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海心想,陈毅能有啥好办法。
但是捏着手里的30块钱,想着他昨天还救了自己的儿子,便勉为其难的同意了。
万一陈毅真有办法呢。
毕竟自己也是为厂子着想嘛。
抱着这样的心态,刘大海就死马当做活马医,把陈毅带到了厂长的办公室。
……
“年轻人可不要说大话。”服装厂厂长姓徐。
徐厂长这两个月来也是心力交瘁,如今还有毛头小子上门来讲笑话,气极反笑。
听到陈毅大言不惭的话,看着徐厂长的脸色,刘大海脸上露出一抹尴尬之色,毕竟这个人是他引荐过来的。
然而,陈毅却不慌不忙,反客为主,端起桌上的茶壶为徐厂长斟茶一杯。
“徐厂长不要那么大火气,现在厂里压着这么多货,想必徐厂长也是十分着急吧。”
谈判就不能太着急,太过急切的人反而落了下风。
徐厂长怎能不急,这批货压在厂里简直是他的噩梦。
当初他做主答应黄老板生产这批货,厂里就有异议的声音,如今砸在手里,徐厂长急的嘴里都是燎泡。
要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这厂长的位置大概是要到头了。
“那你这是有什么好办法,说来听听。”
陈毅自然不可能直接告诉徐厂长自己的计划。
反而转言问到,“要是我能吃下这批货,不知徐厂长能给一个怎样的底价呢?”
见这个年轻人好像真有想法,徐厂长不禁坐直了身体。
“厂子里现在能给出的最低价是4块。”
“徐厂长这是和我说笑呢?给黄老板的批发价都是三块,如今我想办法给您解决库存,您却是要敲诈我一笔啊。”
陈毅顿了顿,“徐厂长要是没有诚意的话就不必谈了。”
看着陈毅谈性变淡,显示出想要离开的意思,徐厂长也坐不住了,毕竟两个月来,陈毅是第一个上门来说有解决办法的人。
万一他真有办法呢?
“4块真的是最低价了,这生产成本、工人费用和机器损耗费等等,林林总总的加起来就二十多万了,实在是便宜不了啊。”
“徐厂长不太真诚啊,这是把在黄老板那亏得钱都算在我头上了啊。”
在商言商,陈毅虽然同情服装厂的遭遇,但是自己是一个商人,肯定要利益最大化。
徐厂长闻言一脸苦笑,那能怎么办呢?亏了的钱总要有人补起来。
“徐厂长压着那么多货,总是要卖掉的。来个实诚价,两块五,我全都要了。”
“不,这不行。”徐厂长连连摆手,“这连员工们的工钱都不够发,怎么也得把员工的工资发了。”
陈毅想到,这个徐厂长虽然脑子不太灵光,但还挺有责任心的,但是自己现在身无分文,也不能充大头啊。
“不如这样?”陈毅沉吟到,“要是这批货脱手,我就再向贵厂加一些订单。”
徐厂长好似有些动摇,要是后续多加订单,虽然不能赚多少,但好歹可以把拖欠工人的工资发了。
但是考虑到陈毅给的价实在是太低了,还是决绝到,“不,不行。这价钱实在是太低了。”
陈毅状若无奈地思考一会,“贵厂的衣服质量确实不错,我也是真的想要,不如这样,我退一步,和黄老板一样的价拿货。”
还不等徐厂长说什么,陈毅又道,“不过这样的话,我既然加了价,徐厂长也得答应我一个要求,我要卖掉货之后再付款。”
“不,这样绝对不行。”徐厂长一听,气的都站了起来。
那个黄老板就是这么骗他的,如今又来一个人,真当他这么好骗吗?
“徐厂长不要生气,且听我把话说完。首先这批货我暂时不会拿走,还是先放在贵厂中。徐厂长也不用担心我携货私逃。”
陈毅安抚道,“徐厂长想想,货放在厂里放着也是放着,不如大胆赌一把,反正不管我能卖掉多少,徐厂长都不吃亏。”
徐厂长闻言又有些犹豫,但还是怕陈毅骗他。
见状,陈毅趁热打铁,“这样吧,我给徐厂长打个保票。要是我没把五万件货都卖掉,不管卖了多少钱都算服装厂的,我一分不拿。当然,要是我都卖掉了,不管赚多少,利润自然是全都归我。”
“老刘,这个人是你带来的,能不能信得过?”徐厂长看着一直没敢说话的刘大海问到。
刘大海苦笑一声,明白自己这是上了陈毅的贼船。事到如今,自己只能点头承认,不然两头都不卖好啊。
“陈毅是我的兄弟,人品肯定没问题。徐厂长放心,我一定跟着他看着货。”
刘大海也怕陈毅挟货私逃,下定决心跟着他。
听到刘大海的回答,徐厂长才把心放在肚子里,“不过,我们之间要签一个合同。”
上次就是没和黄老板签合同,只写了一个条子,这才吃了亏。
吃一堑长一智,徐厂长这会儿可学聪明了。
“签合同没问题,但我要加一条,以后相同条件下,贵厂要优先按我的要求给我供货。”陈毅灵机一动,想到以后指不定还会用到服装厂,便决定加一条要求。
徐厂长想了想,觉得没有问题,便爽快地答应了。
和徐厂长敲定合同条约之后,陈毅便拿起笔在合同上写下龙飞凤舞的签名。
……
刚刚走出服装厂的大门,刘大海忍不住问道,“你真有办法卖掉啊?那可是五万的货啊。你可别害老哥啊,老哥还指望着这份工作养家糊口呢。”
陈毅拍拍刘大海的肩膀,“刘哥你就把心放在肚子里,肯定能卖掉。刘哥先回去吧,我先去考察一下市场。”
说完,二人分道扬镳。
刘大海看着陈毅远去的背影,忧心忡忡,但事已至此,自己只能选择相信他了。
……
不说刘大海怎么想的,这边陈毅一路走来却是大为惊讶。
上辈子的陈毅自然去过郑市,但那会郑市已经发展的极为迅速。
一幢幢高楼大厦亭亭耸立,一条条宽敞马路四通八达。
车水马龙,灯红酒绿,郑市是世人眼中的“商都”。
万万没想到,1987年的郑市发展的还这么缓慢。
入眼的街道显得破烂灰败,偶尔有车走过,还能激起扬尘。
道路两旁的房屋也没后世那么高,也就两三层的样子。
街道上的行人大都穿着朴素,形色匆匆,忙于生计。
道路两旁零零散散着几个小商贩。
虽然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吹遍神州大地,但是长年的灰色让内地的发展还没有那么迅速。
陈毅放眼望去,只有远处一座五层的高楼在周围两三层楼的衬托下,显得比较亮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