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这明会不简单呀”。卫铭自从来到这里之后,对此处又高看了几分。其实那也是理所当然的,在卫铭看来,这些身怀奇术之人,又有哪一个是等闲之辈呢。
“卫铭小兄弟,别傻愣着,快过来吧”。正当卫铭自言自语的时候,走在前面的这位元大师突然转过身来,看向卫铭,道。
卫铭听到后,也是急忙快速跟上前去。毕竟自己对这里也是不熟悉,还是应该处处小心才是。
“哎呦,老元呀,你可算是来了,快进去吧”。
“元大师,这是谁呀,是你从哪找来的,很不错嘛”。
-----------
进来之后,卫铭见到有许多的人都在和自己身旁的这位打招呼,也是一惊,不过随即想来也是,能够在这里的,看来这些人也都是风水师了。
走在鹅卵石铺成的道路上,到现在为止,他已经进来有好一会了,这偌大个地方,自己什么也不知道,看来要先问问了,此时此刻,卫铭那强烈的好奇心又开始作怪了。
“元大师,你能不能先给我讲讲这里的情况呀”。卫铭什么都不知道,可是这位元大师也什么都不说,那他就只好厚着脸皮去问了。
“卫铭小兄弟,莫要着急,等会儿你就知道了”。元大师朝着卫铭笑了笑,道。
卫铭听到这话,索性也不再问了,多说无益。反正自己已经来到这里了,自然有的是时间去了解,也不急在这一时。
风水相术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涉猎之广,实属个中之巧秘。
当卫铭跟随这位元大师走到一处的时候,一件物件映入了卫铭的视线。是一块匾额。
“这是”,卫铭看着挂在墙顶上方的一块匾额,瞬间就惊住了。
“正大光明”!
“这不是故宫挂着的那块吗”!卫铭不由吃惊的便说了出来。
听到这话,站在卫铭身旁的元大师,笑了笑,看向卫铭,道,“小兄弟真是说笑了,故宫的那块儿自然还在原地,这里的,只不过是一块仿制品罢了”。
虽是仿制品,但也一定是出自名家之手。卫铭一看到这块匾额的时候,就想到了这点。
他自然是知道故宫的那块还在那,这里的是仿造的,但是还是惊讶了一下。
至于原因嘛,卫铭发现这块匾额上有着点点的灵光浮出,似有双龙盘绕之象,勘称一奇。相必一定也是一件珍品,能够有灵光聚浮的,又岂能是凡品。
卫铭虽然没有见到过真正的正大光明匾额,但是他也是从小就听说过的,大雄宝殿上的正气之物,怎么可能会不知道呢。
“看来小兄弟的眼光也是极佳的”。这位元大师看了看卫铭,笑道。
卫铭听到这话后,不禁翻了个白眼,你这不废话吗,这块匾额只要是行内人一看就能看出来的,那还用的着你说。
“那小兄弟可知这块匾额是谁制作的”?
这次可真是难住卫铭了,看着上面的灵气的细密程度就知道一定出自大师之手,但是那要让卫铭说究竟是谁制作的,那他还真的答不上来,毕竟他对这一行也不了解。
看着卫铭那疑惑的眼神,元大师就知道他肯定是不知道,于是不由的得意起来,毕竟这也是衡量他们明会的底蕴之一,要是随便哪个人都知道,那还得了。
“是言老的大弟子童兴达大师”。
元大师在说出来的时候,那神色是十分的得意,毕竟圈里的人都知道这位童大师,那可是这一方面的大家,在国内享有很高的声誉。
明会能够让这样的大师亲自出手制作,那显然是也是有着不俗的实力的,就连卫铭听了之后,都暗暗心惊。
既然是出自于童大师的手笔,那自然是没得说的。
匾额习俗源远流长,其历史可追溯至秦汉,发展至明清广为应用,几乎称得上“凡有井水饮处,皆能见匾额”。
其形式可分为横匾,和竖匾,材质可分为木质、石质与金属。匾身一般含有题词匾文和款识,款识中包括题匾者、受匾者、立匾者及立匾时间,有时还有身处高位的题匾者的印章。
匾额的制作形制纷繁,包括雕刻、堆灰、泥金、榜书等,色彩丰富,装饰灵活,且能如实表现题匾者的书法功力,因而匾额多立于建筑物之上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而这块“正大光明”的匾额,那就更是个中珍品,各个方面都看称精妙绝伦,与世无双。
正大光明,是一个成语。出自宋代大家朱熹的《朱文公文集·卷三十八·答周益公》:“至若范公之心,则其正大光明,固无宿怨,而惓惓之义,实在国家。”
意指心怀坦白,言行正派。 乾清宫正殿高悬着由清代顺治皇帝御笔亲书的“正大光明”匾,由于它特殊的历史意义,几成清王朝的一大标志。
当你步入紫禁城内廷(即后三宫)的第一座大宫殿——乾清宫时,一座巍峨壮丽、金碧辉煌的建筑物立即展现在眼前。
这个无比瑰丽的宫殿,近年刚经过一番修缮,气宇轩昂,光彩夺目。人们只要举目瞻望,就会看到殿堂正中高悬着一块巨大的匾额。
这是一块墨拓纸匾,上面书有四个白色的大字——“正大光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白色已变为黄色了。
这苍劲有力的四个大字,是满清入主中原。
建立政权后,进住紫禁城里的第一个皇帝——世祖顺治的亲手“御笔”,尔后又经过 康熙帝一番摹勒刻石,今所悬挂的乃乾隆帝的再次临摹。
“正大光明”这四字来自《周易》:“大者,壮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也。”(《周易·大壮·彖辞》)“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周易·履·彖辞》)这就是说要使皇位稳固,必须效法天地,顺应人情,从而表明他们的统治是正大光明的,可见封建皇帝用心之良苦也。这块匾额迄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了。
卫铭自然也是知道这段历史的,那是能考上燕京大学的,那文化课自然是好的没的说了。
“怎么样,卫铭小兄弟,还不错吧”。元大师看向卫铭,笑道。
就在两人交谈之时,不知何时,从旁厅中走出一人,直径向卫铭二人走来。
对于这个人,卫铭也是见过的,并不陌生,甚至还有些惊奇,他便是之前的那家万宝斋的那位周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