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回到清朝做军阀 第一百一十三章 民兵湘军

鸟瞰视角之下,就会发现整个湘军大营虽有数量庞大的两万余众,可却是井然有序,全军上下如巨人展臂,在底层士官的命令下,各司其职,与绿营抑或八旗比起,不管军纪还是令行举止都是游刃有余。

其实归根结底,曾国藩练湘军,除了训练有素以外,有四个特色,第一是政治洗脑与人身控制软硬兼施。湘军练兵,除了军事训练和实战训练外,还开设了文化课,授课内容为三纲五常、忠义勇武。在曾国藩为湘军写的军歌里,就有“规矩要肃静,有礼、有法、有号令”这样的规定。

第二他对军队首先强调的最高原则,就是服从,而且是绝对的服从。为了灌输这些大道理,让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军记住这些道理,曾国藩专门进行通俗化加工,撰写了诸如《陆军得胜歌》、《水师得胜歌》、《解散歌》顺口溜式的军歌。

除此之外,湘军士兵不但非常听话,而且逃跑、开小差、投敌叛变之类的现象非常少,这与曾国藩制定的军属连坐制有关系。

第三为了控制这些士兵,曾国藩在招兵的时候,会做一个士兵家庭档案袋,里面把这个士兵的地址、家庭成员名单都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一来便于管理和与军属取得必要联系,比如为阵亡的士兵发放家属慰问金等等,不过当然,不管是慰问金还是赡养遗孤方面,湘军是绝对比不上凯旋营的。

不过这档案袋也起到了约束和控制士兵的作用。湘军士兵要是胆敢投降叛变,或是犯上作乱,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你不是还有妻儿老小么?这招着实厉害,湘军有了这个紧箍咒,加上三纲五常来洗脑,湘军士兵只有服从指挥,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自从湘军出道以来,除了靖港集体逃跑事件之外,类似现象一直很少发生,这也正是绿营所不及的地方。

第四,是感情维系与物质诱惑并抓并举。曾国藩选用的湘军,基本来自湖南老家,一营大多来自同一村落,而且多来自同一宗族,非亲即故。湘军征兵特别欢迎湘乡老乡报名参军,尤其欢迎父子兵和兄弟兵,叔伯子侄堂兄弟也可以。

曾国藩认为,有了地域和感情纽带的维系,湘军在战场之上,杀敌之时,一定不会丢下战友,逃之夭夭。

很多事情都有两面性,依靠感情纽带维系的部队,一般都不会单独逃跑,但是并不能保证不集体逃跑。兄弟子侄打仗,要么一起死,要么一起逃,死活都要在一起,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古语有云,法不责众。

作为湘军绝对领导者,曾国藩并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对人性有着深切的体悟和把握,深知这些老乡跟他出来出生入死,绝对不是仅仅为了响应他的忠君爱国,他们还需要升官发财和养家糊口。

除了忠义和感情的灌输,曾国藩并没有忽视军饷,他知道一个简单的道理,要想让轿夫把轿子抬好,让自己在轿子里坐着舒坦,并且能够坐上越来越大的轿子,就不能一天到晚只对着轿夫讲忠孝礼义廉耻,还应该给足银子让他们得到实惠,这样他们才能安心地抬好轿子,认真把轿子抬好。

湘军坚持高薪养兵的原则,他发的工资几乎是绿营的一到两倍。一个绿营陆师步兵,一个月工资一两五钱,湘军则是二两二钱;一个绿营骑兵每月二两,湘军骑兵就有四两二钱。湘军水师的工资,比绿营更高。

就这方面来说,湘军的军饷和凯旋营比起来,差不了多少,基本平等。要让马儿跑,就要吃够草,这个道理,杨越懂得,曾国藩也懂得。

没有高工资,谁愿意干这种脑袋系在裤腰带上的差事?除了高工资,曾国藩还给发补贴、发奖金。挂彩的,有慰问金;阵亡的,有抚恤金;立功的,有赏赐。

在巨大的物质利益的强烈诱惑之下,在战利品谁取谁得的刺激下,那些祖祖辈辈刨地的农民老乡,都乐意出来投靠湘军。

在部队里干一个月,抵得上在家里干上两年,这是相当有诱惑力的。要想有高收入,就得干高风险的活计!所以湘军不但从来不愁没有兵源,而且从一开始就呈现出了凌厉的杀气。

...

湘军大营中,整个帅帐内站着十余人,他们尽是战甲覆身,个个沉思不语。李孟群在讲述九江湖口及梅家州敌军的情况后,又拿出了九江城内他们细作传过来的消息。

上面已经将九江的五千新兵部署,及凯旋营的部署和火炮配置查得一清二楚。

曾国藩随意地坐在太师椅上,淡淡看着下面林立的部将。陆军将领一到,他便没有让部将休息,而是立即召集他们过来商量计划,曾国藩并不是一个对于战略并不是说一不二的人,他更加相信群体的智慧。

在场的将领都是他一手栽培的心腹爱将,其中就有后来大红大紫的陆军将领李续宾李续宜两兄弟,最近战功灼灼的陆军悍将童添云,弃文从武的老将罗泽南,武将杨载福,还有首屈一指的满人将领塔齐布。

这几个湘军将领,除了童添云和李氏兄弟是年轻人,新晋之秀,其余四人皆是湘军独当一面的大将。罗泽南和彭玉麟是书生派的代表,武生派的代表是塔齐布和杨载福。

罗泽南是在场人中唯一与曾国藩年纪相仿的,他见大家都还没有想法,便先说:“如此看来,那九江城下定是那伪东王亲兵团无疑,那军队是如雪帅所说,枪炮火力强劲,贸然进攻自然不是上策。”

一旁的童添云闻言朝曾国藩请命到:“我军***连捷,切不可在这小小九江顿了兵锋!属下愿意率领我湘军儿郎一鼓作气,踏平那敌军!”

他身旁的李续宾拱手道:“童将军此话鲁莽了,雪帅都折在了那贼寇手中,那贼寇定不是好打的,此事还是不要贸然进攻为好。”

他话音落下,彭玉麟塔齐布在内的几名将领纷纷点头赞同,彭玉麟和李孟群在杨越手下吃了亏自然不用说,塔齐布和罗泽南早早便听闻了凯旋营在河南的战绩,三千人歼敌数万,就算河南绿营八旗再不济,也不至于莫名其妙被两三千杂兵击溃。

见大家都不赞同自己,童添云心里有些生气,最近他次次为湘军先锋官,屡立战功。到达九江之前,他已经听闻到京师传出的消息,皇上正考虑封他做安徽提督,这个档口,正是需要好好表现的时候。

停顿了片刻,童添云跪下道:“大人!那贼人不过是徒有虚名,卑职愿做锋锐,陷阵杀敌!”

曾国藩看着急于立功风格的童添云,对他的小心思早已了然入心,但是他更赞同罗泽南他们保守的看法。于是捂着胡子看向罗泽南:“罗将军有何计划破敌,大可畅所欲言。”

罗泽南闻言走到地图上,半响,他拱手道:“末将有一思路,那细作说敌军大营有洋炮各式共五十左右,我军火炮虽未有洋炮犀利,不过我军陆师也有红衣大炮和威远将军炮共计近三百门。”

彭玉麟当即提醒道:“红衣大炮的射程及威力恐不是那些洋炮的对手呀。”

罗泽南轻笑着,转而扭头问他:“不知雪帅水师船上装载有多少火炮?”

彭玉麟一愣,答道:“大概来算,各式火炮加上应有近两百门,你意欲何为?”

罗泽南不答话,转头对曾国藩拱手道:“末将建议,今夜连夜将水师大炮撤下船只,与我军陆师大炮合并,共计五百门火炮。明日一早,不等天亮,趁黑推进至我军火炮有效射程之内!设立炮营阵地,对敌军进行覆盖性轰击!”

他话音落下,在内的所有将领对这个计划都陷入沉思中,曾国藩细想之下,觉得这个打法的确伤亡最小,最为妥当。

他当即问诸将:“你等对此有何想法。”

李孟群当即问道:“属下只是觉得不如将火炮直接用船载轰击,免于拆卸又安装。”

罗泽南直摇头:“直接用船载发射,如果贼军反击,势必会损伤水师船只,徒增伤亡。如今长毛水师早被我军打残,当要保持我军水师的军力优势。”

其余诸将纷纷点头,觉得他说的很对。而且按他的计划,就算洋人的火炮再厉害,不可能五十门就能打五百门吧?

见部将都同意,曾国藩就点头道:“既然如此,那便按罗将军所说的做罢,先用火力优势击溃长毛。”

他一转头,看见了童添云失望的模样,知道他不能上阵立功让他心情不好。

对于童添云这个年轻一派的得力战将,曾国藩是想重点栽培的,保举他当安徽提督也是出自他的手。

略微一想,曾国藩继续吩咐道:“明日童将军再率领你麾下五千人,一旦我炮军大阵击溃敌军,你当即率军出击,踏平九江!”

童添云一听,瞬间惊喜地跪在地上:“卑职得令!谢大人!”

曾国藩满意地一笑,对自己的安排十分满意。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