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红辣椒女性文丛 又是雨季 §总序

陈骏涛

1995年秋季,在北京召开的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给中国的女性写作带来了一股春风!一时间,女性写,写女性,成为一种时尚,各种各样的由女性写和写女性的书籍应运而生。仅举几种比较有影响的有关女性文学和女性文化的丛书,即可约略窥见一斑:《红罂粟丛书》(王蒙主编,河北教育出版社),《风头正健才女书》(陈晓明主编,华夏出版社),《红辣椒女性文丛》(陈骏涛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莱曼女性文化书系》(王绯、孙郁主编,作家出版社),《她们文学丛书》(程志方总策划,云南人民出版社),以及《蓝袜子丛书》(钱满素等主编,河北教育出版社)和《金蜘蛛丛书》(戴小华主编,河北教育出版社)等等。著名作家李国文先生在1995年的一次文坛集会上,很幽默地祝贺女作家们“发了一笔小财”——这里既有一份真诚,又不无一点调侃!后起之秀、学人女作家徐坤则在她的一篇新作中,不无反讽意味地宣称:“从此我们的道路越来越明亮!”这种略带苦涩的欢欣,显然是有感于女性明亮的道路,由于男性的铺垫而造成的!

在近一两年的女性写作和女性文学中,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是格外引人注目的。这位创作力正处于鼎盛时期的女作家在这部小说中写了一个上海女人(四十年代的“上海小姐”)的故事,实际上也是写了一个城市的故事,被认为是“新市民小说”的代表。这部小说所表现的对普通人命运的关爱,蕴涵着深厚的人文主义情怀。王安忆自以为她这部小说的情调虽然有点逼近张爱玲,但其境界却比张爱玲高出一筹。但也有的评家认为,王安忆由于缺少旧时代的生活体验,仅靠想象来填补生活的空白,使这部小说人工编造的痕迹颇重,不如张爱玲之自然天成。

女性写作的“私人化”和“内倾化”在这些年形成了一股潮流,这在近两年表现得更为突出。一批最年轻的当代女作家的崛起,给当代中国文坛增添了新彩。陈染、林白、虹影、海男等人所讲述的那些绝对自我的故事,梦呓似的内心独白,绝对个人化的叙述语言,得到了褒贬不一的评价,但她们的创作无疑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陈染于不久以前出版的长篇小说《私人生活》(作家出版社),写了一个患“幽闭症”、带有某种精神分裂症的青年女人,她的情感和精神的困境,是当下女性写作的“私人化”和“内倾化”的突出代表,是一部出类拔萃之作。它的强项和弱项都引发我们对这类写作作更深一层的思考。

近两三年才冒出的最年轻的女作家之一徐坤,1995年就出版了两部小说集:《先锋》和《女娲》,这位以“荒诞”和“反讽”来穿透生活,穿透知识阶层精神世界的文坛新秀,在众多的女性写作中可谓独树一帜。她以一种近乎荒诞的消解性写作来表现当下知识阶层的一种生存困境与尴尬处境,确有入木三分之感。先是上海的须兰,而后是北京的徐坤,两位最年轻的女作家在九十年代的崛起,并走势看好,也构成了当今中国文坛的一种景观。但面对一片喝彩声,徐坤能不能经得住考验呢?她会变得昏昏然,还是变得更为清醒,更为成熟呢?

在近几年的女性写作中,散文随笔是一个十分走俏的领域。许多女小说家、女记者编辑和女学者的加盟,使散文随笔的作者队伍不断扩大,甚至有超越先前专事散文随笔创作的女散文家的势头,其内中的原因是值得深究的。随着已故的四十年代的女作家苏青和张爱玲的散文随笔恢复了人们已逝的记忆之后,黄茵、素素、黄爱东西这些主要从事新闻工作的女作家的所谓“小女人散文”,由于与世俗情怀相拍合,也博得了相当数量读者的青睐。但是,疑窦也随即产生:这些所谓“小女人散文”的走俏,有没有商业文化的背景?它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

在女性文化理论颇感匮乏的国度,一些女学者依然潜心于女性问题或文化问题的研究,也取得了颇为丰硕的成果。先是盛英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天津人民出版社)的出版,填补了文学史的一个空白,继之由王绯、孙郁主编的《莱曼女性文化书系》(作家出版社)则把关于女性问题的研究推及到文化的各个领域。尽管这些成果还有不尽人意之处,但它毕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近两年,女作家的名字不断被新闻媒体曝光,她们似乎成为当今文坛的明星。继一些出版社出版了《池莉文集》、《方方文集》、《王安忆自选集》……之后,云南人民出版社在推出了2辑24种《她们文学丛书》之后,又将出版几位当今最走俏的女作家的文集,并着手筹建女性文学研究中心。但一些有识之士也不无忧虑地指出:以往只有著作等身者或已作古者才出文集,如今出文集却如此轻松,如此出下去,文集的质量令人担忧!那么,是不是应该给“文集热”降降温呢?

种种事实说明,近两年的确是中国女性写作和女性文学腾跃的年份!腾跃的外因固然是由于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的推进,但其内因则是由于八十年代以来女性写作和女性文学的蓬勃发展。七十年代末期以来,由于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人的解放问题的重新被提出,西方“女性主义”(亦即“女权主义”)及其理论之引进,中国的女性写作和女性文学从复苏而至形成了“五四”以来的第二个高潮。这股潮流无论就其人数之众、作品之多以及影响之大来看,可以说都超过了“五四”时期和三四十年代。近两年不过是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女性写作和女性文学的一次集中的展示,一次集体的检阅罢了!

近两年使人感兴趣的女性写作和女性文学现象实在太多了,但人们在兴奋之余也不能不存有某种遗憾,那就是还缺少真正有思想力度、艺术深度、视界开阔的大手笔和大作品的问世,或者说这样的作品还是太少了。一己的感情波澜毕竟不能代替大千世界的风云变幻。我们的女性写作者究竟是应该更深地潜入内心,还是应该更直面于广阔的社会人生?或者二者均不可偏废,而将其艺术地融汇于一体?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

在女性写作和女性文学腾跃的1995年,我应四川人民出版社和四川红辣椒创作中心的邀约,出面主编了这套《红辣椒女性文丛》。首期五本,包括五位当代女作家的散文随笔集,它们是:方方的《闲聊》、张抗抗的《故乡在远方》、唐敏的《纯净的落叶》、蒋子丹的《一个人的时候》、斯好的《两种生活》。当年六月在天津和北京两地举行签名售书时,博得了许多读者的青睐,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被认为是一套高品位的散文随笔丛书。为了延续和扩大已有的成果,经与四川人民出版社和四川红辣椒创作中心磋商,决定今年再推出几本散文随笔集,这就是即将与读者见面的王英琦的《守望灵魂》、毕淑敏的《没有墙壁的工作间》、池莉的《对镜梳妆》、范小青的《又是雨季》。这四本散文随笔集题材有别、风格各异:有的比较大气,有的则显小巧;有的如天马行空,好作形而上的思考,有的则逼近现实,重于对世俗情怀的抒写;有的不受性别之累,以中性的姿态写作,有的则有鲜明的女性意识,以女性的姿态写作……即令是同一本散文随笔集,也有表现出不同的风采者。尽管如此,但它们毕竟还是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即都是由女性作者创作的、描写女性生活、抒写女性情感、表达女性思考、具有女性风采的文学作品。

我个人对这四本散文随笔集是满意的。我想,以这几位女作家的文化素养、文学品味、创作实力和目前已达到的知名度,她们的书是不会使读者感到失望的。至于它们所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自会发现,我就不在此饶舌了。

为推出这四本散文随笔集,四川人民出版社青年读物编辑室,四川红辣椒创作中心,这套丛书的最初策划者徐晓琳女士,都做了大量的工作,我谨向她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范培桦、孙郁、费子文、良寇等几位相识或不相识的朋友欣然命笔为这几本散文随笔集写跋,为这套丛书增添了新彩,我也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1996年6月18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