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岩并不是一个粗枝大叶的人,之前有了骚扰小丽的家伙,所以他面对小伙子多了一个心眼儿,和他聊了好长一段时间,终于了解了小伙子的一些情况。
这个小伙子叫孙步云,身体强壮,阳光直率,县里某局新来的。家不在常岩,住宿舍。
听说石岩能帮到他,孙步云双眼有神:“还请多多帮忙!”
石岩说:“小丽在哪里上班我不清楚,只是听别人喊她 ‘小丽’。现在下班后经常来我这里买水果。”
石岩并没有多说小丽的情况,包括有人跟着小丽的事都没有说,只是把小丽买水果的习惯告诉了他。
孙步云很机灵:“我懂了。”
从那天起,孙步云下班了也经常来找石岩,有时候买点水果,有时候给石岩带来点好吃的。从孙步云时不时往窗外看的神情里,石岩明白,他多么期待下一次的“偶遇”啊!哈哈,第一次是偶遇,那以后的“偶遇”就简直是蓄谋已久了。石岩心里也很期待,他也想看到他们再一次见面是什么个情况。
那天小丽依旧穿着她那高跟鞋“嗒嗒”的进了店,正在店里的孙步云和石岩相视一笑,该石岩出场了。
“来啦?”石岩和小丽打招呼。
小丽也笑着:“嗯,又来了,今天我想吃西瓜了。”
“好,我给你挑一个。”
旁边假装在挑西瓜的孙步云恰到好处的转过头,看看小丽,神情上带着这么巧又见到你的欣喜:“哟,真巧,你也来买西瓜啊。”
小丽见孙步云和自己打招呼,却是真正的意外:“嗯,巧。”
两人打招呼很直接,如果是一般情况,萍水相逢的一面之缘大概早就忘了对方了,你这么说“真巧,又遇到你”的话,人家肯定会纳闷——“咦,为什么说‘又’呢,我认识你吗?”
他们心里还记挂着对方,这么说就不那么唐突了。两人都说“巧”,说明都期盼着这种相遇。
丘比特这时候说话了:“他们俩接下来不知道说什么了。”
看样子,确实是这样。
石岩赶紧救场:“我挑一个好瓜,你们俩一人一半要了吧。”
“我一个人吃不完,再说也搬不动。”小丽不自觉的把“一个人”突出了出来,似乎有意的暗示着什么。
“诶,我的切瓜刀呢?”石岩并没有理会小丽的说法,自顾作寻找状。
“刀找不到了,要么这样,这瓜我优惠给你们。小丽,要是方便的话,让这位哥哥把瓜顺路给你带回去,你们回家切一下,这样行不行?”
“行,我帮你——哦,小丽是吧,我帮你带回去,好不好?”孙步云心领神会,马上同意了石岩的说法,然后询问小丽的意见。
“嗯,行,只是麻烦你啦。”
“没事,没事。”
石岩看孙步云忙不迭的说着,心里笑得不行,帮他们把瓜装进塑料袋,然后拿给孙步云,打趣道:“这瓜可有小丽那一半啊,你可别半路跑了,我可记得你模样。”孙步云赶忙说:“哪里话,跑不了,肯定把瓜送到家。”
三个人都笑了,小丽说:“谢谢老板优惠,也谢谢你送瓜。对了,你怎么称呼?”
“我叫孙步云!”孙步云早就等着小丽问自己了。
两人一边说一边走出了水果店,孙步云还回头朝石岩笑了笑。
石岩也冲他做了一个“ok”的手势。
见他们的神情,石岩说道:“眉来眼去。”
“他俩有戏。”丘比特接了一句。
石岩说:“你这回接得还挺到位。”因为和丘比特一起促成了两人的“偶遇”,石岩有些兴奋,有些成就感。最开始,丘比特坚信他们两个动了心,这才有石岩想给他们创造机会再次“偶遇”。如果没有丘比特的判断,他才不会管人家的感情事呢。因为你不知道人家动没动情,喜欢对方有几分,你要是自作主张的促成人家,人家还不一定愿意呢。而一旦知道了别人的心思,你顺水推舟帮他们一把,也算是好事一桩吧。
自己第一次当“媒婆”,也许以后孙步云和小丽真成了一对,还得感谢我这个媒人呢。石岩心里想着。
“丘比特,”石岩问,“你还有别的本事吗?”
“我有什么本事,那得看你自己了!”丘比特说。
“看我?”石岩不解,“什么意思呢?”
“你懂得越多,我本事就大!”
“你说的每个字我都明白,可你说这句子我理解不了!”石岩想了半天也搞不清这句话指的是什么,丘比特这话有些深意。
丘比特说完,再也不吱声了。
“哼,还给我玩深沉!”石岩心里想,“看来,丘比特肯定有功能没有被开发出来,它懂得肯定还很多。但是,听他这话,好像我们俩是一体的,只有我知道的更多了,他的本事才能发挥出来。嗯,应该是这个意思。我确实也该学习点知识了,不能天天卖水果浪费时间了。”
学点什么呢?既然自己选择了社会学,那先找点书和资料先学着吧。虽然自己报了这个学科,但仍旧说不清楚“社会学”到底是什么。
石岩思考着,脑子里闪现了很多东西。
以前读王小波的著作,知道了他的老婆叫李银河。对了,李银河是研究社会学的,而且是研究两性情感类的吧?
石岩想到这一点,马上去上网查资料了。他可不想子承父业,继续做水果生意。毕竟,他是考上重点大学的,还有新的生活在等着他。身体里有个丘比特,他对两性心理简直有深不可测的直观探测力,自己不妨就从这个角度来学习社会学,说不定会有什么发现也说不定。
想到这,石岩有了清晰的思路。
之前,学习只是按部就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还有历史政治地理,这些都是高中必须要学的,不愿意学也得学。到了大学,必须有自己的专业。其他的学科可学可不学了,专业是必定要学好的。
他这时似乎隐约感到,自己可能在这个方面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