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我的女朋友是博士生 第二十二章 病毒感染

这两个箱子里面装的气体,一个是林哲他们做测试用的空气,也就是现在外面的雾霾空气,另一个则是一个月前收集的雾霾气体。青语准备看看一个小时后它们的pm2.5浓度是不是会出现变化。

虽然青语是不相信气体pm2.5浓度会自动增加的,但现在也只好先测试一下了,还有就是这件事需要尽快的上报。

青语想了想,去洗手间洗了下脸,整理了一下头发,然后出来对林哲说:“林哲,这里的东西你先看着,我去其他几个实验小组看看情况。”除了青语这一组,还有其他三个小组也在做同样的实验,只是沉降剂不同,在下午向王主任汇报工作的时候,青语已经同其他的三个组长见过面了。

林哲点了点头:“好的。”经过了一天的训练,他已经能完全胜任实验任务了。

没过多久,青语就回来了,她还拿回了三个实验气体样品:“这三个气体样品是其他实验室最早的通过检测的气体,时间跟我们的差不过,都是24小时以前的,我们来测试一下pm2.5的浓度。”

在林哲和青语的共同努力下,三份气体检测报告很快就出来了,三份报告,给出的结论均都是:气体pm2.5含量略高,属于轻微污染。

青语拿着这三份报告,心里紧张起来,正常来说,经过过滤的空气质量应该是非常好的,就算是一些口罩也能过滤掉90%以上的pm2.5,更不用说他们的专用仪器了。但现在三份经过过滤的气体pm2.5含量都比较高,已经超出了正常的范围,

那么,难道气体的pm2.5含量真的会自己自己增加?如果真的是这种情况,那现在外面漫天的雾霾究竟是怎么回事,它的pm2.5浓度会无限制的增长下去?青语紧了紧自己的实验长袍,她不敢再继续想下去,她宁愿相信所有实验室的仪器都出现了问题。

这些仪器可能都是一个厂家制造的呢,所以才出现了同样的问题,青语心里默默的念到。

“一个小时到了。”林哲提醒道。

青语心中一跳,突然她有些害怕看到结果,看了看她放的那两个箱子,青语深吸了一口气说道:“那就开始测试吧。”不管结果是什么,身为组长的她都不能去逃避。

很快他们就轻车熟路的完成了这两个气体的pm2.5测试,一个是一个月前收集的气体,测试的结果是,pm2.5的浓度没有变化。另一个就是现在京都弥漫的雾霾,pm2.5的含量提高了1%。

看到这个结果,青语感到通体发寒,这是一个违背常识的结果,它颠覆了青语长久以来的基本理念。雾霾空气竟然能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自发增加pm2.5的含量,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而且这次测试使用的气体都是“原汁原味”的,并没有经过任何仪器的“过滤”,并且这次测量pm2.5含量使用了不同的方法,但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基本上排除了仪器的问题。

青语愣愣的看了一会手里的分析报告,最后她深吸一口气,用牙齿咬了咬娇唇:“我倒要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她一把抓起在桌子上放着的身份卡对林哲说:“带几份雾霾空气样品,我们到对面的实验室去。”

对面的实验室是显微观测室,林哲昨天的时候还在里面帮两个小姑娘搬过东西,出来时还迷了路。

青语和林哲带着雾霾空气的样本到了对面的实验室,青语用自己的身份卡刷开了门走了进去。因为青语是实验小组的组长,她有权限开启一些公用的测试实验室。

而这时青语的n70实验室已经没人在里面工作了,程成和李琳都在睡觉,因为这个惊人的发现,青语把正在进行的实验全都停止了。

因为是a级实验基地,所以里面的实验设备很全,青语很快找到了一个电子显微镜,这台电子显微镜可以看到纳米级别的物体,而一般的我们所说的pm2.5,也就是漂浮在空气中细微颗粒物,大部分是微米级的,也就是说这台显微镜可以清楚的看到每一个小颗粒的活动情况。

青语熟练的开启仪器,进行设置和调整,第一个观测对象自然是林哲说的“有些奇怪的雾霾”,也就是直接在外面采集的的雾霾。

青语在一边调试着镜头,林哲则是在一边观望着,昨天的时候他就是穿过了这间实验室,结果就迷路回不来了,还闯进了李唐的气象观测室,发现了雾霾增长的秘密。

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青语视野内的pm2.5小颗粒并没有特别的变化,几个小颗粒在视野内分散排列着,它们并没有任何异样的变化。毕竟之前的测试经过了一个小时才增长了1%,而且出现变化的部位也不一定就是青语观察的那一部分。

青语又调高了显微镜的观测倍数,整个视野中只剩下了一个小颗粒,它的形状并不是圆形,而像一个扁平的扇子,呈现出暗红的颜色,青语仔细看了一会,并没有特别的发现,pm2.5颗粒她观察过好多次了,她甚至能能判断一些小颗粒的来源,这个扇形的颗粒应该是空气中的燃烧细粒与一些气体二次反应生成的,但这些都没什么用,青语叹了口气,又把放大的倍数调低,恢复到了刚才的视野,看到眼前的图像,青语的心猛地跳了一下。

刚才她在低倍数的时候,视野中好像只有五个小颗粒,后来她放大倍数观察了其中一个,而现在视野回来,能看到的小颗粒竟然变成了六个!青语迅速确定了多出来的那个小颗粒的位置,并不停的放大。

这个小颗粒好像一块燃烧过的陨石,表面坑坑洼洼,通体黑色,不过仅从表面来看,青语并没有发现它的特殊之处,它只是一个常见的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小颗粒,青语继续放大倍数,直到能看清它表面细细的纹路。

等待了一会青语发现这个小颗粒的周围似乎突然出现了几条黑线,然后就消失了,青语又一次放大了倍数,仔细的盯着黑线出现的位置,终于一个黑点出现在青语的视野里,它是从刚才的pm2.5小颗粒的内部出来的,不过这个黑点十分小,大约只有十几纳米,青语也很难观察清楚它的全貌,这个小黑点运动的速度很快,但专业的青语一眼就能发现这并不是无规则的布朗运动,恰恰相反,它的目的性十分明确,那个小颗粒窜出不远后,就像闻到了鲜血的蚂蟥一般,一头扎进了另一个黄色小颗粒里面。

黄色小颗粒比一般的pm2.5颗粒个头要小很多,几乎快要脱离了正常观测的pm2.5的范围,还好青语选用的电子显微镜能力强大,青语增大了放大倍数,黄色小颗粒也清晰的出现在青语的视野中。

几分钟后黄色小颗粒的个头慢慢的长大起来,直到变成了与刚才多出来的小颗粒一样大小,表面坑坑洼洼,只是颜色是仍然是黄色,然后黄色小颗粒又释放了六个黑色的小点快速向四面游去。

在一边观测了全过程的青语脸色发白,她的脑海中涌现出了与大气环境毫无干系的几个字:病毒感染。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