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除旧习开新风——天津市劳模刘延魁创新之路2005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晴空丽日,惠风和畅,花木葳蕤,春意盎然。天津市领导同志在劳动模范表彰大会上郑重宣布的名单中,曾是津南区九个镇级卫生院中最脏乱、最落后的双港卫生院院长兼党支部书记、中医主治医师刘延魁也在其中——全区卫生战线仅此一人!这喜讯通过电视、电台、报纸等新闻媒体,翩翩飞传,在茫茫400多平方公里的津南大地,尤其是在城乡结合部双港镇16个行政村中,广大群众心悦诚服地交口赞颂:“咱延魁院长就是功有应得嘛——他创新的义举真是不少!”
“是啊,他令人感动的事迹太多了!他身先士卒地率领全院医护人员,创造性地在全市农村,首开了卫生工作为社区服务的先河,打破了过去‘医不扣门’的官医陋习,树立起今天‘主动上门’的服务新风!”
党给的荣誉最光荣,群众的评价最公正。那么,刚届知天命之年的刘延魁所领导的卫生院,现状怎样?在他十二年前“受任于败军之际”时,用的是什么回天之术?后来,又有哪些与时俱进的创新之举呢?
两个效益,全区之冠
在天津市区东南五公里的津南区双港镇政府马路错对过,有一座去年投资493万元,今年刚刚建成的新颖、气派、面积达2400平米的综合门诊楼,这里设备先进、科室齐全、功能完善,可以极大地满足全镇人民的卫生需要——这就是刘延魁他们,十多年来,千方百计地自筹资金110多万元,大大改善了医疗条件,并在局、镇领导支持和帮助下,新建的卫生院。
在刘延魁担纲的这只有20名医护人员、7名临时工和11名退休职工的镇级卫生院中,有他引进的本、专科医务人员12名,这就确保了较好的技术水平和人才梯队建设。全院上下,在医术精良、率先垂范、服务热诚、乐于奉献的刘延魁带领下,从便民、利民出发,以改革创新的思想和坚持不渝的行动,彻底摈弃了“医不扣门”传统旧习,代之而来的是主动走出院门、踏进社区、登门服务的清新之风!这积极服务“三农”,堪称天津市广大农村的卫生创举,理所当然地获得了名冠全区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他们精心的诊治和周到的服务,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博得群众的广泛赞誉。全院预约送医、送药年均600多次;电话出诊、入户查体连年都超4000次;建立家庭病床1000多张,每年都为2000多患者解除病痛——通过问卷调查,患者满意率达100%!
在经济效益上,也颇为可观:在1993年,全院亏损9万元,出人意料的是,刘延魁出任院长一年后的1994年即扭亏为盈!此后,一直保持着跨越发展的可喜之势,营业额年年成倍增长:从1993年的6万元,增加到2004年的302万元,增加了49.3倍;近两年来,该院人均收入,连续荣居全区卫生系统榜首,2004年的人均收入高达13.5万元!
正因如此,该院实至名归地获得了一个个金光闪闪的荣誉:先后蝉联在全区开展的多项活动的先进集体和红旗文明单位、“十五”立功先进集体等20多项,涌现出先进个人40余人次,在2004年坚决落实戴**市长提出的“为农民查体”活动中,该院又被评为先进集体;领军者刘延魁院长,也连年荣膺区级优秀党员和卫生系统优秀院长,天津市卫生工作先进个人,市级“九五”和“十五”立功先进个人,在2003年抗击sars中,他荣获“天津市抗击sars先进个人”,2005年,他被评为市级农民查体先进个人,并获天津市劳动模范殊荣!
由于十二年来,书记兼院长的刘延魁领导有方、经营有道,所以,该院的成功做法和有益经验,曾在区、市电台、电视台和报刊上屡作报道,区、市领导同志也数次莅临指导,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并在全市农村卫生工作的改革中,起到了借鑑、示范和推动作用!
面对丰收的硕果,人们习惯于沉浸在庆贺的喜悦之中,而往往未念及或忽略了播种、施肥和浇灌时的艰辛,殊不知,那当初劳作的咸涩汗水,远比这甘甜的果汁,更有一番内涵丰富的滋味……如此说来,今天掌声盈耳、鲜花满怀的刘延魁,过去是以怎样的心态和雄姿,赢来而今的辉煌呢?
苦能炼志,学可成才
困难对于成功者,不可避免,也不可缺少。它是砺石,磨练你的意志;它是铁砧,锻打你的毅力。无数成功者的经历,都印证了这一道理,刘延魁就是一例。
浪花因撞击而绚丽,人生因拼搏而精彩。刘延魁正是在困境中的奋然拼搏,才谱写了他人生事业的精彩之歌。
1955年出生于天津市津南区文化之乡高庄子村中医世家的刘延魁,虽自幼聪慧好学,但因“文革”中父亲被迫害至死而残遭株连,被迫辍学插队务农,与母亲等一家老小,过着食不过腹、受人歧视的困苦生活。这就注定了他要比一般孩子遭受更多的磨难、锤炼和考验。但生性好强、永不服输的少年延魁,硬是起早贪黑地天天下地,他咬紧牙关,默默拼干,得到父老乡亲们的一致赞许,并先后选他为生产队的农业队长、工业队长、全面管理队长,他一干就是十年!这期间,他遵照先父教诲,每天下地回家,都在灯下刻苦钻研《中医基础》、《药性歌诀四百味》、《中药分类歌诀》等医书和祖传脉学。对初中尚未毕业的他来说,要读懂、学通这些文言专业书,难度可想而知。但他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他坚信***元帅写的“苦战能过关”的道理。不认的字就查字典,不懂的词语就请教胞兄延昌。他以这种“蚂蚁啃骨头”的精神,还向胞兄学习了《伤寒论》、《黄帝内经》、《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熟读了《濒湖脉学》、《方剂学》等医书,并掌握了祖传医道和医术,为他日后的临床治疗,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犹如春风化雨,润泽万物。1979年,延魁之父甄别无问题,他也如愿以偿地被分配到区卫生学校工作。然而,因他无正式学历而不能从事医疗工作。于是,他在主动进行初、高中文化补习的同时,又挤时间参加北京中医光明函授大学班和在天津市河东区举办的中医夜大学班学习。每逢上课日,他就和延昌兄骑车数十里赶到河东,归来时已是夤夜,翌日一早,仍提前上班。就这样,宵夜旰食、风霜雨雪地苦学了三个寒暑。紧接着,他又参加了区卫生局举办的中医经典提高班、中药学习班、西药学习班,与此同时,他还穿插在区党校参加“企业管理班”的三年学习,后又考上市职工医学院医士班学习三年。在任院长期间,他还参加了区党校党政干部大专班三年的学习。英国哲学家兼政治家培根说:“奇迹是在厄运中出现的”。自找苦吃的刘延魁,在整整十年的各种各样的攻读深造中,都以令常人惊羡的优异成绩,拿下了一个又一个结业证书,这不能不说是个勇攀知识山峰的莘莘学子中的奇迹!
苦学精神可贵,应用才是目的。刘延魁在临床实践中,为不断丰富、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他还不耻下问,拜访名师,认真学习哮喘等疑难杂症的治疗。那么,他的医疗效果如何呢?还是让我们用实例来回答吧。他行医十多年来,共治疗患者2万人次,能运用中西医结合良方治疗各种疾病,尤其对癫痫、哮喘、心脏病等顽疾有独到之处。身患癫痫多年难治的大港油田职工高学云,慕名找到刘延魁,施治半年就痊愈了;当地前三合村52岁的妇女倪成菊,因严重心脏病造成活动受限,在空军271医院住院两月余,仍未好转,有人把他介绍到该院,刘院长运用中医药辨证施治,仅20天,病情就得到根本控制,又经过几个月的巩固治疗,使其完全康复;咸水沽镇患者杨荣芬,子宫癌术后合并膀胱炎,造成10分钟一次的尿频痛苦,经天津总医院多方治疗无效,刘延魁对症下药,采用中药内服、外洗之法,一周后即痊愈;本区八里台镇村民王凤英,自幼患哮喘,多年来,多方求治未果,2001年,她前来求治,刘院长仍采用传统中医辨证施治疗法,经两年就治愈了……刘延魁不仅在临床治疗上卓有成效,在医学理论上也有所建树。他通过学习和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撰写了不少文章,如,《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炎28例》和《米索前列醇用于足月妊娠引产26例疗效观察》,分别在《全国中医疑难病症》杂志和《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上发表。
迎难拼干,巨力回天
谁若在惊涛骇浪中抛却双桨,谁就会被水吞没;只有以必胜之志,在波峰浪谷间迎难拼进,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刘延魁就属于后者。
1993年9月,区卫生局党委为重建业务停顿、百废待举的双港卫生院领导班子,决定招聘正在市内进修学习、时年38岁的刘延魁等3人竞争院长。条件是:局下放权、责、利;写出治院方案;聘任3年后,干好了局任命,否则回原单位,局不在安排。第一轮,另两个同志就打了退堂鼓,刘延魁只身前往。
他到双港卫生院一看,不仅大吃一惊,这哪像个卫生院啊:低矮的破旧平房,围着个脏乱不堪的大院,院里的芦苇和蒿草有一人多高,草丛中,肮脏的泄水沟里,活跃着蛤蟆、泥鳅、小鱼和蛇,令人生厌、作呕……由于地势低洼,雨天积水深达60厘米;科室里,阴暗潮湿,门窗残破,窗上多处堵着硬纸板,仅存的几块玻璃满是污垢,连阳光都透不过来;陈旧、破损的诊桌上,没有起码的资料和处方笺,有的是厚厚的尘土;尘封的药架上,药品寥寥,仅有台老式的心电图机;全院各项工作,尤其是妇保、儿保等最基本的职能工作无人负责;职工消极,有的坐在家里混工资,有的到港田集团或滨江商厦去打工,勉强上班者,来后也是打牌或睡觉;因经营太差,应诊者甚少,故入不敷出,一看帐,叫人寒心,这个年收入最多不过6万元的小单位,竟亏损9万多元——要收拾这样一个人心散漫、工作瘫痪的烂摊子,谈何容易!对刘延魁来说,这可真是像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写的“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啊!
刘延魁的走马上任,引起众人关注。有的朋友好心劝他:“延魁呀,不行别干了,那个地方不好弄!”还有的人说:“只要你到这儿来了,就陷到了腰深,如果你还呆在这儿,就会陷过脖颈儿!”更多的人是在观望他下步棋怎么走。
面对这积重难返的困境和职工们等、靠、要的惰性,刘延魁决心重整旗鼓,背水一战:“不把这卫生院搞好,我誓不离开!”
他用他在区多次获奖的书法,郑重写下并挂在墙上:“院兴我荣,院衰我耻!”
他认为:“千头万绪抓人头,抓人先抓精气神。‘精气神’的核心是什么?是昂扬斗志,是艰苦奋斗!”
没有资金,他就动员、组织和带领大家清理院容:割除杂草,抽去积水,平整院子,墁上地砖——不论干什么活,他都是风风火火地勇打猛冲!别人看他浑身泥土、满脸汗水地忙这忙那,劝他休息一会,他却风趣地说:“我在农村当了十年队长,没有我干不了的力气活;这算得了什么,不过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儿!”
他这坦诚的俏皮话,把在场者都逗笑了,这开怀的笑声驱走了疲劳,活跃了气氛,鼓舞了士气。在他拼命苦干的感召下,年近古稀的原朱副院长,凌晨3时到诊室搞卫生,当刘院长早7时进屋时,只见朱老满头满身都是灰尘、蛛网……刘延魁又向亲友借来钱,修葺、粉刷了房屋,购置了必备药品。经历一个多月紧锣密鼓地全面整饬,于当年10月28日复诊开业——职工们看到了曙光,欢呼雀跃;区、镇领导喜出望外,充分肯定!
复诊后的创业更加艰辛。在一没钱、二没信誉、三没社会地位的窘境中,工作起来困难多多。有这样一个事例,为让职工喝热水和吃热饭,院里生了个炉子,有一次煤不够了,职工到旁边的单位去借,却被无情地拒绝说:“把煤借给你们,你们还得起吗!”这个职工只能忍气吞声地悻悻而归,他回来一学说,一个个心旌摇曳,议论纷纷,善于言传身教的刘延魁,借此告诫大家:“我们不要生气,要争气!只有摽起膀子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地拼干、创新,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医疗质量,才能博得群众信任,提高社会地位,增加经济效益!”
他语重心长的一席话,使在场者都颔首心服地取得了共识。紧接着,就打了一场改善医疗环境的人民战争。
刘延魁来后第二年的夏季,一下雨,不仅低洼的院里积水一尺多深,室内的雨水也有半尺,他勇率全体医护人员,挽起裤腿赤着脚,挥动铁锨打坝、排水,既保护了药品不受损,也能正常应诊。
这年10月,局、镇领导决定翻建该院,以改变现有的医疗环境。翻建本身就是伤神耗力之事,对该院来说更是一波三折。在为期9个月的翻建中,光是繁杂的搬迁临时办公地点,就达4次,而每次都是精明强干的刘院长带领职工自己动手。别人不会骑三轮车,他就一趟一趟地运送物品,从未向任何单位伸过一次手,要过一个人。1995年7月15日,450平米的两层新门诊楼交付使用,全院荡漾着从未有过的欢波笑浪……
情系群众,深入社区
大家梦寐以求的新楼是建成了,但如何管理和应诊,以充分调动全体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并使患者感到方便和满意,这才是最重要的。
为使新医院,出现新气象,善筹谋、重实干的刘延魁的治院韬略,主要有五个高招:一是,坚决走以法治院之路。这个“法”,就是全体职工都必须恪守的规章制度。到今天,全院有方方面面、大大小小的制度、规定100多项,大到涉及全院的改革决策,小至一个燃气灶的使用,事事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二是,以人为本聘请医界高手,增强技术实力。他从市内先后请来医大三院主任、中医学院教授、儿童医院主任等名家坐堂应诊,既优质服务了群众,提高了本院的知名度,又在传、帮、带中,培养了技术骨干。
三是,添置先进设备。刘院长根据孔夫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之语,着眼最新科技,购置医疗设备。他上任伊始,就从兄弟单位借钱,加上他从家拿来的5千元,购进了一台b超机。尽管有人疑惑,有人担心,但事实验证了刘院长决策的正确:当年就收回4万5千元的投资!接连购置的血流变、一滴血,等等,社会和经济效益也很显著,且都走在全区各卫生院之前。有的说:“刘延魁就是胆儿大!”其实,在“胆儿大”的背后,是他远见卓识的洞察力。
四是,千方百计提高服务质量。他提出的让患者看病舒心、诊病顺心、拿药放心的“三心服务”,广受好评!
五是,改革创新地在全系统率先开展卓有成效的社区服务。从1994年开始,刘院长他们就在社区开展电话出诊、家庭病床、巡回医疗、预约定药、送医送药和b超、心电图入户检查等多种社区服务;到1998年,又健全了组织,完善了服务,设专人、专柜、定期入户检体,进一步扩大了服务范围,同时,开拓创新的刘延魁,又推出了“健康档案服务”的新形式,这就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官医作风,满足了广大群众的需求,使医疗服务如柔柔轻风、丝丝春雨,一年四季都滋润着普通百姓的心田……十二年来,社区卫生服务小组,不仅走遍全镇的机关、学校、工厂、家庭,而且在辛庄、灰堆、咸水沽、小海地、西青、大港等地,也都留下了他们上门服务的足迹。一位大港居民,在写给刘院长的信中情深意挚地说:您治好了我这多年的顽疾,亲友们都惊叹不已,他们中的一些人也身有病痛,不知贵院能否也为我们建档?
以治病救人、维护人民健康为己任的刘延魁当即回信:“可以!只要能解除患者的病痛,我们就愿意去做,并乐此不疲!”
当谈到刘延魁的为人处事时,敬业、干练的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巾帼文明示范员”王明俊心悦诚服地说:“刘院长对医护人员,总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人感到他有一种与人为善的人格魅力,不得不心折首肯地言听计从!他谦恭宽厚、热心助人,谁有困难,他就主动伸出援手,比如,一个家庭困窘的遗孀在我院做临时工,刘院长一上任,就把她的工资上调了两倍,还耐心教她中药知识,以使其适应工作需要;有个青年职工的家境不好,情绪不高,刘院长就通过谈心,激励他的斗志,使他成了院里骨干,还为他做了月老,成立了幸福家庭;兄弟单位有个青年职工个性很强,经常与领导发生冲突,刘院长发现他业务能力较强的长处后,就主动把他调来,通过循循善诱地帮助,使他很快成了业务骨干,并加入了党组织——我们的刘院长就是这样以帮人之难、解人之困的菩萨心肠和以理、以德治院的!”当然,德治也并非万能,必须辅之以法治。在这方面,刘延魁做得恰到好处。他无论对己、对人,都严格要求,谁违反院规都一视同仁地处理,被誉为“铁面无私的包公”。该院有个自由散漫、严重违规、影响很坏的职工,尽管刘院长苦口婆心地对他耐心教育,可他不但不听,还以暴力相威胁。在处理他的过程中,有一次刘院长虽被砖头打昏了头,仍毫不畏葸地说:“我是党员,既不怕工作困难,也不怕别人恐吓!”
那人受到了应有处罚,净化了职工队伍,大家心舒气爽地拍手称快:“咱刘院长真是个既柔又刚的好领导呀!”
春种秋收,硕果满枝。在刘院长十年殚精竭虑地领导和经营下,双港卫生院由全区最差,一跃而为最优,全体员工心齐气胜、争创佳绩。高大宽敞的四层综合门诊新楼开始运营后,大家更是神采飞扬、干劲倍增!
一个成熟的优秀领导者,不但能识才用才,精于指挥,善于实干,还应能睿智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在2003年春夏之交抗击sars战役中,作为天津农村卫生战线基层院长兼书记的刘延魁,勇率全院医护人员,以临危不惧、敢打必胜的雄姿和舍生忘死的感人行动,展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战斗风彩!
如今,刘延魁领导的双港卫生院,已作为天津市积极推行的津南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定点单位,他们正准备开设病床,完善服务,要在这项“简、便、廉”的利国利民工作中再创佳绩!
(2005.7.3于津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