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刃守 原始展馆遇奇品,详解再起新诗篇

看完最后一副高大的马门溪龙骨骼化石,我走到了这个展厅的尽头。对面的展厅是原始人展馆。之所以这么肯定,是我看到了放在入口介绍展板上的那组人类进化图,以及正对门口的原始人头骨。暗黄色的骨骼在苍白色灯光的照射下,反射着奇异的光泽,独立于后方的一片漆黑。感觉这个展厅的人明显少了很多,至少相比于上一个展馆。应该是把小孩子都吓跑了。

其实,我一直不太赞成带小孩子来博物馆。那种历史的厚重感,孩子不一定能理解。很古老的一些展品还可能吓到孩子。而近现代的那种复杂的恩怨情仇、国与国之间的阴谋阳谋,很可能会让孩子对历史失去兴趣。听不懂可不就睡了嘛。去去艺术馆,海洋馆多好。培养一下审美,还能寓教于乐。不这么高大上的话,自私一点说,小孩子来这里是真的有点吵……而我认为这里还是安静一点好。

我走出“史前记录”,踏入“远古生活”展馆。在入口旁边,是许许多多的蜡像。一个个原始人穿着各不同的服饰,做着不同的工作。有点在俯身查看自己的猎物,有点手握长矛,身体后倾,双眼盯着不远处的一头鹿。我就这么扭着头,目不转睛的盯着那些栩栩如生的蜡像,向前步行。

“咣!”我没有看到正前方的玻璃罩,直接撞了上去。下一秒,整个展厅的人都在看我。“诶,兄弟,没事吧?”在我左边的一位大哥操着一口东北口音,问到。“没……没事。”我用手把头扭正,捂着撞红了的脸颊,“旁边的雕像太逼真,忘记看路了。”“啊呀,下次小心点啊老兄。亏你没戴眼镜,要不还把眼镜撞碎了不成。”东北大哥在一旁看了我一会儿,确定这人没事之后,才隐没到光线照不到的地方。我天,太丢人了。我感受到了他目光中的关切,但因为这种小事被同龄人关切,怎么说都有种莫名其妙的感觉。就当我是沉迷学习不可自拔……

惨。

我从玻璃罩的侧边横着挪出来,低垂着头,假装自己在研究玻璃罩内的展品。然而为什么里面的展品没什么好看的?我运气有这么背吗?我转到正面,对着一排排的原始人头骨,不知道能表达点什么。只感觉更加丢人。一看我包上插的小旗就知道我不是人类学家,唉,就装吧,还不是弄巧成拙,是弄拙成更拙。

太凄凉了。

去看看别的吧,比如原始陶器啥的。我感觉我是飘到展馆深处的。魂不守舍的我,还在想怎么补救刚才的智障行为。

不知不觉中,我应该是“飘”到了展馆中部。被灯光点亮的展台,如星星洒落在黑色的幕布上,没有闪烁,却指引人们前行了路。毕竟是弧形的展厅,不到出口附近是看不到外面的阳光的。

“龙纹陶罐……”我的目光被一件外形奇特的展品吸引。介绍牌上写的是陶罐,但在我这种差不多门外汉的人看来,倒像是一个水杯,或者说,花瓶?说实话我没见过这么高还叫“罐”的东西。罐不应该都是那种又矮又胖的东西吗?我挠挠头,感觉里面根本没有此类知识储备。我再凑近一些,想看一下远古时期的“龙纹”是什么样的。却不由自主的“咦”了一声——它上面的龙,形态很想春秋战国时期的龙,但很明显,它身后长着双翼。而中国传统意义上的龙是没有翅膀的。玛雅的羽蛇?也不像,倒是有点像西方的龙。“这什么东西……”我直起身子,左手叉腰,右手摸着下巴,自言自语道。

“踏踏”两声高跟鞋的声音从我耳边划过,我顺着声音的方向,转过头去,在看到“讲解员”这写在胸牌上的三个大字后,才敢开口问:“您好,我想请教一下,这么高的陶器,为什么要叫‘罐’?罐不都是那种又矮又胖的东西吗?”“啊不是的,这件器物出土时,考古学家在其中发现了一些食物残渣,推测它可能是一种盛器,可能和现在的罐子有同样的用途,所以说是‘罐’。”“诶我还有一个问题,上面的龙,为什么有翅膀啊?”“这个现在是未解之谜。有学者认为是应龙,也有学者认为是另一种不同于龙的图腾。甚至有民间人士认为,上面的图案属于早已消失的龙族。当然,最后一种说法得不到任何科学证明,只是传说而已。现在学界主要就前两种讨论。”“那……第二种假设认为是什么图腾啊?”“现在还不清楚,可能是一种已经灭绝的大型鸟类。”“没有化石吗?”“现在没有任何有效的证明。化石形成的条件极为苛刻,不是什么都可以有化石的。”“啊,原来是这样。那我就等科学家们吵完,我再去了解吧。谢谢你啦。”“不客气。”她微微一笑,“应该的。”

原来是迷啊,那我可就管不了了。不过……我是捅了远古传说的窝了吗?怎么近几天听了那么多关于龙族的传说?哇,这是阴谋论吧?!等回去再接团时,我可不要再来这鬼地方了。我都开始怀疑马克思了!什么奇怪的地方……

我很不爽的从这个昏暗的展厅走出去。外面的阳光照到地面上,一闪一闪的。有点……热……我仰起头,数了一下,好像还有3层?希望上面凉快一点。或者,希望展品不再带有那么奇怪的背景了。让人怀疑自己的信仰,这可不好玩。

“远致夏商周,一笔写春秋。战国血色染,秦定平九州。”站在扶梯上,我想起了初中历史老师的那首小诗。当时是为了让我们记住中国的朝代更迭,现在回想起来,还有一点语文的味道——押韵嘛。我其实挺佩服我们历史老师的,自己写还能写出这么有味道的诗句,实属不易。楼上就是……嗯,应该是三国时期之前的展馆。三层是三国到元末,顶层是明清近代展馆。巨大的环形建筑,盘旋上升的扶梯,设计师一定很懂历史吧,因为历史是螺旋状上升的。

“请握紧扶手,注意脚下。”

清亮又机械的女声提醒我该迈脚了。别再摔了……今天不能再丢人了啊啊啊啊……我干脆跳了过去。“啪!”完美着陆。

我站在电梯口,得意洋洋的笑着。哈哈,我可以!双手插兜,迈开大步,向前走。

沙雕吧。

事后我是这么觉得的。

我像踢正步一样,一路踢到新的展馆入口处。“神秘商周”?嗯?嗯……现在好了,不仅仅是《封神榜》《山海经》在我脑子里跳来跳去,还有近几天一直听到的传说。它们合成一股泥石流,所到之处,大脑一片混乱。

历史上确有民族奉应龙为神,但那好像是秦朝以后的事了?秦时有应龙纹,这个是学界公认的。秦时的应龙纹,我也是看过的。给我的感觉,就是一条传统意义上的龙,背上有个小翅膀,翅膀还是羽状的。哪像远古时代的东西,跟骨翅一样,还那么大。是真的,像西方龙的简笔画。历史真是个神奇的东西。

是我学识短浅,我就等学者们给出答案吧。至于是什么纹,看着好看就行,也没什么要求。

我就是抱着这种心态,在一层青铜器中徜徉。感觉不错。四周万籁俱寂,只听得自己鞋底与地面摩擦的“沙沙”声。包容一切的黑暗中,光晕指引着我前行的方向。那些沐浴在灯光下的精美器物,足以令现代机械化大生产的物品黯然失色。虽然我不知道这些工艺叫什么,或者当时工匠是如何做出如此精致的东西的,但它们可以给我以美的享受,这,就足够了。再就是回去查资料,进行深入了解。

如果我想的话……我背着手,弓着腰,把头左扭右扭,希望扫过的目光可以带回它们的美丽。经过无数次的扫视,我的目光终于没收回来。“好漂亮……”我瞪大眼睛,轻手轻脚的走到它旁边,隔着玻璃,却也怕惊动沉睡的灵魂。从形制看,是一件青铜礼器。“龙纹xxx”。说来惭愧,后面的三个字我不认识。反人类的博物馆,怎么不加拼音……“出土于藏龙山附近的韩佳子村,初步认定属于秦代,为当地民族的祭祀礼器。”我怕不是又被那段传说吸引了。我有种不好的预感。极不情愿的把目光上移,果不其然,上面的龙纹和秦地的应龙纹很相似,但确实不一样——龙身后是巨大的骨翼。

也许我该开放一点,认为那段传说其实和黄帝大战蚩尤差不多?要不就是假象成西南地区版《山海经》?

感觉这样会好一点。既然不知道当时发生了什么,还是别以后来人的眼光看他们了。听着好玩就行。

我承认,秦时的那件青铜器,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