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十九卷·读书札记(第一〇七辑) 【7318】人类学历史本体论:下卷:存在论纲要

(李泽厚著,人民文学出版社,47万字,2019年6月第1版,149元〈全三册〉)

△哲学探寻录(1994);双本体论(2001、2004);建立新感性(1988、2006);“美育代宗教”答问(2008、2016);答高更三问(2015)。

〇哲学本是精工细活、妙理玄言。哲学维护的只是“想”的权利。

〇以“人活着”这一原始现象作出发点,便可以生发出三个问题:①历史终结,人类何处去?人会如何活下去?②人生意义何在?人为什么活?③归宿何处?家在何方?人活得怎么样?

〇“禅而无禅便是诗,诗而无诗禅俨然”;“以禅作诗,即落道理,不独非诗,并非禅矣”;陶潜、王维之所以比寒山、拾得,比宋明理学家们的诗似乎更使人“闻道”、“悟禅”,就因为“本体”已融化在此情感中。

〇传统哲学经常是从感性到理性,人类学历史本体论则以理性(人类、历史、必然)始,以感性(个体、偶然、心理)终。

〇“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都互相影响并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并不是只有经济状况才是原因,才是积极的,而其余一切都不过是消极的结果。”——《***至符•博尔吉乌斯》。

〇儒学重视的是动、行、健、活、有,而非静、寂、默、空、无。

〇人从动物界脱身出来,形成了人性心理。这人性心理是通过社会群体的各种物质的和精神的活动而实现的。

〇“三不朽”表现出人想战胜死亡的努力,即以道德、事功、著述战胜死亡。

〇“畏无道”成为“人的自然化”的最高要求和“情本体”的终极境地。

〇最高审美主义的感情以深植历史性的“本体”,而非追求绝对的超验。

〇对许多宗教来说,仰望上苍,是缅怀人世。“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的宇宙感怀,是与有限时空内的“古人”和“来者”相联结的。

〇中西传统的侧重点:西——大初有言→语言、逻辑、数学、科学宇宙观→原罪→神魔斗争→理性至上→公正→无限的追求精神→两个世界。中——天何言哉(太初有为)→生活(行动、审美、类比与反馈、有情宇宙观)→性善→阴阳互补→情理结构→和谐。

(2022年10月3日下午阅毕)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