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支点——小学生家长应该做的25件事 第5件事 告诉孩子可以说不

家长应当让孩子知道,谦让是一种美德,而怯懦则是一种个性缺陷。懦弱、自卑决不等同于谦让。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要求在彬彬有礼的前提下维护自己的应有权利,断然拒绝别人的不合理要求。

【引子】

一位个子高高的小学五年级男孩,和母亲一起在商场里买电动跑车。足足逛了2个多小时,他们终于到收银台排队付款了。

妈妈因为要买电池,所以让儿子一个人在那里排长队。等妈妈重新返回收银台时,儿子前面的队伍中多出了几张陌生面孔。

儿子咕哝着说:“有几个阿姨挤到我前面去了。”妈妈问:“那你有没有提醒她们要排队呢?”儿子一声不吭。

妈妈突然感到一阵伤心,因为这样的事情在他身上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从小,儿子就被父母当作心肝宝贝,给他提供最好的生活环境、最好的家庭教育。也许是性格内向,他从小就被人欺负,而且一欺负就只会向家长哭,除此以外别无办法。与同学发生摩擦了,老师冤枉他了,不要说据理力争,就是小声申辩也不敢,只能忍气吞声。

看他这副“窝囊相”,妈妈很担心他长大后会养成怯懦性格,在个人生活和事业上造成一辈子遗憾。

应该说,这位妈妈的担心不无道理。虽然她儿子的这个年龄性格还没有完全定型,并不表明将来一定会发展到这一步,但这种担心并不是多余的。

专家指出,这种情形在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比较普遍。所谓“小皇帝”,其活动范围只在特定的小范围内,一旦离开“宫殿”和“御前侍卫”便不知如何维护自己权益,不是委曲求全,就是自我解嘲。

这种情形虽然与家长的个性遗传有关,但很重要的一点是家长并没有给他们说不的权利和环境。如果父母与孩子沟通不够,或者一味简单批评、责骂他们,就很容易造成这种性格。

这类孩子表面上看起来沉稳、文静、脾气好,可实际上是一座“死火山”。这种沉默集聚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表现为不是愤世嫉俗,就是自怨自艾,总有一天要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人活在世上难免受委屈,“小不忍则乱大谋”。可是这是成人的逻辑,家长如果也这样来教育孩子就可能出问题。

正确的做法是,应当告诉孩子,他们有说不的权利。把一肚子怨恨憋在心里,久而久之就会扭曲人格。即使这种拒绝不会马上取得应有效果,至少也能表明孩子的观点和感受。

与此同时,在家庭中应当营造民主气氛,为孩子说不提供条件。

须知,孩子的性格塑造是个长期工程。很多成年人的性格悲剧都是从孩提时代起就常年积累、深藏不露形成的。

【家长应该做到的】

大凡不敢说不的人,往往缺乏实力。他们通常不忍心拒绝对方,或者担心如果不顺着对方自己会吃亏。可他们偏偏忘了,如果顺着对方,自己无论在精力、时间、能力、交际、财力方面都会力不从心。吃力不讨好之外,还对不起自己。与其这样,那还不如干脆说不,“长痛不如短痛”。

告诉孩子怎样有效管理人生

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每个人要做的事总可以分为①“紧急而重要”;②“重要但不紧急”;③“紧急但不重要”;④“不紧急也不重要”四个类型。为了能把有限精力用在合适的地方,应当毫不犹豫对③和④说不(不③不④?),以腾出更多时间来处理①和②。

根据意大利效率领域的著名哲学家普拉多的“80/20”规则,在这里,一个人应当把80%的精力用来处理第①类事情,把20%的精力分配在第②类事情上。

敢于并善于说不,目的就是为了保证“80/20”规则的实现,这是有效管理人生的基本原则。

要告诉孩子,既然自己无力帮助别人,那就不如让对方了解你的苦衷。即使对不起对方,至少也能获得对方的谅解和尊重。

更重要的是,你把没有把握的事情揽在身上,很可能会使对方失去重新请别人帮助的机会,到头来反而要嗔怪于你!

更何况,别人的要求也许是随便说说的呢?本来并没有对你抱多大希望,偶尔一提,你倒自作多情、满口答应。许多事情你无能为力,得去托别人。这边人情欠下了,那边还不知道满意不满意,甚至是不屑一顾。

特别是,事成之后对方只是不经意间的一声“谢谢”,然后告诉你,他还找了别人。这时你的心里更会一阵酸楚,反而自讨没趣。

鼓励孩子敢于表明观点

敢于表明观点,是人的一种重要素质。说不,也是对自己的再认识。不敢公开表明观点而“活受罪”的事从来就不少见。

有位小学生肾脏有轻微毛病,从而导致尿频。可是他始终不敢对老师和同学说,上课时总是自己憋着,遇到老师压堂时更是苦不堪言。由于憋尿,不但上课时精神无法集中,学习成绩受到严重影响,而且后来还加剧病情,得了肾病综合症,不得不住院治疗。

如果这位学生让老师和学生知道他有这个毛病(这没有什么难为情),可以随时上厕所,老师决不会为难他,他也不至于会这样。

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每个人的看法难免不同。敢于公开表明观点,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进行交流、取得共识,避免做违心(有时还会导致违法)的事;另一方面,还显得光明磊落,让对方了解到他所不了解的隐情,避免产生误会。

当然,敢于说不,也要讲究艺术。总的原则是,一表示谢意,二表示歉意,这种方法比较完美,不至于让人觉得自己狂妄、自大。

家长也可以对孩子说不

最新研究表明,那些在青少年时代应有尽有的成年人,工作和人际交往中往往容易出问题,因为他们对现实的认知是扭曲的。

有鉴于此,家长要注意,不要成为孩子的“愿望满足器”。即使你有足够的经济能力也不要这样做,因为人的愿望是无法满足的。

现在的小学生家长年龄都在三四十岁之间,他们小时候都是在勤俭节约、自我牺牲的价值观影响下长大的,习惯了听家长说不。可遗憾的是,轮到他们做家长时却不愿对孩子说不。一方面,家庭条件比过去好了;另一方面,孩子想要一样东西,总会千方百计地央求父母,理由是“别人都有了”。研究表明,当孩子平均央求到第9次时家长一般都会答应。因为他们寄希望于花钱换取生活平静。

满足和纵容,并不等于爱孩子。况且,即使是单纯为了培养孩子说不的习惯,家长也应该注重对孩子说不,尤其是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社会公德方面,以给他们做表率。

掌握对孩子说不的技巧

家长对孩子说不,不但未必会伤害孩子,而且很多情况下还是爱孩子、对孩子负责的表现。

所要强调的是,这时应当掌握说不的技巧,以更好达到教育效果。

不要一概拒绝

家长拒绝孩子,应当掌握分寸,而不是一概拒绝。如果家长随意拒绝孩子的合理要求,或者在还没有听清孩子的要求时就说不,往往会造成他们的是非观念发生紊乱,降低自我意识,产生逆反心理。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搞不清方向,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甚至还会出现“反正说什么都不同意,干脆不听你的啦”的结果。

除了说不,还应说明原因

鉴于上述理由,家长在对孩子说不的同时应当解释原因。不管他们能否理解,都要这样做。

有效控制孩子需求

对孩子说不,实质是抑制他们的某种需求,是家长调节孩子需求的手段之一。

之所以称为调节需求,是指过去已经部分满足了他们的需求,现在没必要满足他们的“狮子大开口”。俗话说,“欲壑难填”。无止境地满足孩子,反而会让他们无所适从,继而产生一种厌恶情绪。

把握好孩子说不和顶嘴的分寸

许多家长也知道,维维诺诺的孩子将来成不了大事,可是又非常讨厌孩子顶嘴。在这里,关键是要把握两者之间的分寸。

说不和有意顶嘴,两者往往是交合在一起的。关键是从孩子的角度看,看他说的是否有理。如果有理,就是前者;如果毫无道理,才是后者。当然这两者是可以互相转换的。

一方面,“有理”“无理”要从哪个角度看,家长和孩子的角度不同,结论就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孩子本来的拒绝可能没有道理,可是当家长指出后,允许他们进行申辩,这就不能叫顶嘴。只有当他们知错不改、满口狡辩时,这才叫顶嘴。

弄清了这个关系,就可以采取不同的处理办法。对于孩子说不,应当鼓励、欣赏和认可;对于孩子的顶嘴,则可以采取以下办法:

先讲道理,然后让他闭门思过;

先不与他论理,在适当的时候给他台阶下;

冷静处理,让孩子或自己离开;

转移方向和话题;

双方各退一步;

干脆按照他的意见去做,说不定他是对的呢?

告诉孩子,不会说不的人将来办不成大事

古今中外,不会说不的人办不成大事。在敢于说不的孩子身上,人们看到的更多是“不听话”、叛逆,但不得不承认,他们具有更多的创新精神。而创新,是一个人升格为人才的基本要素。

盛田昭夫出生于日本名古屋的一个酿酒世家,父亲希望他子承父业,可是,盛田昭夫从小就对父亲说不,因为他更爱电子技术。

25岁时,盛田昭夫离家出走,与老师井深大和一起成立了一家名叫东京通讯工业公司的街道小企业。

1955年,盛田昭夫带着当时还很罕见的晶体管收音机去美国,产品第一次贴上了“sony”商标。好不容易有经销商愿意经销了,却提出了贴牌生产的附加条件,如果答应,他们就订购10万台。

当时的东京通讯公司困难重重,急需订单挽救局面。所以董事会要求盛田昭夫无条件接下这笔供货额超过公司总资本的订单。

面对巨大诱惑,盛田昭夫勇敢地说不。因为他不想依赖别人的商标过日子。面对董事会的一个个加急电话,盛田昭夫威胁说:“如果继续相逼,我就辞去董事职务。我做生意考虑的不是一锤子买卖。”

后来在盛田昭夫的一再坚持下,美国公司一次订货10万台,订货量超过了它的年产量。为了避免先添置设备,然后闲置设备,盛田昭夫别出心裁地推出了一个u型价格曲线,当批量订货符合自己的生产能力时价格最低,从而迫使对方按照自己的指挥棒跳舞。

多年过去后盛田昭夫回忆说,这是他职业生涯中作出的最好商业决策。如果不是一次次说不,一个响当当的索尼名牌就会胎死腹中。

【经验谈】

1.不敢说不的孩子,证明其家庭教育是失败的。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终日以冷遇或呵斥,甚而至于打扑,使他畏葸退缩,仿佛一个奴才,一个傀儡,然而父母却美其名曰‘听话’,自以是教育得成功,带到放他到外面来,则如暂出樊笼得小禽,他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这样的孩子与现代社会对他们的要求相差太远。

2.俗话说“圣命难违,父命难肯。”人生修炼中最难学会的就是说不。简单的一个字,对维护自身人格、尊严、判断力大有好处。

3.孩子不敢说不,会变得越来越懦弱,给对方留下步步相逼的可乘之机。特别是在遇到敲诈、性骚扰、逼迫吸毒卖淫时,不敢说不,在对方眼里就表明你“老实”、“好欺负”、“答应了”,受到的伤害会越来越大,从而导致最终不可收拾。

4.鼓励孩子说不,家庭中必须有这样的氛围。家长要耐心倾听孩子的观点和申辩,须知,犯罪嫌疑人还可以为自己辩护、甚至请律师辩护呢,难道孩子不如犯罪嫌疑人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