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系统要我做大佬 正文卷 第二十七章 火爆

王泽没有买《书剑》,但是姜宇珩买了一本。

陈景有一些不甘心,又去了一趟华文书店。能放在华文书店售卖的书籍,那都算是名家作品了,权威作品了。华文书店并不以盈利为目的,可是好书的话,也会放在显眼的位置售卖。

文华书店已经开始售卖了,可是华文书店,现在的店员正在搭建新书展示,一本本的新书堆成一个螺旋状,有人好奇前来观看。

几乎是一天之间,两个书店就开始了《书剑》的预售。

武侠新人苍梧一下子就进入了大众的眼球。

这年头宣传的手段都是传统媒体,对于文学作品来说,一般都是纸媒宣传。走到报刊区,在江南都市报,小说月刊,还有文学评论报,上面都有一些知名作家的点评,毫无疑问,这一本书在宣传上很下功夫。这就是省宣教部下属出版社的优势所在了。

陈景不想买书,但是相关的报纸却要买。

因为便宜,因为买得起。

知名作家杨琴在小说月刊之中有一段采访。

“武侠一直是华夏特有的文化特质,贯彻到民族血液之中,但传统的武侠因为题材还有不与时俱进的文字方式,使得武侠渐渐没有了多少声音。苍梧的《书剑》算是给武侠重新打开局面。剑不平则鸣,武侠就是底层人民的呼喊,是一种卑微的正义,是一种埋在华夏骨子里面的道德标准。”

“武侠小说是通俗文学的一个大类,它不负责反应社会的呼吸,时代的脉络,却深刻展示了自古以来民族的特质。一部好的文学作品,总是给人传达一种善,一种思考,《书剑》做到了。正统文学创作需要太多的积累,这种积累是来自于阅历和思考,而武侠则是来源于思想的积累,人文典故的重新加工。正统文学的阅读同样需要读者的积累,只有能让读者产生共鸣的作品才是好作品,然武侠情怀在每一个华夏人,每一个年龄段的华夏人心中,好作品都会有共鸣,不得不说《书剑》让我感到惊艳,值得一读。”这是一个知名作家在江南都市报的言论。有记者发现,沧海铺天盖地都是书剑的宣传,同时买账的人很多,借此采访了一下知名作家。

当然其他报纸上也同样如此。

似乎一夜之间,满城都是《书剑》。

正统文学和通俗文学有过争端,最终正统文学接受了通俗文学。正统文学看重思想性,然而,这样的书,很难推广出去,因为没有感同身受的人,是无法和作者共鸣的,作者写得再好,也是鸡同鸭讲。通俗文学更讲究趣味性,当然,文学性也要有一些,阅读门槛低,老少咸宜。终于有传统作家开始创作通俗小说,使得通俗小说和正统文学站在了同一个起跑线上。

和《书剑》原本所在的世界相比,这个世界对武侠言情志异等通俗文学没有偏见。好几个武侠作家都是华夏作协的成员。但是和传统文学相比,武侠确实有局限性。传统的文学有好几个知名的文学奖。武侠也出过专门的文学奖,奈何确实没有什么好作品,而评委为了保持武侠的正统,也不滥竽充数,几年没有评选昆仑奖,已经让人忘记了武侠最高奖项了。

作为一个高中生,很少有人看报纸,但是毫无疑问《书剑》降临龙华几天,不少学生已经知道了《书剑》。

陈景回到家中,来家中的人都有人说起《书剑》。毕竟最近几年好的武侠确实很少,国人或许不喜欢读书,但是对于武侠却非常喜欢。关键在于,书剑的作者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出于一些考虑,远方并没有公布陈景的信息,这就让大家有了不少的谈资。能和王大元来往的人,大多数都是同一个年纪的,家中都有孩子,对于这种十七八岁的天才,那是赞不绝口。

陈大元也买了一本《书剑》,闲暇之余用来打发时间。相对于之前的小说《书剑》略显轻薄,不是那么厚重,但是对于陈大元来说,阅读障碍也烧了很多,倒也是看得津津有味的。

“我还以为你学习成绩那么厉害就算厉害的了,听说写这一本书的人也和你年纪差不多。果然人外有人!”

陈景无语。老爹是劝说自己谦逊,他却不知道这一本书就是自己的儿子写的。

总而言之,《书剑》火了!

五月份很快就过去一半了。

李青阳打电话来说《书剑》已经卖出了二十万本了。目前主要的铺货点是华文书店。远方出版社为了多卖一些,基本上就是成本价出售了,根本不考虑赚钱。一本书宣传,标书,运输,人工等成本折算下来,五十万册的话,一本书的成本就是二十五元。给各大书店的出售价也是二十五元,上架销售的定价为三十元。也就是说,一本书卖出去,可以赚五元。这个利润对于书籍销售商来说,已经非常厚道了。就这样,各大书店也开始了大范围的销售。

因为时间很短,很多长期费用低的营销策略不能用,这是成本增高的原因。如果这一本书是血剑写的话,同样销售五十万册,成本一本书不到十元。

总是,时间紧,陈景没有名气,这都是成本增高的原因。好在一点,书籍的质量不错!

五月底了。

只有一个多星期就要高考了。

拿到本月一千九百元工资的陈景,终于可以放松一下了。平日吃穿是不愁的,但是想要花钱,那真的是千难万难。

“陈景,你这一本书现在算是火爆了。成为作家的感觉怎么样?”请杨曦吃了一个饭,和她徜徉在龙华公园之中。

陈景耸耸肩膀:“没有什么感觉。不过还好,这一本书市场反应很好。”

“那当然好了!”杨曦微微一笑,古怪地看着陈景:“你不知道,在我们班都有十多个人手上有着一本书,甚至上课的时候还有人在看,徐老师可是为此骂了好几个学生。倒是没有没收。”

在龙华中学,要是上课看课外书,那肯定是要没收的。

“徐老师知道这一本书是我写的。不过现在要高考了,黄校长还叮嘱我,不能说的。”陈景倒也没有什么不平。换做以前,有成名的机会,那肯定要争取,现在不一样了,成名并不难。

“对了,你怎么认识血剑的?”

“血剑?嗯,不是我认识他,是他主动找上门的。在校长办公室和老头谈了一下。不过说实在的,这一本书能有这样的成绩和血剑先生分不开。等高考完毕了,我准备去沧海正式拜访和感谢他。”

“应该的。”杨曦点点头,“本来我说帮你宣传的,我妈在作协有一点能力,本来想要让李先生帮一个忙的,却没有想到,李先生反过来要我妈帮一个忙。”

“也算凑巧了。”陈景本来想问杨曦的母亲是谁的,可终究没有开口。

杨曦不说,陈景就不问。

“倒是你,给学校带来了一些麻烦。”杨曦古怪地看着陈景。

“有好几拨记者想要来学校之中采访你,是学校方面拒绝了。”

陈景理解学校的做法。对于现在的学校来说,当务之急是考虑高考的事情,而不是这一些事情。能不没收学生手中的书,已经很网开一面了,怎么可能还让人来打扰学生?

“黄校长可是一个脾气很硬的人。有记者拿着教委领导的条子来采访,都拒绝了。搞得教委的领导大为光火。偏偏黄校长本身也是教委的人,还是资格很老那种。”

听到这里,陈景有一些狐疑:“我说杨曦,你家里不是有人在当官吧?”

“算是吧!”杨曦避重就轻点点头。

这估计是不方便说了。

陈景原本以为远方出版社隐藏了自己的信息,但是对于社会来说,想要获得相关的信息,并不是很难。所谓记者,大家都是公务人员,采访过程之中会取得相当的人脉,想要获得相关的信息很容易,远方出版社的隐瞒,并没有多少作用。总之,社会是很透明的,区别只在于大家愿不愿意知道,广大人民适不适合知道。

“这一个多月以来,你倒是变了很多。”杨曦打量了一下陈景,“他们说,你现在没有之前跳脱了,也开始关心学习了。这很不错。”

这一个月以来好像上课挺认真的。就算是266班,也有人想要高考考一个好成绩,自然也会着急,也会关心学习。

“当然也有一些东西是黄校长不好拒绝的。比如东瀛人的拜访!”

“东瀛人的拜访?”

原来金乌县一百万吨煤炭液化已经启动。煤炭液化在国外是相对成熟的技术。早在上个世界三十年代,德国率先取得了煤炭液化的陈果,并实际应用,但到了四十年代之后,中东发现了世界超大石油储备地,导致煤炭液化失去了市场竞争力,但是到了七十年代,全球石油危机,而且石油储量比煤炭低太多了,一些国家重新开始了煤炭液化的研究,其中比较富有代表性的就是东瀛,德国,和美国。华夏也是贫油国,但是却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储备国家,煤炭液化对华夏来说非常重要,一旦操作成功,可以缓解国内对国际石油的依赖。

金乌县煤炭储量异常丰富,而且质量不错,热量高,含硫低,具备很强的液化条件。华夏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煤炭液化的探讨,时至今日,虽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可是却只能得到一些芳香烃,重油,沥青,想要直接合成汽油不是做不到,而是性价比太低。出于能量安全的原因,将来就算成本再高也必须要液化。

世界上液化煤炭技术最好的是东瀛。他们资源少,精加工能力强。

能说动东瀛人来华夏建立煤炭液化基地,那可真是一件很让人意外的事情。龙华有什么出名的地方么?

大约就是龙华中学和龙华楼了。龙华楼在南城门附近,是明代的建筑,是当时江南巡抚安抚当地土司们,建立的一个盟誓地点,见证着江南的历史。

龙华人杰地灵,是革命老区,当时的华夏和东瀛打仗的时候,江南可谓是华夏南国最大的屏障。龙华中学也是当初那一些革命志士建立了,给大家充电的学校。如果江南失守,那么东瀛从南方长驱直入,战争的走向就不好说了。东瀛人对于这里感兴趣是很正常的。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