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老师,千万别管孩子 §重视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

【镜头回放】

我国首批32名“中小学优秀外语老师出国留学奖学金项目”外派老师之一的王妤,在英国诺丁汉大学为期6个月的学习期间,在英国一所中学听了一次文学课,内容是关于莎士比亚的名著《麦克白》。

令王妤没有想到的是,这个专题老师一共讲了两个星期,期间老师把所有任务都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读原著、查背景、分析人物性格,老师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你为什么这样想?”

她感到,或许这就是中英教育的最大差别——英国教育重视过程,中国教育重视结果。

【扪心自问】

重视过程还是重视结果,其落脚点和收获是不同的。英国老师喜欢问“为什么”,中国老师喜欢问“是什么”。虽然都是“什么”,可是一个强调过程,另一个强调结果。

外派的这些中学老师无疑都是最优秀的。他们通过亲身感受中英两国教育的不同,体会到我国中小学教育对学生成才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多问“为什么”,少说“你错了”

来自新疆克拉玛依第一中学的任长明老师,结合自己在英国当学生的经历,感触最深的是:“我们上课时无论发表什么样的意见,教授的评价总是‘可能’、‘也许’。这样的模糊评价,可以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而我们国内的课堂教学则常常是一言堂,老师说a,学生就不能说b。”他表示,自己今后在课堂上一定要善待学生,充分肯定学生。

贵阳第一中学的王妤老师对此深有同感:“在英国,不论是大学教授还是中小学老师,从来不对学生说‘你错了’。有时候,即使教授不同意我们的意见,他也会说ok,只是用其他方式暗示学生,你的想法还需要补充和完善。老师对学生永远是鼓励的。”

而我国学生从小到大总处在一个不断被纠正错误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自尊心越来越强,他们在课堂的发言就越来越少。因为怕出错,怕被否定。

重视学习过程,而不是考试结果

在我国,评价一个学校和老师的主要指标,就是看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在英国,则是学生的学习过程。

每个学生入学时,都会建立一个关于总体能力倾向评价的数据库,学校每年有跟踪记录,观察这个学生的提高幅度,以此对学校和老师进行评价。

和我国一样,英国也是一个考试国家,每年有几次大考,每次考试每个学校及每个学生的平均分多少、比去年提高了多少等等,都要公开张榜。如果某个学校连续几年成绩下降,就可能被取消办学资格。由此可见,学校之间的竞争同样十分激烈。不过,英国对老师教学效果的评价,除了学生的考试成绩外,还有学生的意见、家长的意见、同事的意见、校长的评价等方面。应当说,这是非常合情合理的。

作业和考试更注重实际

英国学校的考试非常灵活。例如,文学课上每次都要考莎士比亚,但只让学生谈自己的认识,而不考中心思想、主题、意义之类的东西。

在英国,各个年级都有明文规定的家庭作业量。小学一年级每天有半小时家庭作业,以后逐年增加,高中阶段的家庭作业量和我国差不多。但是他们从来不布置死记硬背、抄多少遍课文这样毫无意义的作业。

除此以外,平时他们的基础教育目标并不很高,让学生有“跳一跳摸得着”的喜悦,经常处于被肯定的状态。而不像我们的目标那样有些太高,相当一部分学生达不到要求,时间一长就会产生挫折感,丧失自信心。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