比桀纣了。寡人连病仨月,您一句慰问的话都没有。勾践尝寡人之便溲,这是他的慈祥仁爱。勾践虚其府库,尽其币宝,以奉寡人而面无恨色,这是他的忠信啊。”

“勾践下尝大王之溲,他日一定上食大王之心。勾践下尝大王之便,他日一定上食大王之肝。唉呀,吴国早晚要被越国所擒了,宗庙社稷,废为荆棘。”

“不要再说了,寡人不想再听。”

伍子胥青筋暴跳,龇牙咧嘴,好半天,才把话又咽回去了。施了个礼,转身出宫。茫然若失的伍子胥走出宫殿,在庭院里用手牵起衣服,摸索而行。旁人诧异非常:“伍大夫这是气疯了吧,气糊涂了吧。天也没下雨啊,院子里也没泥水啊,您高高牵起衣服干吗?”伍子胥说:“我只怕二十年之后,这里全是草棘废墟,晨露沾衣。”闻者无不悲伤。

潇水曰:

当初,夫差的老爹阖闾并不看好夫差,说夫差性格仁善,是个无用的败类。伍子胥冒死相争,说服阖闾,使夫差成为太子。夫差感恩不尽,要把吴国的江山分一半给伍子胥,为子胥所谢绝。谁料时至今日,大恩人“堕落”为讨厌鬼了。伍子胥耿直强谏,真是取死有道了。据说,君主的喉咙底下有“逆鳞”,劝说君主是件危险的事情,韩非子总结出的七种错误的说服君主的方法,伍子胥占了两种:一是君主有错,他就明言而挑其错,进行人身攻击,给君主扣上恶名大帽子;二是强迫君主做他所不能做的,或是中止他所不可能中止的事。这都会给进谏者招致人身危险。

公元前489年的冬天,合计在吴国挣扎三年余的勾践夫妇,当了三年勤杂工,熟练掌握各种马具的清洗和安装方法之后,准备“学成归来”了。吴王夫差亲自在苏州“蛇门”以外送行,拉着勾践夫妇的手,送他们上车,激励对方一定好好工作,忠于吴国。

三人千恩万谢地离开了苏州,范蠡驾车,回奔山清地秀,梦牵魂绕的祖国。越国的百姓闻讯欢呼,群臣祝贺:“大王回来啦,大王回来啦!”勾践学成回国,也算是海龟派啦,从此继续领导越国人民,扎扎实实做好吴国的附庸。

勾践回国以后,大夫范蠡发挥他的建筑学特长(这家伙文韬、武略、工程、艺术、财经、流通、天文、占卜一身兼备),修筑了会稽山下的新都城。范蠡苦心运思,筑大小两城。大城称蠡城,周长二十里(比苏州小一半),有陆门三,水门三(西北角却无门无墙,表示对吴国不设防,心扉洞开)。小城则周长三里余,设陆门四,水门一,称“勾践小城”。(当时诸侯国城很多还不是方方正正的,而是三个城呈品字形或两个城一大一小并列,可以互为犄角,利于守御。)

勾践以大夫文种治理国政,开垦田畴,奖励生孩子,厚植经济,轻敛薄赋,减刑省罚,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这都是争霸推动了经济发展)。勾践的工作成效受到远在四百里外的吴国领导人的肯定。夫差很快发来嘉奖电报,恢复勾践对原越国百分之八十领土的统治权,勾践大喜。

勾践为了向中央表功,除了定期进贡,还特别派出城中男女,人山采集葛藤,沤制抽丝之后,纺成葛布(透气性比丝绸好,适合夏天穿,染色之后也很漂亮),合计十万匹以及蜂蜜九大桶,狐皮五双,造箭的竹子十船,献到吴王那里。吴王立刻赐给勾践诸侯旗帜的羽毛,诸侯几杖,恢复其诸侯君长地位。

勾践这个人,是短性子,也就是说比较任性,易于反复。这体现在他当年刚一即位就着急打吴国,导致被囚三年;如今他装了三年孙子刚回来,经济建设稍有振作就又还阳了,闹着又要打吴国,根本不拿国运和将士大臣性命当回事。勾践召集众臣,痛骂了吴国一顿,要求大家讨论战斗方案,征集谋策。

他下边的人不像他这么轻率,大夫逢同说:“国内稍微有点儿殷实就立刻整顿军备,锋芒毕露的话,恐怕会惊动吴国,那我们就大难再至了。鸷鸟将要搏斗,必须低飞收羽,圣人将要造反,先应装出和顺。”

范蠡和大夫苦成也劝:“规小节者不能成功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我们应该继续装孙子,二十年都不嫌长。”勾践只好稍安勿躁,接受文种的“攻吴要略”:

第一,祭天,哄老天爷喜欢勾践,咒夫差死。

第二,高价收购吴国的大米、粮草,挖空吴国储备,而自己偷着储备粮食。

第三,赠送美女,扰乱君心,使吴王在声色犬马中自溺其志。

第四,进献能工巧匠和深山大木,把大批建材源源不断运往苏州,协助吴国建造华丽的宫殿,消耗吴国民力(大兴土木就能把民生累得凋敝,现在搞个登月计划也似乎无碍于什么了,时代是不同了啊)。

第五,扶植吴国的阿谀奉承之臣。

总之,文种的这些主意都比较“下作”,不是军事较量,而是经济瓦解,甚至是拖对方领导干部下水,拿糖衣炮弹腐蚀对方的精神,这些损招用多了,害了对方的民众,也搞得自己臭名昭著。文种后来不得好死,宜也。

夫差果然中计,用越人献来的木料和自己的物资,在灵岩山修筑“姑苏台”,五年乃成,能远望二百里。为了修建这个台子,木料堆积如山,以至堵塞河道(用水运木料),民力疲惫,人不聊生,附近居民都被征发去干活了,道死巷哭,心生怨望。(当然,这些人的疲劳和苦劳没有白费,两千五百年后,台子成了游人往外掏钱的地方,著名景点有吴王井、玩月池、琴台、砚池、西施洞,都在苏州城外的灵岩山。)

与此同时,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所谓“生聚”,就是生孩子和攒粮食。关于生孩子,勾践规定老男人不准娶小姑娘为妻(以免资源浪费);男二十岁、女十七岁还不结婚,父母要受惩罚;妇女临产报官,以便医官去照顾;生了孩子的家庭国家给奖励:生一个男孩,奖励一只小狗,生一个女孩,奖励一头小猪;生两个的官府给养一个,生三个的政府给雇奶妈。于是,越国的人家里,满院子爬的都是小孩儿和猪崽。

越国根据天气预报,合理种收,积攒粮食,丰收之余还派人跑到吴国去哭穷,说粮食绝收了,人民饥乏。于是,好心人夫差就像供儿子上大学的爹似的,又拨出大量新粟给越国。越国群臣大乐。次年,越国把上好的粟米,蒸了,再晒了,还给吴国,让吴国人当种子用。吴国人把“做过绝育手术的种子”撒播在地里,一棵苗也不长,气得直骂娘。吴国人是岁大饥。

真是“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啊。吴王不是玩fair play吗,人家可不这么跟你玩。另外,勾践鉴于自己是个短性子:不论别人过去给他侮辱还是恩德,撂了爪就忘,翻脸就不认账,吃饱了就骂厨子,挨了打就忘疼,为人任性无常(这使得在未来胜利以后,范蠡、文种这些功臣都很怕他)。为了克服这个毛病,勾践在众大夫的督促下,有意识地进行了“励志训练”。他长期坚持食不加肉,衣不重彩,眼睛不看美女,耳朵不听音乐,夜里不许睡觉(困了就拿小草扎自己的眼睛),冷了不许生火(反倒拿凉水往脚上泼),冬常抱冰,夏常握火,使劲折磨自己,以把屈辱的历史铭记在心。当然,这中间最有名的是“卧薪尝胆”:勾践睡在一捆稻草上,并且把苦胆当做口香糖放在嘴里嚼。喔!好苦。

文种的五大损招中最传为“美谈”的,那就是培养了“西施”这个中国有文字记载以来第一位女地下工作者,成功地打入了吴王夫差的核心机构搞破坏活动。据说,一千人心中,对哈姆雷特的形象,有一千个理解,这是审美的主观性不同。那么,一千个人心中,对西施的美也就有一千种猜度。在我们看来,西施的容颜,总是清纯稚气的,因为在苎(念“住”)萝山下、若耶溪畔浣纱,而尽得山水灵秀之气。

勾践归国以后,鉴于历次呈送吴国的美女效果不佳,于是派出星探巡行各地,决心寻觅一两个绝色的来,包装训练一下,献给吴王。星探在浙江诸暨(念“机”)县南的苎萝山下找到了浣纱美女西施。她姓施,叫夷光,是个“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春秋第四大美女”之第四,也是压轴的超级美女(其他三位——文姜、息妫、夏姬已在前文出场)。范蠡得到星探的报告,立刻跑到若耶溪畔,看见西施和另一个同村女孩“郑旦”妹妹,果然目眩神迷。虽然生在穷乡僻壤,却目如秋水,顾盼生姿,出落得清莲似的惹人怜爱。曾在楚国见多识广夜生活经验十分丰富的范蠡,也惊为天人。正这时候,西施开口唱道:

西施:[西皮慢板]

西施女生长在苎萝村里,

难得有开怀事常锁双眉。

只为着守清寒柴门近水,

每日里浣纱去又傍清溪。

怕只怕损玉颜青春易去,

对清波时照影白整罗衣。

范蠡:[西皮倒板]

提起当年泪难忍,

待下官与姑娘细说分明。

我越国与吴邦旧有仇恨,

为争战失了寨空有我军。

我有心替主爷报仇雪恨,

空有这救国志怎奈无人!

范蠡这人不简单,他的唱词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使西施小姐与郑旦妹妹两位山野弱女子,突然感到自己对国家的前途竟是如此重要,于是慨然应允,愿意为国家奉献出她们的一切,用其温柔的绳索,绊系吴王夫差并趁机离间吴国君臣。我们知道,西施所在的村子在西边,所以叫她“西施”。她爸爸是个樵夫,她主要帮人家浣纱,但是家庭条件差——吃的东西不好,心口总发烧,要用手背轻轻压捂着,蹙着眉头,这个动作,非常惹人怜爱,成为西施的经典pose。众所周知,东边那个村子也姓施,里边有个恐龙叫东施。东施的好美之心很强,经常东施效颦,用手一捂胸口,眉头一拧,立刻飞沙走石,众人避之惟恐不及。在知情人的关照下,范蠡带着西施、郑旦迅速离开,以免恐龙东施闻讯跑来效颦。

她们跑到绍兴附近的“美人宫”(如今叫“西施山”),在范蠡的策划与主持下,西施、郑旦等十多名来自不同地区的美女,接受美容技巧以及宫廷礼仪的培训,尤其着重在歌舞、仪态、礼节、走台步和放电技巧的磨炼。西施与郑旦在众多名师的调教下,很快便展露出过人的才情,能歌善舞、雍容华贵,一举手一投足都妩媚动人。三年期满,越王勾践经过测试,发现学员用功扎实,学习成效显著,政治素质过关。于是让范蠡择期动身,带着西施、郑旦等一干美丽的贡品前往吴国。范蠡带着美女上路,这就像老鼠把奶酪给猫送去,一路上自己如何忍得住馋。于是据说路上范蠡一时放弃原则,就跟西施好上了,火热得如胶似漆。

得天下者得美女,美女西施被“献”到吴王夫差那里。吴王一看,出水芙蓉般美丽的西施,经过前一时期的学习和范蠡的雨露滋润,更如牡丹盛开般娇妍媚人,美艳眷婉,那脉脉含情又知书达理的眼睛,使得夫差几乎无法自持;郑旦则是一副杏花初放时的清秀模样,给人一种冰清雅致的感受。二人一温一凉,一个走淑女路线,一个走冷酷路线,给夫差以山花烂漫和幽径苔绿的双重别致感受。从此,吴国人惊异的眼睛,注视着夫差心中放纵地盛开着的、对于美丽西施的彻底热爱。而走在返程路上的范蠡心中却酸酸的,想着心爱的西施跟吴王温存上了,他在马车上痛苦地喃喃自语者:“以后她就是吴王的人了。”范蠡唱道:“他一定很爱你,也把我比下去,分手也只用了一分钟而已。我应该在车底,不应该在车里,看到你们有多甜蜜。这样一来,我也比较容易死心,给我离开的勇气。”

西施的一颦一笑,一捧心一皱眉,都紧紧地扣住了吴王的心弦;郑旦的若即若离、矜持秀雅,也使吴王神魂颠倒、穷追不舍。西施、郑旦身着轻纱霓彩,轻扭纤腰,目挑心招,轻歌曼舞的时候,夫差除了使劲地向越国人说谢谢谢谢,就再没空说别的干别的了。越国从此更太平了。两美女的力量,抵得上越国十个自卫队。

可是,有乌鸦嘴却说:“五色令人目盲,五声令人耳聋。西施、郑旦歌舞团,是麻痹意志的毒药。夏桀因为妹喜而亡,商纣因为妲己而亡,西周因为褒姒而亡。小心啊,历史在重演啊。如今越王勾践昼夜读书,赈贫吊死,与百姓同劳,折节听贤,厚遇宾客,聚集侠士(包括收纳一个精于“越女剑”的女侠,她伶俐过人,曾打跑一只试图调戏她的老猿猴,还被金庸大侠写在小说里),勾践这么干,内怀不二之志,没安好心啊……”

夫差不听伍子胥的这些聒噪,把西施安置在苏州城外“灵岩山”下——就是勾践曾经石窟养马的那个地方,号称“吴中第一峰”。说是第一峰,其实只有182米高,但江南才子没见过世面,把它吹嘘成“灵岩奇绝胜天台”。真是,没法儿!

吴王夫差为取悦美女西施,在灵岩山地区前面已修的“姑苏台”基础上,扩建大型王室园林“馆娃宫”,开苏州园林建筑之先河。馆娃宫内楼阁玲珑,金碧辉煌,铜钩玉槛,饰以珠玉。夫差还挖空心思构筑“响履廊”,西施及宫女们穿着木屐在上面走动,就能发出丁东的响声,木琴般悦耳。又修一人工湖,沿湖遍植奇花异卉,湖上布置锦舟,珠歌翠舞,供宴无穷(吴王对我们的西施还是有爱的啊,在古代,这就是love的表现啦,还要怎么样啊)。诗人云:“馆娃初起鸳鸯宿,越女如花看不足。”(清·吴梅村《圆圆曲》)说的就是这个馆娃宫。

至于西施爱不爱吴王,可能西施从不考虑这个问题。这个“盖世太保枪口下的越国女孩”思想比较纯正,任务比较单一,就是消磨夫差的意志,使他在不该腐败的时候腐败,不该玩女人的时候玩女人。至于爱与不爱,她是不需要去想这个问题的。后人论这美人计的功劳:

千重越甲夜围城,战罢君王醉不知;

若论破吴功第一,黄金且合酬西施。

接下来的几年,吴王也并非只是光泡妞不干正事,相反,他很busy。夫差上次在会稽山打败越国以后,积极向北扩张,一路向中原争霸,第一个打击目标就是陈国。陈国是吴国向西北进入“巴尔干”的必经之路。夫差一再攻打陈国,获得三个城邑而去。楚国恐惧,楚昭王亲自发兵襄助陈国,因为陈、蔡都是自己的附庸国。但他不来还好,一来却病死军中了。楚军裹尸撤退,吴兵鉴于楚军发丧,也按照国际礼仪撤退。后来,夫差将陈国终于纳为自己的附庸国。夫差第七年,齐国的“老不死蜥蜴”齐景公终于老死了。吴国想北上去看看情况,就发兵山东,抵达其南部的鲁国。鲁哀公非常重视,跑到山东南部枣庄地区接待吴人。吴人(可能是伯嚭)故意难为鲁国,向鲁国强拉赞助——征取一百牢的供礼,给自己的军队吃(牛、羊、猪各一头为一牢。天子才十二牢)。鲁国人震惊,说:“从前我们给晋国的卿,才不过十一牢。怎么你们疯了?要一百牢!”“我们是王啊,按照《王制》,享受卿的十倍待遇啊。”

“没这个道理的,天下最大的数,不过十二,一百是打哪儿来的啊?”吴国人不理会,闭上眼。鲁国惹不起,只好拿出三百头牛、羊、猪,交给吴人。吴人出来只是为了探探路子,如今拿了好处,也就回兵苏州。

随后,鲁国攻打老仇家邾国,而邾国是吴国的小弟,一下子触怒了吴国。吴王夫差亲自率军攻打鲁国,给小弟压惊,攻下武城、东阳,驻军泗水边上。鲁人向来勇士很多,半夜的时候,拉出七百人的敢死队,比赛“原地负重跳高”,连续跳了三次,淘汰了三轮,挑出最优等的三百人,组成敢死队,想摸黑偷袭吴王。夫差恐惧,一宿换了三个地方。但是敢死队也并没有出击,主要是不愿让精锐死伤太多,并且国内投降派占了上风,嚷嚷着要请和。于是夫差接受了鲁国的请和书,两国宣布结盟。

吴与鲁结盟以后,遂把共同的矛头指向北边的齐国(鲁国人跟齐国人,是世代的老冤家,现在鲁国人请吴国人和他一起去打老齐),联军直抵临淄城下。齐国自从齐景公死后,田氏势大,齐景公的子嗣被立为小傀儡,已经死掉一个了,现在是第二个小傀儡,因为私怨,又被杀了。吴鲁联军听到讣告以后,当即在城外改穿白衣服(当时的军装是黑衣服)表示礼节性的哀悼,哭了三天(流的全是鳄鱼的眼泪),表示对死去的齐国国君的礼仪。哭完,吴军由海上对齐做试探性的进攻,进攻无效,被齐人打败。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海战记录,时间是公元前485年。

悬军千里的吴军这次之所以无功而返,主要是军需物资接济不畅,于是吴国挖筑“邗”(念“含”)沟,使长江与淮水贯通,全长一百五十公里,从江苏中部淮安到江苏北部扬州,被公认为中国最早的人工运河,是后来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江苏段的基础,成为我国东部平原的水上运输大动脉。邗沟之水流淌了两千五百年,作为运输和灌溉的血管,滋养着东南儿女,繁荣起扬州在内一连串的城市。

越王勾践也派出一万民工、一百船粮食助吴开河,以坚定夫差北进的决心,唆使夫差北上打齐国,自己在南方伺机干坏事。不过,对于勾践的不良用心,吴王夫差是有领悟的,他在接见鲁国使者子贡的时候说:“勾践苦心劳力,夜以继日,内修其政,外事诸侯,总想报复我。”吴王夫差不是糊涂虫,他知道越国的威胁,一直在提防着。但他不听伍子胥的话去斩灭越国,是心存侥幸,因为随便越人什么时候造反,我都可以踏平他如踏鸡卵。同时夫差也是想为自己树立王者风度,学习齐桓公,积累霸主之资。

而这位鲁国使者子贡先生,正是大圣人孔子最有出息的学生,他出于保存鲁国的考虑,也怂恿吴国攻齐,这样就解去齐国对鲁国的威胁,而不要夫差先南下对付越王。子贡说:“吴王!您畏惧区区越国,是无勇,越国连鲁国的实力都没有,您怕什么呢?”夫差认为言之有理,越国俯首帖耳,我是知道的。

“为了打消您的顾虑,我这就去趟越国,让越国帮您出兵,共同伐齐。”子贡说。

“那固然好。”

子贡来到越国。越王勾践诚惶诚恐,亲自弓着腰,到郊外迎接子贡,又去子贡休息的招待所问安,向子贡虚心求教。子贡说:“你们要完蛋啦!”

勾践一哆嗦:“啊?先生何出此言?”

“你们时刻想着向吴国报仇,给人家全看出来啦!你们暗中交接晋国、齐国、楚国的事,人家都知道。你们这还想好吗!”

勾践汗流浃背,赶紧辟谣,先说当初自己是多么愚昧,触犯吴国,导致吴国来打。又说吴王多么专横,杀伐我们的人民,鄙视我们的百姓。但我对吴王那还是赤胆忠心,就像儿子对老子,弟弟对大哥。即使我们国家变成废墟,田里只剩荆棘,百姓成为王八鱼鳖,我们也照样不惜财宝侍奉吴王啊。

子贡不听他胡说,告诉勾践,如今最好的办法,是拿出实际行动支援吴国,出人、出枪、出钱,帮助他北上山东攻打齐国,如果不胜,吴的兵力将大大削弱;如果胜了,吴必然接着向中原进军,与晋人交锋。到那时,吴的精兵被消耗于齐、晋之间,您再趁机灭吴,百无遗算。勾践惊叹,立刻避席而起,还是中原人敢想敢说啊,请赠给子贡以良马宝剑。子贡不受,临走说:“夫差这个人啊,贪图功名而不知利害。”一句话道破了吴王的弱点。

勾践立刻派大夫文种前往吴国表忠心,发出三千兵士供吴王驱使,并把越国的镇国之室——屈庐之矛、步光之剑以及二十套祖传的犀甲,一并献给吴王,坚决拥护吴王北伐齐国,并且请示出兵日期。连普通吴国士兵也都收到了越国人馈赠,军士们上下欢腾,喜气盈庭,纷纷要求出征,惟独伍子胥深以为忧。

唉,子贡真是把吴国给害苦了,他的这次外交,起到了“存鲁、乱齐、破吴、强晋”的重要作用,几乎影响了列国未来十年的发展大局。古来游说君王者,子贡乃是第一人也。

公元前484年,夫差率领倾国之兵北伐强齐,兵甲粮草逆长江出邗沟一直到达淮水,逆淮水支流北入山东,进鲁境,会合鲁军,经过鲁国首邑曲阜,沿汶水东北进,进入齐境。齐国驻汶部队向东撤退,吴军跟踪追击,攻克泰安,推进到莱芜。东退的齐军,得到临淄增援部队的支援,回军与吴军先遣部队相遇于艾陵附近,当即展开激烈的交战,是为艾陵之战之先声,地点在今山东中部莱芜东北。时间正是初夏,浪漫飞花的季节。吴王上军大夫胥门巢指挥的先遣部队与齐将公孙挥所率小部激战。两家胜负不分,齐统帅国书急了,鼓声雷鸣,全员投入战斗,以多欺少,吴军先遣部队支持不住,大败后退。

吴王夫差看见初战失利,有损军威,决定对败将胥门巢军法从事。众将劝免。胥门巢被褫去上军大夫职务,改去指挥越军(不是越南军),担任引诱齐军的任务,先行攻击。吴齐艾陵大战正式爆发,各自兵力都在十万左右,与从前的春秋五大战役规模相当。

吴齐两军作战序列

吴齐艾陵之战合计二十万兵力,真够多啊!是以往战争的两倍。同时可以看得出,齐国一方都是“国、高”两姓旧大家族的人做统帅,而新家族的田氏则躲在幕后(是田氏力主与吴人交战的)。田氏偷着捂嘴乐,等着给“国、高”两家收尸呢。

此时,初战得胜的齐将公孙挥骄傲地叫嚣:“士兵们,请各自准备八尺长的绳子,待会儿拴吴国人的脑袋用。”(平常打仗,是把俘虏耳朵割下来,用头发编成一串,回去按数目领赏。但耳朵有可能弄虚作假,到了临近战国时期,开始割脑袋。但是吴国人是断发,头发短,所以公孙挥准备了绳,要拴吴人脑袋。)公孙挥如此骄傲自信,其他齐国将官却都不以为然,他们久闻吴人勇猛的威名,都有不祥预感。齐国将官们纷纷交换纪念品,唱起挽歌,准备战死,心情悲凉,口中含玉(死人在棺材里才口中含玉)。

来不及多唱多想了!吴、齐两军正式展开声势浩大的艾陵大战。吴将胥门巢挥动战斗力较弱的越军首先向齐军挑战。齐国的公孙挥一看是手下败将又来了,当即带着拴吴人脑袋的绳子奋勇出击,越军不战而退,由己方吴上军迎住齐公孙挥厮杀。齐军元帅国书立即饬令公孙夏率部增援公孙挥。不等公孙夏到位,吴下军已迎上来与之击战。

齐帅国书沉不住气了,遂把三军全部投入战场(太早了,大败笔,没有后续攻击力量了)。吴王夫差则保留了中军主力,只以己方上下两军顶住对方三军攻势,到了实在不支的时候,他招令伯嚭率预备队驰援。齐军则被迫抽出部分主力,应付伯嚭——伯嚭的军队其实属于骚扰性的疑军,他攻击齐三军,齐三军本来与吴上下两军在正面激战,最好的办法是不要理这个伯嚭疑军,而齐军却调拨主力应对伯嚭。这种抽兵调动在战场上最是敏感,稍是调动笨拙就会混乱,队伍里的士兵就不知该往东还是该往西了,你挤我推,乱成一团。敌人就可以乘隙大破之——夫差就是抓准了这个当隙,趁齐军移动立刻抛出自己按住未发的中军主力,从侧面对敌三军实施出其不意的猛烈攻击(侧面攻击比正面攻击更易于打乱敌人序列)。新上场的吴中军主力好比一股猛烈的火焰冒出地底,潮涌似的冲击已然疲困的齐三军,战士呼号搏击之声,传闻数里。齐人上下惊恐,阵势大乱,无力抵抗对方急风骤雨的攻击,再兼以原有齐上下两军的厮咬,齐人终于崩溃而奔散。革车、甲盾,损失殆尽,光是被缴获的战车就有八百乘,相当于以往一场战争总兵车数。艾陵大战,吴军大胜。吴军损失人数不详,齐军则是十万大军,除少数脱逃之外,全部被歼于战场。光是鲁国人手里,就拿到了三千颗齐军人头。被吴人利剑砍掉的脑袋和马蹄,更不可计数。齐人也够猛的,宁死不降,遂使广阔的战场上,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惨烈血腥,历史空前。齐国的三军指挥官全部战死:齐将公孙挥战死沙场(还想拿绳儿捆吴人头呢),中军元帅国书及大将闾丘明、公孙夏、陈书等将官被俘,后被吴军所杀;齐下军将宗楼下落不明。众将中,仅有上军将高无丕突围逃脱。也就是说,他们齐三军的将官序列中,只有一人脱逃,其他人的名字可以全部直接抄到烈士墓碑上去。

齐国的老牌大家族在此役死个精光,从而使齐相国田常成了最大的赢家,从此田氏独揽齐国政权,几代之后最终篡齐。艾陵大战具有典型的军事为政治斗争服务的色彩,是春秋史上最惨烈的一页。子贡本人也参加了这次会战。都是他最初挑拨齐人放弃围攻鲁国而去打吴人(他说,打败孱弱的鲁国不能使齐国大牌家族消耗战死于疆场,只有打强吴才能消耗死这些大牌家族,于是获得了田氏的赞赏),接着子贡又鼓励吴人跟齐人交战,还教导越人一起北上帮忙,终于使这场战争不可避免地爆发起来。最后,齐、吴都被消耗得很厉害,鲁、越两个分别受齐、吴欺负威胁的小国,乐了。总结这次艾陵战役,从单兵作战能力来讲,吴兵与山东兵各有千秋。吴越之人水性好,是共识,但不长于射箭。他们身材短小,不利于张弓,他们射箭是刚从上一世纪的巫臣那里学会的,而且也没怎么学好。他们的弓弦,甚至不是动物筋,而是用麻绳做成,能射得远吗?但吴人善于利用自己的短小特色,披坚甲,持坚盾,操短剑,冒死而前,灵活犀利,轻锐机敏,的确是笨拙的战车兵所无从抵御的。吴兵以短剑为主要兵器,和中原异趣。剑轻便,利于肉搏,易于携带,适合长途行军跋涉。

吴王夫差指挥此役更是非常成功,他知晓友军(越人)特征并合理指派,特别是具有先进的“预备队思想”,这在当时是一种创新:当齐三军已经全部投入战场时,吴国夫差手上仍握有强大的机动兵团(中军主力)未发,而以上下两军苦苦支撑齐三军进击。夫差把握全局,及时地利用伯豁疑军诱动敌三军移动,抓住敌人序列移动的战机,撤出中军主力部队出其不意地由侧面猛击齐军,从而借助预备队(中军主力)获得全面的胜利。战争靠的不是单兵技术,而是主帅的高超调度啊。在不很发达的冷兵器时代,夫差能一日全歼十万之众的齐军,几无脱漏,这也不是常人所能做到的。夫差具有清醒的战略头脑,当大胜之后,他能冷静地控制战局的发展,断然止戈,主动议和。这既不结深怨于齐,又考虑了楚、越两国可能从背后袭击吴国的危险性,实为深谋远虑的一着。至此,吴王阖闾与吴王夫差两代人,实现了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的宏伟目标,成为中原赫赫一霸主。

伍子胥之死,是在艾陵战之前还是之后,已经说不清了。艾陵战前,夫差曾派伍子胥出使齐国,打探虚实。但是伍子胥坚信,吴国必定亡在越国手里。于是他把自己的儿子带到齐国,托付给了齐人照顾。这件事情,成为伍子胥致死的直接原因。

伯嚭趁机陷害伍子胥里通外国,他说:“伍子胥为人刚暴,少恩,猜忌,满腹牢骚,专爱唱反调。此人不得志于国内,就想倚托于诸侯,自以为是前朝老臣,就心怀怨望,还把孩子送到敌国齐人那里。希望大王您早做处理。”

夫差遂赐剑给伍子胥,当然这个剑不是让伍子胥拿着玩的,使完了还得拿回去呢。伍子胥怒而自杀。有论者认为,伍子胥居然斗不过伯嚭,被伯嚭谗言害死,可见他能力之笨。其实,君子向来输给小人,这就好比香气和臭气战斗,一定是臭能胜香,而香不能敌臭。并且,要伍子胥死的不仅仅是伯嚭,而是夫差本人。伯嚭的谗言固然起到了混淆黑白、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夫差也说道:“寡人亦恨伍子胥。”

可以说夫差不是没给伍子胥机会,对于伍子胥的犯颜强谏,他是一忍再忍。而他不接受伍子胥的进谏,是因为伍子胥之论颇不足以服人,也就是说,夫差把越国当作附庸对待而不加以除灭,未必就是错误的,未必就招致什么灾祸。综观春秋历史,附庸是一种最常见的国际关系形式,没有什么错。楚国一直把陈、蔡作为附庸,时而灭掉它,时而又使其复国,都没有导致楚国怎么样,凭什么夫差就不能把越国当作附庸而暂不兼灭呢。但夫差也有失误,他应该派重臣到越国,控制越国的朝廷和外交,监控勾践,把勾践傀儡化,这就叫羁縻政策。这是夫差的失误。可惜伍子胥啰唆了半天,却未见他建议用羁縻政策制越。

伍子胥整天啰唆越国的事,实际没抓住重点,他更应该提醒夫差的是:节制私欲,节制战争,爱惜民力,发展经济,以支持长期征战。吴国文化落后,地方狭小,惟有迅速发展经济,把自己从落后的蛮夷状态全方位提升,才能保障胜利。否则,在争霸战中一再耗损元气,即便不断获胜,也将发生肾亏。当摊子越铺越大,最终将无力支持战争,无力维持霸业,以至于无力保家卫国。到最后,即便不是越国,随便哪个诸侯,用一个手指头一捅,都足以使吴国毙命。所以,后人把吴国最终的失败,归结为“屡战屡胜”,国力虚耗于战争中,摊子铺得太大,经营能力跟不上业务增长速度,终于消化不良,倒闭破产。

不管怎样,为吴国两代人贡献了毕生热血、青春和才智的伍子胥先生,在帮助阖闾夺得王位,五战及郢,西破强楚,又帮助夫差南服越人、北威齐晋之后,终于含恨九泉了。临死,他要求,在我的坟上种上梓树,因为梓木是做棺材的最佳木料,将来吴国亡国的时候,要等着有好些梓木用呢!你们谁种梓树谁就发财!(呵呵,伯嚭说他“心生怨望”,确实不假。)

据说,在处理伍子胥的尸体时,吴王夫差也下了番功夫。夫差把伍子胥的遗体放在大锅里煮了一下,然后塞在皮兜子里,投放到长江中去,使它像个皮划艇似的漂走。伍子胥的眼睛则按照他自己的遗愿保留了下来(不是捐献角膜),伍子胥要求把眼睛挂在国都的东门:“我要亲眼看见越人打破我们的家园。”

据说,伍子胥到了大海以后(以遗体的形式),灵魂并没有消散,而是愤恨异常,他经常驱水为涛,以溺杀人(人家渔民招谁惹谁了)。从此,“海门山”一带潮头汹涌,高数百尺,越钱塘,过渔浦,朝暮再来,其声震怒,雷奔电激,闻百余里。有的时候还可以看见“复仇男神”伍子胥乘着素车白马,现在潮头之中。这就是所谓“钱塘江大潮”的成因。当地老百姓因为水患,都怕死了伍子胥,建了伍子胥的庙,想安慰安慰他。

当然也有不信邪的,后代有一位地方大员,曾招募五百人,手持强弩,以射潮头。每来一排浪,就发出一排箭,据说很管用,以后伍子胥就不敢驱海水捣乱了。

伍子胥死后,地球继续良好地公转,并没有发生他所预言的大灾难。两年以后,公元前482年,吴国形势继续一片大好,吴王夫差开挖了鲁西地区第二条运河,从盟国鲁国向西到达中原宋国的边界,从而涉足中原“巴尔干”地区,为参加在那里举行的诸侯会盟做准备。夫差欲与晋定公一争高下,压服晋人,乃至最终“霸中国以全周室”。

这个伟大的计划被年轻的太子友,视为南辕北辙,吃力不讨好。太子友不敢切言直谏,而是拎着一个弹弓子跑到满是露水的花园里溜达(弹弓子的历史比弓箭还早,据说弓箭是从弹弓子改版过来的),说:“父王,适才我在后园拿着弹弓子。一只蝉正在树梢吸风饮露地高鸣,它自以为安然无事,其实有一只螳螂正攀缘着枝条,挥舞着前锯,向它摸来。螳螂志在必得,见利而喜,可是它背后有一只觅食的黄雀,徘徊跳跃,正在伺机啄食螳螂。这只黄雀,盘算着嘴边的美味,却不晓得我挟持弹弓,正在瞄准它的翅膀。我专心致志,寻找下手的机会,不料一个趔趄,栽倒在下边的水坑里,滚得浑身是泥。我只贪图前边的利益,却忽视了身后的祸患。”

这个动物寓言含义明显,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嘛。同时期希腊的奴隶伊索也有一个“蚊子战胜了狮子”的类似寓言:蚊子叮了狮子的脸,狮子气急了,乱抓自己,结果把自己抓死了。蚊子骄傲自负地往回飞,却撞上了蜘蛛的网,被蜘蛛吃了。但是这些寓言故事没有在吴王夫差那里获得共鸣。夫差晓得背后越国的威胁,但他实在是太富于risk-taking(冒险)精神了,硬是启动境内全部精锐,尽出府库积蓄,出师千里,北上争霸。

吴三军乘坐各类运输、战斗船只,沿邗沟、运河北上。俗话讲,“春雨贵如油”,这时候的江南正开始忙于春耕。水面齐崭崭的青苗,很是善解人意的,欣欣然伸展开叶茎,吮着春雨,向人们展示着这一年的希望。而这时候的越王勾践,正在四百里以南的绍兴郊外列军训话:“现在,夫差拥兵十三万,个个身穿犀牛皮甲(精装啊,奢侈!一只犀牛值多少钱啊!一般都用牛皮)。但是夫差仍然贪心不足,还想扩军。寡人不在乎兵员多寡,只要求你们有知耻之心。我不要求你们有匹夫之勇,但是必须军纪严明,旅进旅退,进则思赏,退则有罚。晓得了吗?”

越王勾践目前回国已经九年了,他扩充军队,制造武器,修筑城郭,加强训练,造就了一支士气高昂的军队,并且弄了一个“寡妇山”,把犯了错误的年轻寡妇拘到山上,让当兵的花两个钱儿,上去爽一爽,以娱军士。这是有史记载的我国最早的军妓,始作俑者是“忍者”勾践(并且当时已经有了性病,根据《黄帝内经》记载)。

但是勾践还不知道他这支军队斗志如何。文种想了个鬼点子教他:“咱们把王宫点着了,然后驱赶士兵去救,看看他们卖不卖力气。”(文种这家伙没正经,该死!净出馊主意。)果然士兵争抢救火,把身上涂上泥巴,衣服浸上水,纷纷跳人火海找死。好啊,这是一只“赴矢石如渴得饮”的军队啊——扑向敌人的箭雨就像饥渴的人扑在汽水上一样。

数月以后,消息传来:吴国夫差大军贯穿江苏,北上山东,又向西行抵达河南东部,水路两千里,在黄池与诸侯约齐,准备争霸中原(黄池就是河南东部的封丘县,历史名城,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皇袍加身,也在这里)。

看看夫差跑远了,越国突然对吴发动袭击。越军五万人兵分两路,先锋一路泛舟于波涛滚滚的大海,从淮河入海口逆流而上,切断吴军归路,率先抵达苏州郊外。吴太子友坚守苏州不出,但是手下大将因为与越人有杀父之仇,私自率部属五千人出战,好在获得胜利,活捉了越军正副统帅,吴人大喜。但是随后,勾践亲自率领的越军主力军从陆路北上,也抵达苏州,直接兵临苏州城外。吴越军力对比立刻扭转,吴人留在本国的都是老弱。但吴人受刚才小胜的鼓舞,再次带领老弱兵卒全员出击,与越军激战,被越军主力包围歼灭。太子友和两名副将在城外被俘,被按在菜板子上用斧子砍了。(他应该踞城而守,守城比攻城占很大优势,守上一年半年不成问题。但是他却贪功出击,身死兵亡。)

消息传到两千里外的中原“黄池之会”上,吴人大骇。吴王听说自己的王储死了,苦心经营多年的城外旅游景点“姑苏台”也被可恶的越人烧了抢了,内心无比焦灼痛苦。夫差立刻封锁消息,杀死帐下七名副官(这七人也够倒霉的,就因为不小心听到了后方传来的噩耗,就被杀了),然后夫差迅速召集心腹议论对策。

“越国人背信弃义,偷袭了我们,我们是赶紧回去营救,还是留在这里争霸?”夫差问。

大夫王孙雒(念“落”)答道:“如果我们不能争到霸主地位,回去的话,越人就会更加有恃无恐,我们国人也会士气溃散,齐、宋诸侯,也会趁机报复,纷纷从背后掩杀我们,我们就完全没命了。眼下当务之急是在黄池争霸,执诸侯各国之权柄而反击越国。”

“那我们怎么争霸呢?”

“我们这几天跟晋人争第一,争来争去,都想抢先歃血,却没有个结果。打嘴皮子仗有什么用?以我之见,必须连夜挑战,跟晋国人动真家伙。晋国人服了,我们就是霸主了。”

夫差点头,于是激励士卒,高悬赏赐,后陈刑罚,把这帮剽悍强壮、惯于征战的吴军连夜拉了出来,在黄池野外布阵。吴王夫差的带甲悍卒三万六千,布成方形大阵。左翼军全穿红色甲裳,驾红色战车,挥红旗,腰悬箭袋,露出红色羽毛箭尾,远望似火;右翼军穿黑色甲裳,驾黑色战车,挥黑旗,腰悬箭袋,露出黑色羽毛箭尾,远望似墨;中军穿白色甲裳,驾白色战车,挥白旗,腰悬箭袋,露出白色羽毛箭尾,远望如茅草的白花。(好阔气的军队啊!“如火如荼”成语就出在这里,荼就是茅草的白花。而且三万六千吴卒每人都持扁诸之剑,握犀牛皮长形盾牌。这得花多少钱啊!好不威风阔气。)吴王夫差手执铜钺,头顶战旗,居最中,号令这帮如火如荼的三军儿郎,士兵衔枚,战马络首,扑灭灶火,在漆黑的夜里,全军鸦雀无声地向晋人的营垒迫近。当鸡鸣三声,晋国人伸着懒腰起床出来,只见三万六千红、白、黑的大军方阵摆在门前。吴王亲擂战鼓,三军随同振呼,声震屋瓦,天地失色。晋人哇呀大惊,赶紧关上营垒,收缩不敢出头,哪来的天兵天将啊。

中原波涛夜惊,吴蛮风雨骤至。中原诸侯不得不对夫差侧目而视。过了好半天,晋国人争吵一通,决定让周天子派来的大夫董褐(因为是天子脚下的,面子大),仗着胆,躬着腰,跑到吴军那里说说好话。董褐来到吴军阵前,说:“好好的会盟,怎么来这么一出啊?”吴王夫差立在战车上,面色冷峻:“周天子卑弱,诸侯拒绝纳贡,以至天子无力祭祀上帝鬼神。周天子依靠晋国,可是晋人不仁,伐灭同姓诸侯,辜负天子。天子之使臣来吴国求助,冠盖不绝于道路。所以我们带剑挺铍,奉天子之命,与楚昭王相逐于中原,楚人败绩。齐人攻打兄弟之国(指鲁国),我们不忍其恶,艾陵一战,齐人丧师。而今我们吴人悬师中原,襄助天子,欲霸诸侯以全周室,是以列万人军阵,以示我心。”

大夫董褐一听,明白了,回去就对晋国人讲:“我看吴王夫差是真急眼了。他脸色青黑,眼泡发紫。一般来讲,吃肉的贵族,哪有脸色黑暗的?估计是他的老窝出事了吧,多半太子死了,所以才这么绝望地布下大阵,脸色都黑了。我们不如让他一马,他立刻就会班师回去的。”

晋定公点头,让夫差先行执牛耳,涂牛血于嘴角,晋定公跟随其后。夫差有了盟主的面子,又被周天子赐弓弩、胙肉(牛肉干儿),算是成为霸主,然后率师回国。但回国又不能仓皇急奔,仓皇急奔会被齐国的复仇军偷袭。吴王夫差于是向附近的宋国发难,烧了宋都北门,向诸侯显威以震慑诸侯,然后这才全身而退。

在外边浪迹一年的吴国军队回到老家,已经是当年的冬天,老家被越军烧抢,地皮像刮过一样,家家都有死人。真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了。

“越王勾践背信弃义,反复无常,狼子野心,前恭后倨,居然拥众叛乱!”吴王夫差惊讶的不是爬虫一样的谦卑的奴虏——越人,敢于叛乱,而是,越人的战斗力和破坏力居然如此气势磅礴,还砍了自己的太子。这是怎么回事?

其实,一个国家要想获得持久的胜利,是要具备对手所没有的competitive advantage(核心竞争力)。在我们看来,吴越两国经济水平、文化模式、人种政体没有太大差异。吴国只是开化早了五十年,吴国能做到的,越国也可以做到,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二十年时间过去了,足以迎头赶上吴国。

而且越国身后还有楚国提供军事技术,向其出售先进的“核武器”——弩机。强弩力达十二石,射逾六百步,所射无脱。楚人甚至发明了双孔连发弩,一次可射出两枝箭,杀伤力加倍。楚人以前被吴王阖闾攻破,当然深恨吴人,怂恿越人攻吴。楚大夫申包胥(还记得吧,哭秦庭的那个)甚至亲自跑到越国给越王勾践打气,说我们楚国支持你们,努力吧,胆子再大一点。

于是越国人不再顾虑了,胆子和步子都大了,如火如荼的复仇行动在越国上下蓬蓬勃勃地展开。黄池之会后又过了三年,公元前478年,吴国遭受空前干旱,仓廪空虚,市无粮米,民怨沸腾。勾践决定乘机攻吴,亲率境内全部士兵出征。他半路上每走两三天,就杀几个“罪人”(即那些搬道具搬得不快的奴隶)以警示全军。越军上下肃然。

越王勾践还看见了一只青蛙挡住车路,鼓着嘴吐泡,扬着脖,一副愤怒青年的样子。勾践敬佩这个小动物的勇敢,就从车上站起来,扶着车轼给它敬礼:“勇敢啊!真是勇士啊。”三军将士一看越王敬重一只蛤蟆,无比愤愧,有人甚至自刭以死,献出自己的头颅给越王,以示其勇武。三军争着以勇为荣,人人愿死。接着,越王勾践说:“有父母在堂而没有弟兄的,都来找我一趟,特别是父母年迈的。”

好些人都过来了。

“你们为我转战江湖,如果你们死了,老父老母我给你们养着。”大伙心说,唉!我还以为你要放我们回去呢!敢情还是去死啊。sigh!

五万越军北上四百里,攻人江苏吴国境内。吴王夫差仓促带领不足五万人,迎战于笠泽地区。两军夹峙在如今苏州南部的吴淞江上,吴军在北岸,越军在南岸。越军采取了渡江作战中最为有效的办法。越大夫范蠡把越军兵力分成三股,左右两小股夜半渡江,从上游和下游发动佯攻,使劲吵吵。对岸的夫差立即驰往两头堵击(导致自己大营空虚)。越王趁吴军移动,立即整饬中军主力及左右军大部,以六千嫡系部队(君子军)为先锋,口中衔枚(以求寂静),身披兕甲,偃旗息鼓,在暗夜的掩护下,迅速涉江,秘密接近吴军大营,对吴中军突然进行猛烈攻击。空虚的吴营仓促应战,被打得崩溃四散。听说大本营被袭,吴兵赶紧回来援救,被那些先已渡河来佯攻的越军追击,将其击破。

“笠泽之战”,越军打了个漂亮的渡江样板仗,被后代兵家多次模仿。此役应该是范蠡指挥。吴军的失利固然在于敌人战术灵活,也是自己连年兴师动众,轻锐尽死于齐、晋之间,留下的都是残弱者与老也不死的兵油子,所以败于越军。其实按理说,军力已钝的夫差应该选择坚守城池,避免刚才这样的大会战,依靠密布的水网,游击越军,待其自行退去后再发动反攻。但夫差却发动了笠泽之战,进行江河防御,与越人决战,结果大丧其师。要知道,江河防御难度很大,历来是兵家忌讳。古往今来,包括***的长江防御,都鲜有成功者。

就在这一年,楚国利用吴国新败,吞灭了吴国的附庸——陈国,变成自己的一个县。“陈”(作为大舜的遗民)从此变成一个百家姓的字眼,继续传下去。

接下来的第三年,公元前475年,吴国这年又是灾年,越军趁机再度动员,大举伐吴。吴王夫差这时候也已四十出头了,在位二十几年。他离开苏州,在没溪整顿队伍,据溪而守。范蠡率领越人舟师,绕道太湖横山包围吴军侧背,展开攻击。吴国上军猛将胥门巢在战斗中阵亡,中下两军更加动荡,吴王夫差和王孙雒等见势不利,无力挽回颓势,只得收兵,向国都苏州撤退。

越军渡过没溪,斗志昂扬,坐着船乘胜猛追吴军,一直划到苏州城墙的水门外,吴下军奉命停下来,再度与越人接战。经过反复搏斗,下军将领王子姑曹战死(是夫差的另一个儿子)。有这个儿子舍命保卫老爹,才使夫差得以把中军全部撤进城内。(惨啊,夫差也有今天!)

上军将胥门巢、下军将王子姑曹都死了,如今就剩夫差这个光杆中军司令了,而此时越军又开始攻城了。

苏州城是当年伍子胥在吴王阖闾时代修筑的,叫做“吴王阖闾大城”,周围四十七里,水陆城门十六个,在列国中是很大的了,异常坚固巍峨,内外两重城墙——内层城墙围起的面积很小,是王宫所在的内城,叫uptown。大城与内城之间的城区主体是老百姓居住的downtown。在苏州城外,伍子胥还挖了五十至一百五十米宽的护城河,出于军事防御需要,城内也有一道护城河,连通南北向和东西向的许多小河,形成纵横交错的水网化城市。苏州城墙的城门上,建有巍峨的城楼。其中“阊门”气通阊阖;“胥门”姑胥拥翠;“娄门”江海扬华;“盘门”龙蟠水陆。盘门是我国惟一保存至今的水陆古城门,二千五百多年来,沧海桑田,斗转星移,依然屹立。总设计师伍子胥还研究了很多风水迷信,为了西破强楚,西设“破楚门”;越在东南,故南立“蛇门”,以制越国,蛇门上有蛇形木雕,低头俯首,表示崇拜毒蛇的越国向吴王称臣。而吴国的图腾是龙,所以南门内城上修龙角,接受外城的毒蛇叩首。(唉,都是精神胜利法啊。谁会想到,毒蛇会最终把龙给咬死了呢。)

城外的人想攻进去,城里的人想攻出来。在盾牌的掩护下,越人前锋推进到城墙底下。他们给箭杆扎上麻,浇上动物油,点火后射向苏州城顶。但是从下往上射箭,没有什么威力。守军则用滚木、檑石回敬他们,纷纷往下砸去,打得越人满头是包。为了节省木头,守军还把滚木用绳子系住,砸下来以后,再用绞车拉上去,反复使用,哈哈。越人豁出去了,冒死架云梯上城。而城顶设有“撞车”,悬挂着撞锤,像和尚撞钟似的,用撞锤把搭上来的云梯撞趴下。有些越人则动城门的主意,抱着柴火跑到城门底下,点燃之后想烧毁苏州城门。好在城门本身包着青铜,可以防火。城上守军又拼命往下泼凉水,并且射箭阻挡越人靠近城门。

范蠡急了,从国内搬来了秘密武器:抛石机!上百人拖出一部看上去类似大老鼠夹的怪物,摆在城下。这东西发射的石头可以击毁敌人的一切防御设施。抛石机是利用杠杆原理制成的,抛杆的一端系绳索,另一端挂石头,用人力拉动绳索,使石头作角加速运动,加速到一定程度,石头飞向敌阵。据《范蠡兵法》记载“飞石重十二斤,为机发行三百步”。如果两步合一米,射程就是一百五十米。在冷兵器时代,这可以算是威力很大的中程导弹了。曹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也曾经使用抛石车,石弹在空中飞行,呼呼作响,所以又称“霹雳车”。后来,蒙古元军攻打开封,好几百具抛石机昼夜发射,落下的石弹,几乎把开封城里填平。其中最大的抛石机,能发射百余斤的石弹,需要数百人同时拽放。抛石机成为蒙古军东征西战的主要攻城武器。

越军动用抛石机,从城外好几台一起发射。夫差一下子惨了,姑苏城里下起陨石雨。那些靠近城墙居住的老百姓都躲在防空洞里,上厕所也不敢出去。出去一看,世界全变了,房子像被狗啃过一样,顶上透着亮,而血糊糊的大石头下面传出伤者悲哀的叫声。好在这时候的抛石机射程有限,主要摧毁城头工事和城内近处的民居。每次空袭来临,夫差给砸得实在直不起腰了,也想往城外抛石头,但是城外开阔,越军容易躲避,而城中狭小,夫差没处跑。但是一旦空袭结束,夫差立刻组织战士登上城头修复工事,誓死坚守。就这样,夫差整整抵抗了三年,快赶上“特洛伊”战争了。到了三年的末尾,吴军弹尽粮绝,路有死尸,巷多哭声。西施女士在《浣纱》一戏中对当时场景作了惨痛回忆:

忽听城外人声惨

(快板)

刹那间好一似地覆天翻。

那吴王领三军伐齐未返,

因此上越国兵就反无遮拦。

耳听得四野中三军呐喊,

连天的烽火胆战心寒。

败残兵怎敌得雄狮百万?

吴国土改作了越国的江山。

内侍臣掌红灯城楼观看,

叫越兵切莫把百姓伤残。

从今后卸甲胄干戈手挽,

才是我红粉女得报仇还。

远望着长空中参横斗转,

我只得到后殿且去安眠。

为国六百多年的吴国如今气数已尽。夫差突然却听说城外有人来看他。原来,晋国那边赵武的重孙子赵无恤很关心夫差的处境,赵无恤说:“从前我爹跟吴国人黄池会盟,发誓‘好恶同之’,生死互救。现在吴王困厄,我不能坐视不救。可是我的‘赵家军’又不足以与越军周旋。”于是赵无恤派出一介家臣,千里迢迢去看望被围困中的吴王,算是尽尽心意。

家臣来到越军,征得了越王勾践同意,进城去看夫差。夫差这时候可惨了,揽镜伤怀,四十几岁的人,明显地老了,夕阳返照在他宽阔的额头上,像古代的雕塑。夫差穿着三年没换的旧袍子,接待了赵无恤的家臣,宫里摆放的奢侈品也都是三年前旧的了。但是夫差谈笑自若,说:“寡人能力有限,不能与越国共处,使得贵家主忧虑,有辱您前来问候了。请替我向贵家主表示感谢吧。另外,顺便问一句,史黯这个人怎么样?”

史黯是晋国占星术专家,他在四十年前,从星象上预言了吴国必亡于越。赵家家臣说:“史黯是个老实人,从不乱说别人坏话。”夫差点点头,看来史黯的预言也不是乱放空炮了,看来吴国真是没有机会了。夫差不再心存最后的希望。到了第三年冬天,越军日强,吴军日削,长年累月的攻击,使得孤城苏州内的军民疲困不堪,无力战斗。士卒打光了,没有补充。最后战士离散,城门失守,越军遂乘隙长驱直入。

夫差连夜突围,西上姑苏山。越王紧随赶到,围山三层,跟当初吴王在会稽山围勾践一样了。夫差没办法了,也向越国请和,派王孙雒下山脱光了膀子跟勾践说。勾践在这个关键时刻也犹豫了,想同意讲和。范蠡赶紧力谏:“我们大清早上朝处理国事,天天加班到深夜,都是为了什么?跟我们争夺三江五湖之利的,不是吴国又是谁?我们谋划了二十年,一朝放弃,怎么可以呢!天与不取,反受其咎,当年吴王就是犯了这样的错误啊。”

勾践说:“我是没法对他的使者讲啊,不忍心呐。”

“那就交给臣下我办吧!”

于是范蠡提着战鼓,发号施令,指挥三千越军攻上姑苏山,俘获了吴王夫差。另一种说法是,勾践拒绝请和,但看着吴国使者王孙雒哭泣而去,心甚怜之,派人追上去说:“我把吴王封到浙江定海的舟山群岛,管理一百家民户吧。”吴王夫差闻讯苦笑一下,说:“吾老矣,不能侍奉君王了。”他谢绝了越国人民的好意,随后以三层丝帕掩面(羞见先王和伍子胥于地下),伏剑自杀了。一世枭雄,扑倒在他战斗了二十余个春秋的热土上。一场处心积虑的王霸之战,胜人一筹或者功亏一篑,英武睿智或者终身大错,都伴着公元前473年的最后一缕冬日的寒风,随历史的潮流而去了。

持续二十余年的吴越争战,以吴国的灭亡为最后终结。从周平王公元前770年东迁起,到公元前473年吴王夫差自刎,整个三百余年的春秋时代也就此结束。夫差的败亡,被时人总结为“屡战屡胜”,没有注意经济积累,在战争中耗光了家底,有点像扩张太快一味烧钱但没有赢利模式的网络公司。当然,夫差除了不可置疑的许多雄豪之处,也有缺点,时人认为他“吝啬又心软”。吝啬则不愿意赏赐贤能之人,心软就不能惩罚奸人——他跟项羽有点像了。项羽“玩印不授”——吝啬,“妇人之仁”——心软。而且项羽也是在苏州起家。夫差、项羽,两个都是失败的英雄。虽然不成功,虽然国破身死为天下笑,但作为一个人,夫差更有正常的情感,和项羽一样是性情中人。只是这样的人,往往是吃不开的。

勾践则心机隐忍,任性无常。看着他卧薪尝胆咬牙切齿的样,暗通太宰伯嚭的阴谋以及后来兔死狗烹的狭隘,着实让人不敢恭维。但他在最后安置夫差的问题上,也还算差强人意,给夫差一个百户长当当。

潇水曰:

春秋第九只大蜥蜴吴王夫差的自杀方式,我们再探讨一下。按中国传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能留一个全尸,是不幸中的大幸,所以绞刑属于死刑中的优惠待遇。前秦王苻坚、金的完颜亮、明的桂王等,都是被勒死的,杨贵妃也是。绞刑的正规做法是把人跪着绑在一根柱子下,将一个绳套套住颈部,两边各有一个刽子手,把木棍插在绳套里,反方向转动,使绳套越来越紧,最后把人勒死,而并不是传说中的悬梁自尽。

自刎,或叫“自刭”,则与绞死不同,特点是甚为壮烈,是吴越人的专利的自杀法,夫差自刎,开启了一个时代的先河。勇敢的人选择自刎,怯懦的选择自缢。自从吴越相继称强,自刭之风渐渐流布于诸侯。到了战国时期,无论何国人自杀,都喜欢抹脖子了。而同时期的古希腊人,则喜欢喝毒药。

然而欧洲也是喜欢砍头,把杀头当作王公贵族的特权,绞死是针对平民百姓的。英国的查理一世、苏格兰的玛丽女王、法国的路易十六,都是被砍头。如果贵族被处以绞刑,这不仅被他个人,也被他的家族视为奇耻大辱。意大利曾有一个伯爵因谋杀而被判处绞刑,他的家人求情,要求改为砍头,认为绞刑是耻辱的。官方说了一句名言:“可耻的是罪行,而不是绞架。”

英国人甚至对绞架的绳子长度也作了精确设计,绞死一个54公斤重的犯人,绳子长度为2.46米,54.6公斤则为2.40米,95.1公斤为1.55米,等等。1833年,英国最后一次对一名少年犯判处绞刑,该少年九岁,罪名是偷了一瓶墨水。

卧薪尝胆的勾践,经过二十二年的辛酸岁月,彻底洗雪了当年会稽之败的耻辱,成为一时间的“独孤求败”。他乘胜北进,重走夫差的英雄路,北上山东半岛,与鲁哀公结盟,与齐、越诸侯在山东胜县聚会,会上接受周元王赐给他的胙肉(牛肉干),继夫差之后,被命为诸侯伯长。越王勾践从此号称霸王,越军横行江淮间,雄视天下,势力达到鼎盛。但他也不能长期保持对中原的占领,只得将土地分赐楚、鲁、宋,随后撤退回东南。

综观大国争霸,必须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后盾,单靠军国主义是不行的。不论吴王夫差还是越王勾践,他们的霸业都仿佛昙花一现,这主要是因为吴越的经济基础落后,文化底子薄,支撑不了长久的用兵。夫差北上艾陵、黄池,与齐晋争霸,两下子折腾,就弄得精锐尽死,连年饥荒,大米涨价,最后被越人打得没有还手之力,可见它经不起长期征战,甚至不能保家卫国。

越军在江淮地区混了一阵,返回浙江老窝。途中行至太湖,范蠡望着美丽的大自然,柔和温婉的湖水,就给好朋友文种写信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谋臣亡。越王勾践之为人,脖子细长,嘴巴像鸟,看人像鹰,走路像狼,可以履危,不可与安,可与同患,难与处安。所谓大名之下,难以久居,您跟我都趁早离开他吧。”

据说每个人的心中,都有想与别人不平等的愿望。范蠡智商很高,一直是君王之师,勾践对他言听计从。而今以后,他则要摧眉折腰,改成朝九晚五、十天一休息的上班族,天天看主子的脸色过日子。他不肯。说白了,范蠡自视甚高,兼以恐惧“兔死狗烹”的自然规律——当初是专家、师友和救命稻草,现在则要变成下级、潜在的造反家和功高震主者,终于他向勾践递交了辞职报告:“大王,为人臣者,当君王遭受耻辱时,就应死去。当年,您被困于会稽山,我理应领罪而死,如今大事已济,我请求自行流放吧。”

勾践乐得除去一个潜在威胁,假意挽留,软硬兼施,说:“你留下来,我跟你分国而治;你要走,我杀掉你全家,呵呵!——开玩笑的。不过你不许走。”

范蠡不理睬,驾一叶扁舟,出三江口,进入苍茫迷蒙的浩浩太湖,一去到天尽头,再无踪影,成为一个地道的无政府主义者。

勾践看看范蠡不回来了,也觉得很无聊,就划出会稽山周围一百里作为范蠡的封邑,养活范蠡的老婆和孩子,还精雕细刻了范蠡铜像,放在座位一侧,开会议事的时候,给他空出一个席位。

勾践那得来不易的胜利,在于他能够把自己放在低卑的位置上去敬信群臣,集合众谋。当然,这一特点随着越王的成功而逆转。不久,鲁哀公被“三桓”欺负,跑到越国来诉苦,请求越王干涉。越王勾践想出征北上,却有顾虑。想了半天,才发现自己的顾虑是:我一旦外出,大夫文种图谋不轨,在国内造反,岂不完蛋。于是勾践只好拒绝鲁请。鲁哀公悻悻地退下,流亡于越国一年多,哀伤地死在越国了。

勾践有点恼愠,都怪文种捣乱,害得我没有北上履行霸主的职责。虽然文种没有捣乱,但他具备捣乱的条件。于是勾践招来文种,让文种谈自己对自己的认识(这招狠,进行自我批评)。文种说:“我是个忠臣,而且勇敢、诚信。”

“有没有缺点呢?”

“缺点吗?主要是在现在的胜利形势下,我放弃了世界观的改造,没有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至于多次顶撞您,拂逆过您的心思,真是死罪死罪。如果我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当初范蠡劝我,敌国灭,谋臣亡,我就应该主动隐退……今天劳动大王亲自来提醒,我都知道了,不用说了。”话说得情真意切,挂满泪花,但是勾践没有动摇。俩人无言而散。

文种回到家里,吃饭之前也不祷告。他老婆就冲他发火了,骂他不敬神、贪心不足、糊里八涂。文种说:“老婆,不要吵啦,你不知道,我都快死的人了。求你别吵吵了。”

次日,越王果然派人送来宝剑,说:“当初您教会寡人九种攻吴战略,我只用了三种,还剩六种。你去地下教我的先祖吧,让他们在地下跟吴王搏斗。”

文种抱起宝剑,凄凉苦笑:“想不到,堂堂的楚国前大夫,现在遭到了区区越国国王的暗算。唉,以后会有人想起我的,类比于我的,特别是朝代更替的时候。”说完,伏剑而亡。

春秋第十大蜥蜴,“卧薪尝胆蜥蜴”勾践,没了范蠡和文种的辅佐,自己折腾得也挺好。他一度泛海攻齐,占据齐地琅玡(山东诸城县东南),还建立起七里台观,以望东海。据说,越国在最鼎盛的时候,土地之博,至有数千里;人徒之众,至有数百万人(当时全中国两三千万人)。秦国函谷关以东的广袤大地,都归他号令,对于不听号令的遥远的秦人,他也曾举师挞伐。

勾践死后五十年,越国开始走下坡路,不断发生内乱,争权斗争愈演愈烈,连着三个国君未得好死,国都也从山东琅玡迁回吴国,控制面开始缩减。又传五十年,到第七代越王无疆,无疆四处兴兵,北伐齐,西伐楚,给自己树敌,给自己掘墓,加速了灭亡。终于在公元前334年楚威王击破无疆,斩之。吴越江山,尽被楚取。

楚国成为纵横五千里的南中国之雄国(可以说中国的统一,有一半是楚人完成的)。

越人后来的路子,是向南迁徙,浸入浙南、广东、福建,和当地的“百越”一起,最终被秦始皇收编,又被刘邦整编,称为东粤、闽粤及南粤。

范蠡同志二三事:

越国的大功臣范蠡我们要再给他些镜头。范蠡本不是越国人,他来自楚国,打小长在安徽宣城的一个穷困家庭,没有父母,跟大哥和大嫂一起过着贫苦的生活。范蠡小的时候还很弱智,一会儿癫狂,一会儿清醒,当时的人都认为他神经不正常,没人理他。他还经常像气功大师那样入定,入起定来,好像盲人一样,什么都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据他宣称,他曾经拜辛文子为师,研习治国治军的方策,获得了圣贤的聪明(但这是否属于他“入定”时的幻觉,就难说了)。总之他是一个典型的布衣,在当时,布衣从政,是没戏的,政坛都被大家族霸占。

范蠡因此也很苦闷,索性又使出小时候的招术,披发佯狂,不与于世,行为怪异,类似现在流长发的小青年。范蠡倜傥不俗,被视为狂人。而当地的楚国地方官就是文种,被范蠡怪异的行为所吸引,派人去探访,得到回报说:“此人患有疯癫病,是个狂人。”

文种不以为然,说:“吾闻士有贤俊之姿,必有佯狂之讥。”硬说范蠡是大智若愚,于是亲自前去拜访。范蠡蹲在狗洞里,看见文种的车马过来,就“汪汪”地冲着文种狂吠。下属赶紧掀起衣服挡住文种,加以保护。文种说:“我听说,狗见了人就会叫,它叫,是认可我是人。不要怕它。”于是下车给范蠡施礼。

范蠡并不以为礼,“汪汪”叫着跑开了(可能是得了“狂犬病”)。次日,范蠡清醒过来,对兄嫂说:“今天有贵客要来了,您把衣帽借我用用吧。”(是够穷的。)

过了一会,文种果然又来了。范蠡这回也不抽风了,进退有节,揖让有礼,一副彬彬君子的仪容(看来他的病是间歇性的)。

文种与范蠡一见如故,“终日而语,疾陈霸王之道,志合意同”,结为终身好友。文种聘范蠡为僚属,朝夕在一起。俩人没事儿的时候算了一卦,发现霸王的征兆出现在东南方,于是抛弃了官职,相邀来到吴国。但伍子胥在朝中势大,他俩难有作为,而且伍子胥总想打楚国,他俩犯不着替伍子胥卖命,征伐自己的故国,于是又离开了吴国,来到越国。

越国也并不好混,当时的越国大权臣名叫石买,能言善辩,向越王允常(勾践的爹)进言说:“卖弄风姿的女子不讲贞节,自我夸耀的士人不守信用。这种周游列国的宾客,自己找上门来,大概都不是贤人。如果他是和氏璧,谁都会抢着买的,可是这两个烂货,周游诸侯却得不到任用,可见没有真才实学,希望君王明察。”

允常于是不用他俩。但文种毕竟以前在文明先进的楚国当过官,在越国人眼里是老美,所以文种还是得到了一个差使。而范蠡因为有抽风病的前科,越王就不愿意用他,他只好在楚、越一带闲游。文种于是对越王说:“《易经》上说,‘具有超出世俗之才的人,必定有不能适应世俗的毛病’。”于是范蠡也被录用了,但是官还不大。后来到了越王勾践时期,俩人费了好大劲,想扳倒权臣石买。正好赶上太湖大战溃败,石买被哗变的军士杀死,范蠡和文种的地位随之隆起。

经过二十年风雨沧桑,政坛磨难,他俩帮助越王勾践成为霸主。勾践没法报答他俩的大功,只好把文种赐死,范蠡则跑到太湖上独来独往,看着似锦江山,和身边的西施小姐互相唱和。

有些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人诬蔑说,当初西施被“献”往吴国的途中,跟护送她的上级领导——范蠡同志,发生了两性关系,并且生下了一个小孩儿。又有一种传说,吴王自刎而死的时候,吴人把一腔怒火都泼在西施身上,用锦缎将她层层裹住,沉入扬子江心。据说扬子江有美人鱼,又称西施鱼,一日数易其色,肉细味美,妇人食之,可增媚态,是西施沉江后幻化而成的。当然,更多的人则相信,西施在吴王夫差败死后,被范蠡从乱军中找到。于是西施守着心上人范蠡一起跑到太湖,逍遥江湖,唱随邀游,成为一对神仙伴侣。

范蠡在船上唱道:整顿山河心事了,(西皮倒板)

西施接唱:五湖烟水任逍遥。

范蠡:浮云富贵谁能保?

西施:功成身隐是英豪。

范蠡:远望群山颜色好,

西施:桃花千树逞新娇。

范蠡:云水光中来放棹,

西施:一行白鹭上春潮。

范蠡离开勾践以后,修订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很快离开偏僻的太湖,北上去齐国的海边耕耘农田。可能是海边鱼贱米贵,范蠡很快就卖粮食发了财,被齐国领导人表彰,想让他当官。但范蠡认为这并非好事,因为齐国田氏专权,国君连死好几个,并不安稳。于是他散掉家财,移居中原与山东交界的定陶(据说是全中国的交通、贸易枢纽站,是当时中国的地理中心)。范蠡利用地理优势,在定陶这里当倒爷,自称陶朱公,低进高出,倒腾天下货物,赚取什一之利。不久他又家资巨万,成为名闻遐迩的大富翁。陶朱和山西南部盐池贩盐的猗顿,并称当时的大款。

范蠡是怎么折腾怎么都发,从楚到越,从越到齐,从齐到陶,换了三个地方,越换越发。他还善于治国治军,建筑占卜,务农经商,干什么什么成,并且写了兵书《范蠡兵法》。这一切都得归功于他对自身career path的良好设计。每当一个职业达到顶峰,不等进入颓势,他就另换一种职业,更上层楼,不断找到属于自己的新的奶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