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李易因为自己的努力所得而沾沾自喜的时候,袁铜从门口走了进来。
原来在不知不觉中,大半天过去了,现在是准备晚饭的时间。
各位看官,华夏在宋朝以前普通人一天可是只有二餐的。皇室为四餐,诸侯为三餐,西汉时,给叛变被流放的淮南王的圣旨上,就专门点出,“减一日三餐为两餐”。
但是在宋代由于经济的繁荣,除了酒肆之间不再如唐代被约束在市坊中间,夜市晚上也不实行宵禁,晚上夜生活丰富,再加上宋朝的政治体制比较宽松,也就不再明文规定的禁止了,所以慢慢地就变成加一顿晚饭,而原来的晚餐则变成了午餐,到现在有的地方还把午餐叫‘晌午饭’,实际上开始是叫‘赏午饭’的。
袁铜显然没有想到李易会在厨房,因为往常的这个时候李易都是跑到大街上去看杂耍或者找同龄的孩子玩去了。所以看到李易后,袁铜先是一愣,然后才发现李易宝贝似的捧着一个破瓦罐,正笑得见牙不见眼。
袁铜好奇的走过来一看,瓦罐中一堆雪白的块状物体,再仔细一看大吃一惊:“小哑巴,你从哪里弄来的精盐?赶快还回去,被抓住会被打死的。”说罢拉着李易就要往外走。
李易有力挣脱袁铜的拉扯,用手指指指炉子,再拍拍自己的胸部,意思是我自己弄出来的,嗨,不能说话真是麻烦,不行,等有钱了一定要把自己的喉咙给治疗好。李易在心里给自己下了个决定。
“咦,你的意思这精盐是你自己弄出来的?”袁铜看到李易的比划后,大感不可思议。“我不信,这不可能。”
打死袁铜也不敢相信一个八岁的小娃娃能够制作精盐,“你可别骗我,小哑巴,如果你是偷了主家的精盐又不承认,主家会把你赶出去的,那么今年冬天你就得冻死在街上了,现在你老实交代,这精盐是哪来的?”
见袁铜不相信自己,李易火了,拉着袁铜来到自己的柴房,当作袁铜的面拿出五文钱一斤的粗盐制作了起来。
因为是第二次制作,再加上剩下的粗盐也不多,所以李易轻车熟路的,只用了半个小时左右就制作成功盐水滤液,然后拉着袁铜到厨房蒸发结晶,一系列流程让袁铜看得目瞪口呆。
又过了二十分钟左右,新的精盐制作完毕。李易直起腰把手中装有精盐结晶的瓦罐塞到袁铜手里,然后歪着脑袋看着袁铜,意思是看看,是我制作的吧。
“这样就成了,这样就成了。”袁铜捧着瓦罐呆立在一边,嘴里喃喃自语,眼神发散,一副不可思议的模样让李易刚才被怀疑的怨气消失得无影无踪。
猛然,袁铜突然醒悟过来,拉着李易抱着瓦罐就往前院跑去,边跑边说道:“这下好了,我们的菜肴终于不会比‘醉仙楼’的差了,得告诉主家,一定得告诉主家,小哑巴你这次立大功了。”
李易一听菜肴,不由得翻了翻白眼,就你这手艺做出来的也能称得上是菜肴?我看叫猪食还差不多。
此时的李易是穿越以后的第一次踏入前院,在李易的想象中,前院应该像老北京的四合院,红的砖,绿的窗棂,白的栏杆,淡黄的瓦……在四幢相对的灰砖平房中间,是一个灰砖铺就的长方形小院。院当中砌着个花坛,上面陈放着十几盆盛开的菊花。花坛旁有棵一丈多高的红海棠树,枝条被修剪得疏密适度,整个庭院更显得古朴、静谧。
随着袁铜进去后才发现,自己的想象大错特错,原来自己认为的前院只是其中的一个偏厅。
首先穿过的是偏厅的厅堂,匆忙间李易打量了一下,厅堂用的是横向的垂直屋架。每个屋架由若干长短不等的柱梁组合而成,只在外檐柱上使用铺作。每两个屋架间用椽、襻间等连接成间。
还没等李易打量清楚,就被袁铜拉过了弄堂,来到了一间富丽堂皇的犹如宫殿似的厅堂中,厅堂结构按水平方向分为柱额、铺作、屋顶三个整体构造层,自下至上逐层安装,叠垒而成。因为上面加造了楼房,所以增加了柱额和铺作层。
但是,让李易觉得不对劲的是如此富丽堂皇的厅堂竟然纱幔低垂,用于营造出一种朦朦胧胧的气氛,四周石壁全用锦缎遮住,就连室顶也用绣花毛毡隔起,让人感到既温暖又温馨。陈设之物也都像是少女所用,极尽奢华,连帘钩上都挂着小小的香囊,散着淡淡的幽香。
穿过厅堂,顺着曲折游廊,踩着阶下石子漫成的甬路,李易随着袁铜来到主厅的后院,后院一片旖旎之景,假山,小池,碧色荷藕,粉色水莲。不时有少女模样的年轻女子在其中穿过,脚步声却极轻,谈话声也极轻。
终于,李易在袁铜的带领下来到了一间主房的大门旁,李易发现门和窗的雕工极为精致,木质极为稀有,隐隐约约透出一股檀木香味。
此时的袁铜开始谨慎和拘谨起来。
‘笃笃’
袁铜轻轻地敲了两下门,然后抱着破瓦罐,谨慎的矗立一旁,同时用手有力地拉扯了李易一把,李易立时明白过来,正主儿来了。
“谁呀,有什么事?”
一声悦耳而又慵懒的声音从里边传来。
“主家,我是厨房的厨子袁铜,是这样的,我们厨房挑水的小哑巴掌握了精盐的制作方法,以后我们镇安坊的菜肴就能够和对面的‘醉仙楼’相比了。所以我特来禀报一下。”袁铜站在门口小心翼翼的回禀道。
“哦……?”
随后房内一阵寂静,就在袁铜惴惴不安的时候房门‘吱呀’一声开了。
一个七八岁的小丫鬟走了出来,微笑说道:“袁大厨,主家请你进去。”
“是。”袁铜听到小丫鬟的声音后,赶紧应声,然后整理了一下衣服,捧着瓦罐走进了房门。
李易跟着想要进去,结果被小丫鬟拦住了,
小丫头的小胸部往前一挺,眼睛往上一抬,双臂张开,傲娇地说道:“小哑巴,主人没有叫你进去,你就留在这里吧。”
李易不禁有点气结,我才是精盐的正宗提纯人好不好,不过看着小丫头一副骄傲的模样,似乎她就是这里的主人,李易真的提不起兴趣跟一个小丫头较真,只得翻翻白眼,将目光转向他处。
也不知是不是李易的无视惹怒了小丫头,总之,小丫头见李易不理她,反而看向别处,不由得狠狠地‘哼’了一声,然后用目光盯着李易,就像是看小偷一样,嘴巴气鼓鼓的,煞是可爱。
大约过了三分钟,只听里面传来一声呼唤:“师师,让小哑巴进来吧。”
师师?李师师?是重名还是就是正主儿?那个迷得宋徽宗神魂颠倒的李师师?李易大为好奇,认真打量着前面这个听到叫喊声后迅速改变仪态的小丫头。
这时,李易才发现,面前的小丫头还真是一个美人胚子,白皙的皮肤,大大的眼睛,秀气的鼻子,饱满的小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小丫头虽然年纪小却给人一种自然、清新、大方的感觉,在李易的脑海中出现了这么一句“天然去雕琢,碧水出芙蓉”,作为一个女孩应有的那种像是出水芙蓉一般的清雅、高洁竟然在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身上出现,这真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应该没错,不凭别的,就凭刚才这堪比川剧变脸的功夫,以及这气质,在她成年以后绝对能迷死人不偿命。李易暗自在心中下了结论。
对李师师的出生年份,史学家们一直争论不休,一种认为李师师应该是出生于公元1062年左右,是开封人,本姓王,父母双亡,被一李姓歌伎收养,改姓李。另一种则认为李师师应该是出生于公元1090年左右,是汴京城内经营染房的李寅的女儿,师师天生一副美声唱法的好嗓子,加上老鸨的耐心调教,悉心指点,不满15岁的小孩,就已经是“人风流、歌婉转”,在首都各教坊中独领风骚,高树艳帜。
如果面前这个小女孩就是传说中的李师师的话,那么应该是前一种说法才是真的,但是为什么会在三十多年后与宋徽宗赵佶形成瓜葛,那就有待考究了,说实话,李易也很是期待。
如果面前这个小女孩就是传说中的李师师的话,那么里面的主家应该是李蕴了。到底是怎样一个人才能教出李师师这样的绝世尤物来呢,据说李师师的琴棋书画和为人处世都是她教的。
李易现在总算知道系统为什么把自己安排到这具身体上了。李易穿越的目的是磨练自身的气质,对于气质的培养应该很少有人能做到像李蕴这么的成功的。
李易跟在李师师后面走进房门。淡淡的檀木香充斥着整个房间,镂空的雕花窗桕中射入斑斑点点细碎的阳光,房间当中放着一张花梨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帖子,应该是名人法帖,另外还有几方宝砚和各色笔筒,墙上挂着粉黄色的用金银各色丝线绣着各色图画的帐幔,那绣工可算得是最精致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