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贾诩不是很出名,只有当时名士汉阳阎忠异之,说贾诩“有良(张良)、平(陈平)之奇”贾诩初时察孝廉为郎,因有病辞官,西还至汧,路上遇见氐人,与其同行的数十人皆为氐人所抓。贾诩为活命,便骗他们说:“我段公外孙也,汝别埋我,我家必厚赎之。”(《三国志•魏书•贾诩传》)当时太尉段颎,因为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所以贾诩便假称是段颎外甥吓唬氐人,氐人果然不敢害他,还与他盟誓后送他回去,而其余的人却都遇害了。史称贾诩此举是:“权以济事,咸此类也”
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贾诩来到了凉州,在这凉州城住下,(当然是为了我的小说呗)这也方便了我的寻找。
走了大约一个时辰,终于来到了一家小院中,我观察了这家院子心里想着这时的贾诩混的不咋样啊,怎么说也是以后的大名人啊,就住这样的房子啊。
走进院子内,连忙让贾府下人进去通报,过了一会儿这名下人出来了领我进入了贾府。
一进出贾府内,这名下人就像一名大概三十岁左右的男人作了个揖然后说道:“老爷,荣少爷已经带到。”
“贾福你下去吧。”
“是,老爷。” 说完,这名叫贾福的下人就离开了。
“荣儿,拜见舅父。”我连忙跪下向贾诩请安。
“起来说话,来让舅父看看你,上次与你母亲相见还是十年前的事情,没想到那日一别之后竟有十年不见,连有了荣儿我也不曾前去道贺,是舅父不对啊。”
“舅父一定身不由己,舅父,荣儿此次前来一为拜见舅父,二来是希望拜舅父为师,望舅父教我谋略,希望舅父成全。”
“这,荣儿,舅父也不是什么声名显赫之辈,以你的家室,远可以找一下名气远胜于舅父的人求学,为何请教于我这个碌碌无名之人。”贾诩调侃道说道
“舅父,虽然此时你不是声名显赫,但是荣儿知道其实舅父有大才,或许世道太平之时,舅父之才不能体现,然如今汉灵帝在位,宠宦官,疏贤臣,竟尊信张让为“阿父”,连何进这厮都能成为大将军,在此之下朝政日非,吾以为不出三年天下必定大乱,以舅父之才,假以时日,必定扬名天下。”
“荣儿,你为何说不出三年必有大乱?”
“这个,容荣儿思索片刻。”三年后,黄巾之乱即将爆发啊,我总不能把这个说出来吧。
想了会,我猛然想起高中历史学的一些农民起义的共同点,于是说道:“舅父,现如今宦官乱政,奸臣当道,天下一片混乱,百姓生活疾苦,不少百姓食不果腹,不少百姓客死他乡,灵帝无能,听信谗言,竟连大儒蔡邕都不能幸免,天下有志之士不少,有壮志雄心之人亦不少,我观不久就有人出来起义,来推翻大汉。”
“你这孩子,说话小声点,不怕被人听到啊,不过你年纪轻轻,竟有如此见解,不错。”贾诩笑眯眯看着我。“不知荣儿以后有何志向。”
“盛世为贤臣,乱世么,我欲为王。”我想了想演义中对贾诩的描述,说道。
贾诩惊奇的看了看我:“哎,又出了像曹操一样的枭雄。”(当年在许邵这样评价曹操。盛世之贤臣,乱世之枭雄,许邵此人对人的评价十分到位)
“舅父,求求你教我如何在这乱世称雄,如何运筹帷幄,百战不殆”我央求道
“荣儿,世上没有常胜的将军,只能求把损失降到最低,你现在还小,称雄之事,舅父以后教你,从明日起,舅父就教你排兵布阵,各种谋略,希望你认真学习,学以致用。”
“谢谢舅父,谢谢师父,舅父那我明早再来找你学习,荣儿回去了。”
“去吧。”
在以后的一年中,我上午在贾诩的府上学习谋略,下午向童渊学习武艺,(因为我领悟能力超强,慢慢的张绣已经没资格教我了),晚上将学习的内容复习一遍,加深印象,生活过的满充实,在这一年中我的文武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这年快要结束之时,我的父母放下长安的生意来到凉州,和我一起庆祝新年,也解除了我的相思之苦,年后,为了我的学业,父母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凉州,回长安去了。离别之时看到父母的泪水,我的心里很难过,好想回到他们身边,但是想到自己的梦想,自己的志向,还是狠下心来,留在了凉州。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常会想汉代的两位双亲,毕竟二十世纪的两位双亲已经见不到了,无法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现如今汉代的两位双亲对我也有养育之恩,或许在我心里面已经同样把他们当做我的亲身父母,我同样会想念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