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download.png)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张鸣 | 人文社科
本书是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教授张鸣的近代史研究成果,从中英贸易写起,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晚晴新政、辛亥革命、袁氏当国、北洋内争、五四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均分专题来讲,透彻、生动。
2.05万人气 | 52.6%读者留存
张鸣 | 教辅教材
张鸣是当今知识分子关心、思考历史和时事的一个典型。本书是张鸣一系列关于中国当下的反思,以及包括历史、社会、政治、权力等问题的思考,延续了张鸣通俗易懂但不失深刻的风格。他剖析了国人的性格、社会权力的运作、教育制度的不合理之处等等,观点很深刻独到,语言犀利峭刻。相信读者读后一定会对一些社会问题的看法更深一层。
2.14万人气 | 40.21%读者留存
张鸣 | 人文社科
张鸣教授的历史随笔主要取材于晚清民国史,不拘一格地讲述了正史当中很多不为人所注意的细节,着重挖掘故事背后的东西。本册侧重说事,主要内容有:义和团的谜团;义和团的女人战阵;义和团:变幻的历史记忆;“义和团药方”为何再现江湖;世纪末的看客;又想起了王大点;拳民不是秘密的秘密——读史札记等。可从中真切感受张鸣式说史的独特风格。
2.19万人气 | 42.33%读者留存
张鸣 | 文学艺术
本书是张鸣创作的历史文化随笔。本书收录了《皇帝是不是臣子的天》《调和阴阳的宰相》《昭明太子的幸运》《司马门下一老仆》等随笔共八十篇。作者以幽默的笔调点评历史人物及事件,涉及历代帝王妃嫔、文臣武将,包括改革变法、军事征战、朝堂斗争等方面。作者文笔老练,叙述流畅,点评恰到好处。
2.07万人气 | 57.38%读者留存
张鸣 | 出版小说
本书收入22篇文章,大致以时间为序,以专题形式,论述了从清末到新中国成立初期,乡村社会各阶层与各时期国家权力的互动、乡村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而以后者更为精彩。中国农村政治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为什么非走这一步?本书正是通过回顾1903~1953年之间的农村社会历史,试图彻底厘清我国农村基层政权和文化结构变迁的内在线索和发展方向。理清这个脉络,对认识百年中国,尤其是大规模推进现代化的近代中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10万人气 | 49.94%读者留存
张鸣 | 文学艺术
张鸣教授的历史随笔主要取材于晚清民国史,不拘一格地讲述了正史当中很多不为人所注意的细节,着重挖掘故事背后的东西。本册侧重说人,择选103篇精华之作,集中体现其对各类人物的独到观点,突显张鸣式说史之魅力。 主要内容:军阀之脸谱,武夫之性格,文人之脾气,皇宫之隐秘,女人之别样,重臣之分量,张鸣品人,勾勒晚清至民初之人物群像图。可从中真切感受张鸣式说史的独特风格。
2.09万人气 | 42.2%读者留存
张鸣 | 教辅教材
本书是著名文化学者、人民大学教授张鸣,以一个中国独立文化学者的良知及社会责任感所发表的随笔评论的集结。书中文章谈及文化、政策、教育、民风等诸多方面。其文字风格犀利,文章主旨清晰、论述简洁有力,往往一针见血命中问题之要害,其文字在带给读者阅读快感之余,更催人省思。
2.12万人气 | 45.29%读者留存
张鸣 | 文学艺术
本书是一部文化、历史随笔集,是作者一系列已经发表的短篇文章的结集。内容包括:新军脑后的辫子,小站练兵的风波,会过日子的西太后,中国人的文化癖,面子的变迁,中国的大学,饥不择食谈读书,消失的边陲古城等。
2.05万人气 | 52%读者留存
张鸣 | 文学艺术
本书作者张鸣精彩解读了当今大学生应当如何读大学:学读书、学做人、学做事、学好生活课,把自己铸造成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只有以这样的目的为前提,才能真正读好大学、读懂大学。本书适宜各个年龄层次的读者阅读,读者既可以从书中学到读大学的“术业”,亦可以对当今教育进行深层次的反思。
2.11万人气 | 58.35%读者留存
张鸣 | 教辅教材
本书是中国人民大学资深教授张鸣对中国教育体制、教育政策、教育管理等问题进行评论和批判的杂文选集。共分为九个部分,指出了小学教育、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弊端和缺陷,并试图为国人指明一条走出教育迷津的大道。
2.11万人气 | 44.63%读者留存
张鸣 | 出版小说
本书是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系列的第三册,图文并茂,解说生动,主题为洋务运动,展示清政府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教训和镇压太平天国的经济困境后,在经济和科技上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并分析了为何同治中兴并不能解决大量的政治和社会问题。
2.00万人气 | 49.63%读者留存
张鸣 | 文学艺术
本书是随笔。历史有时候前进,有时则会退后,有上升,则有下降。细碎处的故事,空白处的讲述,才能真正反映历史的原貌。这本书,充斥了这样的故事和讲述。诸如“当牛记者碰到强人的时候”、“戴大头巾状如印度兵的中国士兵”、“懂兵法的和会打仗的”、“对毒与赌的另一种期待”……都是重大历史事件中被正史省略的故事,但正是些正史瞧不上的鸡零狗碎一样故事,让你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感受到它的血与肉,并带你看到纷扰世界中另一番景致。
2.13万人气 | 57.88%读者留存
张鸣 | 出版小说
本书是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系列的第二册,图文并茂,解说生动,主题为太平天国运动,系统分析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发展和对清朝统治的冲击,以及清政府的应对中暗含了哪些玄机,汉族官员势力兴起对之后的形式发展起到怎样的作用等等,充分展示了这一时期的中国政治军事斗争的乱象和联系。
2.13万人气 | 48.91%读者留存
张鸣 | 文学艺术
《历史,不规矩》为著名学者张鸣教授的最新作品。这本历史文化随笔文风犀利,举凡历史史迹和掌故,俯拾所得皆学问。本书内容丰富,涉猎广泛,上至三国两晋南北朝,下至中华民国,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丰富多彩。作者以轻松幽默的语言,入木三分的剖析,以及众多鲜为人知的细节,将五彩斑斓的往事以新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别样的历史画卷,表现出“个人化的历史”和“细节化的历史”的趣味。
2.12万人气 | 43.34%读者留存
张鸣 | 出版小说
本书从历史文化角度分析了晚清一直到现代社会的人文、社会状态,作者以当时社会各色人等在社会动荡、变革时期的心理、行为特征为切入点,进行案例分析,逻辑缜密,文字通俗,风趣幽默,颇见学术功力。读者可以在轻松愉悦的的阅读感觉中,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各种社会现象和人们的心理历程有更深入的了解。
2.18万人气 | 41.44%读者留存
张鸣 | 出版小说
本书精选了张鸣近年来最具代表性的历史类杂文30余篇。全书分三部分《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历史·回音》,每部分由十篇左右的杂文。如《世纪末的看客》《两个糊涂丞相的故事》《林则徐的澳门之行》《簧声戏影里的西太后》等,尽量把历史那些引人深思、可以为镜的历史小故事,以诙谐生动的语言表述出来,并加入作者独特的理解,从而借古喻今,引人莞尔,又引人深思。
2.21万人气 | 46%读者留存
张鸣 | 文学艺术
本书是张鸣先生的历史随笔集,包括皇帝的家事、精英的小辫子等四个章节。书中以“国民性”为主题,通过再现历史故事,生动描画出近代中国人的性格、脾性;同时,以国人之性情反照中国之历史,使历史上的人有了灵魂。
2.01万人气 | 42.68%读者留存
张鸣 | 出版小说
本书讲述的主要是民国时期的历史文化,作者选取了与一般史书不同的角度,内容多为与人物或历史事件有关的奇闻趣事。大到军阀与总统,小到茶壶与牙刷,无论话题大小,都被作者信手拈来,为读者讲述了一番不为人知的另类历史。
2.02万人气 | 44.4%读者留存
张鸣 | 文学艺术
张鸣这本随笔,引述的不是什么大事件和大话题,都是些逸闻趣事中的人情世故。在这本书里,辫子、烧狗、燃放鞭炮、洋人的膝盖以及拳民的秘密都被作者拿来当话题,乍一看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不了历史这本大书的,却又能被作者扯出不简单的命题来。然后通过这些命题,揭露了历史的另类真相,还原人性假面。
2.12万人气 | 49.91%读者留存
张鸣 | 出版小说
本书是畅销书《辛亥:摇晃的中国》的作者张鸣最新之作,延续其一贯针砭时弊的写作风格,精准剖析当下中国!作者化繁为简,以老辣笔法,以通俗流畅的语言,摈弃枯燥的学术词汇,用生动的案例把专业的内容讲得深入浅出,是一本老百姓看得懂的时政书!
2.20万人气 | 54.15%读者留存
张鸣 | 出版小说
张鸣说历史,引述的不是什么大事件和大话题,都是些逸闻趣事中的人情世故,如古今“临时工”、关于狗的困惑、姓名之祸福等,虽然看上去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却能引发读者的思考。本书作者张鸣是畅销书作家,著有多部作品,影响力很大,拥有众多的固定读者。
2.04万人气 | 49.75%读者留存
张鸣 | 文学艺术
张鸣的又一本历史随笔集,主要收录了其72篇文章。就内容来说,主要分:写晚清民国有趣的那些人或事、对历史文化习俗的评说以及趣评,再加上几篇写张鸣的个人经历或者他身边人的事迹。晚清民国这段历史也是读者比较想要了解的;好看,嬉笑怒骂成文章,且兴文没有学者的那种学究气,人人能看。
2.05万人气 | 49.06%读者留存
张鸣 | 出版小说
本书力求从晚清的社会结构和政治格局的视角,重新审视戊戌变法。侧重点有三:一是当时的帝后政治二元结构;二是满人政治;三是变法的操作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又有什么意义。作者另辟蹊径地讲述了“旗下闲人政治”、士林的政治习惯、清朝政治的“补丁传统”等诸多因素对戊戌变法的影响,对西太后及洋务派的表现、学习西方过程中政治操作的变形、老百姓对变法的观感等问题,也有独到诠释。
2.07万人气 | 41.95%读者留存
张鸣 | 文学艺术
本书系作者的博文、随笔、杂文精选集。内容涉及教育、社会、文化三大领域。作者对其间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2.11万人气 | 48.76%读者留存
张鸣 | 出版小说
本书以1917年张勋复辟前后的中国社会为主要关注点,以严谨的态度,探讨了1917年前后的现状,包括是否对德宣战,如何受到国际社会的影响,张勋复辟前后军人集团文人集团的反应等等史事,读来既有趣味性又兼具学术性。是一部优秀的认知晚清历史风云的通俗史学作品。
2.15万人气 | 51.5%读者留存
张鸣 | 出版小说
本书在占有丰富史料的基础上,以独特的视角、幽默的笔触,描述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社会众生相。对于广大读者了解、认识民国初期的社会,大有帮助。是著名学者张鸣的又一部民国史力著。
2.06万人气 | 42.06%读者留存
张鸣 | 出版小说
本书选取了论述晚清至民国期间的历史随笔共35篇。书稿呈现帝后权力之争,君臣之分别,清末危亡,军阀脸谱,武夫之性格,平头百姓众生相等,勾勒出一幅幅晚晴至民初的群像图。
2.11万人气 | 50.78%读者留存
张鸣 | 出版小说
百年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相当悠远的时间区限,讳言说死,而称“百年之后”,祝愿婚姻久长说“百年好和”。百年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活不到的年限,所谓“人生不满百”,“人生七十古来稀”,所以百年也就成了时间久远的代名词。一件事情过了一百年,即使在节奏很慢的古代,也算是有历史的了,而一个事件过了一百年还会让人想起它,仅仅这年限就足以证明这个事件意义不同寻常。 时间已经过去了一百年,我们今天的改革的性质与当年的戊戌维新已毫无共同之处,但是,在当年改革者的足迹中,我们仍然可以得到不少教益。比较起来,近代史上任何一个重大事件都没有像戊戌事件那样离我们今天的事业那样近。
2.15万人气 | 52.14%读者留存
张鸣 | 出版小说
本书是历史文化读物,偏重晚清时期和民国初年,梳理辛亥革命带给中国的方方面面变化,通俗易懂,故事性强。作者认为,近一百年前的辛亥那一年,武昌发生的那次起义,是一场意外,意外里的意外。这场意外,毁了一个王朝,像扳道岔一样,把古老的中国,扳到了另一个轨道上。
2.17万人气 | 44.75%读者留存
张鸣 | 人文社科
本书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此次是本书第二版。全书分四章。在前两章中,作者通过对当时北洋十多位主要军阀和政客关系的厘清,来看待推动五四运动的发生发展的力量,重现了当时混战中纷繁复杂的政治关系。在后两章中作者通过对史料的整理,提出新文化、新文学运动对当时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
2.08万人气 | 58.28%读者留存
张鸣 | 出版小说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时政、武夫、文苑、市井,涉及民国的政治、民生、文化几个方面,涵盖了民国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有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堪称民国生活的万象图谱。民国生活的万象借着张鸣那支辛辣的笔复活了,让读者跟着张鸣的笔触重新回到了民国。作者张鸣的人生经历丰富,下过乡,插过队,干过各种行业,从其简历来看甚至当过兽医,与一般的文人大有不同。或许正因为这样,作者才没有象牙塔里的学者那股学究气,文笔生动活泼,辛辣尖刻,属于写作中的重口味,极易吸引读者的眼球。这可能正是张鸣作品热销的愿意之一。
2.13万人气 | 48.45%读者留存
张鸣 | 人文社科
本书共分上下两篇:上篇选定1840-1920年这个特定的历史阶段,从底层民众的观念和作为思想主体的农民意识的变迁这个角度,重新阐释近代史;下篇作者主张将义和团运动的起源放在中国北方的乡土社会上,考察乡土社会风习、信仰、戏曲、民俗、巫术等文化因素,到底哪些因素对义和团起了作用,如何起作用?义和团是如何通过他们效法的戏剧人物,表现他们的政治意向的?民间信仰的符号是如何转化为政治表达的?按照同样的思路,再概括和分析世纪初中国基督徒的信仰、价值及政治意识。
2.06万人气 | 54.48%读者留存
张鸣 | 文学艺术
本书是一部关于晚清社会的历史随笔集,以轻松的文笔介绍了晚清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名人、轶闻等,反映出近代中国的社会历史面貌。
2.14万人气 | 56.7%读者留存
张鸣 | 出版小说
本书在组稿过程中,选取的文章基本都是作者在各大网站专栏已经发表过的作品。作者张鸣为人民大学教授,对中国历史有非常深刻地研究和认识。本书按照中国历史,主要是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将全书内容分为封建王朝为什么灭亡、清末新政、民国硝烟、中西对比、时代变迁、随笔轶事六部分。在第一部分中,作者通过对宋朝党争、清朝闭关锁国等问题的深入分析,总结出封建王朝覆灭的原因是过分自大、机构臃肿;在第二部分中,作者通过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袁世凯新军等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分析,从细节上为读者展现了更加清晰的晚清历史;在第三部分中,作者以详细史料为依据,重现了五四运动对中国发展的推动性,以及国民政府时期政策对老百姓的盘剥;在第四部分中,作者通过对20世纪20年代住在北京、上海租借洋人的生活等细节描写,表现东西方文化冲突在特殊时期的表现;在第五部分中,作者主要通过教师的视角,反思当代教育以及一些社会现象;在第六部分中,主要收录了作者谈人生、谈做人等杂文。
2.17万人气 | 42.38%读者留存
张鸣 | 文学艺术
本书是一部随笔集,作者用犀利的笔锋对经济飞速发展时代之下的国民性进行了描绘和评论,深刻剖析了大时代下国民依旧的劣根性。
2.17万人气 | 53.79%读者留存
张鸣 | 出版小说
本书是著名学者张鸣的历史文化随笔,他以另类的視角和举重若轻的笔触,将晚近历史中的大小人物和各色轶事生动勾勒,鲜活展现。张鸣力图剖析历史空白处那些不为人知的深层真相,引领读者去反思中国封建文明给中国历史、给国人,乃至当下的社会带来的影响。错得过的历史,错不过的文字。
2.11万人气 | 49.63%读者留存
张鸣 | 出版小说
本书是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系列的第一册,图文并茂,解说生动,主题为两次鸦片战争以及战前与战后的局势分析和后续影响,表现以英国为代表的近代西方世界与清王朝这个古老帝国的第一次剧烈碰撞,以此揭开百年近代史的开端,展现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矛盾和潜在发展方向。
2.03万人气 | 47.2%读者留存
张鸣 | 出版小说
本书是作者最新的历史观察与时评文章集,张鸣写史,总能把历史堆里那些已经被遗忘的事件诙谐地表达出来,原滋原味的端到读者桌上。本书通过不同主题,以讲故事为主,文字浅如白话,幽默有趣,符合大众的阅读口味,值得出版。
2.07万人气 | 52.34%读者留存
张鸣 | 出版小说
清末民初,东西方文化前所未有的巨大撞击,使得中国社会传统秩序走向崩溃,逐渐步入近代化。作者侧重讲述了这个特定时期中,张作霖、吴佩孚、阎锡山、唐生智、刘湘、孙殿英、冯玉祥、蒋介石等几大军阀是如何维系其集团统治的,其治下的手段五花八门,有回归传统的,有绿林之风的,有家族集团的,有求神拜佛的,也有推行基督教的,更有学日本玩军国主义的,细究深思,绝不仅仅是令人发笑那么简单。
2.13万人气 | 43.36%读者留存
张鸣 | 教辅教材
本书论述了中国从前封建时代直至晚清的政治制度史。作者运用制度主义、历史主义的方法研究了这一历史时空的政治组织的构架、政治文化的变迁、政治运作的规则和机制的变化以及社会权力结构的变化理路。既勾勒了中国政治制度史的概观,又彰显了中国政治制度的特色和核心问题。
2.03万人气 | 55.97%读者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