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捍卫我们的英雄 呼唤强心壮骨的文化阅读

一个时期,不断在报刊上读到有识之士关于读书这样一种呼吁,那就是希望更多的人回到书本阅读上来,特别是呼唤那种不仅养眼更要养心的文化阅读。这类呼唤,我以为至少提出了这样的一些问题,一是当越来越多的人捧着手机抱着电脑饶有兴致阅读时,有人看到了潜藏的危机,那就是手机上五花八门的微信,电脑上五光十色的音画故事,大大挤掉了书本阅读的时间。我不是刻意反对运用新的技术手段阅读,而是这种快餐浏览式的现代阅读方式,永远也无法取代那些含金量很高的书本阅读。一卷在手,可以细细品味,反复咂摸,而电视、手机,荧屏音画,稍纵即逝,失不再来。书面阅读可以启动思维,引发想象,完成全面的读书欣赏过程。更主要的是,如果一个人长期沉迷于屏幕浏览式的娱乐式鉴赏,满足于花边新闻和音画故事索取,那么人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便会迅速在娱乐快感中消减钝化。

对于军人来说,如果个人业余阅读用这种手机浏览式的方式来实现,其危害就更不容小视,因为往小处说,它直接关联军人的个人修养,往大处说,它甚至关联部队战斗力生成。“学大有益,在自求变化气质。”一个人要提高自身素质,必须通过阅读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唐诗、宋词、元曲,饱含精华无数,字字珠玑,清丽扼要,动人心弦,可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论语》《大学》《孟子》《中庸》,哲理深厚,博大精深,乃先祖智慧结晶,对当今乃至未来,都极有教益。对于军人,我们常说,要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胸怀和志向,而阅读乃修身之本。军人阅读什么?当然关乎我们肩上的使命。军人承担的是卫国戍边、守土为民的光荣责任,若讲以修身为目的的阅读,首先必选的是那些能为我们提高“精气神”的文化经典,选择那些能够为军人强身壮骨的英雄篇章。因为这样的图书,对军人来说,不仅仅是求得愉悦效果,它更如进军号角,让我们提振士气,振奋精神,在未来战场上转化为克敌制胜、无坚不摧的力量。

呼唤强心壮骨的文化阅读,呼唤那些具有英雄主义精神内容的读物成为今天官兵最爱,如果说历史上已经成为我军传统,那么今天在新的形势下,更有必要继承和发扬。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形势下,向我军提出了要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能打仗、打胜仗,靠什么?当然离不开先进的武器装备,但是,无论技术怎么发展,都需要人去掌握,人是决定胜败的最根本最重要的要素。掌握现代装备的新一代军人,必须要有精神的滋养,这个精神,就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是我们建军以来克敌制胜的法宝。

我们不无遗憾地指出,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这些年来,对贯注英雄主义精神的图书阅读,不论个人选择和集体倡导,都有弱化的趋势。在相当一个时期和阶段,荧屏上、手机上大量止于养眼、无关养心的节目和花边新闻,已经令我们不少官兵不再习惯于捧读一本书、剔除喧嚣和浮躁,静下心来进行不仅养眼更在养心的文化阅读了。笔者曾留心做过观察,如今军营的各级图书馆图书室,那些各类军事文学名著,热心问津的读者似乎越来越少。不少人已经用在手机电脑上浏览信息代替了认真的图书阅读,有人认为,了解了手机电脑上的那些五光十色的信息,就是占有了知识,就有了与人交往的谈资。于是,官兵的业余时间,大量地被这样的活动占有了。有人说,军人业余时间,读什么,干什么,完全是个人私事,属于个人自由。这话固然没错,但是对八小时以外的生活管理,却关乎一个人的价值取向,从反腐败的角度,它甚至成为中央八条中了解干部和管理干部的重要方面。如今,不仅是基层,甚至有的领导机关的干部,业余时间用来读一本好书的人,已经是少而又少。我们观察一支部队的战斗力,业余生活往往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角度。我军官兵的业余生活历来有严格制度管理,但近年也时有新情况出现,举个例子,近些年地方上常听到这样的评价,说现在“中国男人爱洗澡,中国将军爱书画”。这个批评不是空穴来风,有的干部为附庸风雅,不仅业余时间,而且在办公室上着班也铺纸命笔,把写字画画当作了新时尚。有的用公款办笔会,搞展览,这些都是很不好的导向。一个时期,将军书画院遍及全国各省,受到社会各界批评,就是很好的证明。这样一些机构的膨胀涌现,丝毫不能说明军人文化素质的提升,恰恰说明像***这样的贪腐大蠹聚财敛宝的恶习对部队的传播影响。肃清***的影响,这个方面不可忽略。玩物者必丧志,这是规律。一个人的业余爱好,可以看出他的价值取向,一支队伍的嗜好习惯,可以判断他的战斗力。当年,给北洋水师造成灭顶之灾的日本海军,不就是通过侦探,了解到北洋水师铁甲舰上的清军阅读的低俗图书、哼唱的色情小调,甚至晾晒在甲板上杂乱的背心裤衩,判断清军必败,最终使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的吗?缺乏英雄精神滋养的军队,将会使自己处于危险之境。

近来阅读二战的历史,有个奇妙的发现,当德军法西斯大军逼近莫斯科,整个苏联处于危险之境时,苏军百万军民用来提振军心士气的,竟然是上级下发的一本小书——《普希金爱国主义诗选》,在莫斯科保卫战中,苏军官兵就是吟诵着普希金、肖斯塔科维奇等著名作家的英雄诗篇,走向了抵抗法西斯德军的战场,最终打败了强大的德国军队。一本书,可以壮军威鼓士气,也可以改变人生。早些年,笔者曾对著名作家刘白羽做过一次专访,谈到他去延安,他说,作为一个满脑子小资产阶级思想的作家,之所以当初选择去延安,完全因为一本书的影响,这本书就是《红星照耀中国》,是书中描述的红军英雄,让我看到了中国的希望。其实,当年像刘白羽这样,揣着《红星照耀中国》奔向延安的青年,为数不少。这就是文学的力量。回想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战争与和平》曾是中国军人耳熟能详的流行书。被称为“三红一歌”(《红日》《红岩》《红旗谱》《青春之歌》)中的江姐、许云峰、少剑波等人物,曾是那个年代中国军人的精神偶像,催生了雷锋、王杰、欧阳海等一批又一批新中国的士兵楷模。毋庸置疑,近些年,由于价值取向的多元化,鉴赏手段的多样化,军营中的读好书传统有被弱化的趋向,为我们提供过无数经典的文学大师,如“鲁郭茅巴老曹”(即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悄然被时尚文化的代表“赵小李”(赵本山、小沈阳、李宇春)所置换。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文化的悲哀。这种现象,可以说对当今军营文化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呼唤强心壮骨的文化阅读,如果说对当今青年一代至关重要的话,那么对当代军人就显得更加必要。人民军队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基因,不仅需要我们各项管理制度的保证去传承,同样也需要官兵从各类图书中去获取。在阅读手段多元化的背景下,要真正利用好现代科技手段丰富我们的阅读,同时又不让手段的失度扩张冲淡和主导了我们的阅读选择,需要我们所有官兵自觉抵制那种止于快感、游戏人生的阅读,呼唤和自觉践行寓教于乐、养心励志的文化阅读。

(原载2015年1月24日《解放军报》)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