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始的时候,和前头张家一样,也是样样顺。可就在下过大定之后,李恬的姥爷上山砍柴摔了一下子,还是摔着头。李恬的娘刘氏听到消息赶到娘家一瞧,家里那仨兄弟竟然觉得老爹怕是救不回来了,不打算救了,没得白花那个钱!
气得刘氏三姐妹把那仨兄臭骂了一顿,把老爹拉到了镇上,结果还不错,人救倒是救上来了,就是原先李清河夫妻俩打算也答应了梁家要给儿子盖一座全青砖的东屋做新房的事儿就泡汤了。——钱都拿去给老爹老岳丈治病了!
夫妻俩没了法子,扯上媒婆子一道,去梁家商议,看看这屋子能不能缓两年再盖,梁家人却觉得李家人这是故意的。说亲的时候大包大揽的,什么都应承了,到了该成亲了,又变卦反悔,死咬着不吐口。
李清河夫妻俩没了法子,只得回来商量说,和街坊四邻借借,把屋子盖起来。
原主的大哥却恼岳母娘家故意为难,也不想让爹娘多受累,死拦着不让去借钱。并和媒婆子放了话:“你去和他们说,就可着这些钱盖三间土坯屋子,她家要是愿意结亲,那就结!要是不愿意,那就拉倒!”
原主的大哥为人老诚勤谨,难得的是不死板,田里地里的活,没有不会的,他自小又有个常人少有的钻劲,虽然没正经学木匠活,但东家看西家瞧的,这一路看着一路自已琢磨着,倒也学了七八成在手。家常使用的东西,都能做个差不离。即有个手艺,模样也周正,个头也高。放在乡庄里头,那也算是结亲的上上选。
李清河夫妻俩又都是争干又不多事的主儿,在村子里的口碑极好,家业也算中上。梁家到底舍不得这门亲,一见李长明恼了,当时下倒也没再说什么。
只不过梁家人到底心里还是不高兴的。梁氏嫁来没一年,就拿着这件事做由头,闹着要分家。
农家里儿子娶了亲后,父母还在世,分家的人家倒也不在少数。可那多数是儿子们都有了下一代,家里娃子多了,矛盾渐多,不分开不行了,这才分的。像梁氏这种,才刚嫁过来,三年的新气还没过去就闹分家的,还是少数的。
原主的大哥在中间斡旋过多少回,梁氏只死咬着要分家。原主的爹娘也是不想多生气,见儿媳妇一直闹,也就妥协了,同意分家。
原主的大哥到了这会儿,也没会法子。那会儿梁氏已怀了身子,还能闹合离不成?但是他心里有气,也挂着家里还年幼的弟妹,说要分家也成,就是在分之前,得先帮爹娘再盖一座西屋出来。这样的话,也算是他这个做长兄的,对爹娘对弟妹有个交待。
原先他是非要帮着爹娘盖一座全新的青砖西屋,还是原主的爹娘不想多生气,劝了又劝,两边折中了一下,这就有了李家去年才刚盖起来的土坯子西屋。
因着头一宗事儿,梁氏自嫁来就别别扭扭的,到了后来她闹分家,和原主的大哥见天的吵嘴,自此就更别扭了,夫妻俩也不太和睦。眼下李长明突地又没了,唯一的孩子还是个女娃儿,她又年轻往后的日子还长,咋可能没想法?
再有办丧事的时候,李家老二和原主讨钱的事儿,梁氏也知道。她一个成年人咋着不比原主有主见?可她愣是一声没吭。不但没吭,反而还说了些什么风光体面的话。
原主当时还闹不明白她是真心疼大哥还是怎么着。不过李恬倒是把她的心思看得透透的。反正李家的家财她也带不走,李清河夫妻俩和李长明一去,李家能做主的长辈就只剩下西院的那些人了。她那个时候拿着李家的财卖个好,也好换个将来好脱身呗!
李静微微惊了一下,目光落在挣着小身子双眼放光地看着已开冒热气儿的大铁锅的小妞妞身上,足默了好一会儿,才道:“那到时候,妞妞可咋办?”
这个李恬也差不多有了结论,再度把小妞妞往上抱了抱道:“放心,她不会带的。”
不然,也不会走娘家不带这孩子!还不是打着先让孩子习惯了,到时候她好轻轻松松的甩手走人的主意?
李静反倒松了一大口气:“那要这样的话,可就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