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刘醒龙 | 出版小说
本书为刘醒龙中长篇小说选集,从《凤凰琴》可以看到知识分子的人生缩影,《就是这种味道》把一位以父亲名义出现的乡村干部表现得“登峰造极”,《爱到永远》则将即将和正在逝去的人文精神结构在一场经典情爱悲剧中……
2.16万人气 | 49.71%读者留存
刘醒龙 | 文学艺术
本书是一部散文集。作家刘醒龙浸淫于楚文化深厚的底蕴,或咏史,或纪游,或怀人,或抒情……无不散发出文化气息,书写着作者的思想和人生理想。
2.14万人气 | 54.64%读者留存
刘醒龙 | 出版小说
一个十岁的男孩,同时存在着三种理想,这样的负担是不是太重了点?值得庆幸的是,这些理想都朝着一个相同的目标。更值得庆幸的是,他很快长到了十五岁,并且只消再过八个月另三天,他就满十六岁了。
2.08万人气 | 41.64%读者留存
刘醒龙 | 人文社科
在南方山区小镇一个漆黑的夏夜,几十年来教会全镇人识字的民办教师赵长子,被人杀成“五马分尸”;而查到的每个人,都不相信善良得人没做过一个件坏事的越老师,会比自己更有理由被谋杀;贫穷而正直的少年学文,跟着八十岁尚且风流的爷爷艰难度日,经历多事之秋,终于长大……
1.99万人气 | 43.26%读者留存
刘醒龙 | 人文社科
"刘醒龙经6年潜心创作,近日已完成百万字长篇小说《圣天门口》(三卷)这是国内多年罕见的现实题材的长篇巨著。小说从上个世纪初写到60年代末期,鄂东一个叫天门口的小镇上,雪家和杭家两个家族的遭遇,一共写了50多个人物,“是一群小人物的大命运史”。作品深刻反映了国运与个人命运的变迁,人性的光辉与卑劣。 在文坛以快手著称的刘醒龙,创作这部长篇小说却耗时6年。他说:“这部长篇小说酝酿多年。动笔后中间几次停下来,还废弃了已创作的近20万字,真是称得上‘潜心创作’。” 这部长达110万字的小说的部分章节在《当代》等多个杂志上部分露面,即引起了评论界的重视。有评论家称:“这是一部重构了中国20世纪历史的作品。”"
2.16万人气 | 55.36%读者留存
刘醒龙 | 文学艺术
本书为散文精选集,主要收录的是刘醒龙老师的散文作品,其中有写家庭、亲情的,有写故乡的,心灵的,还有关于城市文化的,旨在通过这些作品,能够充分反映刘醒龙老师散文的特点,汲取其中的精华,让读者领略到刘醒龙老师散文作品的魅力。
2.15万人气 | 42.53%读者留存
刘醒龙 | 出版小说
市府警卫雪夜,市政府门前的警卫巍然屹立中队长金光送前来市府请愿的小雪母女回家,了解到江山机器厂工人的困境,并无意中察觉到有人在幕后操纵新闻媒体和下岗工人对人代会的市长选举施加影响,此时他的家庭却孕育着深刻的危机……意外当选市长的孙建国决心励精图治,却每每在与常务副市长林琳的往日情缘中绯徊,林琳的养子林之清强奸晚报记者叶子的姐姐后嫁祸他人,并与江山机器厂厂长李代狼狈为奸,致使工厂停产。当年替林之清顶罪的万年在姐姐、姐夫被人污辱致死之后愤然举起复仇之剑,金光在此时却发现自己是被林琳遗弃的私生子……本书以市府警卫的独特视角观照市府内外的权利争斗世事情缘,细密有致,摇曳生姿,且发人深省。
2.15万人气 | 51.06%读者留存
刘醒龙 | 文学艺术
清朝雍正年间,湖北麻城首富涂如松娶了个美若天仙的女杨莲儿为妻。婚后,媳妇杨莲儿常与婆婆吵闹,涂如松是个孝子,气不过抄起藤条就打。杨莲儿负气出走,跑到旧日的相好家住了下来。秀才杨同范早就觊觎杨莲儿的美色,只是苦于没有机会得手。一晃个把月过去了,涂如松不见杨莲儿回来,就到莲儿的娘家去找她。杨家说杨莲儿根本就没回娘家。莲儿的弟弟杨五荣,素来嫉妒涂如松年轻有为家财万贯,这时一听姐姐不见踪影,便一口咬定涂如松杀死了杨莲儿,将一纸诉状递到县衙。正在这时,杨莲儿被相好送回了娘家。杨五荣一见姐姐回来了,立即想到这下告不倒涂如松了,他不甘心。一筹莫展之时,杨同范给他出了个主意,让杨莲儿藏到杨同范家中,继续制造杨莲儿失踪的假象,以达到他与杨莲儿勾搭成奸的目的。杨五荣为了告倒涂如松,置他于死地,不惜出卖杨莲儿,一场震惊朝野的冤案拉开了帷幕。几审几复,县令换了三届,牵及知府、知州,错判误死数人,直至雍正皇帝一道御旨,派官重审,案情终于真相大白,弥天谎言昭然若揭。本书情节迭宕,一波三折,案情之奇、之怪、之荒诞前所未有,空前绝后,加之著名作家妙笔生花,使这个著名的清代奇案以新的文学形象跃然纸上,读后令人拍案叫绝。
2.14万人气 | 47.17%读者留存
刘醒龙 | 文学艺术
本书是一本刘醒龙散文合集,从人生感怀、乡土、亲情、文化、游记等几个方面收录了其感人至深、内涵深厚的散文30多篇,表达了刘醒龙对人生经历的感怀,对故乡的坚守,对亲情的珍惜,对文化的独到见解和对美好事物的欣赏。
2.14万人气 | 56.23%读者留存
刘醒龙 | 出版小说
著名作家刘醒龙历时三年的艰苦写作,成就了这一部以“乡土乡村”为主题的长篇散文。在记忆与现实的时光交错中,作者如歌如泣地抒发着满腔的乡土情结。乡村中的那些人那些事,会令读者不断地反思并领悟:何处是人类精神的家园,何处是人的灵魂的栖息地。 作品以富有哲思的文字深层次地思考与追问城市与乡村的关联,热切地呼吁对乡土乡村的人文关怀,在当今尤显难能可贵。
2.14万人气 | 41.22%读者留存
刘醒龙 | 出版小说
作品以一个乡土小县的权力争夺、人、事流变为结构故事的纽带,以人性的变异为叙事元点,来建构乡村权力场,编织一个宏大的政治权力寓言。作者凭勇气和正义感,写出了滋生腐败的政治、经济、文化土壤。这里的腐败分子不是道德有缺陷的人,也不是元能鼠辈。从任何意义上讲,他们都是精英。作品直击乡村官场的龌龊、用人机制的缺陷,以及官要位主义的盛行。展示在你面前的是道德水准的“痛失”、“以民为本”的魂灵的“痛失”以及良知的泯灭与救赎的无助,充满深沉的,批判精神与悲剧意识。
2.09万人气 | 46.99%读者留存
刘醒龙 | 出版小说
这是本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刘醒龙最新创作的长篇小说。说由“我”的探访过程,以“我”的视角,描述了长江三峡中秭归、西陵峡、青滩一带船工的生活经历和其对生命本真的追求,呼唤生命的力度、人性的回归,追求一种摆脱功利色彩、不带世俗杂质的高贵精神,塑造凝聚自然魂魄和灵性的硬汉形象。
2.07万人气 | 56.95%读者留存
刘醒龙 | 文学艺术
本丛书是一套集中展现中国当代文学创作最高水准的作品集,力求做到“集中展示每一位作家的著作精华”,将选取各位作家的成名作、代表作、最新力作以及其他精彩篇目,从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或长篇小说节选)、散文随笔及其他体裁篇目,充分展现当代作家和文学的独特魅力。本册精选了刘醒龙在不同时期的各类代表性作品,代表了当代文学写作的共性和个性,反映了当代文学创作的精华。
2.05万人气 | 43.58%读者留存
刘醒龙 | 出版小说
本书是刘醒龙中短篇小说自选集。收录了《暮时课诵》《音乐小屋》《清水无香》《致雪弗莱》《城市眼影》《我们香港见》等六篇小说。
2.17万人气 | 58.42%读者留存
刘醒龙 | 出版小说
“中国农村的民办教师,将现代文明播撒到最偏僻的角落,付出巨大而所得甚少。 《天行者》讲述民办教师艰苦卓绝而充满希望的故事,为这些“在二十世纪后半叶中国大地上默默苦行的民间英雄”献上感天动地的悲壮之歌。“
2.17万人气 | 54.39%读者留存
刘醒龙 | 出版小说
本书系作者刘醒龙的中篇代表作,收录了作者的中篇小说精品9部,包括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挑担茶叶上北京》,百花奖获奖作品《凤凰琴》《白菜萝卜》《分享艰难》,“联合文学奖”获奖作品《秋风醉了》等。作品直面20世纪90年代前后的社会现实,笔触老辣,文学性、思想性、艺术性俱佳。
2.11万人气 | 50.03%读者留存
刘醒龙 | 出版小说
本书为长篇小说。书中以“文革”为背景,通过一个青年人的纯洁的眼睛,不动声色地描述一场徒劳无功地用汗水、泪水乃至鲜血所成全的历史的弥天大谎,饱含了对历史的深入反思,读来震撼人心,无语沉思。以一个作家的写作良心和深刻的思索。
2.18万人气 | 42.83%读者留存
刘醒龙 | 出版小说
刘醒龙更多地是从世俗的人群寻找人性的闪光点,推举凡人百姓中的崇高,塑造平凡而不平庸的形象。如《凤凰琴》中的余校长、《挑担茶叶上北京》中的石得宝等,通过刘醒龙塑造的这些多姿多彩的人物形象,我们看到了这些平凡人物所映现出来的中华民族的精神、崇高的思想境界,也看到了我们民族能够生存繁衍和壮大的希望。
2.16万人气 | 48.18%读者留存
刘醒龙 | 文学艺术
本书收录了著名作家刘醒龙多年来发表的散文精品。刘醒龙先生的散文创作多以“乡土乡村”为主题,在记忆与现实的时光交错中,如歌如泣地抒发乡土情结;以富有哲思的文字深层次地思考与追问城市与乡村的关联,热切地呼吁对乡土乡村的人文关怀。本书配以作者进行文学创作多年来,不同时期的照片,以反映作者的创作环境和心路历程。
2.13万人气 | 55.58%读者留存
刘醒龙 | 出版小说
长篇小说。通过描写大姑、细姑和三姑,这三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组成的家庭,及她们的之间复杂的情感纠葛,透视上一代人,在历史与现实中命运悲剧。女主人公大姑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物,她性格善良,行为古怪,本身也是一个悲剧人物。
2.11万人气 | 57.56%读者留存
刘醒龙 | 出版小说
本书是一部抒写农村改革的长篇小说,作品通过“八品乡官”(鹿头镇党委书记)孔太顺的升迁来展开矛盾线索,他从一个有良知的基层干部成为主宰一方的一县之长。作为一个地方管理者,孔太顺不是一个完人,但他是真实的,是实实在在的存活于我们生活中的乡村精英。小说不仅写到了乡村改革以及和改革相关的腐败,而且于宏阔中生动揭示了书中人物的心路历程和思想冲突。是一部有份量的厚重力作。
2.10万人气 | 43.92%读者留存