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晶、杨涛主编,人民日报出版社,23.7万字,2021年2月第1版,58元)
△前言:新发展格局确立中国发展新坐标。9章: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着力点;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全面推进改革开放;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〇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要更加注重以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在一些关键点上发力见效,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〇双循环发展格局的核心要义: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循环互相促进;开放的循环。
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坚定创新自信,夯实自主创新的根本支撑点;坚持“四个面向”,把准自主创新的战略关切点;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厚筑自主创新的关键发力点;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和完善自主创新的“点火系”。
〇政策建议:提高居民特别是中等收入群体消费能力;建立适应消费升级和产业转型的多元化供给体系;加强基础设施系统化和智能化建设;营造宽松开放、激励有效的发展环境;加快建设竞争有序的统一大市场;提高国内国际市场的接轨程度;完善市场治理的基础性制度。
〇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是畅通资本、劳动、技术、土地等生产要素在区域之间、产业之间以及产业内部的充分流动,降低要素流动成本,消除流动壁垒。双循环战略下要素配置市场化的五大制度保障:保持竞争中性;完善交易机制;健全产权制度;促进行业开放;激活民间资本。
〇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如何入手:①优化能源结构,加速“去煤化”进程;②推动交通电气化;③加快建筑绿色和智能化;④促进消费低碳化;⑤加快金融绿色化布局;⑥完善碳定价机制,推动碳金融产品的创新。
(2022年7月17日上午阅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