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马其顿方阵
过了一会季飞便把诸庆、朱常、胡沈、等人给叫了过来。
三人来到罗子詹面前。纷纷行礼道:“参见国主,不知国主召集我等前来所谓何事?”
罗子詹道:“各位爱卿免礼,寡人找你们前来,当然是有大事了,你们先跟寡人来吧”说着便把几人带到刚制造好的长矛边。
诸庆看到矛那么长,便大惊小怪的说道:“国主,这矛打造如此之长做甚?”其他人也是满脸疑惑。
罗子詹便对众人说道:“寡人让打造如此长的矛,是为了让士兵们组成一种方阵。名曰“马其顿方阵”。
“这种方阵的优势在于具有严格阵法,能轻易地打败数量上占优势但较混乱的敌人。摆成方阵以后 方阵中士兵们手持盾牌在保护自身左侧的同时也掩护了相邻战友身体的右侧,一旦最前排的士兵倒下后,原先位于第二排的士兵要迅速填上他留下的缺口。第一排的士兵一般都是半蹲着,将长矛对准前方,而第二排士兵则是将矛搭在第一排士兵的肩上,这样可以增强正面对敌人的杀伤力。而整个方阵战术的精髓就在于全部士兵同心协力、齐头并进,所以你们训练的时候要跟士兵们说清楚临阵脱逃者会受到最为严厉的惩罚。
胡沈一听立刻说道:“怪不得国主要我们把战车拆了。原来有如此巧妙的阵法。可是若是敌军利用战车硬闯怎么办?这如何抵挡的住?”
罗子詹闻言一笑说道:“胡将军放心,这楚军如何渡河而战,现在必定在造船,可是战车和马匹那么大,楚军如何运送过来?
胡沈点点头道:“也是,楚军此刻必定在造船,不然这么长时间了没道理还没来。”
“好了,闲话不多说,现在寡人命你们将所以士兵带领到训练场,寡人亲自教你们,如何运用这步兵长矛阵!”
半个时辰过后,士兵集结完毕,罗子詹亲自前去训练场,教诸庆他们如何摆步兵方阵,以及如何指挥。
后来罗子詹还专门写了本关于步兵方阵的书发给他们几个,让他们自己看。
因为长矛只有两千柄,所以罗子詹只要了四千士兵。剩下两千人划分一半到弓箭兵去了,剩下一千人另作安排,以后还有大用。
罗子詹几天前便给了老李等一众匠人秦驽中蹶张驽的图纸,并亲自教他们如何制造的。
老李拿到图纸,对这秦驽的设计称赞不绝,说活了大半辈子也没见过设计如此精巧的弓弩,顿时对罗子詹更加敬佩。随后又想起罗子詹的叮嘱,老李便连夜召集人手开始制作秦驽。
这蹶张驽装箭时,射手必须用双脚踩住弩的一端,双手用力将弦拉到发射机的位置,然后安放箭,再瞄准射击。这种驽射程有三百米远,有效射程一百五十米可见威力非同小可。
把几百年前的秦驽拿到现在,可是真正的黑科技啊!罗子詹教会老李他们如何制造后,便让他们尽快制造,能制造多少造多少。之所以选择驽是因为弩的操作非常简单,不需要射击技巧,士兵们很容易掌握它的使用方法。
…………
江北地区正如罗子詹江所预料,对岸的楚军现在确实在造船。楚军现在已经完全把江北的罗国所属城池全部拿下。
罗国老国主等人已经全部战死。现在就等船造好一举拿下江南地区罗国的城池。
可是现在楚军将领头疼的是,无法造大船。像战车,战马等无法运送到河对岸。但是楚军相信,就算没有战车,也一样可以轻松拿下罗国这南方几座小城。现在船已经造一大半了,要不了多久,这两万大军一旦渡过江,罗国就灭了。便可班师回朝了…楚军将领如此想着。
江对面正在造船。而江这边,罗子詹也已经开始让士兵们训练马其顿方阵了。
但是训练的时候有些问题,罗子詹看了一会随后便发现了问题所在,那就是编制太混乱,很多士兵找不到上级,上级也找不到自己下级,命令也很难往下传达。
思索了一会,罗子詹便又把诸庆几人叫到了议事厅,对他们几人交代了一下军队编制问题。罗子詹决定还是用什伍制,但是在这里面做了很大的改变。
首先取消伍长,直接设置十人为一什,设正副俩个什长。十什为一行,设正副俩个百夫长。十行为一旅,设正副俩个千夫长。十旅为一师,设正副两个万夫长。三师为一军,设左右两个偏将统领三万人。军上面则是军团,设一个将军。一个军团分为左中右三军。也就是说一个将军统领九万人。而作为国主的罗子詹有权利指挥任何一支队伍。
季飞等人感觉这样改编,确实有利于指挥,便没什么异议,就都同意了,接下来几人又商量了一些具体的细节,便开始回去改编队伍了。
等军队重新编制好以后罗子詹便让他们回去继续训练方阵,自己便和萧义前去看看骑兵训练的怎么样了。
骑兵们进步很快,现在已经可以骑在马上奔跑而不掉下来了,只是让他们在马上战斗还很困难。
而萧义的进步更是神速,才几天功夫便能做到骑在马上。却如履平地。
罗子詹便说道:“萧义。寡人看到这些骑兵训练的都不错,你功不可没啊”
萧义拱手道:“谢国主夸奖,这些是臣分内之事”
“哈哈,好,今日寡人便给你一个任务,从今天开始。你每天带领这些骑兵到江边训练并监察江边,防止楚军突然过河,若是发现楚军过河,立刻通报寡人。”罗子詹说道
萧义道:“这有何难,那臣现在便去了。”
“好,去吧”罗子詹摆摆手。又道:“注意安全,刚开始士兵们对马掌握还不熟悉,别骑太快。这些骑兵可都是寡人的宝贝。”
萧义闻言拍着胸脯道:“国主放心吧,臣一定不会让这些骑兵少一根毫毛!”
说完萧义便开始招呼骑兵去江边察看楚军何时渡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