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二世元年四月初,咸阳发生了一件大事,公子子婴被人劫持,如今下落不明。咸阳城内到处可见衣甲鲜明的士兵在搜查。对此,咸阳城内的老秦人伤心不已,自发组织队伍协助搜查。而原六国之百姓却把这件事当做热闹来看。胡亥冷笑的看着六国百姓,大秦统一后并没有对六国百姓施行什么严厉的措施,这种放任让他们忘记了自己的身份,这些人心不向大秦,却要大秦容忍着他们。当年始皇帝统一六国,听从国师尉廖 的建议,善待六国百姓,以至于后来出现六国百姓的地位比老秦人还要高,比如一个六国百姓和一个老秦人打架,明明是六国百姓的错,可官府之人却不敢惩罚他,甚至还可能袒护他,因为上面的政策就是这样,他们不施行就要背负危害帝国安全破坏百姓安宁的罪名。可笑当初老秦人为大秦的统一浴血奋战,几百万老秦人为统一六国奉献了生命,难道他们这样做是为了让后世子孙被六国人压迫吗,胡亥觉得大秦之所以灭亡在于自毁根基,老秦人才是大秦的基础,而大秦却寒了老秦人的心,历史上老秦人被六国百姓压迫,他们得不到官府的庇护,浴血奋战时,自己的亲人却还在被人欺压,他们伤心了,他们要为后代考虑,所以老秦人开始变的自私自利,他们没有了血性,也没有共赴国难的心,更加没有了血不流干,誓不休战的热血。
而现在胡亥却不会让那样的事情发生了,当各国复辟后,六国百姓哪有支持大秦的。大秦把宝贵的老秦人丢掉,养起了白眼狼,试问不灭亡,天理何在。始皇帝毕竟有历史的局限性,他看不到这些,而胡亥有后世的记忆。大秦善待六国之人,二世而亡。元朝,屠杀汉人几千万,血腥镇压,但元朝知道自己的根基,蒙古族全部成为贵族。不怕汉人造反,但蒙古人喜欢开拓疆土,又不善于管理,几十年后亡了。再有就是清朝,清朝的制度就更加的完善了,杀的汉人也不少,屠城的事也干了不少,更让汉人剃发,这么侮辱人的事汉人能服从吗,但大清不怕,留发不留头,让汉人们看着办吧。所以汉人们服从了。大清的根基是满族,汉人的死活它才不会管,造反也不怕,八旗子弟镇压。可是满族人不思进取,夜郎自大。没跟上世界的发展,落后了,所以也就亡了,其统治达三百多年。
当时始皇帝统一六国,无数老秦人被送往各处,他们为大秦开荒,带动六国之人从事生产,他们比六国之人干的多,却没有六国之人待遇好。胡亥知道之后六国复辟,关外将大部分沦陷,胡亥对国土看的不重,今天没了,明天可以打回来,胡亥看重的是在关外的几百万老秦人,六国复辟后,他们的生活将更加困难,所以胡亥想把他们召回来,这也是大秦的兵员所在,如今在关内的老秦人大多是老弱病残,胡亥对关外的几百万老秦人可是很期待的。只待他们回来,胡亥就会组建一只二十万人的亲卫军,这是为胡亥以后御驾亲征做准备。
胡亥很快便离开了这里,他今天出来是跟陈为接头的,陈为现在已经被胡亥控制,接下来对付蒙家,陈为将是胡亥一颗非常重要的棋子。
来到一座非常偏僻的院落内,胡亥用手在门上敲了三下,不一会陈为就出来把胡亥请了进去。胡亥进去后直接坐在主位上,问到:“事情办的怎么样了”。陈为道:“回禀主人,我已经得到那位的信任,并把事情告诉了他,明天他将把这件事告诉皇帝”。胡亥对陈为说:“陈为你干的不错,我很满意,你只要听话,金钱美女地位我都可以给你”。陈为淡淡的说:“我只希望你能遵守约定”。胡亥笑笑说:“放心,我会的。但是你的承诺也不要忘了。好了,你赶紧走吧,别让他察觉到了”。之后陈为便起身退了出去。
陈为走后,胡亥一个人在这里静静的坐着,明天,将是一个新的时代,蒙家将退出大秦的势力中心,赵高,李斯又会怎样的为自己谋求利益。蒙家手中的军权又会落入谁手呢,而对于蒙毅有改如何处理呢。胡亥在想如何从他们的手中得到利益,赵高倒是不足为具,他看不到军队的重要性,只要皇宫内他的人多了他就会满意,但李斯绝对看到了军队的重要性,明天他绝对会争取的,胡亥看着地面,看来让赵高和李斯撕破脸皮的时机到了,既然李斯想要军队,胡亥就给他,但是有回报哪能没有付出,胡亥决定利用李斯掌管军队的时机彻底分裂赵高和李斯,历史上赵高可是灭了李斯九族,胡亥可是很期待赵高的表现,而且胡亥也是会帮赵高一把的。想到这里,胡亥不自觉的笑了。明天,胡亥有点期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