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慕白走上前去端过她手上的药筐,将它放在药架上,感到身前突然出现了一大片的阴影,宋芷柔正要抬头看去,手中的药筐就被人拿走了。
逆着光看着这人只觉的从背影看上去也觉得赏心悦目,只是一开口就大大打了折扣。
薛慕白回头时就看到盯着自己背影的宋芷柔,看到她额头上的汗,将袖中的绣着翠竹的手帕递给她。
“擦擦你的头上的汗,这么辛苦怎么不喊人帮你。”
宋芷蓉没有接他的手帕,而是抬起头,用自己的袖口擦了擦汗。
“不劳王爷,这些药材我一个人就可以的。”
薛慕白看到宋芷柔对自己没有好脸色,也没有说什么,毕竟她是为了自己做的义诊,只说到,“若是累了就好好休息,还是要好好休息的,这些日子你也累了。”
宋芷柔惊讶于突然的示好,又低眉顺眼的说道:“有劳王爷挂心。”
两人许久没有这样心平气和的说过话,一瞬间两人都不知说些什么,院子里只留下让人聒噪的蝉鸣。
突然管家急匆匆的脚步声,打乱了这安静的氛围。
“王爷,刑部派人传话,刑部大牢里出现了中毒事件,导致一中有几十名犯人死去,刑部侍郎没办法,想要请您过去查验一番,看看是什么毒药,从而找到下毒凶手。”
宋芷柔一听心内大惊,她可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人,也全部都关在刑部大牢里,她有些不敢想,脸色唰的一下变得苍白,颤巍巍的好是站不住。
薛慕白见状急忙伸手扶住她,知道她心中担心什么,忙说,“你不用担心,你家中人并不在刑部大牢中,我前些日子已经将他们安排在了一个非常安全的地方。”
听到这话,宋芷柔抬起头用亮晶晶的眼光看着薛慕白,“此话当真?”
见她无恙,薛慕白收回自己的手臂:“本王向你保证,你的家人是定然无恙的,你好好的休息。我去刑部查探一番。”
宋芷柔惊讶于薛慕白竟然私下帮愿意帮自己的父亲,一瞬间觉得薛慕白也不是那么的不讲道理,心中对他的好感,噌噌的上涨。
只说这边薛慕白从府中点了一队士兵,骑上自己的枣红色大马,一马当先的向刑部驶去。
刑部侍郎焦急的站在大牢门口一圈又一圈的转着,心中是惶恐不已,若是上头追查起来,自己恐怕要吃不了兜着走。
正在左右为难苦苦思寻对策的时候,忽听得一阵马蹄声和士兵的脚步声,眼睛瞬间一亮,急忙迎了上去,“楚王。”
薛慕白一个利落的翻身从马上下来,不等他说话就问道:“被毒害的尸体在哪领我去看看。”
刑部侍郎急匆匆的领路,一面走一面将事情的经过说出来。
“打扫牢房的老王发现的,那时候尸体都已经腐烂了,五官七窍都流血。”
说话间众人来到牢房,还未进去就闻到一股尸体腐烂的味道,早有人忍受不了偷偷的掩住口鼻,可看了看走在前一马当先的楚王,仿佛是闻不到这些味道似的,连眉头都没有皱一下。
等走到尸体面前,胆小的偷偷的将眼睛闭了下来,眯了一条缝,实在是太吓人了,让人恨不得把隔夜的饭都吐出了。
尸体已经腐烂,散发出一种恶臭,有的上面还有蛆在蠕动,众人都不敢上前,只见薛慕白从衣服里掏出一副白色的手套,走上前去仔细翻看了这些人的脸。
只见毫无意外,众人都是脸色铁青,七窍流血,掰开他们的牙齿看了看,只见牙齿都是黑色的,可见此毒非同小可,更加肯定了毒是下在饭菜里的。
“这牢中的饭菜都是谁做的?”
牢头急忙回答,“平日里都是胡三做好饭菜送来。”
“这胡三如今在何处?”
牢头急忙派人去喊胡三,不一会儿派去喊胡珊的仆人,满脸惊慌地跑了回来,“不好了,不好了,胡三他……”
薛慕白一听急忙向灶房走去,灶房在牢房西北角的一间房子前,薛慕白身边的侍卫一马当先的走进去,后面又呼呼啦啦的涌进了一群人。
那是为用手在胡三得脉上的鼻翼处探了探,对着薛慕白说,“王爷没救了。”
一脸的镇定,薛慕白仿佛早就预料到了,给牢房送菜的胡三早就被人抹了脖子,此时正睁着眼睛躺在血泊中。
这条线索又断了!
刑部侍郎一脸的惊讶,只觉得这事情越来越难办了,光是牢房里的几十条人命不算,这又平添了送饭的胡三一条命,他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来这些人有什么关联,会被同时灭口。
薛慕白下令让刑部将这些人所犯的案件全部都送到楚王府,自己要好好查查这些人之间的关联,到底是误杀还是有意为之?
又命人将牢中的几十具尸体尽数销毁,“天气炎热,尸体不可久放,派人将这些尸体运到一处,一把火烧了,另外牢房也要打扫干净,多撒些石灰。”
薛慕白带领的士兵一声不吭的按着自家王爷的指示做了起来,所谓兵贵神速,大概也就是如此吧。
刑部也不敢耽搁,急忙将这些人的案件全部送呈到楚王府,为今之计也只能寄托于楚王,能早日抓到真凶。
皇都城平白无故出现了一桩杀害白几十余人的中毒事件,且又是在刑部这些关押至人犯的地方,一时引得京都众人惶惶猜测,惴惴不安。
人们茶余饭后都将此事拿出来谈论,生怕下一个就是自己。
皇上听闻此事,龙颜大怒,责令刑部必须要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给了刑部莫大的压力。
刑部的人不眠不休,可任凭刑部如何去查探,只能查出这些人中的是毒,至于到底是什么毒,什么人下的,却也是万般不得其法,一时间刑部尚书的胡子都愁白了。
这天夜里,月朗星稀,微风阵阵吹的人心沉醉,街上的行人已渐渐稀疏,各家各户都关门入睡,只有偶尔几户人家还点着蜡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